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诊断颈静脉球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引进一台GE公司产多层(四层)螺旋CT机,型号为Lightspeed plus,检出1例颈静脉球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主诉右耳耳鸣、听力下降3年余。检查:右耳鼓膜稍浊。临床诊断:右耳鼓室、颈静脉球体瘤?(可见静脉球突入右鼓室)。 2001年10月16日作多层螺旋CT检查。轴位图像上示右侧颈静脉孔扩大,壁不规则破坏、有细小残留骨,与鼓室(图1)、内听道壁(图2)界限不清。注射欧乃派克60ml(300mgI/ml)作增强扫描。将轴位图像传送至工作站(Sun sparc 20,Advantage windows4.0),利用工作站的MPVR软件进行冠状位、矢状…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球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手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4例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平  张涛  沙力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2,34(5):402-403,F004
目的:分析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重点讨论此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与限度。方法:报道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及其各种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颇多;其表现各具特点,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层CT及MR表现颇具特征性,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价值和限度。应恰当选择,合理应用,可取得理想的诊断结果。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导CT及MR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脊柱转移瘤患者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结果:6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确诊脊柱转移瘤43例(66.2%),X线平片确诊24例(3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发现受累骨节数86个、椎体骨质破坏44例、骨性椎管受累25例,椎旁软组织和腰大肌受侵44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机三维重建有助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冠状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冠状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冠状动脉瘤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资料。结果:冠状动脉瘤的形态表现为圆形、橄榄状、纺锤状、串珠状等,在心脏表面形成光滑的增强性团块和结节,有入瘤动脉和出瘤动脉及迂曲扩张的血管团,分布与冠状动脉走行区域相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可替代冠脉造影成为生前诊断冠状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CTA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常见CT表现:平扫时,8例瘤体肿块均较大,直经约为3~6cm,呈形态不规则、边缘较清楚,无钙化;动脉期肿块呈斑片状明显强化伴有丰富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动脉期,伴有丰富的肿瘤血管影。(2)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能清楚显示瘤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分又角明显增大,甚至呈圆弧状改变;能清晰显示肿块与周围骨质等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颈动脉体瘤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清楚显示瘤体与颈动脉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方便、准确、特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 GIST)定位和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3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的患者的CT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探讨病灶位置、大小及有无坏死等情况。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单发患者21例、多发9例;其中17例肿瘤部位在胃部、8例位于小肠、5例位于直肠。19例向腔内外同时生长、8例向腔外生长、3例向腔内生长。恶性GIST 强化不均匀,可有邻近脏器侵犯。16层螺旋CT定性准确率为83.3%(25/30)、定位准确率90.0%(27/30)。结论:CT 增强扫描有利于GIST的定位诊断及对肿瘤良恶性质的判断,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是目前检查GIST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1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多排螺旋CT诊断检查后,确诊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9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5.12%(39/41),检出患者颅底血管均获良好显影,清晰显示动脉瘤形态及其与邻近血管的解剖关系。其中属于双层交通动脉瘤11例,属于前交通动脉瘤10例,属于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8例,属于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的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与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8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与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8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阳性61例,阴性19例;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为42.62%,特异度为26.32%,准确度为38.75%;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为90.16%,特异度为84.21%,准确度为88.75%;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超声检查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能高于超声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胸壁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胸壁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图像,并与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本组37例胸壁神经鞘瘤的患者中12例位于胸膜顶、18例位于侧胸壁、4例位于前胸壁,误诊3例,比较手术及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91.9%。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壁神经鞘瘤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胃肠道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和各种后处理软件的不断开发,多层螺旋CT(MSCT)具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胃癌检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对26例经手术证实的胃癌做CT与手术及病理对照,旨在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胃肠道造影检查方法和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小肠疾病中的差异,为临床小肠疾病诊断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经过手术病理诊断确定为小肠肿瘤、克罗恩病、肠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胃肠道造影检查方法和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定位符合率上,胃肠道造影检查方法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性符合率上,胃肠道造影检查方法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小肠类疾病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采用胃肠道造影技术进行诊断的方法相比较,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诊断小肠类疾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疾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证实为胃肠道外间质瘤疾病患者32例,在入院后首先采用常规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术前检查,再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病情进行术前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出现的误诊和漏诊情况.结果CT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6.9%,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62.5%;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常规超声.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胃肠道外间质瘤实施诊断,可以使诊断的准确性提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刘志勇 《当代医学》2013,(26):69-69
目的分析探究小肠肿瘤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21例小肠肿瘤患者,比较分析患者手术前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的相符率。结果患者手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为5例平滑肌瘤,6例间质瘤,2例淋巴瘤,8例小肠腺瘤,与手术后患者病理结果比较。相符率为95.24%,且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准确性非常高,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56 例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多层螺旋CT表现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为94.64%.结论: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清楚,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78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结果:78例疑似患者中,周围型肺癌65例,占83.33%;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对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能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7.
王正芳  赵毓 《甘肃医药》2009,28(4):257-26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检查前清洁肠道,肌注盐酸山莨菪碱10-20mag以减少肠蠕动,口服足量2.5%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后扫描,结合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和/或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观察图像。结果:正常12例;病变2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肿瘤12例,其中间质瘤4例(良性1例,恶性3例),淋巴瘤2例,腺癌3例,腺瘤2例和脂肪瘤1例;Crohn病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肠系膜扭转后梗阻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增生性肠结核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肿瘤分期、肠系膜及其血管病变有较高临床价值,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展开研究,45例患者先接受常规CT检查并以此作为对照组,后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此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在检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以及有无转移诊断符合率上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高于常规CT,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可在实践中给予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颈静脉球高位在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颈静脉球高位诊断中的价值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患者20例颈静脉球高位的薄层CT影像.男8例、女12例.结果 发现单侧静脉球高位者多,双侧颈静脉球高位少.单侧16例,双侧4例.在多层螺旋CT山,病变显示更清楚,解剖位置更明确.其中颅底CT增强后,颈静脉高位显示更良好,更精确.MSCT上,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能够清楚地显示颈静脉球高位的解剖部位,给临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结论 MSCT通过不同的方法、直观、详细地显示颈部静脉球高位的解剖部位与周围的关系.以方便耳部手术;中、后颅窝手术等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16层多排螺旋CT诊断胸腺瘤并评价其侵袭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对48例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为胸腺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腺瘤的46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非侵袭性胸腺瘤25例,侵袭性胸腺瘤21例,胸腺瘤在多层螺旋CT表现为前纵隔内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其有否侵袭性主要取决于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和器官.结论 多层螺旋CT对判断胸腺瘤及其侵袭性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临床制订治疗计划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