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前后声带形态及声学参数的变化,评价声学测试在声带息肉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40例嗓音正常成年人及40例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后在电子喉镜下进行声带形态学评估,同时采用上海泰亿格公司生产的Dr.Speech4.0软件行嗓音声学比较分析。结果声带息肉术前可见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可带蒂;术后复查术侧声带表面光滑,声门闭合良好。声带息肉组术前各元音的Jitter、Shimmer及NNE值均高于正常组,HNR及SNR值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声带息肉术后各元音的Jitter、Shimmer及NNE值降低,HNR和SNR值上升,与术前各参数值相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术后各元音的Jitter、Shimmer及NNE仍高于正常,HNR和SNR值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嗓音声学参数可作为声带息肉术后疗效的客观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嗓音声学分析和电声门图(ECG)在声带息肉患者手术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r.Speech软件,对30例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2周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和电声门图检测,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声带息肉组比正常对照组有较高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声能量(NNE)和较低的谐噪比(HNR)、信噪比(SNR),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声带息肉术后1周、2周和术前比较,jitter、shim-mer和NNE均下降,HNR和SNR升高,其中术后第2周与术前比较,各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嗓音声学分析与电声门图检测可客观、定量地分析嗓音质量,评估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喉部分切除转门肌皮瓣喉重建术的嗓音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声门癌扩大部分喉切除转门肌皮瓣修复缺损喉腔术后患者的嗓音恢复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Dr. Speech嗓音测试康复系统嗓音分析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嗓音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嗓音各项参数值(Jitter、Shimmer及NNE)与术前相比略差,但除NNE (P<0.05)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患者嗓音各项参数值综合评价好于术前.结论:转门肌皮瓣修复扩大部分喉切除术后喉腔缺损,可获得较好的嗓音质量.  相似文献   

4.
63例声带白斑的嗓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声带白斑嗓音分析中敏感指标,探讨嗓音分析对于诊断声带白斑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Dr.Speech软件对63例声带白斑患者(男47例,女16例)进行嗓音分析,计算基频微扰(Jitter)、幅度微扰(Shimmer)、声门噪声能量(NNE)、谐噪比(HNR)及基频值(Fo),并按不同性别与各自正常对照组(均30例)和声带息肉患者(均30例)嗓音分析的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男性声带白斑患者的Jitter、Shimmer明显高于正常男性对照组和男性声带息肉患者;HNR低于正常男性对照组,高于声带息肉男性组;NNE低于正常男性对照组和男性声带息肉患者(P均<0.05);Fo与正常男性对照组和男性声带息肉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女性声带白斑患者的嗓音分析结果与男性类似.结论:Jitter、Shimmer、NNE、HNR指标可作为声带白斑嗓音分析的敏感指标,其中Jitter和Shimmer特异性最强,可作为声带白斑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女性单纯声带肥厚和声带小结的嗓音参数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和分析单纯声带肥厚和声带小结的嗓音参数的变化,评价这些参数在两种疾病中诊断及疗效。方法:应用Dr.Speech(DSS)软件对成人女性30例单纯声带肥厚和声带小结患者做噪音测试,对其主要声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声带小结的嗓音声学参数、基频微扰、声门噪声能量NEE值均较声厚的各指标高。其中声门噪声能量在声结中异常者占99.6%,声带肥厚占8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频微扰和振幅微扰的异常占有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嗓音参数对诊断和区别声带肥厚和声结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声门噪声能量有更高的敏感性,对诊断和治疗声带疾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喉癌术后喉狭窄患者行颈前旋转肌皮瓣喉重建术后的嗓音康复情况.方法:应用Dr.Speech嗓音分析系统对19例喉癌术后喉狭窄患者喉重建术后的嗓音参数,包括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声门噪声能量(NNE)值进行分析,并与喉重建术前以及成人喉乳头状瘤15例、声带息肉20例、正常人20例进行对比.