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诊断颈静脉球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引进一台GE公司产多层(四层)螺旋CT机,型号为Lightspeed plus,检出1例颈静脉球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主诉右耳耳鸣、听力下降3年余。检查:右耳鼓膜稍浊。临床诊断:右耳鼓室、颈静脉球体瘤?(可见静脉球突入右鼓室)。 2001年10月16日作多层螺旋CT检查。轴位图像上示右侧颈静脉孔扩大,壁不规则破坏、有细小残留骨,与鼓室(图1)、内听道壁(图2)界限不清。注射欧乃派克60ml(300mgI/ml)作增强扫描。将轴位图像传送至工作站(Sun sparc 20,Advantage windows4.0),利用工作站的MPVR软件进行冠状位、矢状…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球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手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报告了4例颈静脉球瘤的CT表现.1例病变位于颈静脉窝内,1例位于鼓室腔内,另2倒位于颈静脉窝及鼓室内。4例中3例侵及外耳道,3倒侵及颅内,2例下行至颈部。上述CT所见均由手术证实。文中结合文献复习就本病的起源、命名、肿瘤扩展、临床表现、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5.
颈静脉球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Huang D  Yang W  Zhou D  Han D  Ji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381-1384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特征、正确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1983-2000年住院并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和/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7例颈静脉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男14例(37.8%),女23例(62.2%);平均年龄37.2岁(3.5-66岁);病程平均4.3年(1个月-19年)。病变在左耳19例,右耳17例,双耳1例,共38耳。2例合并同侧颈动脉体瘤,1例肿瘤有嗜铬性(血压高);30例(81.1%)以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13例(35.1%)初诊时考虑颈静脉球瘤,其余24例(64.9%)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平均误诊时间达4.4年。根据影像检查和手术所见,确定18耳起源于鼓室,20耳起源于颈静脉球。按1981年Fisch分类,A型11耳,B型7耳,C型7耳,D1型5耳,D2型8耳。除1例双侧病变外,其余36例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全部切除30例,术后面瘫6例,头晕、声音嘶哑和耳廓下部坏死各1例。随访25例,平均时间5.2年(1.1-16.1年),无瘤生存19例,带瘤生存3例,死亡3例(其中2例分别死于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结论 颈静脉球瘤容易误诊和引起周围结构损伤;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颈静脉球高位在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颈静脉球高位诊断中的价值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患者20例颈静脉球高位的薄层CT影像.男8例、女12例.结果 发现单侧静脉球高位者多,双侧颈静脉球高位少.单侧16例,双侧4例.在多层螺旋CT山,病变显示更清楚,解剖位置更明确.其中颅底CT增强后,颈静脉高位显示更良好,更精确.MSCT上,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能够清楚地显示颈静脉球高位的解剖部位,给临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结论 MSCT通过不同的方法、直观、详细地显示颈部静脉球高位的解剖部位与周围的关系.以方便耳部手术;中、后颅窝手术等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 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 :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 ,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 ,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 ,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 ,边缘骨质增生硬化 ,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 ,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 ,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 :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 ,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颈静脉球瘤的MRI和DSA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赞瑞 《右江医学》2008,36(5):560-56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磁共振(MRI)和脑血管造影(DSA)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所见的18例经MRI和DSA确诊的颈静脉球瘤患者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颈静脉球瘤患者病程较长且进展缓慢,临床以耳部及颅神经受损为主要表现,肿瘤较大可出现小脑、脑干及颅内高压症状,肿瘤内迂曲的流空血管及"胡椒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特征性MRI表现;DSA主要表现为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其周围于动脉期可见不规则畸形团块状影,实质期肿瘤血管异常染色呈湖状或巢状,无静脉早显现象。结论颈静脉球瘤周围解剖关系复杂,典型的MRI和DSA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孔内颈静脉球瘤摘除术一例陈建武,樊忠,亓卫国(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耳鼻喉科)(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1993年10月20日,国内首次完整摘除1例颈静脉孔内颈静脉球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工临床表现病人男,35岁,声音嘶哑2月余,呛咳...  相似文献   

10.
巨大颈静脉球体化学感受器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因右面瘫,听力丧失15年,右外耳道肿物反复出血10年,于1987年4月2日入院。检查:右周围性面瘫,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右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右咽反射消失,右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右上颈部触及猫喘感,该处及右乳突部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右外耳道被暗红色搏动性蚓团状肿物填塞。X线示右外耳道壁、岩锥及颈静脉孔区骨质广泛破坏。CT:右岩骨后缘不规则高密度影,四脑室左移。CAG:右外耳道后闭块状血管染色。入院后局麻下暴露右颈外动脉,穿刺后注入每  相似文献   

