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渊治验     
笔者以仲景葛根汤加味治疗鼻渊十余人,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方剂组成:葛根15克、麻黄6克、桂枝6克、辛荑6克、桔梗12克、苡仁30克、生石膏5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0克、生甘草10克、生姜6克、大枣4枚。水煎、日分3次服。例1.丁××,女,40岁。1974年4月6  相似文献   

2.
吴××,女,68岁。1979年6月6日初诊。3天来自觉花香扑鼻,时而又香中带臭,严重时头昏脑胀,心烦欲呕,室内外亦未栽植花木。舌质稍红,苔薄黄,脉细。肺气通于鼻,此乃肺热使然。遂拟清肺泄热,少事和胃降逆之品;黄芩、知母、地骨皮、桑白皮、沙参、麦冬、辛荑花各9克,桔梗,陈皮、法夏各6克。水煎服2剂,鼻香顿失。《灵枢·脉度篇》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济生方》指出:“夫鼻者肺之候,职欲常和,和则吸引香臭矣。若七  相似文献   

3.
一、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均为门诊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48岁;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7年。二、临床表现:本组患者以前额头痛、鼻涕黄浊、不辨香臭为主症,兼有鼻塞不通,鼻出热气,或发热恶寒,或喘咳喷嚏,舌苔黄,脉数而有力。14例经X光拍片证实为“鼻窦炎”。三、治疗方法:均以麻杏石甘汤为主。药物:麻黄6克,炒杏仁10克,石膏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若鼻塞不通者,加苍耳子10克,辛荑10克,薄荷10  相似文献   

4.
鼻渊又名脑漏,是一种常见的顽病。笔者将陈无择的苍耳子散结合家父临床经验,自拟“桔葛苍耳煎”治疗鼻渊百余例,效果尚佳。方药组成:桔梗、苍耳子各30克,苡仁、连翘壳各15克,葛根、辛荑、白芷、菊花、茜草各10克,薄荷5克(后下)。  相似文献   

5.
甘草干姜汤出自《金匮要略》,以炙甘草、炮干姜二味组成,为治肺痿肺中冷的方剂。笔者临证用此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一定疗效。在发作期间,温服该汤后,可收到鼻涕减、鼻塞通、喷嚏止的效果。如我院中药剂士王××,女,患过敏性鼻炎已多年。近月来,每天早晨及午睡起床,或因尘埃刺激鼻时,即感阵发性鼻痒、鼻塞,喷嚏连声,鼻流清涕多而似水。每日自服扑尔敏1~2次,以缓其症状。时届匝月,症状尚难控制,涕流严重时还需加服阿托品以减少鼻涕分泌。就诊时面色(白光)白,脉缓,舌淡而润。疏方给予甘草干  相似文献   

6.
鼻渊     
近年来,我用自拟方“鼻渊散”治疗鼻渊证十多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辛荑花10克、蔓荆子10克、粉葛根10克、苍耳子10克、黄芩6克。例一,曾××,男,49岁。1973年8月11日初诊。鼻塞流涕伴头痛二年余,两侧交替发作,遇天冷风大时加剧。近月来两侧鼻道皆不通气,分泌臭涕不止,呈绿脓色,量多质稠。伴有头痛、鼻梁痛,脉沉细,舌苔薄黄,舌质  相似文献   

7.
三仁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支饮(渗出性胸膜炎):卓某、女、32岁。夏令感受暑湿,经治无效。症见:微寒发热,头目眩晕,神疲懒言,肢倦脚重,胸腹胀闷,气喘咳嗽,痰白多沫,渴不喜饮,右胸疼痛,平卧为甚,苔白厚腻,脉缓无力。X线提示:“右侧渗出性胸膜炎”。此乃湿热,当以清下利湿之三仁汤加减,以达上、宣中、渗下。处方:杏仁10克、苡仁20克、白蔻仁6克、厚朴6克、半夏12克、莱菔子10克、滑石6克、北沙参12克、佩兰8克。服上药3剂后,诸症大减,苔已转薄白,脉较有力。复遵上法,并进逐水攻邪之葶苈大枣泻肺汤。处方: 杏仁6克、白蔻仁4克、苡仁15克、厚朴  相似文献   

