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联合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包括严格控制饮食、适当体育运动、降血脂、口服降血糖药物,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制剂,使HbA1c在6.5g/L以下。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替米沙坦组用替米沙坦片60mg/d;联合治疗组用替米沙坦片30mg/d,苯那普利片10mg/d,疗程均为3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中总蛋白(T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bA1c、TP、肌酐(SCr)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HbA1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TP、血Sc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更有效、更合理,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改变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步延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8,25(4):223-224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含量测定,观察苯那普利对其干预的变化,试图为EH发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认根据及为治疗EH患者找一种理想药物 。 相似文献
4.
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苯那普利对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和定期随访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为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入选者条件 :1糖尿病诊断符合 1997年 WHO标准 ;2尿白蛋白测定 >30 mg/ 2 4 h;3血肌酐 (Scr) <35 3.6 μmol/ L;4排除了 1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以及由其它疾病所致的肾损害。入选的 82例病人中 ,男 4 5例 ,女 37例 ;年龄 4 2~ 73岁 ;病程 6~ 18年。其中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0 .5 g者 18例 ,0 .5~ 1.5 g者 5 2例 ,>1.5 g者 12例。肾功能正… 相似文献
5.
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浓度,并观察了经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的变化。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经苯那普利干扰后,较非干扰组(对照组)血浆ET下降更为显著(P<0.01)。提示苯那普利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可改善内皮素的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另有38例健康受试者选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苯那普利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ET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E/A)。结果CHF患者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苯那普得治疗12周后,CHF患者的ET水平显著降低,LVEF、E/A值显著提高。结论CHF患者ET水平增高可作为判断CHF病情的指标之一;苯那普利可降低CHF患者的ET水平,改善CHF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8.
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以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浓度和苯那普利对ET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79例心衰患者血浆ET含量并用苯那普利10mg/d,连服2周观察疗效。结果:心衰患者的血浆E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YHA心功能Ⅳ级者的ET水平(94.7±20.0)pg/ml较NYHA心功能Ⅱ级(69.5±19.0)pg/ml和NYHA心功能Ⅲ级者(79.2±14.3)pg/ml明显升高(P均<0.01)。左室射血分数(EF)减低者的血浆ET浓度明显升高,经相关分析后,血浆ET浓度与EF呈显著的负相关(r=-0.35,P=0.02)。其中29例患者经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浓度由治疗前的(113.7±36.6)pg/ml下降至(81.1±43.1)pg/ml(P<0.001)。结论:ET参与了心衰的发病和病理过程,苯那普利可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血浆ET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在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性肾病(NIDDN)患中的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对55例老年入Ⅱ型糖尿病(NIDDM)患和20例正常老年人对照进行研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其血浆ET—1和ATⅡ.结果老年人NIDDM患血浆ET—1和ATⅡ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P<0.01),老年人NIDDN组血浆ET-1和ATⅡ明显轰于老年人NIDDM组(P<0.05或0.01)。老年人NⅡDDN组ET-1和AT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AToⅡ与UAER呈正相关。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1、ATⅡ及UAER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ET-1和ATⅡ在老年人NIDDN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苯那普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前列地尔与洛汀新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139-141
目的 观察早期短时间联合应用前列地尔 (PGE1,凯时 )和洛汀新 (ACEI)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 0 0 2 - 0 4~ 2 0 0 3- 0 4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 6 3例 ,年龄 4 3~ 6 8岁 ,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 32例 ,洛汀新组 31例。两组控制血压、血糖方法相同 ,均服用洛汀新 10mg ,每日 1次。联合用药组静脉滴注PGE110 μg ,每日 1次 ,连续 14d。 结果 和洛汀新组相比 ,联合用药组于治疗 2周后 2 4h尿蛋白及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 (P <0 0 5 ) ,治疗后 6个月尿蛋白仍维持于较低水平。洛汀新组仅在治疗 6个月后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阶段 ,早期联合应用PGE1和洛汀新可快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并使尿蛋白长期维持于低水平 ;避免多疗程应用PGE1,减少医疗开支 ,减轻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苯那普利及前列腺素E1(PGE1)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的基本治疗是控制饮食和胰岛素皮下注射降血糖。对照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苯那普利,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PGE1及苯那普利,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血肌酐(SCr)j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比,24小时UAE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UAE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BUN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ACE1能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在ACEI治疗基础上加用PGEI,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方面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5mg/d+缬沙坦80mg/d)、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10mg/d)和缬沙坦组(缬沙坦80mg/d)各40例,观察期24周。治疗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氨、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钾及血脂。