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变应原检测在临床诊断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重要性及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11年3月~2013年4月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判断符合了鼻炎诊断的750例患者,经抽血做变应原的筛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采取特异性免疫治疗。结果初诊750例患者有500例的总IgE〉60ku/L,Hx2与phadiatop阳性,与此同时,还伴有该临床症状,可以确诊是变应性鼻炎;250例病患的总IgE〈60ku/L,H)(2与phadiatop阴性,虽然他们具备变应性鼻炎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但应诊断为非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使用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轮流注射,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有一部分符合变应性鼻炎地相关症状患者(约33.3%)变应原检测为阴性,应该十分重视对变应原的检查,为正确诊断和进行治疗而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近年来,针对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注射剂量及疗程更加规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鼻炎(AR)是耳鼻喉常见病,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据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10%~25%,而我国由于地理位置、气候以及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报道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性.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焦作地区AR的分布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FoxP3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FoxP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时实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慢性重症乙型肝炎(CSHB)和正常人(对照)的外周血和(或)肝组织中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FoxP3mRNA和蛋白均较特异地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内表达,外周血CD4 T细胞的FoxP3mRNA表达水平与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频率检测结果一致。CSHB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FoxP3mRNA的相对表达值(0.199±0.174)显著高于AHB患者(0.053±0.017,P<0.05)、CHB患者(0.059±0.053,P<0.05)和正常人对照(0.056±0.021,P<0.05);CSHB患者肝组织浸润FoxP3 细胞数(32.4±13.5/lpf)显著高于CHB患者(10.0±8.6/lpf,P<0.01)和正常人对照(0.6±0.5/lpf,P<0.01),并在肝组织中伴有大量CD8 、CD4 细胞浸润。CHB患者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FoxP3 细胞和CD8 、CD4 T细胞的数量较正常人也有显著增高(P<0.05),但显著低于CSHB患者(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oxP3的表达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FoxP3 细胞增高可能是机体调节过度免疫反应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洪田  尤少华 《武警医学》2013,24(7):553-556
 目的检测IL-23/IL-17轴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水平,探讨IL-23/IL-17轴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鼻内镜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45例,因鼻中隔偏曲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对照组)下鼻甲黏膜组织3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两组IL-23和IL-17的表达情况,并对两组IL-23和IL-17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RT-PCR显示,鼻息肉组IL-23p19mRNA和IL-17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676±0.077)vs(0.212±0.015);(0.681±0.044)vs(0.220±0.04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鼻息肉组可见大量IL-23和IL-17阳性炎性浸润细胞,单位目标面积光密度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321±0.023)vs(0.199±0.011);(0.315±0.023)vs(0.211±0.0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IL-17表达水平与IL-2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基因表达水平r=0.723,P<0.01;蛋白表达水平r=0.991,P<0.01)。结论IL-23、IL-17可能参与了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过程,并且IL-23可能通过调解鼻腔局部IL-17水平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方法:收集58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及24例正常人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细胞,RT-PCR检测Foxp3的表达。结果:MS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较正常人无差异(P>0.05),而Foxp3表达明显减低(P<0.05)。结论:MS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较正常人无明显变化,但其功能明显受损,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肿瘤相关免疫细胞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已成为研究热点分子之一。虽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阻断剂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在不同类型肿瘤治疗中已取得较好效果,但依然存在治疗失败事件,可能与T细胞上TIM-3高表达和肿瘤细胞对PD-1阻断剂的耐药性有关。