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敏性哮喘患者树突状细胞对原始T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达表面分子 (CD1a、CD83、CD4 0、CD86 )和细胞因子 (IL -1 2 )的差异及其对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哮喘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贴壁细胞 ,加入细胞因子 (GM CSF和IL 4)体外培养为不成熟DC(iDC) ,给予LPS刺激使其发育为成熟DC(mDC)。另取脐血同上方法获得非贴壁细胞 ,分别加CD4单抗和CD4 5RA单抗及磁珠分离得到原始T淋巴细胞 ,分别将两组mDC和原始T细胞共培养。使用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1a、CD83、CD4 0、CD86的表达 ,通过ELISA法检测mDC分泌的IL -1 2及T细胞分泌的IFN -γ和IL- 4的含量。结果 (1 )哮喘组PBMC来源DC表达CD86分子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 <0 . 0 1 )。 (2 )哮喘组DC产生IL- 1 2及其亚单位p4 0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 (P值均 <0 . 0 1 ) ;(3)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 ,哮喘组T细胞释放Th1型细胞因子IFN -γ较对照组减少 (P <0 . 0 5 ) ,Th2型细胞因子IL -4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P <0 . 0 1 ) ;(4)哮喘组CD86表达水平与IL 4浓度呈正相关(r=0 5 4 87,P <0 . 0 5 ) ;(5 )哮喘组IL- 1 2水平与IFN -γ水平呈正相关 (r =0 . 75 81 ,P <0 . 0 相似文献
2.
氨茶碱对哮喘小鼠气道树突状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氨茶碱对哮喘小鼠气道树突状细胞(DC)的密度和分布的影响。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低浓度氨茶碱组、中浓度氨茶碱组和高浓度氨茶碱组,每组10只。以卵蛋白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诱发BALB/c小鼠哮喘发作,末次激发24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DC标记物为NLDC-145)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哮喘小鼠在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氨茶碱1周后气道树突状细胞的分布和密度的改变。结果 正常小鼠NLDC-145~+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气管、支气管、肺泡、脏层胸膜及气管周围相关淋巴组织、血管周围,形成防御性DC网络。哮喘对照组小鼠气道NLDC-145~+DC密度为(1720±130)个/mm~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00±200)个/mm~2(P<0.02);经氨茶碱治疗后,低浓度组气道DC密度为(824±35)个/mm~2,较哮喘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中浓度组为(1582±150)个/mm~2,高浓度组为(1684±167)个/mm~2,与哮喘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哮喘对照组及低浓度氨茶碱组气道DC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树突状细胞在哮喘小鼠气道中明显增多,低浓度氨茶碱可减少气道DC密度,但不影响其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3种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 (arsenictrioxide,As2 O3)对哮喘小鼠气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s)分布和募集的作用。方法 :BALB c小鼠 5 0只随机分为5组 ,即对照组、哮喘组、低剂量 (1mg kg)As2 O3组、中剂量 (5mg kg)As2 O3组和高剂量 (10mg kg)As2 O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和扫描电镜技术分别检测气道DCs。结果 :对照组小鼠整个肺组织构成了一个NLDC 14 5 +DCs网络 ,NLDC 14 5 + DCs密度从大气道到小气道分别为(5 0 0± 5 0 )个 mm2 到 (6 0± 10 )个 mm2 上皮面积 (P <0 0 5 ) ;哮喘组小鼠肺内NLDC 14 5 + DCs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但不影响其肺内分布 ;哮喘小鼠经As2 O3处理后 ,肺内NLDC 14 5 + DCs密度显著下降 (P <0 0 1) ,但不影响其肺内分布 ,且三种不同浓度砷剂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下调肺内DCs密度而不影响其肺内分布 ,可能是As2 O3治疗哮喘的一个重要机制 ;低剂量As2 O3治疗哮喘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选择性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对哮喘小鼠肺内树突状细胞(DC)数量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哮喘组、氨茶碱组、咯利普兰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小鼠肺、气道DC;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DC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小鼠的气管、支气管、肺泡和脏层胸膜构成了一个NLDC 145+DC网络,正常对照组肺内 NLDC 145+ DC 数量为(60±10)个·mm-2 上皮面积;哮喘组小鼠肺内NLDC 145+DC数量[(210±35.6)个·mm-2]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 01);哮喘小鼠经咯利普兰处理后,肺内DC数量明显低于未处理的哮喘组[(88±24.3)个·mm-2比(210±35.6)个·mm-2,P<0.01],并且选择性 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组与氨茶碱组比较,肺内DC数量亦显著下降(P<0.01)。结论:下调肺内 DC数量可能是选择性PDE4抑制剂与氨茶碱治疗哮喘的一个重要机制; 选择性 PDE4 抑制剂(咯利普兰)治疗哮喘既安全又有效,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特异性微小干扰RNA(siRNA)靶向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酪氨酸蛋白激酶(Syk)的基因表达,阻断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阻断Syk所介导的细胞内及细胞间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Syk与DC之间的关系.方法 化学法合成21-23 bp的小鼠树突状细胞Syk基因siRNA片段A、B、C、D,用Lipofectamine 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siRNA片段转染哮喘小鼠骨髓来源DC,作用48 h后再与正常小鼠脾脏来源T淋巴细胞混合反应48 h,之后用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lL-13、IL-2和INF-γ)的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DC表达Syk蛋白的量,判断Syk基因是否被沉默,剔除无效片段.