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意两国急救医疗体系的比较:浅谈急救医疗体系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中意两国急诊医学领域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以便加速完善和提高急诊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实地考察意大利急救医疗体系,从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加强监护室三方面与我国北京地区之现况进行比较。我国急诊医学发展是迅猛的,尤其是急诊科的建设,危重病人抢救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有急救特别是急救通讯网络,远程急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薄弱环节需在今后的急诊医学工作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意两国急诊医学领域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以便加速完善和提高急诊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实地考察意大利急救医疗体系,从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加强监护室三方面与我国北京地区之现况进行比较。我国急诊医学发展是迅猛的,尤其是急诊科的建设,危重病人抢救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院前急救特别是急救通讯网络、远程急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薄弱环节需在今后的急诊医学工作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田培任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S):118-118,69
急救急诊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医学学科,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其网络建设科学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直接体现,而县级医院急救急诊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则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本文就相关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县级急救急诊体系规范化建设和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救急诊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医学学科,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其网络建设科学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直接体现,而县级医院急救急诊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则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本文就相关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急诊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一镗  蒋健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2):761-762
急诊医疗体系(EMSS)建设是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把急救医疗迅速送到伤病员现场,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是发展EMSS的根本宗旨,这对传统观念的等病人上门“求救”确实是一次重大的变革,这是急诊医学这一新兴学科受到世人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一年中不但大城市重视研讨如何改善EMSS,合理组织急救网络,加强通讯,改善救护车装备及人员培训,而且EMSS也已成为许多中等城市,毗邻大城市的郊县农村,大型厂矿企业,建筑系统,航空及铁路系统等各行各业共同关心的课题,例如探讨大型企业与三级医院之间组织急救联网;院前现场急救与医院急诊科心电遥测联络,开展急救咨询;农村建立以县医院为中心的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分中心,村卫生室为基层急救单位的三级急救网模式研讨;发展现代化城市社区范围内的急救网络,将院前急救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以及在公路主干道沿线相隔5公里建立一个急救卫生室(站)等等.充分体现我国急诊医学工作者建设中国式的EMSS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6.
我国急诊急救医学发展的十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有20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已有一大批医院的急诊科及急救中心已达到相当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1世纪初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主要急救中心将达到发达国家急救水平。我国今后急诊急救发展的主要趋势有以下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也是急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急诊科能否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地抢救各种危重病员,是医院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生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对急诊医疗的服务需求也相应增大,所以加强急诊、急救,完善急诊急救体系非常重要,现就急诊医学的现状、发展方向及所面临的任务和展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 ,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 ,某些项目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 ,得益于广大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相互支持。我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到今天 ,许多大城市和地区已建立了现代化急救中心 ,全国各地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急诊科 ,许多医院建立了ICU。这些设施挽救了大量伤、病员的生命。有的高等医学院校建立了急诊医学教研室 (组 ) ,使用全国统一的急诊医学教材。全国各地医院急诊科都已成为急诊医疗和急诊医学发展的主要队伍。至今 ,已召开…  相似文献   

9.
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际急诊医学(International emergency medicine,IEM).是急诊医学的亚专业,旨在发展国际急诊医疗服务,让世界各国人民享有应有的急诊医疗服务。国际急诊医学包括发展和比较各国急诊运行模式、国际急诊医学教育和培训等。本文主要探讨:国际急诊医学系统(医院内急诊科),各国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影响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展国际急诊医学教育和培训及其意义。这对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急诊专科建立之前,我国的急救工作形式以救护站和急诊室为主。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医学领域的第23门专科,1983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正规医院内急诊科,结束了由各专科医生轮流前往急诊室对患者进行专科处理的时代。随后近40年,全国各级医院纷纷成立急诊专科,急诊医学的发展带动了急、危、重症医学等众多亚专科的发展。2017年,随着“中国急诊急救大联盟”的建立,形成了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协作发展的大格局,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开始组建急诊体系。随着国家5G技术的大力建设与发展,信息化的推进为急诊网络远程现场诊治提供了方式方法,为时间依赖性疾病的救治提供了精准的保障,从而开展了未来急诊医学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祝贺《中国冶金医学杂志》创刊十年!《中国冶金医学杂志》创刊以来,报道了大量国内外急救医学方面的论文、科技成果及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等文章,还出刊了多期工业创伤抢救和急诊医疗技术方面的专题报道,活跃了学术空气,推广了先进经验,充分体现了冶金企业医疗工作的特点,为保证企业生产、保障工人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我院急诊科的建立与发展概要介绍如下.鞍钢铁东医院急诊科始建于1985年,属院门诊领导;1988年改设为内、外科急诊室,分别划归医院内、外科领导;以后,几经调整,于1992年4月成立了独立的急诊科。急诊科直接承担医院服务区内鞍钢10余万职工、20余万家属及部分市民的危重急症和创伤急诊,并担负鞍钢重大工业外伤的急救任务.目前,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急救体系和急救程序,组成了三级急救网络组织,即:Ⅰ级为厂矿保健站,Ⅱ级为厂区门诊部,Ⅲ级为医院急诊科和院内有关专科.  相似文献   

