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经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2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准确率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对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迅速,为治疗肠套叠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9,(6):901-90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水压灌肠复位失败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水压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患者78例,根据研究对象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腹手术(对照组)和腹腔镜手术(实验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套叠的复发情况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住院天数、肠粘连、肠梗阻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水压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恢复快,减少患儿住院天数,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护理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临床资料我科从2006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152名患儿,男孩108人,女孩44人,男女比例为2.45∶1。此组数据中年龄最大的8岁,最小的2个月,其中4~10个月的62人,11个月~2岁的50人。147人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住院期间有5人复套1次,2人复套2次,1人复套3次空气灌肠全部成功成功率达96%;2人因为小肠套叠空气灌肠失败采取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04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空气灌肠组和水压灌肠组,每组52例。空气灌肠组采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水压灌肠组采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比较两组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神经降压素(NT)]水平,以及呕吐、腹胀、肠淋巴结肿大、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水压灌肠组复位成功率高于空气灌肠组,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空气灌肠组,复发率低于空气灌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指标、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水压灌肠组低于空气灌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压灌肠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空气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相比,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可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38例,探讨X线腹部平片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价值,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和复位,B超对肠套叠检查,钡灌肠对小儿肠套叠诊治,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共收集笔者所在科室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3个月至3岁,均为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后,复位率为90%,对多种肠套叠影像诊断作比较。结果对小儿肠套叠诊断部分病例腹部平片才有x线征象,B超检查是肠套叠非常有效的辅助检查,钡灌肠时可见到钡剂前进受阻呈充盈缺损,在适当压力下,套人部退向回盲部,但由于钡灌肠对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还有穿孔的危险,现在已少用,而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的套人部呈软组织块影。结论x线腹部平片对小儿肠套叠诊断有局限性,钡灌肠对肠套叠有穿孔的危险,应尽量少用,B超检查是肠套叠最方便且无创伤的辅助检查,有关文献认同诊断符合率达到85%左右,而空气灌肠为小儿肠套叠的确诊提供准确的诊断方法,而确诊后能行复位治疗的,即可在透视中空气灌肠,复位率为90%。快速、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放射科医生有必要熟悉和掌握小儿肠套叠的各种诊断以及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方法,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8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儿均经空气灌肠复位,复位成功113例,成功率为95.8%。灌肠复位过程中未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5例灌肠复位失败者改行手术治疗。在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113例患儿中,有10例为肠套叠复发患儿,其中8例1年间复发2次,1例复发3次,1例复发5次。结论:空气灌肠复位是肠套叠治疗有效安全的方法;早期诊断、早期空气灌肠、适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超声引导下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治疗小儿肠套叠。方法:通过对206例小儿肠套叠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其中有25例采用2次水压灌肠治疗。结果: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1981206例(96.11%)。结论:超声引导下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好,无1例发生结肠穿孔,较传统方法无X线辐射。 相似文献
10.
邻居小黄家的胖儿子棒棒8个月了,身体长得和他的名字一样,棒棒的。今天上午棒棒突然哭闹不安,脸色发白,手脚乱动。小黄抱起棒棒哄了一会,棒棒安静下来,可是10几分钟后棒棒又哭了起来,小黄又拿来牛奶给棒棒喝,棒棒用小手推开奶瓶不肯吃,小黄用了各种方法.棒棒还是一阵阵的哭闹。到了中午,棒棒又吐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肠套叠系肠管的一部分及其肠系膜套人邻近的肠腔内,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系婴幼儿急腹症之一。2003年1月~2004年8月,我院共收治小儿肠套叠38例,非手术治疗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14岁以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将其按照患儿年龄分别纳入0-2岁组(n=58)和≥2岁组(n=18)。肠套叠患儿均通过腹部超声检查、空气灌肠或剖腹探查术确诊。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格及辅助检查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复发情况及病理性起始点有无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超声检查阳性率、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手术治疗率、肠坏死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临床表现有典型肠套叠症状者(同时具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和果酱样大便)占62.1%(36/58),≥2岁组则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合并呕吐、血便发生率分别为75.9%(44/58)和0(0/58),≥2岁组则分别为22.2%(4/18)和5.6%(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仅一例6岁患儿证实为回肠幼年性息肉导致的继发性肠套叠(存在 PLP)。结论本组临床病历资料显示,虽然多数急性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发病年龄〈2岁,但≥2岁患儿仍然存在该病可能,而且≥2岁患儿的肠套叠多数仍为原发性肠套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症状典型者罕见,空气灌肠复位对其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探讨气压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规范化诊疗模式之下的诊疗效果,用来提高肠套叠诊断的治愈机率,以防意外事故发生及医惠纠纷.方法 对100例临床诊断为肠套叠患儿的空气灌肠点片及复住影像作分析.结果 空气灌肠后所有病例中均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应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气压灌肠使93例成功复位,成功率达93%.无一例发生意外及医患纠纷.结论 应遵循规范诊疗方法,应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对肠套叠的诊断,极具较高的准确性.而且透视下空气灌肠能使大部分肠套叠复位成功,具有安全、较快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价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治小儿肠套叠及在彩超引导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术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探头及高频探头,对可疑肠套叠患者进行多切面探查,发现异常肠源性团块回声诊断为肠套叠时用水压灌肠法进行复位,术中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态观察团块的大小、所处位置、回声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并摄片和录像记录,追踪随访。结果:采用腹部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肠套叠能做出较明确的诊断;病程在48 h内的小儿急性单纯性肠套叠,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实时观察使用水压灌肠复位效果良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能动态观察其活动情况,并了解有无并发症,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小儿肠套叠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44例经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整复前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复位前144例均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解果酱样血便表现,复位后症状消失139例;复位前腹部可触及异常包块100例,复位后异常包块消失97例;复位前144例B超均能探及腹部异常包块,复位后异常包块消失139例;碳剂实验144例(6-8h)排便有碳剂139例,无碳剂排出5例;B超诊断符合率100%,复位成功139例,复位成功率96.5%。结论: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可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首选的诊断、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进修期间用空气灌肠成功地诊疗小儿肠套叠10例,均全愈出院。现就其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小肠型肠套叠诊断及灌肠复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临床可疑小儿小肠型肠套叠36例患儿采用低频和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在高频超声下采用0.9%NaCl溶液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36例小儿小肠型肠套叠患儿中,经低频超声确诊仅4例,占11.1%,经高频超声确诊32例,占88.9%;经低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确诊患儿的套叠肠段的平均外径、平均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阿托品后肠套叠未见松解的25例患儿,在高频超声下采用0.9%NaCl溶液灌肠治疗全部获得成功.结论 高频超声及早确诊和灌肠复位治疗小儿小肠型肠套叠是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及影响复位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54例急性肠套叠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该组患儿均经B超或手术确诊,其中41例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将该组患儿按性别、年龄、入院时有无轮状病毒感染史、入院时一般情况、发病时间、白细胞总数、B超影像学上的套叠包块血流信号多少探讨与复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41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复位成功率为95.1%(39/41),无1例发生穿孔,经分析与复位成功率相关的因素有:年龄、发病时间、肠套叠类型及套叠处肠管血运。[结论]B超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率较高,有手术指征的患儿要尽早采取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19.
小儿原发性肠套叠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小儿术后肠套叠却较罕见,仅占肠套叠总数的0.5%~3%,占手术治疗肠套叠的5%,且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故应加强对腹部手术后患儿的监护。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20例。4个月~10个月57例,3个月内7例,1岁~12岁3例。春季(3月~5月份)发病47例,冬季14例,秋季(9月~1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