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量热法对小檗碱类生物碱抑菌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代春美  彭成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10,41(7):1136-1139
目的测定黄连中的3种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对痢疾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小檗碱类生物碱抑菌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以微量热法测定小檗碱类生物碱作用于痢疾杆菌生长代谢的热谱曲线,并得出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速率常数、产热功率、最大热功率出现时间、抑制率、传代时间等,根据热动力学模型,拟合了3种生物碱产热功率-质量浓度关系,并进行初步的量效关系分析。结果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对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0.08~1.20 mg/mL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最大热功率出现时间和传代时间延长,生长速率常数降低和最大产热功率降低,抑制率增加,且与药物质量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3种生物碱对痢疾杆菌的抑菌活性的强度顺序为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从热力学角度研究抑菌类中药的量效关系具有定量、灵敏、快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辨证分型治疗急性胰腺炎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肝气犯胃、肝胃实热、热入营血、蛔虫上扰四型论治,经20例临床观察,取效良好。现将其证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IMCRT联合热化疗治疗颈部肿瘤的疗效以及放疗量效、热疗次数与疗效关系。方法 128例患者随机分组,统计分析单纯IMCRT治疗与联合热疗、热化疗治疗的差异,及放疗量效、热疗次数与疗效关系。结果 IMCRT联合热化疗治疗组比单纯IMCRT组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DT≥60Gy比DT〈40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波热疗≥4次比〈4次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 IMCRT联合热化疗能更有效的控制肿瘤发展;肿瘤量DT与疗效呈正相关;微波治疗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IMRT联合热化疗治疗骨肿瘤的疗效以及放疗量效、热疗次数与疗效关系。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组,统计分析单纯IMRT治疗与联合热疗、热化疗的差异,及放疗量效、热疗次数与疗效关系。结果:IMRT联合热化疗治疗组比单纯IMRT组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DT≥60Gy比DT〈40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波热疗≥4次比〈4次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IMRT联合热化疗能更有效的控制肿瘤发展;肿瘤量DT与疗效呈正相关;微波治疗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四部医典》中治疗心脏疾病的方剂配伍内在性效规律,作者将《四部医典》中治疗心脏疾病的方剂按功效分为治疗隆病类、赤巴病类、培根病等三类;按藏药理论,对三类方剂的"味"和"效能"进行比较。发现治疗隆病之方剂主要以甘、辛味和热效、腻效为主进行配伍,治疗赤巴病之方剂以甘、辛、苦味和寒效、钝效为主配伍,治疗培根病方剂的配伍主要以甘、辛味和热效、动效为主。《四部医典》中治疗心脏疾病方剂的配伍规律体现了藏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及以"和"为主要特征的藏文化哲学思想,展现了藏医独特的组方理论,对藏医临床用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腑泄热法具有攻下热结、荡涤肠胃之功效。许多危急重症常因腑实热结使邪无出路而发生。临床运用攻下热结、釜底抽薪之法使邪祛正安,而达救急之效。笔者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遇需用此法救危者众,兹举数例如下。肺炎喘嗽  相似文献   

7.
自汗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局部或全身出汗,白天汗出,动则益甚。古有"阴虚盗汗,阳虚自汗"之说。然而,临床所见并不尽然。临床报道自汗一症有从阴虚治疗取效者,有从湿热治疗取效者,有从实热治疗取效者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8.
IMRT联合热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IMRT联合热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以及放疗量效、热疗次数与疗效关系。方法54例患者随机分组,统计分析单纯IMRT治疗与联合热疗、热化疗治疗的差异,及放疗量效、热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结果IMRT联合热化疗治疗组比单纯IMRT组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DT≥60Gy比DT〈4Gy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妒〈0.05);微波热疗≥4次比〈4次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IMRT联合热化疗能更有效的控制肿瘤发展:肿瘤量DT与疗效呈正相关;微波治疗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周彤  张杰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31-431
石膏味辛 ,性寒 ,无毒。主要作用在于凉而能散 ,透表解肌 ,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使其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如《神农本草经》曰 :“石膏主中风寒热、口干、舌焦。”《名医别录》曰 :“除时气 ,头痛 ,身热 ,三焦大寒 ,能解肌 ,发汗、止消渴、烦逆、咽热。”《甄权本草》曰 :“治伤寒头几裂 ,壮热 ,皮如火燥。”《大明本草》曰 :“治天行狂热。”张元素曰 :“止阳明经头痛 ,发热恶寒 ,大渴引饮 ,中暑 ,潮热 ,牙痛。”《本草备要》曰 :“泻大热 ,解肌 ,生津 ,治中暑自汗 ,为发斑 ,发疹之要品。”总之 ,石膏的…  相似文献   

10.
〔清气分热方剂〕石膏齿草汤组成 :生石膏 30g、牙齿草10g、锯齿草 10g、草河车 6g、黄花地丁 10g、紫米 30g。攻效 :清气泄热。方解 :生石膏甘寒 ,泻胃火而透肌热为主药 ;牙齿草微苦性平 ,清利肺胃之热 ;锯齿草味苦性微寒 ,解热止喘为臣药 ;草河车、黄花地丁微苦 ,性微寒 ,通泄里热邪毒为佐药 ;紫米味甘 ,性平 ,养胃护阴为使药 ,诸药合用 ,具有清热泻火、除烦保津之效。适应证 :壮热头痛、不恶寒、汗多热不解、烦渴饮冷、呼吸急促、面赤气粗、喘咳、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燥或胃火牙痛等证 (常用于肺炎、乙脑、流脑、急性风湿等病 )。清…  相似文献   

