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腾  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233-1236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MRI信号强度受许多病理因素的影响。病变的组织学特征:细胞构成、血液供应、间质构成和肿瘤内的坏死或者出血等,都会使病变的T1及T2弛豫时间发生显著变化。细胞内的某些内容物:糖原、脂肪、黑色素、铁和铜,在决定MRI信号表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MRI与病理学之间联系的研究对于诊断局灶性病变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全肝容积(WLV)分段计算测量脂肪分数(FF)。方法连续20例组织学证实脂肪性肝病病人接受了1.5T双回波同相位/反相位MRI与MR波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肝脏转移性平滑肌肉瘤(metastatic liver leiomyosarcoma,MLL)的CT特点,以提高对MLL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MLL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CT扫描包括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MLL平扫密度较低。较小的MLL增强后动脉期周边明显强化,中央液化坏死无强化。较大的MLL可以表现为囊性、囊实性、实性,肿瘤实质强化明显,血供丰富,血管造影证实了这一点。可有淋巴结及腹腔种植、转移。MLL易复发。结论 在肝脏占位的定性诊断中,结合原发病史、无特殊肿瘤标志物、特别是CT表现特点,应考虑到MLL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肝脏的解剖     
Putz  R 汪玲 《放射学实践》1990,5(4):137-140
肝脏表面成人肝脏的重量占体重的2~3%,它是由胃系膜前部十二指肠上皮萌芽生长而成,但膈原基除外。随着胃向左旋转形成典型的腹膜皱折,使肝脏与相邻的腹壁及胃肠道相连接。只有在裸区约手掌大面积与横膈广泛粘连在一起。膈面与体前壁相连接形成肝镰状韧带,其游离下缘形成肝圆韧带(脐静脉索)。肝脏通过肝胃韧带向背侧和左侧与胃相连,以其致密部牵向食管的腹段,松弛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肝脏少见肿瘤的CT特点,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肝脏少见肿瘤的临床、病理及CT特点.结果:其CT特点包括:(1)3例肝肉瘤类肿瘤体积均较大,易坏死囊变,发展快;其中胚胎性肉瘤内见分隔状软组织影;(2)1例肝类癌内见钙化影;(3)1例肝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肝内多个类圆形低密度肿块,环形增强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1例肝血管淋巴管瘤病见多房囊性低密度及纤维分隔影,周边见斑点状、条状钙化,肿瘤周围及其内纤维分隔明显增强;(5)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增强后均见中心斑点状增强血管影.结论:典型CT表现结合临床其它资料,可提高肝脏少见肿瘤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是由美国放射学院(ACR)发布,旨在规范肝脏影像术语、图像采集、征象解释、报告及数据收集的综合系统。ACR在2018年发布了新版2018版CT/MRI LI-RADS(LI-RADS v2018)。本文将对LI-RADS v2018的更新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1 病历简介患者 ,6 3岁。肝区胀痛 ,发现轻度贫血 1年余 ,院外B超、CT检查高度怀疑肝硬化肝癌 ,抗癌治疗半年后来我院CT检查。早晨禁食后口服 2 %泛影葡胺溶液 5 0 0ml约 15min后开始扫描。CT示肝右叶缩小 ,肝右后叶上段见一约 4.5cm× 5 .0cm× 5 .0cm的低密度团块影 ,使肝后部轮廓呈局限性向外膨隆 ,但边界较清楚 ,并见右肝周间隙增宽 ,其内充填脂肪组织和结节状、不规则粗索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约距平扫开始时间40min ,早期仅见肿块周边少许小结节状增强 ,病灶区内未见增强 ,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增强的肝组织。…  相似文献   

8.
MRI诊断肝腺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MRI诊断肝腺瘤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8例肝腺瘤的MRI表现和术前或活检前诊断,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6例诊断为良性肿瘤并考虑到肝腺瘤的可能性,2例误诊为肝癌.8例共11个病灶,T1WI 8个呈高信号、3个呈低信号;T2WI 10个呈高信号,1个呈低信号;6个病灶有假包膜,3个病灶含脂质或脂肪.注射Gd-DTPA行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动脉期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增强.结论:大多数肝腺瘤在术前或活检前MRI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肝脏疾病是日常CT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疾病的种类又极其复杂,因此给诊断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实际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几个方面论述一下肝脏疾病的CT图像分析。  相似文献   

10.
