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透明质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32例,在第1周采用透明质酸钠2ml和复方倍他米松1ml进行膝关节腔内注射,以后4周则单独注射透明质酸钠2ml,每周1次。对照组32例,膝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2ml,每周1次,连续5周。两组均随访3个月。结果用药5周后至停药后3个月,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联用与单用透明质酸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均有疗效,但前者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李俊巧  王卫力 《河北医药》2010,32(23):3306-3307
目的探讨短期使用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注射与甲氨喋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并具有急性单关节或少关节炎型而影响关节功能的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与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选取病变部位肿痛明显的关节(有积液者先抽吸后方可注射),给予短期复方倍他米松7mg关节腔注射,同时给予甲氨蝶呤每次7.5~15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激素强的松2.5~5mg,3次/d,口服,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同时给予甲氨蝶呤剂量与治疗组相同,疗程1年。结果 12周后对照组ALT水平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4、36、42、52周时实验室各指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间歇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注射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的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例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口服雷公藤和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对照组(26例)口服雷公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患者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DAS28指标上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ACR20、ACR50、ACR70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膝关节炎的24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腔穿刺,注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25 mg与复方倍他米松7 mg,注射前及注射后4 周与8 周评估关节病变情况.结果:注射治疗4 周与8 周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治疗后4 周及治疗后8 周患者膝关节平均滑膜厚度分别为(6.7 ± 2.0)、(5.8 ± 2.2)、(4.2 ± 2.3) mm,膝关节滑膜增厚明显减轻,治疗前与治疗后4 周乃至8 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可减轻关节炎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64例RA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对照组使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周两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  相似文献   

6.
王永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78-1680
目的 探讨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RA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ACR20/50、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组ACRS0改善率为69.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00%(x2=6.001,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在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RF、CRP的降低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COX-2、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6)和对照组(n=32),试验组采用依那西普、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清IL-1、COX-2、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CR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COX-2、TNF-α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依那西普、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8,(2):236-240
目的:研究依那西普联合环磷酰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RA-IP)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84例RA-I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依那西普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环磷酰胺片50 mg,口服,每日1次,7 d后增加50 mg,最大剂量不超过100 mg,连用2周后休息2周再重复。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动脉血氧分压[p(O_2)]、肺活量(VC)、临床评分、影像学评分、生理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VAS评分、DAS28评分和CRP、ESR、RF、TNF-α水平以及临床评分、影像学评分、生理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O_2)、VC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环磷酰胺可显著改善RA-IP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及肺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SH)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同体配对试验,入组的80例双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选取一侧关节联合注射SH及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第1次治疗前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2ml;另一侧关节第1次治疗前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ml(对照组),SH注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剂量并递减依那西普(etanercept)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100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0例,给予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依那西普联合治疗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组药物+依那西普(用法为:第1~4周,每次25mg,皮下注射,每周1次;第5~8周,每次12.5mg,皮下注射,每周1次;第9~12周,每次12.5mg,皮下注射,每10天1次)。分别于用药0,4,8,12周采用ASAS推荐的评价标准和ESR、CRP炎性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依那西普联合治疗组于4,8,12周达到ASAS20反应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依那西普联合治疗组4周时,总体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O.05);12周时,脊柱病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12周时依那西普联合治疗组的指地距测量、ESR和CRP炎性指标降低程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剂量并递减依那西普联合常规用药治疗活动性AS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超短波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抽液后囊内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抽液后囊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超短波理疗2周,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14%(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超短波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RA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每周口服10~15mg甲氨蝶呤(MTX),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Fc),每次皮下注射25mg,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订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6、12周后观察组ACR20%改善标准、ACR50%改善标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息痛、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DAS28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RA效果肯定,安全性高,是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评价益气祛湿通络方联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益气祛湿通络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与生存质量(HA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活动痛及关节功能等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类风湿因子(RF)水平、HAQ评分等项目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祛湿通络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生存质量,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 RA 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采用 MTX 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的 SAA、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及 C 反应蛋白(CRP)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SAA、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握力、ESR、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12周后 SAA、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ESR、CRP 均低于对照组,握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MTX 能有效地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AA 水平,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症活动,诱导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5.
胡海锦 《中国药业》2014,(23):39-41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在后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强制性脊柱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C 3组。3组患者均给予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A组后续治疗采用沙利度胺,B组后续治疗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C组后续治疗采用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均后续治疗3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症评分(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采用AS评定工作组(ASAS)推荐的反应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反应,统计治疗后达ASAS 20的患者比例。结果 3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BASDAI,BASFI,ES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6个月时C组BASDAI,BASFI,ESR,CRP明显低于A,B组(P〈0.05)。3组患者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时,临床反应评价达ASAS 20的患者比例均为100%,但采用不同后续治疗3个月后,A,B组患者临床反应评价达ASAS 20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C组ASAS 20患者比例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依那西普短期应用治疗AS患者效果较好,能迅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长期使用;后续治疗中采用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沙利度胺或柳氮磺吡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膝关节腔内注射甲氨蝶玲和益赛普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RA患者80例,分为关节腔内注射甲氨蝶呤(甲氨蝶呤组)和关节腔内注射益赛普(益赛普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关节注射后1周至第3个月,两组ESR、CRP、RF水平及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益赛普组注射后ESR、CRP、R...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15,(6):450-453
目的:研究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7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玻璃酸钠组)和实验组(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组),对比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在疼痛和膝关节功能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实验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内注射对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6例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56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ACR20的改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ACR50的改善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能有效的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身痛逐瘀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痰瘀互阻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痰瘀互阻型)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使用身痛逐瘀汤、来氟米特进行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征指标变化(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实验室指标变化[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LT、IL-6、CRP、RF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痰瘀互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体征指标,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赵先岭  于洋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1):3338-3342
目的探讨通络开痹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4例,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皮下注射注射用依那西普,25 mg/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络开痹片,0.3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DAS-28、WOMAC、HAQ和VAS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IL-37、环氧化酶-2(COX-2)、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指数、20 m步行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S-28、WOMAC、HAQ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17、IL-37、COX-2、RF、TL1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开痹片联合注射用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