11.
4例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平  张涛  沙力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2,34(5):402-403,F004
目的:分析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重点讨论此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与限度。方法:报道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及其各种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颇多;其表现各具特点,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层CT及MR表现颇具特征性,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价值和限度。应恰当选择,合理应用,可取得理想的诊断结果。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导CT及MR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2.
汪桦  张威江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6):F0003-F0003
患女,55岁.因进行性听力丧失伴头痛2年入院.外院CT发现右颈静脉孔区占位.查体:右舌咽神经和右面神经麻痹,其余正常.临床诊断:颈静脉球瘤.行颅内外肿瘤摘除术,后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半年患者健在.MRI检查:日立公司生产的AIRISⅡ开放式永磁型低场磁共振成像设备,磁场强度为0.3T.  相似文献   

13.
14.
颈静脉球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但风险较大手术相当困难[1-3 ] ,术中大量出血、脑神经损伤等都是手术难题。本院收治 4例经病理确诊的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 ,成功地进行了保护脑神经 (IX、X、XI、XII)的经颈乳突入路肿瘤切除术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女各 2例 ,既往无中耳炎病史 ,均有听力下降 ,其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3例 ,中度混合性聋 1例 ,搏动性耳鸣伴耳内涨满感 3例 ,耳道血性分泌物 2例 ,均见红色肿物凸入外耳道 ,完全性周围性面瘫 3例。2例术前曾行DSA检查 ,1例无异常 ,1例提示瘤体血供来自颞浅…  相似文献   

15.
颈静脉球瘤起源于颈静脉球化学感受器的血管性肿瘤 ,临床少见。我科 1 992~ 1 998年收治 5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5例中女 3例 ,男 2例 ,37~ 54岁 ,右侧 4例 ,左侧 1例。病程 1~ 8年 ,均为缓慢起病 ,症状进行性加重。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确诊 ,2例术前病理报告为肉芽组织。Fisch分型 :A型 1例、B型 1例、C型 2例、D型 1例。症状表现为 :耳鸣 3例 ,呈搏动性 ,与脉搏基本一致 ;耳出血 3例 ,挖耳后不易止血 ;耳闷胀感 2例 ,进食呛咳 1例。患侧面颊部及眼睑抽动、面肌痉挛 3例 ,均于就诊前 1~ 4个月出现面神经麻痹 ;但均无血压升…  相似文献   

16.
颈静脉球体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的一种。 194 5年Rosenwasser首次报道并将该组织肿瘤命名为颈静脉球体瘤 (glomusjugularistumor) [1] 。该病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1∶4至 1∶6。婴幼儿及老年均可发病 ,诊断时患者平均年龄 5 0岁左右[2 ] 。临床上较少见 ,发生在鼓室则更少见。故临床上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我科近 10年来仅在 1999年遇到 1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2 5岁 ,因右耳流血性脓液 9个月伴耳鸣、听力下降 2个月于 1999年 3月入院。 9个月前因挖耳后出现外耳道流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此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结合文献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5例,右侧10例。病变以颈静脉孔为中心生长并向周围结构不同程度蔓延。CT及MRI表现各具特征性,CT显示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软组织肿块,颈静脉球窝较对侧明显扩大,高分辨CT更能显示骨质破坏程度;MRI均显示颈静脉孔区及鼓室内不规则的软组织信号灶,并能见到典型的"盐和胡椒"征象,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CT、高分辨薄层CT及MR检查有明显的优势,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CT可准确显示骨质破坏范围、程度;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病灶信号及强化方式,两者优势互补,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8.
19.
颈静脉球瘤(glomus tumor)是源于颈静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小体。这种化学感受器小体是由神经、肌肉、血管等组织聚集而成。这些组织成份的增殖形成颈静脉球瘤,临床上分为二型,第一型病变主要侵犯中耳腔及鼓室,称为鼓室体瘤;第二型主要侵犯颈静脉体和颈内静脉.并殃及中耳和乳突区,称为颈静咏球体瘤。该肿瘤比较少见,我院自88年5月至92年4月遇到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作者在DSA机电视监视下超选择性插管至其特定的供血动脉,给予栓塞,均获成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颈静脉球瘤的磁共振(MRI)和血管造影(DSA)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并评价术前栓塞治疗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患者术前的MRI和DSA表现,手术切除前7~10天行栓塞治疗。结果7例颈静脉球瘤位于颈静脉孔区,2例位于鼓室;颈静脉球瘤体最大横径在5 cm以上有6例;在MRI信号上可见"盐和胡椒征",此征象有特异性。DSA显示颈静脉球瘤由颈外动脉供血,富血供,肿瘤染色明显。栓塞治疗后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或明显变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少。结论MRI能够明确诊断颈静脉球瘤的发病部位和判断肿瘤的性质,DSA能够明确肿瘤供血血管和血供情况;术前栓塞治疗对减少切除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