CT增强扫描诊断早期细菌性肝脓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点,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治疗、CT随访或穿刺病理证实为细菌性肝脓肿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早期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时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肝内低密度块影;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明显增强,且持续时间可达3~7min,其中,肿块缩小征12例,双环征5例,“簇状征”4例,“花瓣征”4例和一过性增强征3例。结论:CT增强扫描对早期细菌性肝脓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脏CT灌注成像技术及其在肝硬化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 采用单层CT动态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 ,探讨CT灌注成像测定肝血流量的技术原理。资料与方法  15例经临床及实验室、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患者 ,其中ChildB级者 10例 ,ChildC级者 5例。对照组为 13例无肝脏疾病者。所有患者均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 ,绘制感兴趣区时间 密度曲线计算肝脏血流量各参数。结果 正常组肝动脉灌注量 (HAP)为 0 .2 82 3± 0 .0 96 9ml·min-1·ml-1,门静脉灌注量 (PVP)为 (1.1788± 0 .4 0 0 4 )ml·min-1·ml-1,总肝血流量 (THBF)为 (1.4 5 6 3± 0 .4 4 39)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 (HPI)为 (19.73± 5 .81) %。肝硬化时PVP为 (0 .6 12 1± 0 .2 5 4 4 )ml·min-1·ml-1,较正常组降低 ;THBF也减低 ,为 (0 .84 2 6± 0 .32 4 2 )ml·min-1·ml-1。肝硬化患者的HPI较正常组略有升高 ,为 (2 7.16±12 .75 ) %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6 5 )。结论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定肝脏血流量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0例IPL的临床和MRI资料,6例为手术病理证实,4例根据MRI表现并2年以上随证实,10例IPL均进行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IPL的MRI表现为SE序列T1WI低信号,大部分病灶边缘模糊;T2WI7例表现为等信号,2例表现为稍低信号,1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病灶内均无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表现为细环状强化9例,1例病灶内缘显示“钟乳石”样强化,2例病灶内有纤维间形成,1例延迟扫描病灶内表现为均匀中等程度强化。结论:低场强MRI平扫怀疑病灶为IPL时,应加扫动态MRI增强扫描,二者结合使用对IPL有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肝脏疾病中存在着许多相似的病理改变,可呈现一些类似的影像学表现,给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本节中介绍的内容包括肝脏富血管性病变、肝脏囊性病变、肝脏弥漫性病变、伴中央疤痕的肝脏病变、伴钙化的肝脏病变、伴出血的肝脏病变、伴有脂肪的肝脏病变、伴肝包膜回缩的肝脏病变、肝脏结节样病变及肝内肿块(瘤)性病变等十方面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4.
85例肝脏囊性转移瘤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MR LAVA技术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5 T MR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技术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8例肝脏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LAVA扫描,观察LAVA各期的影像表现,分析病灶的强化规律及血供关系.结果 78例中53例拟诊为恶性肿瘤,与手术、穿刺病理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6.2%(51/53);25例良性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2%(23/25).结论 LAVA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各期动态变化及血供,结合平扫,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评价改良的大鼠肝脏组织两步蛋白提取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简单、易行的大鼠肝脏组织蛋白提取方法。方法 应用改良的大鼠肝脏组织两步蛋白提取法。结果 此方法提取蛋白方法简单,蛋白浓度高,易溶解,不易凝固、降解,电泳分离快。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质量高,可认为改良的两步法是提取大鼠肝脏组织蛋白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患者 女73岁。因上腹痛伴发热7天来院就诊。查体:老年女性,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马结未触及肿大;腹平,上腹部压痛,剑下似可及5.0cmx4.0cm大小低回声结节;CT平扫;肝左叶何种增大,其内可见5.0cmx7.0cm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较正常肝实质密度低,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脾脏不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