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发病年龄较早,多见于女孩,表现为肌张力障碍或合并帕金森综合征,呈昼间波动,应用左旋多巴治疗有明显疗效.结论对幼年起病的肌张力障碍或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应首先使用左旋多巴治疗,以筛选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使患者能够保持正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3例确诊的D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14.69±4.01)岁(10~27岁),病程6月~16年。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步态、姿势异常及震颤,症状日间波动明显,容易误诊为脑瘫、帕金森病、神经症等。服用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显著而持久的疗效。结论DRD患者具有症状多样及日间波动的特点。对儿童及青壮年本病患者可首选小剂量左旋多巴试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的DR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男4例,女11例,病程2—29年,平均12.1年。女性患者多在妊娠、分娩后症状明显加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步态、姿势异常及震颤,可伴假性锥体束征,症状日间波动明显,容易误诊为脑瘫、扭转痉挛、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神经症等。本组患者服用小剂量关多巴后2周内均明显好转,随访2~4年基本恢复正常。结论DRD患者具有症状多样及日问波动的特点。对儿童及青壮年本病患者可首选小剂量左旋多巴试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七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加强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认识和重视。方法描述我院收治的来自5个家庭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男1例,女6例,其中4例为2对姐妹。发病年龄3个月至8岁,平均31岁,治疗前平均病程123年,均表现为缓慢起病的四肢僵硬、活动困难,部分患者伴有肢体震颤、构音不清、吞咽困难,症状均呈晨轻暮重。体检:均有四肢肌张力铅管样或齿轮样增高,多以左侧明显,双下肢腱反射活跃至亢进,部分患者病理征阳性,病程长者可有脊柱和足部畸形。辅助检查除部分患者血清酶增高外,头颅CT、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正常。小剂量多巴制剂对7例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左旋多巴平均剂量为848mg/d(美多巴或帕金宁控释片),使用最长者已达15年,无需增大剂量。结论本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临床诊断不难,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显著、持续疗效,早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DRD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例患者,男4例,女8例,发病年龄6~30岁,平均发病年龄13岁,首发症状均为肌张力障碍,下肢起病者10例,上肢起病2例,全部病人均有晨轻暮重的现象,服用小剂量美多巴疗效显著。结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认识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征,以期早期诊治,并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0例DRD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0例患者,男3例,女7例,发病年龄4~28岁,平均12岁,首发症状均为肌张力障碍,下肢起病者8例,上肢起病2例,全部病人均有晨轻暮重的现象,给予美多巴62.5~125mg/d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DRD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显著、持续疗效,早期治疗效果好,需与其他肌张力障碍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的认识与重视。方法 描述近3年诊治的7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患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治疗结果并进行献复习。结果 7例患均无家族史,发病年龄为6—29岁,平均(13.4317.93)岁;其中4例患诊断前的平均病程为1.5年,余3例患病程较长,分别为47、25和16年。7例患均为缓慢起病,表现为四肢发僵,活动困难或伴有肢体震颤、足趾屈曲及足内翻,临床症状晨轻暮重。体格检查发现,四肢肌张力呈强直性或齿轮样增高,双下肢瞻反射活跃甚至亢进,4例病理征阳性。血清学、脑脊液、头部CT、MR以及神经电生理等各项辅助检查均于正常范围之内。小剂量多巴制剂对所有患均有明显疗效,平均服用剂量为105.17mg/d,应用最长达14年,且无须增加剂量。结论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临床表现典型诊断不难。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显且持久的疗效;早期应用安坦、金刚烷胺等药物治疗也有效。应注意与帕金森病鉴别。  相似文献   

9.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观察6例来自4个家族患者的临床表现,辅检查及对左旋多巴治疗的反应。结果:1例儿童期、2例少年期起病者,首发症状均为下肢肌张力异常、足跟着地困难;3例青年起病者表现为震颤、本例题硬;3例出现病理征阳性;6例症状均呈晨轻暮重。服用多巴制剂1-6天内有明显疗效,用药最长者(2例)达7年,未增加剂量。结论:该病临床特点较明显,多巴制剂对其有快速、显著、持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例D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为成人起病的DRD,具备DRD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结论 DRD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特殊治疗方法,如能早期诊断,早期使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制剂治疗且维持用药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家族性患者和10例散发性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CT或MRI检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例患者,男10例,女16例;发病年龄为4~48岁,平均(17.46±12.95)岁。(1)首发症状:儿童期(12例)和青春期(6例)发病患者多以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成年期(8例)发病者则以帕金森综合征或肌张力障碍发病。(2)症状波动性:儿童期组和青春期组患者症状均呈现日间波动性,成年期组仅4例症状具有日间波动性,3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0.227,P=0.006);而且症状波动性与年龄呈负相关(r=#0.715,P<0.01)。(3)姿势性震颤:3组患者姿势性震颤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8.073,P=0.018),其中以儿童期发病者发生率最低(5/12),成年期发生率最高(8/8);姿势性震颤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483,P=0.012)。