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脑屏障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脑屏障是分隔外周血和大脑的屏障,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物质在两者间的通透。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指出,血脑屏障存在大量转运体参与重要生理物质选择性进入大脑,并且将代谢产物转运入血以维持脑内环境稳定。血脑屏障功能失调与很多脑疾病密切相关。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方法的介入可高通量、大规模地研究血脑屏障中的转运体,极大地加快了人们对血脑屏障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治疗研究中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血脑屏障损伤的明胶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MMPs(Matrix Metallopreteinases,MMPs)是一组锌依赖的蛋白水解酶,能降解几乎所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MMPs中明胶酶A(MMP-2)和明胶酶B(MMP-9)能降解脑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基底膜在维持血脑屏障通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明胶酶激活后通过调节紧密连接导致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开放、脑水肿,脑出血和细胞凋亡。最近研究揭示明胶酶与血脑屏障损伤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MMPs是一组锌依赖的蛋白水解酶,它参与脑血管病、脑炎、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通常它们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一旦活化,则迅速攻击血脑屏障,主要是降解基底膜的一些基质蛋白如胶原、黏蛋白、层黏素等,破坏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促进脑水肿的形成及炎细胞的浸润,导致神经元的死亡。  相似文献   

4.
血脑屏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为了有效地执行其功能,需要一个超稳定的内环境,这一内环境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BBB是由无窗孔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基膜、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和极狭小的细胞外隙共同组成的一个细胞复合体,是存在于脑和脊髓内的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的一个动态的调节界面。研究认为这个界面不单纯是被动保护性屏障,  相似文献   

5.
聚焦超声联合微泡能够瞬时、局部和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该方法现已成为靶向投递药物治疗脑部疾病的一个研究热点。该文在详细介绍了血脑屏障的发现及其功能的基础上,介绍了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血脑屏障的可能机制,并分析对比了三种典型的血脑屏障开放监测方法(示踪剂法、医学影像学监测法和基于空化效应的监测法),最后对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血脑屏障的机制及其监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孙强  黄晶  雷连成 《现代免疫学》2020,40(3):257-260
细菌性脑膜炎是好发于人或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细胞,处于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化脓性细菌入侵的前线,在固有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其重要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尚不能有效地改善其长期病理状态。研究表明,成年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存在神经发生(neurogenesis),仍能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此现象持续存在于侧脑室室下区吻侧(the rostral subventricular zone,SVZ)-吻侧迁移流(the rostral migratory stream,RMS)-嗅球(olfactory bulb)通路和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颗粒下区(the subgranular zone,SGZ),这为脑缺血或神经退行性病变后自体修复提供了依据?本文就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伊文思蓝的荧光显示肾上腺素诱发的血脑屏障开放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采用伊文思蓝静脉注射,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血脑屏障开放状况,结果发现:(1)伊文思蓝在血脑屏障开放局部呈现出鲜艳明亮的荧光斑;(2)随着肾上腺素剂量加大,光斑数量增加;(3)光斑在实验组全脑的分布,以下丘脑、丘脑、小脑和尾壳核内密度最高。上述结果表明利用伊文思蓝的荧光染料性质观察血脑屏障的开放具有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天然免疫是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感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血脑屏障是保护脑器官的天然卫士,能够阻止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从血液进入脑组织和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稳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并非恒定不变,受到紧密连接和多种因子调控.本文综述了血脑屏障调节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在控制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HIV-1病毒蛋白如gp120具有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HIV感染的单核吞噬细胞可穿越血脑屏障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脑病(HAD)。滥用甲基苯丙胺(Meth)可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加重HAD病情。  相似文献   

11.
周丽萍  余勤  段延平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33(3):191-192,I0001,I0002
间质干细胞可通过脑实质、血液和脑脊液等移植方式进入脑组织,修复损伤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种子细胞;但血脑屏障存在着特殊结构,研究间质干细胞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相关性,使更多间质干细胞穿过血脑屏障。综述了间质干细胞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坏死性凋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程序性坏死途径,在死亡受体信号激活后由RIP1和RIP3调控,并可被化合物necrostatin-1特异性抑制。目前研究证实坏死性凋亡涉及多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且通过干预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对诸多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深入研究坏死性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有望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治疗提供更多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白蛋白指数的变化。方法采用溴甲酚绿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血清和CSF中白蛋白水平,并计算出CSF白蛋白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化脑组显著高于病脑组(P〈0.001)。化脑组恢复期患儿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监测CSF白蛋白和CSF白蛋白指数的水平可作为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BBB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酪氨酸激酶(discoidin domain recetor 1,DDR1)蛋白在局灶性脑缺血致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病理性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iRNA处理组和siRNA错配组,每组5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20 min再灌注24 h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分别采用TTC(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染色法、干湿比重法、伊文思蓝法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增多(P<0.05),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大(P<0.01);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DDR1-siRNA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P<0.01)。结论:DDR1蛋白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抑制DDR1的表达可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另外,检测DDR1的表达可作为脑卒中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rn cells,NSC)的发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及其伤后功能重建带来了曙光^[1-3]。研究发现,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NSC能够继续存活并迁移、分化,而且成年NSC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不同类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元^[4-5].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引起脑水肿和脑出血,组织损伤程度加重。 目的:总结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血脑屏障相关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以“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lood 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为检索词,检索近十年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以“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为检索词,检索5年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纳入与脑缺血再灌注及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选取17篇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从炎症因子的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方面总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相关分子,提出多因素多环节调控血脑屏障功能。CIR后血脑屏障开放的3 h时间窗为急性期抢救缺血半暗带关键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后期修复作用也可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TJ)是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及特点。跨膜蛋白、胞质附着蛋白及细胞骨架蛋白共同组成了TJ ,钙离子、胶质细胞分泌物、蛋白质的磷酸化等内源性、外源性的信号通路通过调节这些蛋白以达到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节 ,这是生理、病理条件下血脑屏障改变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9.
神经肌肉疾病涉及周围神经和肌肉的损伤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受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常用的功能影像临床评估工具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和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可以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肌肉电阻抗(electrical impedance myography, EIM)相对于其他评估技术具有简便性、定量性、灵活性、可重复性、对退化肌肉敏感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估中。本综述将针对EIM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研究进行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20.
淋巴系统承担着将来自全身组织的体液回收入心脏,辅佐激素、脂质等大分子物质入血以及免疫监视从而控制感染扩散的角色,对维持体液平衡和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淋巴管是淋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体绝大多数器官通过淋巴管清除来自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