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对中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结近年来DNA分析鉴定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并简述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用于中药材鉴定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有SCAR、RFLP、RAPD、PCR-RFLP、DNA测序和位点特异性鉴别PCR等。近5年来,通过这些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我们发现位点特异性鉴别PCR技术以其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成本低、抗污染等优点,将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论述了位点特异性鉴别PCR技术以PCR反应为基础,通过对正品药材及其伪、混品的某些DNA片段的序列研究,找出正品药材的特异性位点,设计出只扩增正品药材的高度特异性的鉴别引物。用此引物对样品DNA进行一次PCR反应,经电泳检测便可准确鉴别样品的真伪。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我国中药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大量宝贵资源的破坏已使部分药用资源濒临绝迹;另外某些不法人员惟利是图,以假乱真,从而导致中药市场的混乱,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因此加强中药资源的调查、种质的鉴定研究和分类保护是当务之急,是实现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DNA遗传标记技术已经应用在中药材鉴定领域,现在随着PCR(Ploymo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的发展,以分子遗传标记进行物种鉴别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中药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大量宝贵资源的破坏已使部分药用资源濒临绝迹;另外某些不法人员惟利是图,以假乱真,从而导致中药市场的混乱,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因此加强中药资源的调查、种质的鉴定研究和分类保护是当务之急,是实现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基本保障。用作中药种质研究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最初的形态学标记研究;细胞学标记技术即核型分析和解剖学鉴定;随后产生的生化大分子标记包括同功酶和蛋白质指纹标记;也有通过化学成分进行种质鉴定和分类。但以上各种途径所获结果都要受环境条件影响或植物本身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分类及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技术一般是指研究核酸及蛋白质等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特征的技术,分子标记可分为DNA分子标记和蛋白质分子标记。分子标记技术引入中药领域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分类、鉴别和保护等各个层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重点介绍在中药分类和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用于中药材鉴定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有SCAR、RFLP、RAPD、PCR-RFLP、DNA测序和位点特异性鉴别PCR等。近5年来,通过这些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我们发现位点特异性鉴别PCR技术以其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成本低、抗污染等优点,将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论述了位点特异性鉴别PCR技术以PCR反应为基础,通过对正品药材及其伪、混品的某些DNA片段的序列研究,找出正品药材的特异性位点,设计出只扩增正品药材的高度特异性的鉴别引物。用此引物对样品DNA进行一次PCR反应,经电泳检测便可准确鉴别样品的真伪。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药材基原的真伪鉴别是中药质量研究和品质评价包括药材学、炮制学、化学、药效学研究 ,直至其临床应用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传统的药材鉴别主要依据药材外观性状 ,近代生药学从生物分类学 (基原鉴别 )、细胞组织学 (显微鉴别 )、化学 (理化鉴别 )角度建立了比较客观的质量鉴别标准[1 ]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生药药材所依赖的生物资源 -“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其基因多态性的结果 ,而基因多态性可在不同的水平上来进行检测 ,包括器官水平 (形态学、分类学特征 )、组织水平 (解剖学特征 )、染色体水平 (细胞学特征 )、分子水平。分子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标记在中药材中的应用进展,对其在藻类、菌类、种子植物和动物类药材中的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物种进化和亲缘关系的确定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材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指导.方法 对近几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检索、分析、整理和总结.结果 DNA分子标记在该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给中药材的生产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 DNA分子标记作为中药材研究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药分子鉴定学概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RAPD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基因工程分析手段,从遗传物质的DNA分子水平检测生物遗传多样性并进行分类与鉴定成为一个新的便捷、准确的鉴定方法。中药鉴定所需的分子标记技术可分为3大类:①基于传统的Southern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如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技术(RFLP);②基于多聚酶链反应(PCR)的分子标记(P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任意引物PCR(AP-PCR)、DNA扩增指纹(DAF)等;③PCR和RFLP技术的结合,即RFLP技术。其中RAPD技术应用最多[1]。现将RAPD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技…  相似文献   

12.
13.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石斛类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AP-PCR与RAPD技术、AFLP技术、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标记技术、基因芯片等DNA分子鉴定技术,并介绍了近年来这些技术在中药石斛类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石斛类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总结了AP-PCR与RAPD技术、AFLP技术、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标记技术、基因芯片等DNA分子鉴定技术,并介绍了近年来这些技术在中药石斛类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治疗疾病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特别是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具有独特的、西药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品种繁多,同一种中药,由于物种及产地(生态型、居群、化学宗)的不同,其质量差异较大,而质量(品质)与中医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及质量和疗效的稳定,准确、迅速、简捷的中药鉴定方法的建立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19)
中药鉴定方法可分为现代鉴定和传统鉴定,其中现代鉴定中分子标记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主要包括:扩增性简单序列重复、随机扩增多态性、限制性内切酶且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技术分类。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药材真伪、正品与替代品、遗传多样性和基原鉴定、产地鉴别、年限鉴别等方面可进行鉴别。此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别中应用进行总结,阐述分子鉴定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包括在动、植物药材鉴定方面的应用,并简述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将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分为3类:电泳技术、生物免疫技术和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1.基于PCR反应的方法,包括随机扩增多态DNA、任间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和毛细管PCR;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和PCR产物的RFLP分析;3.DNA测序;4.高特异性PCR鉴别;5.DNA芯片或基因芯片鉴别)。本文可供中医药工作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鉴定技术的重要任务是研究鉴定中药的品质,鉴定其真伪与优劣,整理复杂品种,寻找、开发新药源.倘若想实现该任务则须有切实有效、与时俱进的技术方法作为保障.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已经涌现出了新的特色学科,而这些新学科也正被融入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发展道路上来,这样无疑开辟了新思路与新技术,对中药鉴定工作的发展而言意义深远.浅析了几种中药鉴定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别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概述了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生药鉴别中的理论依据,并综述了该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和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展望了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别在生药鉴定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草药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中草药鉴定的主要方法有基源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然而这些鉴定特征几乎均为生物体的遗传性表现型,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阶段、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如引种驯化、加工炮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和随意性,难免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