12.
刘文桥  黄丽燕  陈玉 《广西医学》2003,25(4):582-584
急诊医学是一门以急危重病抢救为主的自成体系独立学科 ,它是与内、外、妇、儿等科并驾齐驱的二级学科(1) 。急诊医学体系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服务——危重病加强监护治疗三大块组成。包括现场初步急救、复苏学、危重病医学、创伤学、急性中毒学、灾难医学以及院前急救服务系统( EMSS) (2 )。1 我国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现状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是不平衡的 ,急诊科的建设模式很不一样。大多数医院急诊科由过去的“支援型”向“自主型”过度 ,目前大城市的急诊科仅少数是“自主型”(3 )。绝大多数医院属“半依托型” (即由急诊科和轮转的…  相似文献   

13.
浅谈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花 《吉林医学》2007,28(14):1582-1583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危重病人的第一线,急救质量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而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更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1].急救工作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种抢救预案和应急预案外,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急诊护理队伍对急诊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 急诊专科发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托培养类学员工作现状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独立边缘学科, 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正式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科成为独立的学科,我国急诊急救医学才走上了正规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学术交流     
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办的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1996年4月22~24日在黄山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200篇,内容涉及创伤、院前急救、灾害、心肺脑复苏、危重病、中毒的组织管理和急诊护理等,会议基本反映了我国目前急诊医学的学术水平。 会议认为。我国急诊科的结构还不合理,急诊科应有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小区,并要增加设备,进一步提高急诊工作者的素质。目前全国有83家急救中心,各医院也基本有急诊科室,因此,充分利用医院和非专业急救机构的救治力量,实现资源的  相似文献   

16.
院前急救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三部分。其中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其工作重点在于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即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就地抢救、监护运送至医院的过程,为病人进一步接受诊治创造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宋观志  梁远 《医学文选》2000,19(2):212-213
自从卫生部通知医院上等级以来 ,我国的急诊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县级以上医院普遍建立了急诊科 ,许多市县建立了急救中心 ,区域性急救网络已建成 ,吸引了大批从业人员 ,急诊事业达到了空前辉煌。但经过多年的实践 ,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已严重地影响着急诊医学的发展。1 问题的根源——急诊医学体系未建立。  急诊医学体系如何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意见。 1990年有人提出了以急诊科为中心 ,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病房或专科病房的结构体系。但这一体系未得到公认。关键是急诊医学中的主力军——急诊医生目前还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环境。可…  相似文献   

18.
急诊医学是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跨各临床专业的学科。为了最大可能将急性严重病人从死亡的边缘迅速抢救回来、并降低他们的并发症和致残率,目前已经形成了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加强监护治疗这三部分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称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医院急诊科是EMSS体系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也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线。急诊科的应急  相似文献   

19.
随着铁路急诊医学的发展,全国许多铁路医院近几年纷纷建立了急诊科,一支庞大的急诊队伍正在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何稳定这支队伍,是当前铁路医院急诊科建设的重要课题。 1 明确铁路医院急诊科的性质和任务急诊科是适应急诊急救医学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其任务是全面开展急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行使对各科急诊的管理职能。不仅担负着日常急危重病的抢救,还要参与突发性灾害事故抢救的准备与实施。因此,急诊科具有接受任务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诊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方法:综合分析我国急诊急救专业以及现存的急救医学模式。结果:因地制宜,提出我院急诊科发展的路径。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发展方向:“通科医疗,一专多能,医护合作,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