结果 siRNA片段A、C、D干扰组小鼠DC细胞Syk蛋白表达减少;B组没有明显变化,为无效片段.siRNA干扰组IL-4、IL-13的水平较未干扰组明显下降(P均<0.05),IL-2和INF-γ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yk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抑制Syk基因表达,可阻遏DC的抗原递呈作用以及活化、分化T淋巴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负荷抗原后表达组成性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MHCⅡ类分子(HLA-DR)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分别从过敏性哮喘患者(哮喘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获取贴壁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体外培养为未成熟DC,加入Der p 1使其负荷抗原;观察培养的DC的形态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负荷抗原的D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及MHCⅡ类分子(HLA-D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负荷抗原的DC表达较高水平CCR7(P<0.01)及HLA-DR(P<0.01);两组CCR7和HLA-DR均呈正相关(哮喘组r=0.73,P<0.05;对照组r=0.76,P<0.05)。结论:由于过敏性哮喘患者负荷抗原的DC与健康人相比在趋化因子受体及成熟标志物表达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趋化因子反应性及成熟情况存在差异,后者成为哮喘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卵白蛋白(OVA)刺激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 imDC)免疫小鼠,观察其对小鼠OVA激发的气道过敏性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为临床防治哮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制备BALB/c小鼠髓性imDC.其余BALB/c小鼠分4组,10只/组:其中两组于第-7天分别注射无菌PBS(PBS组)、OVA刺激的imDC(imDC组),第三组于第13~20天注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组),第四组不作任何处理(健康对照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诱导哮喘反应:第0天和第9天分别注射OVA致敏,14~20天每日予OVA气雾攻击.第21天每组处理5只小鼠,检测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气道黏液分泌、脾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及脾细胞中CD4 CD25 细胞比例;第49天,处理剩余动物,观察哮喘预后.结果: mDC注射组肺部炎症浸润较轻,脾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IL)-13、4降低而γ-干扰素(IFN-γ)无显著影响,脾细胞中CD4 CD25 细胞比例较高,气道黏液分泌则少于PBS组,且预后良好. 结论: 过敏原特异性imDC疫苗注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的变应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隐孢子虫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离小鼠的树突状细胞,将树突状细胞与活体隐孢子虫一起培养,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树突状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树突状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活体隐孢子虫能直接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并使其细胞表面高表达CD40、CD80、CD86,同时产生大量的IL-6、IL-12及TNF-α等细胞因子。结论树突状细胞参与了隐孢子虫宿主免疫过程,并在宿主对虫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半乳糖神经酰胺(α-GalCer)活化iNKT细胞对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小鼠组(A组)、哮喘小鼠组(B组)和哮喘小鼠α-GalCer干预组(C组)。建立哮喘模型,以α-GalCer或PBS干预。分别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和气道杯状细胞增生;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iNKT细胞的数量、表面分子CD69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C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多,杯状细胞增生增加,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数增加。同时α-GalCer干预后哮喘小鼠肺iNKT细胞被激活,表现为iNKT细胞的数量及表面分子CD69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增加。结论:α-GalCer可能通过活化的iNKT细胞促进哮喘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户尘螨过敏性哮喘儿童,其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经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f)和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的成熟分化特点.方法 户尘螨过敏性哮喘和正常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白细胞介素4(rhIL-4)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诱导分化成未成熟DC,然后用Df和LPS刺激DC成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面分子CD1a、CD83、HLA-DR,以判断Df和LPS对哮喘和正常儿童DC成熟分化的影响.结果 哮喘儿童单核细胞经IL-4和GM-CSF诱导后,未成熟DC(HLADR+-CD1a+)和自发成熟DC(HLADR+-CD83+)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22和P=0.037).但经Df刺激后,哮喘儿童成熟DC的比例显著低于LPS刺激后(P=0.009),未成熟DC的比例则高于LPS刺激后(P=0.03),也高于正常儿童Df刺激后的未成熟DC比例(P<0.001).结论 哮喘患儿DC在Df刺激下,其成熟和分化过程中存在异常,成熟过程延迟,但其在哮喘细胞免疫调节异常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枸杞多糖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用GM-CSF和IL-4培养5d,然后用免疫磁珠法纯化DC细胞,实验组加入枸杞多糖(100μg/ml),空白对照组加等量RPMI1640,阳性对照组加LPS(100ng/ml),3组分别同时作用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和细胞摄取抗原的能力,ELISA检测产生的细胞因子IL-12,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提呈抗原的能力。