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透析治疗、降压药物治疗对慢性肾衰竭(CRF)终末期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收集 CRF 终末期高血压患者 40 例,分为透析组(22例)和非透析治疗组(18例)进行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①透析组 5 例患者经充分透析后血压降至目标值(130/80 mmHg),其余 17 例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治疗后仍有 2 例血压难以降至目标值,此时加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后降至目标值以下.②非透析组均服用CCB,12 例患者血压难以降至目标值.加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后 6 例降至目标值以下.结论 充分透析可有效降压,在此基础上合理联用 ACEI、CCB及-β受体阻滞剂,同时纠正钙磷比例失调,控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增强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对慢性肾衰患者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对慢性肾衰患者 3 6例进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治疗 ,6个月后观察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氮质血症期和肾衰竭期患者 18例及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18例 ,在接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治疗后血红蛋白明显下降 (P <0 .0 5)。讨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通过使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和分泌减少及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对红系祖细胞的刺激 ,使慢性肾衰患者血红蛋白下降 ,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强化降压可使此类患者获得较大的益处,降压目标值是小于130/80 mmHg;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常常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其次为钙离子拮抗剂(CCB),联合治疗首选其次为利尿剂。  相似文献   

4.
1一般人群:应降至140/90 mm Hg以下。2老年患者:应降至150/90 mm 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 Hg以下;80岁以上高龄患者目标值为<150/90 mm Hg。3合并糖尿病者:一般其降压目标为<130/80 mm Hg,老年或伴有严重冠心病者降压目标为<140/90 mm Hg。4伴肾脏疾病者:目标血压可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门诊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患者45例, 分两组分别服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组)或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B组)48周,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变化。结果两种降压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压,降压效果在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改善左心室肥厚和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方面,两种降压方案均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A组降压方案优于B方案。结论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是一个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血液透析3次/周,4小时/次,联合多种降压药不能控制血压,BP 210~160/150~110 mm Hg;同时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影像学心影增大,心脏LVEF 42%;肾性贫血,Hb51 g/L。针对患者特殊情况,通过制定个体化血液净化方案,使患者在短时间内降压药种类及剂量逐渐减少至无需服用降压药物血压即可维持正常的水平,心力衰竭和贫血均得到纠正。成功接受肾移植手术,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伊贝沙坦 ( Irbesartan)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可非竞争性地与血管紧张素 受体结合 ,抑制血管紧张素 升压效应而起到降压作用。通过伊贝沙坦与西拉普利的对比研究以评价伊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月~ 1 2月门诊≥ 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 1 1 0例 ,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1 999年的《高血压指南》标准 ,即未服抗高血压药 ,收缩压( SBP)≥ 1 4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和 /或舒张压 ( DBP)≥ 90 mm Hg。年龄 60~ 80岁 ,平均 67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的心、脑、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现状,并加以分析,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随访,分析64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药物治疗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应用钙离子拮抗剂39例(60.9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9例(45.31%),β-受体阻滞剂13例(20.31%),利尿剂11例(17.18%),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9例(14.06%);其中单一用药34例(53.12%),联合用药30例(46.88%);治疗后血压达标23例(36.36%),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加钙离子拮抗剂联合治疗效果为优,达标率57.14%。结论新疆地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以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结合钙离子拮抗剂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降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透患者高血压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终末期肾病 (ESRD)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研究其病因 ,对近年收治的ESRD 10 0例进行临床研究 ,其中高血压 80例 (80 % ) ,超滤达到干体重后 ,血压降至正常 5 6例 (70 % )。高血压组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和甲状旁腺素 (PTH)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透析后仍高血压 2 4例 ,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压降至正常 7例(30 % ) ,加用钙通道阻滞剂 (CCB) ,血压降至正常 3例 ,还有 14例高血压 ,改血液透析滤过 (HDF)后血压降至正常。结果表明 ,ESRD高血压的发生与容量负荷过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过度活跃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美托洛尔或/和氯沙坦治疗。监测用药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比较各组间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美托洛尔单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氯沙坦单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美托洛尔与氯沙坦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结论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比单独应用这2种药物治疗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共性高血压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波  刘征  李庆美 《医学综述》2008,14(24):3756-3759
将糖尿病共性高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130/80mm Hg)的管理策略按顺序包括:早期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疗法;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加用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或β阻滞剂;若出现高血压抵抗,应查找原因,向专家咨询。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至终末期,80%-90%患者出现高血压[1].血液透析(血透)患者50%~80%存在高血压,可分为透析间期高血压和透析中高血压[2].虽经充分透析,干体重控制理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也仅30%患者血压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逆转高血压心脏 (特别是心肌肥厚 )和血管不良重构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 WHO/ ISH推荐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为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 (Ca A )、α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 (Ang )受体拮抗剂等六大类。本文旨在比较 ACEI(包括AT 拮抗剂 )与其他四大类降压药物的作用特点 ,从而确定ACEI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位置。1  ACEI的药理作用1.1 治疗高血压ACEI的降压作用涉及多种机制 :1抑制循环内及组织内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2减…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治疗除降压以外,还要治疗伴有的其他危险因素,强调综合干预。降压目标为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17.9/12.0kPa)以下,伴有其他临床情况者降压目标要个体化。药物降压治疗应用遵循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4项原则;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B受体阻滞剂,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包括高血压的早诊早治,规范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雷米普利组和大剂量雷米普利组,均联合同等剂量的替米沙坦.治疗方案:常规剂量组给予雷米普利2.5 mg/次,2次/d,口服.大剂量组给予雷米普利5 mg/次,2次/d,口服.两组均联合应用替米沙坦80 mg/d,观察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钾水平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血浆白蛋白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大剂量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均能有效降压,大剂量雷米普利组降舒张压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治疗前后血钾和肾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安全,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有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并且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1 重视高血压治疗的联合用药 多种证据表明,给患者带来保护作用的是血压下降本身,而不是应用哪类药物作为起始治疗.只要患者的血压能够达标,5种主要降压药物--噻嗪类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起始和维持药物.β受体阻滞剂,尤其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不适于治疗存在代谢综合征或有糖尿病发病危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是一种复杂的功能失调疾病,血压的控制,特别是在单一用药时,很难达标.但是英国指南除了推荐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联合降压外,并未推荐其他药物用于联合降压.联合降压用于早期的高血压治疗,可通过短期快速降压降低患者血压继续升高的风险,并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中获益.VALUE研究(缬沙坦抗高血压的长期研究),证实缬沙坦与氨氯地平合用治疗3个月后,可降低血压3.8/2.2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8.
茹祥伟 《中原医刊》2009,(20):21-2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降压组100例,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联合治疗组100例,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及血液中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结果益气活血颗粒能有效降低血压及循环血液中ADL、AngH的浓度。结论益气活血颗粒具有降低血压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医院的517 例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后,分析血压降至达标时的情况以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达321 例(占总例数的62.09%),明显高于单一药物治疗的例数196 例(占总例数的37.91%);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例数200 例(占总例数的38.78%),明显高于三种药物联用的例数80 例(15.47%); 四种及五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例数分别为36 例(6.96%) 和4例(0.77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时,大多数需要联合用药;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案是为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或β-受体阻滞剂(β-RB),和CCB+ACEI 或ARB 或β-RB+ 利尿剂(DA).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彩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2003-200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s)、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均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的发生率,但也要建立在血压良好控制的基础之上。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最重要的是要达标,即<130/80mmHg,常需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而最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是ACEI或ARBs加小剂量的利尿剂和(或)长效的CC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