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清钾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最明显(P〈0.05),缬沙坦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安全合理,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urinary excretion of retinol-binding protein (RBP) was studied in 101 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 patients allocated 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24-h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 (median of three urine collections): group 1 (n=45), normal UAE<30 mg/24h; group 2 (n=27), microalbuminuria (UAE 30–300 mg/24 h); and group 3 (n=29), clinical diabetic nephropathy (UAE>300 mg/24 h). We used 23 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s. Fractional clearance of RBP (FC-RBP) and its 24-h urinary excretion rate (URBP) were higher in each diabetic group than in healthy subjects, the highest values being found in group 3. Groups 1 and 2 did not differ in URBP and FC-RBP.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FC-RBP and haemoglobin A1c in both the total diabetic cohort (P<0.001) and in diabetic patients in groups 1 and 2 with a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of more than 90 ml/min (P<0.05).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FC-RBP and UAE and/or duration of diabetes in any of the diabetic groups. We conclude that the increased urinary excretion of RBP, indicating proximal tubular dysfunction, is already present in normoalbuminuric 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 patients and correlates with metabolic control. Further deterioration in proximal tubular function was not observed in microalbuminuric patients, but is a late event in clinical diabetic nephropathy.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受体拮抗剂能增加肾脏血流、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减少系膜外基质堆积、缓解肾脏的炎性反应,可延缓肾脏纤维化,改善糖尿病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6.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15(5):0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观察苯那普利 (5~ 2 0 mg,每日 1次口服 4周 )治疗的 30例 EH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ET、NO水平 ,并与 2 8例健康者血浆 ET、NO对照。结果 :EH患者 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NO显著降低 (P<0 .0 1)。经苯那普利治疗后 ,收缩压、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 (P<0 .0 1) ,ET显著下降(P <0 .0 1) ,NO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苯那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还能有效地恢复血浆 ET、NO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组。分别测定血清和尿MCP1的含量、尿NAG含量以及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进行组间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做尿MCP1与GHbAlc、UAER、NAG的相关分析。结果尿MCP1含量及NAG含量在所有患者中均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大量白蛋白尿组升高最明显,其升高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程度一致,即随糖尿病肾病加重而逐渐升高。而血清MCP1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尿MCP1与GHbAlc、UAER、NAG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尿中MCP1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尿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CN2 )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 3 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Ⅰ组 )、微量白蛋白尿组(Ⅱ组 )和大量白蛋白尿组 (Ⅲ组 ) ,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尿CCN2及临床生化指标 ,并与 10例对照组(NC组 )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各组患者尿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CN2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且随着UAER增加其水平亦呈逐年递增趋势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相关分析表明 ,尿CCN2与UAER及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成负相关。结论 CCN2在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测定糖尿病患者尿CCN2的含量 ,可作为诊断DN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还将有助于监测、判断DN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A组,41例,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苯那普利组(B组,45例,接受苯那普利治疗);联合治疗组(C组,40例,接受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水平对照。结果:较之对照组,三组高血压患者NO水平显著降低(P<0.01),E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三组治疗后血压、E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A组及B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三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A组及B组血浆NO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C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和血浆ET水平,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而两药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舒血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测定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及应用舒血宁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组ET、AngⅡ、AD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T、ADM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均<0.01)。应用舒血宁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AngⅡ、ADM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UAER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早期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应用舒血宁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