8.
十白煎系笔者自拟方,经长期临床应用,对妇女带症确有良效。兹简介如下: 方药组成及用法:白术(土炒)30克,白扁豆(炒)30克,白茯苓15克,白蒺藜6克,白芍(酒炒)10克,白芷10克,白蔹10克,白通草6克,白果10克,白鸡冠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脾虚湿盛,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者。若寒湿偏盛,带下色白,质清稀者,去白蔹,加苍术10克,肉桂6克,附子10克。若湿热偏盛,带下色黄,质粘稠,味臭秽者,加黄柏10克,茵陈10克,车前子10克。若脾气衰惫,带下日久,形羸少气者,加党参15克,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  相似文献   

9.
庞××,女,38岁。1982年8月4日诊。自诉半年前患感冒,打针服西药后,出汗较多,头身痛虽除,但不耐风寒,畏寒怕风,鼻痒,流清涕、喷嚏,如是半年不愈。曾服中药苍耳散、辛荑散之属30余剂而不效。刻诊:鼻息凉,流清涕,喷嚏,早晚尤甚。自汗、畏寒怕风,声音低怯,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浮弱。证属鼻衄。乃肺气虚亏,卫气失固,感  相似文献   

10.
腹泻治验     
王××,男,40岁。1982年、4月7日诊。自述吃猪肉后就腹泻,待3~5日乃自愈,已二十多年。诊时见舌淡、苔薄白,脉濡弱。此乃脾胃虚弱,分清别浊失司。投十味白术散治疗:白术(土炒)、党参各18克,茯苓15克,木香10克,山楂(炒)30克,藿香10克,粉葛15克,陈皮8克,苡仁20克,莲米12克,炙草3克,猪骨一块(约100克,煅),水煎服。两剂而痊愈,至今未见复发。[按]猪肉仍滋腻生湿之品,  相似文献   

11.
例一,王××,女性,21岁,泉港公社农民,住院号10090。产后第二天,突然发热恶寒,体温38.8℃,继之高热持续在40℃左右。经用青、链霉素等治疗3天无效,乃邀中医会诊。见患者重被而卧,仍感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体疼痛,口干便结。恶露未净,量少,色红有块。舌暗红,苔白,脉紧而数。处方:泡麻黄6克,桂枝6克,白芍6克,葛根30克,生蒲黄10克,全当归10克,川芎7克,桃仁6克,炙甘草4克,生姜3片,大枣4枚,二剂。服一剂得微汗而热退寒罢,头痛大减。二剂后,身痛若失,仅恶露仍少,大便稍结,继用生化汤加减调理,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1、娄××,女,28岁,农民。经停五月,小腹绵绵作痛,身寒倦怠,面色无华,小腹柔软喜按,舌淡嫩有齿痕,脉缓。此乃营卫不调,胞络受寒所致经闭。治拟调和营卫,温经散寒。方用桂枝汤加味: 桂枝6克白芍6克吴茱萸3克炙甘草4克生姜4片大枣9枚三剂尽,身寒减,腹痛增,脉转细滑,上方加莪术6克,续进三剂,经水来潮,色淡不鲜,后以桂枝汤加当归调治,月事如常。按:巢氏《诸病源候论》中说:“血性得寒则涩,既为风冷所乘,冷气沉积,故血结  相似文献   

13.
笔者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寒性荨麻疹,屡获良效,兹举二例如下: 例一、杨××,男,33岁,1983年7月诊。患者每接触冷水后约10分钟左右,接触处皮肤即出现大小不一的白色或淡红色的风疹团,瘙痒难忍,其症冬重夏轻,已有三年之久。患者体瘦乏神,面白自汗,口和不渴,舌淡苔白,脉缓。诊断:寒湿荨麻疹。治以益气固卫,散寒除湿,拟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 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生姜30克、苍术15克、苡仁30克、甘草3克、大枣30克,水煎服。服药五  相似文献   