11.
"寒热并用"法为《伤寒论》方剂特色之一,其学价值极高,文章从上热下寒,清上温下;外寒内热,外散内清;寒热交杂,辛开苦降;寒热格拒,治宜反佐;体质与邪气寒热相异,用药标本兼顾;经脉脏腑生理病理特点;多脏腑经络同病,各适其气;正虚邪实,表里上下寒热错杂,扶正祛邪,清热温寒;去性取用;性味各取其长,互为监制等几个方面,就其组方特点做出简要论述,并提出个人临床应用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方针对寒热错杂,气机失宜的多系统病证,特别是脾胃系相关病证,临床疗效显著,与半夏泻心汤升降相宜,调和寒温,平衡阴阳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金匮·中风》病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对中风一位之论治,既阐述了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而为病,运用了扶正驱邪、养血祛风之法则,又重视“内风”为患因素,同时运用清热熄风、平肝潜阳之大法。其风引汤主热盛动风、肝阳上亢之内风证,开“清热熄风、平肝潜阳”法之先河,为后世治疗眩晕、中风运用是法莫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对发热的证治对后世发热证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如三阳病发热多为外感发热,三阴病发热多为内伤发热。太阳病发热者,可用汗法解表散热;阳明病发热者可用清、下两法,辨明在经在腑,用清法解毒清热或者用下法泻下里热;少阳病发热者,用和法和解退热;太阴病发热者,可用温法甘温除热;少阴病发热者,辨明寒化热化,寒化者用温法破阴回阳除热,热化者用补法滋阴清热;厥阴病发热者,可用寒热平调法除热。另外,合病并病者,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一种或多种治法;兼有水湿瘀血者,可兼以利水、化湿、化瘀之法;有兼证者,可对证添加相应药物治疗。在针对发热一症的治疗上,太阳以汗法为主,代表方为麻黄汤和桂枝汤。阳明以清、下两法为主,代表方为白虎汤和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少阳以和法为主,代表方为小柴胡汤。太阴以温法为主,可用小建中汤甘温除热。少阴以回阳救逆为主,甚者可反佐凉药引经,方用四逆汤类。少阴热化以滋阴清热为主,以黄连阿胶汤为代表。厥阴以寒温并用为主,或用乌梅丸、或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或用麻黄升麻汤,热证者用白头翁汤。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150余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将其分成:心气虚、心阳虚及心阳暴脱、气阴两虚、阴虚阳亢、气虚血淤、痰热结胸六型。病机分析认为:外邪直中心经,伤及宗气,从寒所化可致心气虚、心阳虚及心阳暴脱、治以扶阳抑阴;病从热化可致气阴两虚、阴虚阳亢、治以益气阴、育阴清热、气虚阳虚可政血淤,外邪与痰互结心下可致结胸症。并对每型病机进行分析提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曹向黎 《光明中医》2016,(9):1265-126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气血亏虚型、肾阴不足型、肾阳亏虚型、血热内盛型、气滞血瘀型、肝郁化火型、脾虚肿满型)论治(以补气养血升提,滋肾养阴固冲,温肾助阳固冲,清热凉血固冲,活血化瘀止血,疏肝解郁清热止血,健脾利湿化气行水止血)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本病55例。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气升提、滋肾养阴、温肾助阳、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清热、健脾化水,消肿止血的功效,达到安冲止血,使月经量减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李赛美教授运用麻黄升麻汤的临床经验。结合《伤寒论》原文及古今医家注解,从方证相应的角度对麻黄升麻汤方、证、病因病机进行辨析。麻黄升麻汤具发越郁阳、清上温下、调和寒热之功,为表证误下脾阳受损、肺胃郁热、邪陷厥阴、阳气内郁所设。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8.
于己百教授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按中医“肠澼”论治,认为病性属寒热错杂,病机是脾胃虚寒、湿热互结、虚实夹杂,治疗以清解湿热、温中散寒、涩肠止泻、温补脾肾为法,用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汤加减治疗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刘镓毓  丛纲 《河南中医》2020,40(1):25-28
王维德确立了外科疾病以阴阳为纲的辨证论治法则。其对痈疽的阴阳辨证,不仅局限于皮肤颜色不同,还从病位深浅、皮肤温度、肿胀形式、肿胀范围、肿块硬度、疼痛感觉、脓液稀稠等方面进行完善。在治疗上,王维德强调:"首贵止痛,痛息则毒散""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代表方剂为醒消丸。但不单是以消法贯穿始终,还根据皮损的颜色、肿胀的程度、脓液的稀稠以及病情的演变辨证使用消法和托法。王维德认为,痈与疽的发病机理截然不同,应分而治之。红痈乃阳热实证,白疽乃阴虚寒证,其病机为气血寒而毒凝,应以温补之法治疗,首倡阳和解凝散寒的治疗原则,代表方剂为阳和汤。王维德对于疔毒的治疗,不但主张施以针刺,还选用拔疔散以托毒外出,以免脓毒旁窜深溃。王维德多以清热解毒之法治疗水痘;对天花的治疗则根据病情不同,处以不同方药,病情初期,发热症状明显,可用清热解毒之品,后期热证消散,而出现寒证表现,当停止使用寒凉药物,而改用温补之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薛慈民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早期以热毒郁结为主,治以清热解毒、疏肝养阴;中期痰凝气滞血瘀并见,治以健脾化痰、理气散瘀;后期以脾肾阳虚为主,治以温补脾。肾、化痰散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