包括TIM-3在内的一系列免疫检查点分子可能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失败的机制之一,结合TIM-3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特殊表达,本文对TIM-3分子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9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组(SCOPD组,n=52)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组(AECOPD组,n=68);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第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量/预计值、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以及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结果健康组、SCOPD组、AECOPD组的第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分别为(85.10%±5.09%)、(57.44%±7.23%)、(48.31%±5.35%),第1秒用力呼出量/预计值分别为(99.15%±7.12%)、(66.10%±9.41%)、(56.37%±5.59%),均呈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SCOPD组、AECOPD组的辅助性T细胞-17分别为(2.45±0.66)×10~9个/L、(5.23±1.30)×10~9个/L、(6.48±0.82)×10~9个/L,呈上升趋势;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5.87±0.42)×10~9个/L、(4.12±0.31)×10~9个/L、(2.41±1.02)×10~9个/L,呈下降趋势;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0.50±0.16)、(1.44±1.02)、(2.78±0.81),呈上升趋势。3组的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SCOPD组、AECOPD组的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10.58±5.11)pg/ml、(31.05±10.22)pg/ml、(70.33±14.75)pg/ml,呈上升趋势;白细胞介素-10分别为(8.15±1.12)pg/ml、(4.39±2.51)pg/ml、(3.61±0.64)pg/ml,呈下降趋势;白细胞介素-1β分别为(1.24±0.52)pg/ml、(5.56±0.41)pg/ml、(10.44±0.59)pg/ml,呈上升趋势。3组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β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动态平衡被打破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可将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监测指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联合采用彩超、血清ET-1(血清内皮素-1)与TiM-3(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域分子-3)表达水平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1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纳为试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期选择146例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纳为对照组)。对两组行心脏彩超检查,并对比两组血清ET-1、TiM-3表达水平差异,评价心脏彩超联合血清ET-1及TiM-3诊断的效果。结果对照组ET-1及TiM-3水平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异度79.45%与TiM-3诊断的特异度56.16%、ET-1诊断的特异度43.8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3、ET-1、彩超系列联合诊断灵敏度72.60%与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100.00%相比明显降低(χ2=46.3492,P<0.05),而特异度94.52%与平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61.64%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断中检测血清ET-1、TiM-3表达水平配合彩超检查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变应性鼻炎、哮喘中的临床意义,为变应性鼻炎、哮喘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8例变应性鼻炎、28例变应性哮喘、9例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65例患者中,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为66.2%,各组IgG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主要食物致敏源谱系既有相同性亦有一定差异性,其中螃蟹、鸡蛋和牛奶是所有疾病组中共有的检出阳性率最高的3种食物;患者中检出阳性率较高(阳性率<10%)的食物还有大米、玉米、小麦、虾和西红柿;食物不耐受患者中,对1种食物不耐受者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2种食物不耐受者,3种以上食物不耐受者所占比例较小。结论:变应性鼻炎、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食物不耐受与变应性鼻炎、哮喘具有密切相关性。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变应性鼻炎、哮喘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206例变应性鼻炎病人经Nd:YAG激光照射治疗后,显效110例(53%),有效74例(36%),无效22例(11%)。对其中150例患者于照射前、后作了鼻分泌物及血液嗜酸细胞计数。治疗前后的变化表明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敏  李奕  倪殿涛  李焕章 《武警医学》2003,14(9):521-524
 目的研究鼻局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对哮喘发作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检测鼻分泌物和痰液中炎性标志物作为评价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鼻分泌物和痰液中白细胞介素,IL-5、IL-4、IgE水平和FEV1、气道反应性、临床症状及体征计分,进行嗜酸细胞(Eos)计数.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鼻炎的鼻分泌物中Eos计数由(10.9±2.4)×10-2→(3.8±0.73)×10-2;IL-5浓度由(12.8±0.77)ng/L→(3.2±0.98)ng/L;IL-4浓度由(52.3±15.8)pg/L→(18.5±3.7)pg/L;IgE浓度由(391.2±15.8)×103U/ml→(268.4±11.9)×103U/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同时,痰液中Eos计数由(11.8±1.9)×10-2→(3.9±0.81)×10-2;IL-5浓度由(11.6±0.70)ng/L→(3.9±0.71)ng/L;IL-4浓度由(79.3±11.6)pg/L→(32.6±10.9)pg/L;IgE浓度由(351.4±11.8)×103U/ml→(242.8±12.1)×103U/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FEV1提高、气道反应性降低、同时存在的哮喘症状计分改善.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鼻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或轻、中度哮喘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当鼻炎症状改善的同时,哮喘症状亦获得缓解,气道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鼻黏膜组织中miR-107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4例AR患者纳入B组,另将同期于我院行鼻中隔矫治手术的69例患者纳入A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miR-107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阳  张义  李英杰 《武警医学》2010,21(10):849-852