14.
漫说辛荑     
辛荑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辛荑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功效散风寒、通鼻窍,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不通,不闻香臭,常流浊涕等症之要药。临床用辛荑治疗慢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额窦炎等,内服、外用均有较好疗效。辛荑的品种较为复杂,清代《植物名实图  相似文献   

15.
苍耳散‘出自王肯堂证治准绳,治鼻、鼻流涕,其组成为辛荑、白芷、苍耳、薄荷,上四味共为细个,每服二钱,食后服,用葱茶汤调下。其中辛荑为主药,只用辛荑一味也可。辛荑又名木筆花,雷公药性解主治:“……利九(?)……通鼻塞,除浊涕……”。备要:“……通  相似文献   

16.
鼻渊     
黎某某,女,45岁。长沙县五美乡农民。因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3天,于1971年4月16日就诊。诊为“感冒”。经多方治疗罔效,至8月中旬因头痛剧烈,再次求余出诊。诊见:恶寒壮热,自汗身痛,阵阵头鼻剧痛如劈,以左侧为甚,流黄色粘稠奇臭鼻涕,不闻香臭,大便结,小便黄少,不思饮食,欲吐。舌质红,苔黄白相兼、稍腻,脉弦大而紧。证属表寒里热,邪结阳明之表里同病。予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10克荆芥10克麻黄1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当归10 枙子10克白芍10克生石膏30克滑石30克薄荷6克白术10克黄芩10克甘草3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15克(兑服) 钩藤10克,水煎服。服药1剂后,汗出身痛减,大小便通畅。嘱  相似文献   

17.
张××,女,30岁,职员。1985年9月20日诊。患者涕泪时出不止已三月余。自诉三个多月前偶感风寒而后即出现眼泪、鼻涕时时流淌不止,援中西医纷治,或言“风寒”,或言“过敏”,服多种中西药罔效。察其面色淡暗,两眼肿胀流泪,不时以手帕擦拭欲滴之清鼻涕。微恶寒,四肢发凉,舌质紫黯苔白,脉沉细缓。细思之:脉舌症俱见阴盛阳弱之象,且从“五液”辨之,水寒之证与肾关系最密。病起于风寒,因阴盛阳弱,病及少阴。法以温经,益气,疏风治之。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克,附子12克,细辛、五昧子各6克,苍术10克,水煎服,日一剂。  相似文献   

18.
呃逆治验     
王××,男,28岁。1970年3月诊。患者呃逆已二十余日,服中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刻诊:呃逆缓而有力,时吐冷涎,胃脘痞闷、喜温喜按、四肢欠温、面色(白光)白、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畏寒、大便稀溏色白、小便清长、舌苔白多津液、脉沉缓。此乃中焦虚寒、胃气上逆。治宜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以丁香柿蒂汤合旋复代赭汤加减:丁香10克,柿蒂15克,干姜20克,吴萸10克,甘草6克,代  相似文献   

19.
读《国医论坛》1989年第3期张同文撰写的《麻杏石甘汤治疗鼻渊17例》一文,笔者反复验证确获良效,今举验案二例,以示佐证.例一 陈×,女,20岁,1989年10月16日初诊.一个月前患感冒未彻底治愈,继之头痛,头胀,鼻塞流黄浊鼻涕,不闻香臭,记忆力减退,神倦.近10天来上述症状加重,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稍数.鼻窦摄片示两侧上颌窦窦腔混浊,密度增高.诊为急性上颌窦炎.治以宣肺清热通窍.处方:麻黄6g,炒杏仁10g,石膏30g,甘草6g,辛荑10g,白芷  相似文献   

20.
<正> 治疗方药:苍耳子12克,鱼腥草30克,辛荑、白芷、菖蒲、川芎、羌活、防风各10克,黄芩9克,薄荷、甘草各6克。病程长者加黄芪、丹参、当归;反复发作加连翘、银花;治疗后期清涕多者合玉屏风散;太阳穴痛加柴胡;头顶痛加藁本;颈后痛加葛根;额部痛加白芷。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