结果:用枸杞多糖刺激的小鼠骨髓DC表达I-A/I-E、CD11c和分泌IL-12能力比空白对照组增加,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下降,并可促进同种异基因T细胞的增殖。结论:枸杞多糖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DC的成熟,促进DC诱导的免疫应答启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肺脏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与成熟树突状细胞(mDC)共培养得到的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回输小鼠,观察其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白介素12(IL-12)、IgE表达的影响。探讨rDC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为临床防治哮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制备C57BL/6小鼠rDC。将40只C57BL/6小鼠分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卵清蛋白(OVA)组、mDC组、rDC组。第21天处理全部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2及血清IgE的表达。结果 rDC回输后可减轻肺部炎症表现,4组小鼠血清中IL-12、I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DC组血清中IL-12的水平高于OVA组,IgE低于OV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回输rDC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的过敏性炎症反应,与上调Th1型细胞因子IL-12、下调IgE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功能的影响。方法:将DC分为4组,即脂多糖( LPS)感染组、Mtb感染组、灭活Mtb感染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以LPS、Mtb及灭活的Mtb与小鼠骨髓来源的DC建立小鼠体外感染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IL)-6、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CD40、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每只小鼠的股骨骨髓可扩增获得5×106~1×107个具有典型细胞形态的DC,纯度达8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PS、Mtb和灭活Mtb感染组均能促进DC表面分子的表达(P<0.01)。 Mtb感染组DC表面分子上调显著低于LPS感染组与灭活Mtb感染组(P<0.01);LPS、Mtb或灭活Mtb作用后,DC的IL-6、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显著增加(P<0.01),Mtb感染组DC的细胞因子分泌量显著低于LPS感染组与灭活Mtb感染组(P<0.01)。结论:Mtb活菌可干扰DC的细胞因子分泌,抑制DC成熟,从而削弱其抗原递呈的功能,影响抗原特异性细胞的免疫活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鸡卵蛋白(OVA)致敏激发BALB/c小鼠,复制哮喘模型,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抗体IgE、IgG2a和脾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L-5、IL-12、IFN-γ的含量变化,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肺内炎症情况.结果:10 μg组肺部炎症情况最明显,BALF白细胞总数(×105/m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OVA特异性抗体IgE(U/ml)分别为(13.05±2.07,75.1±8.9和256.16±2.58),与0 μg组(2.78±0.21,0.5±0.5,3.16±0.75)、100 μg组(8.69±1.61,64.2±9.1,133.74±2.11)、1 000 μg组(4.17±0.36, 12.4±3.4, 32.07±1.96)相比差异性显著,且IL-4、IL-5升高以10 μg组明显,高剂量1 000 μg组IL-12、IFN-γ、IgG2a升高明显.结论:致敏原的剂量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类型而影响小鼠哮喘模型表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过敏性哮喘患者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cyte,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1a、CD83、CD4 0、CD86的表达 ,以及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 ,为进一步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取哮喘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以Thomas法分离出PBMC ,然后加入相关的细胞因子及抗原培养并诱导出相应的成熟的DC细胞。用流式细胞仪 (fluorescentactivatedcellsortor,FACS)检测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1a、CD83、CD4 0、CD86的表达。成熟的DC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后用细胞计数板计数得出T淋巴细胞总数。结果 :哮喘患者DC的CD86表达比正常人高 (t =7.35 ,P <0 .0 0 1 ) ,但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强。结论 :哮喘患者可表达较高水平的CD86并且有较强的激发的能力 ,表明DC在哮喘的发病中可能扮演较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低剂量安素泰对正常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及其在恢复受小鼠肺癌抑制的DC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筛选小鼠肺癌细胞--3LL细胞30%凋亡的安素泰浓度;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mDC);利用分离小室系统,分别设置mDC组、mDC与低剂量安素泰组、mDC与3LL组以及mDC与经低剂量安素泰诱导的30%凋亡率的3LL细胞组;分析上述4组DC细胞表面标志和对细胞因子MIP 1α、MIP-3β的趋化能力以及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50 nmol/L的安素泰引起3LL细胞30%的凋亡率.50 nmol/L的安素泰具有对DC的保护作用,上调DC表面成熟表型标志:CD11cCD80、CD11cCD86、CD11cCD40、CD11cCDIab;对趋化因子MIP-3β的趋化能力增强.此浓度安素泰诱导的3LL的30%凋亡致敏的DC,与肿瘤共培养的DC组相比,上调DC表面CD11cCD40表达,刺激DC对趋化因子MIP1α、MIP-3β的趋化能力,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50 nmol/L的安素泰对DC具有保护和促进成熟的作用;并部分逆转受肿瘤抑制状态的DC表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