结果:喉癌术后喉狭窄患者喉重建后的F0较术前有显著上升(P<0.05),而Jitter、Shimmer及NNE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F0较喉乳头状瘤组有显著下降(P<0.05);与声带息肉组相比,F0、Jitter均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Jitter、Shimmer及NNE值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喉癌术后喉狭窄患者行颈前旋转肌皮瓣喉重建术后的嗓音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能获得较好的嗓音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病人嗓音声学参数的变化,评价嗓音声学参数对喉良性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Dr.Speech软件对85例喉良性病变病人进行嗓音声学检测,并与正常嗓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声带小结声门嗓声能量(NNE)值与慢性喉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10,q=3.72,P<0.05)。声带息肉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NNE声学参数值与慢性喉炎参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96~13.10,q=4.48~7.13,P<0.05)。声带息肉shimmer、NNE的声学参数值与声带小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3.85、3.68,P<0.05)。结论嗓音声学分析对诊断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左侧声带麻痹的嗓音声学参数及电声门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左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声学参数、电声门图的特征,了解嗓音电声学分析及声门图在声带麻痹中的作用。探讨左侧声带麻痹的声带振动规律。方法 采用Dr.Speech软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20例左侧声带麻痹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嗓音声学客观指标做比较,分析电声门图(EGG)波形,结果 左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声学参数 比正常人增高,差异有显著性,EGG波形明显变化。其参数声门接触率(CQ)减少,声门接触幕(CI)、声门的接触率微扰(CQP)增大。结论 我们认为计算机嗓音声学及EGG测试,提供了观察声带振动规律的一个客观依据。对声带麻痹的治疗及术前、术后的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嗓音声学分析及电声门图在喉癌中的应用,比较分析喉癌患者嗓音声学参数和电声门图(EGG)参数的变化,评价这些参数在该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Dr.Speech软件对40例喉癌患者术前作嗓音声学分析和EGG检测,并比较其主要参数的变化。结果:在喉癌的诊断中,两种方法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声门噪声能量(NNE)均是有价值的,且两种方法各参数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互相替代。结论:嗓音声学分析和电声门图可为喉癌的诊断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声带息肉手术前后的声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3项声学指标对声带息肉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临床转归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声学软件对31名声带息肉或小结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3、5天分别测试并记录在发元音[i]及[a]时的基频微扰(Jitter)、幅度微扰(Shimmer)、谐噪比(HNR)值,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 Jitter、Shimmer均值术后比术前小,随着临床情况好转,呈减小趋势,HNR均值术后比术前大,随着临床情况好转,呈增大趋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声学测试为声带息肉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客观测试方法,能为术后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良发声行为性嗓音疾病进行系统的嗓音障碍分析,寻找一种合适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50例不良发声行为性嗓音疾病患者和98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找到它们发音障碍的特点,以进行针对性的发声矫治。结果在主观评估中,两组患者嗓音自测表结果和GRBAS评估结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响度自我评价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客观评估中,嗓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平均言语基频、基频标准差、基频微扰、振幅微扰、S/Z、MP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噪声能量、谐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声门图结果显示,两组在接触幂、开放率、闭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接触率、接触率微扰和接触幂微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发声障碍嗓音疾病患者嗓音障碍类型以音质异常最多,占95.33%,其次为呼吸支持不足占88.00%。结论成人不良发声行为嗓音疾病嗓音障碍为多为复合型发声障碍,制定以纠正呼吸障碍为基础,矫正患者的发声障碍和共鸣障碍为重点,进一步改变患者的起音方式的矫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的几种主要方法即食管音、气管食管发音和人工喉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热点问题的相关文献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窄蒂声带息肉术后禁声与不禁声的声学参数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梅 《中国医刊》2005,40(6):39-40
