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化脓、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多见。近十年来我科对大部分阑尾切除术切口进行了分层冲洗处理,发现切口感染率较低,现对我科进行的化脓、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许长胜 《吉林医学》2011,(30):6324-6324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类型、切口类型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为切口感染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行阑尾切除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7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7.59%;麦氏切口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91%,显著低于探查切口组的2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化脓性阑尾炎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82%,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组为21.57%,三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查切口、坏疽穿孔性以及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3.
张焕奎 《吉林医学》2014,(18):4004-4004
目的:探讨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与B组,A组201例行碘伏冲洗切口。B组359例行术前30 min及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腹膜缝合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庆大霉素、甲硝唑浸泡5 min后在切口周围铺无菌毛巾。结果:A组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15.4%;B组切口感染7例,感染率为1.9%,对于急性化脓、坏疽性、穿孔的阑尾患者防感染效果较A组更佳。结论:对阑尾炎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能有效降低感染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9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术后切口感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单纯性阑尾炎(χ2=13.90,P<0.01);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于化脓性阑尾炎(χ2=14.19,P<0.01)。结论:术中减少切口的污染、术后积极抗感染及定时换药可减少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全层缝合法预防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全层缝合法对预防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分组对照研究,对2002年1月~2006年1月207例穿孔性阑尾炎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全层缝合法,B组采用常规缝合法处理切口。结果:切口感染率A组1.8%,B组11.6%。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与常规缝合法相比,全层缝合法可有效降低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阑尾炎术后二种不同腹膜缝合方式切口感染情况,改进腹膜缝合方式,预防切口感染.方法 我院2003~2012年对86例化脓或穿孔性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A、B组,A组:40例,阑尾切除术后采用常规方式连续或间断缝合腹膜;B组:46例,阑尾切除后采用间断“U”字交叉缝合腹膜;分析A、B二组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A组病人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15%;B组病人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改进腹膜缝合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7.
三法联合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时联合3种方法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阑尾炎病人25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28例于术前30 min应用抗生素,术中使用腹膜外翻技术,关腹后切几用碘伏冲洗;对照组128例于关腹后切口用生理盐水冲洗;两组术后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两组病例临床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3例,对照组切口感染17例,研究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阑尾炎时术前应用抗生素,术中使腹膜外翻以及用碘伏冲洗切口3种方法联合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阜阳市颍东区口孜中心医院作为基层中心卫生院,主要面对农村患者,处理一些基本病症,如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由于农村患者对疾病不够重视,往往贻误治疗,引起化脓性感染及感染扩散,经过多年临床经验与观察,现对比分析碘伏原液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对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手术病例共180例,随机分成两组:碘伏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比较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碘伏组切口感染率为3.3%,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碘伏原液冲洗切口可有效减少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机会,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治愈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于切口脂肪层置管引流对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其中观察组切除阑尾后在切口脂肪层放置引流管后关腹,对照组用0.9%氯化纳冲洗后关腹。比较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65.85%明显高于对照组41.46%;观察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5.53±2.47)d,短于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9.31±3.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于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可显著提高切口的愈合质量,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替硝唑与生理盐水冲洗阑尾炎手术切口,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15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在腹膜缝合后使用替硝唑冲洗切口,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结果: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单纯性阑尾炎和阑尾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过程中替硝唑冲洗切口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进化脓性腹膜炎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2005年间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施行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膜炎和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587例,其中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282例为A组,主要处理措施包括: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术野铺粘贴性手术薄膜、仔细的手术操作、腹腔的确切冲洗、碘伏冲洗切口;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305例为B组,B组在按A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术尔泰冲洗腹腔,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膜切口等措施。结果在胃肠功能恢复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A组88.65%,B组91.15%;切口感染率A组4.97%,B组3.93%。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改进手术处理,有促进化脓性腹膜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的作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和预防:附24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晖  李沛辉 《广州医药》1997,28(4):45-46
对2435例急性阑尾炎病人行阑尾切除术,10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4.1%。认为阑尾的病理改变和病程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而手术时间、手术方法和切口大小对切口感染有影响。建议减少放置腹腔引流。采用腹膜外翻,关腹前更换术手器械和手套,双氧水冲洗伤口,必要时不缝合腹中皮肤延期缝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对化脓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切除阑尾后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后关腹,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关腹,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结果:研究组甲级愈合率为65.8%,高于对照组的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可缩短化脓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提高切口愈合质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55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喜 《华夏医学》2005,18(6):984-985
目的:通过对阑尾炎切除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分析,以求为减少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借鉴.方法:统计阑尾炎切除手术550例,分析阑尾病理类型、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切口污染、手术后腹腔切口冲洗以及合并慢性疾病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阑尾炎的病理类型与切口感染有关,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较高;切口污染切口感染率增高;与甲哨唑、双氧水腹腔创口冲洗有关,未冲洗感染率明显增高;与合并慢性病(糖尿病、甲亢等)有关.结论: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手术超过1h、切口污染、腹腔切口未冲洗是引起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外在因素,阑尾炎合并慢性病,抵抗力下降是引起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内在因素,引起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消除或降低外在因素,切口感染率才会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方法,以达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62例切口愈合,急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1.59%。结论:术中切口恰当处理,手术前、后合理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类型、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探查切口59例,麦氏切口171例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例患者中,术后有18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7.83%。探查切口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3.73%,麦氏切口者为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者的切口感染率为21.82%,化脓性阑尾炎者为4.00%。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阑尾炎者和化脓性阑尾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类型、临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坏疽穿孔性、化脓性急性阑尾炎及探查切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阿米卡星在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进修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10例。对照组术后碘伏擦洗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拭干,缝合切口。研究组用注射器将阿米卡星0.5 g(5 ml)逐层浸润注射在手术切口边缘肌层及皮下层内,250 ml甲硝唑注射液逐层清洗手术切口,缝合切口。观察两组方法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中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及总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分级(甲、乙、丙)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阿米卡星能有效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徐龙 《大家健康》2014,(7):180-181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于切口脂肪层置管引流对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其中观察组切除阑尾后在切口脂肪层放置引流管后关腹,对照组用0.9%氯化纳冲洗后关腹。比较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65.85%明显高于对照组41.46%;观察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5.53±2.47)d,短于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9.31±3.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于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可显著提高切口的愈合质量,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贾健 《中外健康文摘》2012,(39):146-147
目的讨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将1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碘伏溶液冲洗腹腔及切口,并于手术前半小时预防性的使用头孢菌素2.0克或甲硝唑注射液100亳升.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方法处理腹腔切口.结果治疗组切口正常愈合率90%,切口感染率为2.9%对照组的切口正常愈合率为62.9%,切口感染为18.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切口正常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阑尾切除术前静脉滴注头孢菌素2.0克或甲硝唑100毫升.术中采用碘伏溶液冲洗腹腔及切口,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 14 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0例采用0 .1%新洁尔灭液冲洗腹腔及切口 ,并于手术前静滴 0 .5 %甲硝唑注射液 10 0ml。对照组 70例采用传统方法处理腹腔及切口。结果 治疗组切口正常愈合率为 90 % ,切口感染率为 2 .9% ;对照组的切口正常愈合率为 62 .9% ,切口感染率为 18.6%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切口正常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阑尾切除术前静滴 0 .5 %甲硝唑注射液术后用 0 .1%新洁尔灭液冲洗 ,可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