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祝贺  吕桂香  殷丽娟 《中外医疗》2010,29(36):130-130
目的分析与探讨临床中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56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导致胃肠黏膜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结果 (1)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黏膜损伤的临床表现:烧心44例,中上腹疼痛45例,恶心21例,呕吐8例,12例出现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大便隐血检验为阳性者15例;(2)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黏膜损伤的内窥镜表现:溃疡42例,不同程度的红斑、出血点及多发性糜烂18例。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胃肠黏膜的损伤机制的主要因素是抑制环氧化酶1的活性和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王选民  朱亚辉 《吉林医学》2010,31(22):3704-3704
<正>近年来,非甾体抗炎药(NSAID)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普遍,其对胃肠道黏膜损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可导致骨肠道黏膜溃疡、糜烂、并有出血,穿孔的危险。我们于2000年12月~2008年12月连续观察了32例服用NSAID致胃肠黏膜损伤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非甾体类抗炙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探讨使用该类药物引致胃黏膜损伤的风险因素,评议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提出临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内科在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因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胃黏膜损伤的病历共84份,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用药原因、用药情况和胃黏膜损伤防范措施等进行资料采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甾体类抗炎药物51致胃黏膜损伤的高风险因素有:年龄〉60岁、高剂量、既往有胃肠黏膜痛史、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无合用胃酸抑制剂等。最常见引起胃黏膜损伤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为吲哚美辛.为所调查84份痛例中的55侧患者使用,占65.5%,与其他种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胃黏膜损伤的总比例3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药物性胃黏膜损伤亦较常见,需进一步加强认识并发症发生的相关风险,把握好合理用药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胃黏膜损害的预防与干预.方法 观察具有危险因素的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人群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与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人群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出现消化不良9例,胃肠黏膜损伤8例,胃肠出血1例.胃肠不良反应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人群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人群,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宜同时预防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是指因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烧心、消化不良等症状),急慢性胃肠黏膜损伤所致的消化性溃疡及并发出血、穿孔[1],甚至导致死亡。1发病机制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是指该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损伤作用,降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磷脂,使细胞线粒体氧  相似文献   

6.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胃肠粘膜损伤48例发病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疗效明确,耐受性好等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但其胃肠道毒性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胃肠粘膜损伤48例。分析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对非甾体抗炎药损伤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酰胺能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减轻炎症损伤、增强胃黏膜抗氧自由基损伤的能力、增强胃黏膜黏液层屏障功能、抑制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应答、参与消化道黏膜细胞修复。因此,谷氨酰胺能使损伤的胃黏膜上皮修复、使黏膜下组织结构修复和重建,从而促进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而损伤的胃黏膜的恢复。通过对非甾体抗炎药损伤胃黏膜后谷氨酰胺所起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改进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止痛、抗炎和降低血小板黏附力作用的药物。据估计全世界每天约有300多万人服用此药,是目前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NSAIDs相关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十分常见,其中胃肠反应占首位,发生率占20%~60%。胃肠屏障是胃肠道抵御各种损害因素的重要防护因子,NSAIDs正是通过消弱胃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而发挥其对胃肠黏膜的损害作用的。对胃肠黏膜屏障保护机制的理解有助于全面了解NSAIDs相关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一系列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和胃肠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烧心反酸、出血、疼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胃肠道黏膜损伤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可明显降低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米索前列醇与西咪替丁对胃及十二指肠黏膜保护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经内窥镜检查和测定便血,都证明NSAIDs可致明显胃肠黏膜损害,并可因上述胃肠不良症状的发生使治疗受到限制或被迫中断。一般认为NSAIDs导致胃肠黏膜损害的部分原因由于阻断了前列腺素类(PGs)合成,而PGs是维持黏膜完整性所必需。在用NSAIDs治疗前,动物或人预用前列腺素E,可明显减少NSAIDs引起的黏膜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