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或大便挟有脓血等为临床特点。中医临床多将其分例为“腹痛”、“泄泻”、“痢疾”、“肠风”等数个中医病证进行治疗,这既不符合整体观,也不利于探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分期辨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表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符合中医“痢疾”的诊断。因患者一般表现有缓解期、发作期等不同,病程长,复发率高,应属“痢疾”中“休息痢”(慢性复发型)或“久痢”(慢性持续型)的范畴。症状不典型者,仅表现为腹泻,大便次数多.粪质清稀.应属中医“泄泻”范畴。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病证的诊断常以时空结构为指导,本文综合时间与空间因素分析病证,总结了“时空结构整体观”和“时空结构在中医诊断中的价值”等时空结构经验,这些理论和经验揭示了,祖国医学的时间与空间观念是互参互融而又具体的,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属性密不可分,也与人的主观感受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炎与中医“痢疾”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33例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医“痢疾”分型并运用中药内服1个月。结果本组33例患者有27例治愈(81.8%),6例好转(18.2%)。结论放射性肠炎与中医“痢疾”的主要症状一致,按中医分两型分别用中药内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本文为该项目专题分析报告之一。通过调查全国10所中医医院8万余份出院病例.动态分析中医临床病证诊断分布状态.揭示出其演变规律。目前该课题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概况本研究是对全国10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人群临床中医诊断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部分中医医院1994年与1996年出院病人临床诊断资料的对比分析.获得出院患者人群有关中医病、证诊断,中医病名诊断及…  相似文献   

6.
病证结合诊断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精华,对证的准确辨识是临床论治的依据。因此,建立客观的证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中医学中也很重视辨病,认为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两者对疾病本质所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此,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传统意义上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病证之间存在“异病同证”和“同病异证”的关系,因此,临床上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相似文献   

7.
对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探讨未来发展思路。在发展模式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是“证诊断标准”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在制定方法上,运用到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在应用模式上,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应用较为广泛,操作性强,更适于临床推广和使用。总体来说,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趋势,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标准化的工具。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发展主线或将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为主,同时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方法学规范,强化诊断性试验的应用;重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探索并构建微观诊断指标体系或是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病证结合模式为中医临床的重要诊疗模式,陈可冀院士不仅在应用病证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对于如何开展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之一,“病”与“证”在研究中的碰撞,不仅为进一步优化疾病辨识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对中西两种医学的互补融合、乃至新医学体系的创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疾病证候分布特点研究、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疾病证候客观化研究、疾病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研究、病证结合干预性治疗研究等,陈可冀院士认为,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以提高疗效、应用推广为目标,力争所研究的治疗方案或中药制剂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界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复杂疾病。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本病病因未明,治愈难度大,复发率高,具有较高的癌变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依据典型UC患者表现特点,应符合中医“痢疾”“肠游”的诊断,因患者一般表现有缓解期、发作期不同,病程长,易复发,应属“痢疾”中“休息痢”(慢性复发型)或“久痢”(慢性持续型)的范畴。也有部分UC患者症状不典型或处于缓解期,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多,粪质清稀,应参照中医“泄泻”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是现代医学概念,中医并无此称谓,因其常以黄疸、胁痛、胁下积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故中医将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为“黄疸”、“胁痛”、“积聚”等病证。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有的患者缺乏上述有诊断特征的表现如何作出中医诊断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以现行《中医内科学》为依据,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病名诊断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导痰抑乳方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月经不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种抗精神病药的临床使用,会对患者正常的内分泌产生影响,在女性表现为性冷淡、月经后期甚至闭经等。其中由于使用抗精神病药后使患者出现肥胖、闭经、溢乳等对年轻女性患者的心理影响较为明显,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生活质量。笔者采用自拟导痰抑乳方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后期”、“闭经”的相关部分。1.2临床资料:本文报道病例为1996年5月~1998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精神医学对抑郁症的诊断依据为标准,从病因和症状上筛查中医古籍,发现"脱营"、"失精"、"卑惵"、"解"也是与现代抑郁症相关的几个病证。对这些病证的研究将丰富中医文献学和临床精神病学,了解中国古代对抑郁症认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一直有些同志热衷并试图将中医的“病证”进行规范,有关部门与此也做过不少工作。笔者认为其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却是作不到、行不通的,试从以下四点论证之Cl中医对“病证”原已有规范中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已对“病证”进行了规范,为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作为基础论指导下的规范,其形成是受到民族文化、哲学、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的制约的。因此,中医医理与哲理常溶于一炉,有很强的普遍性和灵活性,模糊度很大,故有医者意也之谈,有心悟、心法之说.其引发歧…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现精神障碍或情志异常多见于现代医学“产褥期抑郁症”或“产后抑郁”。目前此类病证存在病名使用不统一的情况,其中医内涵也尚未被深入挖掘。因此,笔者对现有病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产后情志异常”病名通俗易懂,可以统领涵盖中医历代古籍中有关产后神志和情志异常的多种病证,同时,“产后”“情志”二词也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和内涵,从病名即能体现出病证特点,因而更加切合临床,故可作为统一使用的病名加以推广。通过历代医籍溯源,笔者将其中医内涵概括为“妇女分娩后气血亏虚,或复因瘀血、痰浊、外邪、郁热、七情过激、劳伤等引起以情志异常表现为特征,可伴随躯体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伤寒论》“心下”病证的有关条文内容,从痛、满、痞、硬、结、悸等6个方面予以详尽辨析,以示明“心下”病证轻重变化及遣方用药的特点,为“心下”病证辨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丰富了中医腹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1992年3月~1997年3月,我们对排卵异常所致不孕55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并在治疗中用B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排卵情况,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诊断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审委员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2)为...  相似文献   

17.
周鸣岐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撷粹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16000)石志超周升平【关键词】周呜岐溃疡性结肠炎老中医经验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肠”、“泄泻”、“痢疾”等病证范畴。临床以腹痛、腹泻、便下脓血等症状为主。笔者曾随著名中医专家周鸣岐教授学习,获...  相似文献   

18.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冲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立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病机关键在于胃气失和,膈间气机不利动膈。临床既可单独出现而为病.亦可伴随于其他病证中。传统上。中医对“气逆”为病的治疗原则为“逆则降之”。对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呃逆病证,更主张和胃降逆平呃。以顺应“胃气以下行为顺”的特点。故常常选用旋覆花、代赭石、柿蒂等降逆之品。但临床上“呃逆”一证并非仅由本腑病变所造成,而与肺、肝、脾等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的“胃”与西医学的胃基本是一致的。但中医学“脾”的范围较广,显然不是指某一个器官,而是指一组功能,依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将胃痛(吐酸、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痢疾、泄泻、便秘等归属脾胃病证。一般认为主要与消化有关。我们对120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X线钡餐检查的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杰 《世界科学技术》2007,9(5):132-135
通过分析中医脉诊的特点,重点剖析目前脉搏信号特征值与临床中医病证诊断相脱节的原因,提出通过量表,分析脉搏信号、现代医学指标和中医特色影响因素的参数,运用“回归-矩阵-电算”权重分析法确定参数权重和个体差异常数,运用混沌理论,为脉诊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