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7岁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肌电生物反馈和常规康复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能量ESWT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 采用肌电设备采集两组患儿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 利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评定法(MT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D区与E区分别评定两组患儿的下肢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儿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和RMS, MAS、MTS、GMFM-88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和RMS, MAS、MTS中R1、MTS中R2与R1的差值、GMFM-88 D区和E区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67.04±12.84)μV·s]和RMS[(69.32±12.84)μV], MAS[(1.98±0....  相似文献   

2.
刘建彬 《临床医学》2022,42(4):70-72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带康复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悬吊带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带康复训练,均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时肌...  相似文献   

3.
肌电生物反馈(EMG-BFB)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技术, 利用视、听信号给予反馈, 可促进感觉-运动刺激的输入, 进而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本文对EMG-BFB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联合Vojta反射性翻身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翻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6月至8月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患儿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Vojta反射性翻身疗法进行治疗, 治疗组在Vojta反射性翻身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胸廓主诱发带区域和腹肌区域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 每次20 min,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评价量表(GMFM-88)A区评估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同时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估量表(MAS)评估2组患儿上、下肢的肌张力。结果治疗后, 2组患儿的GMFM-88量表A区评分、上肢MAS评分和下肢MA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 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88量表A区评分、上肢MAS评分和下肢MAS评分分别为(39.45±4.91)分、(2.63±0.74)分和(2.67±0.66)分,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Vojta反射性翻身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CMFM-88)评分]、精细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肘屈肌张力、腕屈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干预痉挛型脑瘫患儿利于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提升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枢干预技术,具有无创、非侵入性、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大脑生理学的研究中,尤其是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研究。本文就rTMS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功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 不仅影响患者预后, 而且会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以及住院病死率。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T)作为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新兴技术, 因其无创、便于操作, 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吞咽障碍。本文就sEMG-BFT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法和参数、治疗效果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  相似文献   

9.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中D项和E项评定。结果两组患儿GMFM-88中D项和E项评分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悬吊训练系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儿童悬吊训练法治疗,观察组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肌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的MAS评分均降低,GMFM-88评分和ADL评分均升高,且各评分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均P<0.05)。结论:儿童悬吊训练系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减轻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痉挛程度,明显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功能康复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发育疗法联合稳定性训练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实施神经发育疗法联合CST干预后, 观察组平衡功能Ber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发育疗法干预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有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为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致死性的神经肌肉疾病。近年来综合全面的康复管理和基因治疗逐渐兴起, DMD患者的存活期延长。本文从DMD的临床分期、康复评估、预防挛缩和畸形、活动锻炼、辅助设备和辅助技术等方面对DMD康复治疗和康复管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和研究组61例。对照组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s pasticity scale,CS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10m 步行测试(10 meters walk test,10mWT)时间和步数、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和下肢表面肌电水平。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CS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10mWT时间和步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三维步态时空参数中,研究组支撑相、双支撑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摆动相、步长、步幅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下肢肌电水平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痉挛,改善患儿步态与下肢表面肌电参数,提高其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huLEP)后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ThuLEP术后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4例), 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盆底肌功能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 并根据患者主观评价及漏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ICI-Q-SF评分、I-QOL评分及漏尿量(1 h尿垫试验)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善(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发现观察组ICI-Q-SF评分[(6.13±3.36)分vs (10.44±5.31)分, P<0.05)]明显降低, I-QOL评分显著增高[(70.16±11.38)分vs (51.47±10.94)分, P<0.05], 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减少[(1.98±1.84)g vs (3.84±2.11)g, P<0.0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GMFM-88各分区评分、MAS及Wee FIM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肌电刺激联合抗阻运动干预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214例患者, 按照透析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生物肌电刺激联合抗阻运动干预, 为期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全身肌肉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握力、6 min步行试验和躯体功能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全身肌肉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握力、6 min步行试验、简易躯体功能评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且高于干预前水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肌电刺激联合抗阻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MHD患者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 改善躯体功能, 在防治肌少症方面可以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监护人的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及配戴矫形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偏瘫侧下肢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刺激。在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分别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定患侧下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下肢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12周后下肢CSS评分及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脑瘫是造成儿童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多由痉挛引起, 它是影响患者功能和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目前, 临床上用于治疗痉挛的方法有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鞘内注射巴氯芬(IBT)作为一种有效的缓解痉挛的方式在国外应用广泛, 在国内则应用较少。本文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就IBT治疗痉挛型脑瘫(SCP)的可能机制、临床应用以及并发症的应对措施等展开综述, 旨在为国内SCP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P)儿童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与头颅磁共振成像分类系统(MRICS)的关系。方法从我院住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及河南省CP登记管理系统中回顾性提取自2015年3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我院儿童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8岁以下CP儿童病案信息,包括高危因素、头颅MRI结果以及临床特点等,并根据MRICS对其MRI结果进行分类。结果共纳入1357例CP儿童资料,有头颅MRI结果者1112例,占比81.95%(1112/1357);其中MRI正常占比为13.49%(150/1112),异常占比为86.51%(962/1112)。在MRI异常CP儿童中,以白质损伤最多见,占比为43.97%(489/1112)。在高危因素方面,不同孕周、不同出生体重、是否多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期是否有脑出血CP儿童其MRI分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或多胎者其MRICS多为白质损伤,新生儿期有脑出血者仅有4.49%(4/89)MRICS为正常;不同性别、不同出生方式、是否合并病理性黄疸CP儿童其MRICS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GBS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肌力(MM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四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四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观察组则达8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GBS患者的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