 目的 探讨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FOXp3与人白细胞抗原B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B),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对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FOXp3和HLA-B基因引物和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法反应体系,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上检测69例淋巴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淋巴瘤患者FOXp3和HLA-B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6±0.45和0.74±0.22,健康组分别为1.15±0.30和1.05±0.2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淋巴瘤患者组中,Ⅰ期+Ⅱ期的HLA-B相对表达量高于Ⅲ期+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OXp3未见区别.结论 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FOXp3基因表达水平上调,HLA-B的基因表达水平下调且HLA-B不同分期间存在差异. 检测PBMC的FOXp3、HLA-B基因表达水平有助于淋巴瘤诊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孙旭  牛广华 《人民军医》2008,51(2):91-92
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MG30例(观察组)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4^+、CD25^+ T淋巴细胞亚群等表达进行检测,以CD2。抗原荧光强度10的细胞定义为CD25^high细胞,分析其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CD25^+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O.05),但CD4^++细胞数较正常增高(P〈0.05);经类固醇激素或经胸腺切除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CD/CD25^high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免疫治疗后的MG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比例的CD4^+CD25^+表达,可能与病情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驻内蒙古某团患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官兵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阳性界值对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并评估SPT与血清sIgE测定值的诊断一致性。方法对驻内蒙古某团66例间歇性AR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官兵进行23种常见的吸入变应原的SPT,选择阳性变应原数量≥4个和SPT阳性结果等级高者31例进行sIgE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的UniCAP100系统检测其血清中艾蒿、苦蒿、三裂叶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和蒲公英的血清sIgE,以临床症状、体征和SPT阳性结果作为诊断AR的参考标准,评价SPT阳性界值“+”和“++”对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并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①蒿属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最主要变应原,其SPT阳性率在60%以上,其次依次是向日葵、葎草、豚草、白桦、榆树、柳树,SPT阳性率均在30%以上。②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00(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500(豚草、榆树、桦树)~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葎草)~0.984(蒿属);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24(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462(豚草)~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豚草、柳树)~0.984(蒿属),诊断指标无明显变化。③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一致性,经Kappa检验显示,蒿属、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Kappa值分别是0.900(P=0.000)、0.131(P=0.447)、0.214(P=0.155)、0.377(P=0.034)、0.209(P=0.242)、0.158(P=0.373)。结论以蒿属花粉为代表的夏秋季杂草花粉和部分春季树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主要变应原;SPT阳性界值“+”和“++”对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不大;SPT和血清sIgE检测在蒿属花粉和榆树花粉致敏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于伤后1,3,5,8 d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的变化,ELASA法检测血清中IL-10、干扰素-γ(IFN-γ)浓度,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结果 CD4+细胞在伤后1~8 d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CD8+细胞在伤后5~8 d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或P<0.01).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5 d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细胞比率开始升高,与伤后1,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8 d仍持续升高,与伤后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IFN-γ浓度持续下降,而患者外周血IL-10浓度则持续上升.结论 Treg细胞比率在严重多发性创伤后明显升高,更重要的是,其在减少Th1类细胞因子分泌及抑制创伤免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和损伤严重度的关系. 方法 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按ISS评分排序后分为严重组(30例),危重组(30例);按是否伴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22例)和非脓毒症组(38例).于伤后1,3,5,8 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率. 结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5 dTreg细胞比率开始升高,与伤后3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8 d仍持续升高(P<0.05).伤后8 d,危重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显著高于严重组(P<0.01),脓毒症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reg细胞比率与ISS评分呈正相关(rs=0.654,P<0.01). 结论 Treg细胞在严重创伤后的免疫抑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reg细胞比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判断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