(4)腱反射:3组间腱反射亢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5.303,P=0.071),腱反射亢进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356,P=0.044)。(5)药物反应:26例患者均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明显而持续的反应。结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临床表现与年龄密切相关。左旋多巴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可产生明显而持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DRD)又称明显昼间波动的进行性肌张力障碍 ,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变异型。最近我院遇到 1例报告如下。1 病例 女 ,8岁。自小即有面部及肢体多动现象 ,近 2年明显加重 ,表现不自主摇头、皱眉、挤眼 ,左手时有徐动 ,并呈强直性伸展 ,下肢强直性伸直 ,走路时足跟不着地 ,以左侧肢体为重 ,并有晨轻暮重现象 ,患儿上午活动较多 ,下午则不愿活动 ,与同龄儿相比 ,身材偏矮 ,智力较差 ,注意力不易集中。父母非近亲结婚 ,否认家族遗传史。查体 :身高 10 3cm ,颅神经(- ) ,头面部及手不自主多动 ,肢体肌张力时而增高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加强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的认识和重视。方法 回顾近2年我们诊治的3例成年人DRD患者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治疗。结果 3例均为女性,无家族史。发病年龄14~29岁,平均20±7.94岁,平均误诊时间29.33±15.95年。表现为缓慢起病,四肢发僵,活动困难或伴有肢体震颤,足趾屈曲、内翻畸形;症状呈晨轻暮重。查体发现四肢肌张力强直性或齿轮样增高,双下肢腱反射活跃至亢进,1例病理征可疑阳性和脊柱前屈。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CSF、头颅CT或MR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正常。用小剂量复方左旋多巴有显著改善,平均剂量为98.21±49.17mg/d,使用最长者已达14年,无需增加剂量。结论 本病为少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在诊断中应与帕金森病鉴別。小剂量复方左旋多巴有显著、持久的疗效,早期应用安坦、金刚烷胺也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的认识与重视。方法描述近3年诊治的7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治疗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患者均无家族史,发病年龄为6~29岁,平均(13.43±7.93)岁;其中4例患者诊断前的平均病程为1.5年,余3例患者病程较长,分别为47、25和16年。7例患者均为缓慢起病,表现为四肢发僵,活动困难或伴有肢体震颤、足趾屈曲及足内翻,临床症状晨轻暮重。体格检查发现,四肢肌张力呈强直性或齿轮样增高,双下肢腱反射活跃甚至亢进,4例病理征阳性。血清学、脑脊液、头部CT、MR以及神经电生理等各项辅助检查均于正常范围之内。小剂量多巴制剂对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平均服用剂量为105.17mg/d,应用最长者达14年,且无须增加剂量。结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显著且持久的疗效;早期应用安坦、金刚烷胺等药物治疗也有效。应注意与帕金森病鉴别。  相似文献   

15.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0pa—responsi Vedystonia,DRD)又名伴有昼间变化的遗传性进行性肌张力障碍或Segawa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国内报道逐渐增多,但仍时常有误诊。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病例,报道并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0年7月门诊或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面对面采集临床资料并门诊或电话随访,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首发症状、就诊症状、诊断延误时间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共21例患者入组,男4例、女17例,平均发病年龄(7.19±3.40)岁,平均诊断延误时间(13.76±11.38)年。均以肢体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20例(95.24%)呈现晨轻暮重现象,6例(28.57%)伴帕金森样症状,2例(9.52%)伴痉挛性截瘫;经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随访l 8例患者,仅1例治疗后仍遗留肢体残疾;3例失访。随访期间左旋多巴/多巴丝肼平均维持剂量(175.35±113.51)mg/d,3例患者辅助应用盐酸苯海索(4~6 mg/d)治疗。结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多于儿童期以肢体肌张力障碍发病,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对于儿童肌张力障碍或青年帕金森样症状患者应行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诊断性治疗,以降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正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性进行性肌张力障碍疾病,其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导致临床早期治疗极困难,本文报道2例散发病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遗传学基础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0年7月门诊或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面对面采集临床资料并门诊或电话随访,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首发症状、就诊症状、诊断延误时间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共21例患者人组,男4例、女17例,平均发病年龄(7.19±3.40)岁,平均诊断延误时间(13.76±11.38)年。均以肢体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20例(95.24%)呈现晨轻暮重现象,6例(28.57%)伴帕金森样症状,2例(9.52%)伴痉挛性截瘫;经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随访18例患者,仅1例治疗后仍遗留肢体残疾;3例失访。随访期间左旋多巴/多巴丝肼平均维持剂量(175.35±113.51)mg/d,3例患者辅助应用盐酸苯海索(4.6mg/d)治疗。结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多于儿童期以肢体肌张力障碍发病,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对于儿童肌张力障碍或青年帕金森样症状患者应行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诊断性治疗,以降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早期确诊、正确治疗尚可避免畸形。此文报告作者医院收治的1例DRD病例。1 病例报告 患者女,22岁。因“进行性四肢肌肉僵硬、震颤、活动困难8年”于2002-06-19入院。患者于14岁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僵硬、活动受限,伴不自主震颤,半年后波及双上肢。症状具波动性,明显展轻暮重,劳累后加重而休息后减轻。并呈进行性加重,渐觉四肢无力及全身肌肉酸痛。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