目的研究窄蒂声带息肉术后禁声与不禁声的嗓音声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是否有必要严格禁声.方法将窄蒂声带小息肉术后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禁声组和相对不禁声组,相对不禁声指可以适量,舒适发声.比较两组术后第1、7、14天的嗓音声学参数.结果两组比较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窄蒂声带小息肉术后病人可以适量,舒适发声,即相对不禁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及评估大连地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辅助发声方式,为选择最佳辅助发声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访73例大连地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并根据术后发声方式分为气动式人工喉组,电子喉组及食管发声组.由耳鼻喉科医师主观评估嗓音的清晰度,连贯度,响度及音色;使用声学分析仪器客观评估嗓音的基频,基频微扰,声强,最长发声时间及一口气音节数.结果 (1)大连地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气动式人工喉组27例,电子喉组14例,食管发声组6例.(2)主观评价中,气动式人工喉组在言语清晰程度、音色方面分值高于电子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动式人工喉组在言语连贯程度、响度及音色方面的分值也高于食管发声组(P<0.05).客观评价中,气动式人工喉组的基频、声强、基频微扰、最长发声时间及一口气音节数均优于食管发声组(P<0.05);气动式人工喉组与电子喉组在基频微扰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气动式人工喉发声流畅、语言连贯、声量大、音色接近正常,基本能满足日常会话交流需要,可以作为全喉切除术后辅助发声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正常成人嗓音的计算机测试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在4种发声方式下各声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应用电子计算机语言分析系统对20~50 岁男女各30例正常成人分别用真声最低音、舒适音、真声最高音、假声最高音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男女的4 种发音方式中,真声最高音最优,其他依次为舒适音、假声最高音、真声最低音。发舒适音和真声最低音时男女间Jitter值有差异。结论 正常成人4种发音方式的声音质量是不同的,这与喉肌的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频率微扰在正常及病态嗓音声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297名正常儿童、成人及喉病患者的嗓音进行了电子计算机、频谱仪分析。结果:正常儿童的频率微扰值无明显年龄差异,而性别差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组与成人组之间、成人组男、女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慢性喉炎患者的频率微扰值接近正常;声带小结的频率微扰值高于正常,但无显著差异;声带癌与声带麻痹患者的频率微扰值明显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7.
对152例嗓音疾病患者、30树非噪音疾病同科就医患者和118例正常人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进行比较,结果证实嗓音疾病具有神经质(即情绪不稳定性)的个性特征倾向。本调查提示嗓音疾病的发病学的心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鹏 《重庆医学》2011,40(8):804-805,808
目的探讨儿童期舌系带过短对语音的影响及有效的矫治方法。方法将72例舌系带过短并具有发音异常的低龄儿童分为4组,分别采用"V-Y"成形术和语音训练不同的组合矫治方案;经2个月矫治过后,以录音判听的方式对4组患儿的普通话6个元音韵母、18个声母及语音清晰度试验音节表中舌前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缝合加语音训练儿童语音清晰度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缝合组舌系带的创面愈合优于未缝合组。结论舌系带过短会造成儿童发音异常,早期采用合适的方式矫治过短的舌系带和术后适当的语音训练,可帮助患儿形成正确的发音。  相似文献   

19.
被动语态在医学英语中应用广泛。本文试从被动语态的语体、语用、表现形式、模糊性及教学等方面做一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晚期喉癌切除后发音功能的重建,以达到良好的发音和吞咽效果,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我们自1991年对失去部分喉切除机会的晚期喉癌患者进行了粘膜管成形一期发音功能重建术的研究,共行手术13例,其中10例行近全喉切除,仅仅保留了残余披裂,摘除勺状软骨后,利用残余披裂粘膜和延续到气管的一条粘膜瓣缝合成一粘膜管而重建发音功能,3例行全喉切除,用其下咽粘膜合成一粘膜管与气管相延续。结果:除1例术后出现咽瘘,经换药后痊愈外,12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发音效果而无误咽。结论:该手术方法可使晚期喉癌患者在喉切除后用自身材料一期重建发音功能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