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新装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方法多为徒手或采用机械装置进行胸外按压,CPR时需用45~55 kg的压力才能达到使被救者胸部下压4~5 cm深度的复苏标准,有研究显示[1],1/3被救者在接受传统CPR时发生了肋骨骨折,直接影响了复苏效果;当心搏骤停时,心脏顺应性减低,此时胸外按压中的"心泵"机制作用受到限制,而促使血流产生的"胸泵"作用难以发挥,使心排血量明显降低,也是复苏成功率不高(5%~10%)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笔者发明设计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装置通过吸盘吸附于腹部,利用相连的手柄有节律地提拉和按压,避免了肋骨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充分利用了"胸泵"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一定的通气作用,较好地弥补了传统CPR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3.
直接针对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是提高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率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不同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特点,探索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的规律模式,认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个体化心肺复苏程序、方法及终止时限,以达到降低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成功六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中的最危重急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肺复苏技术可能逆转临床死亡、减少脑死亡、植物状态和生物学死亡,也减少了存活者的脑损害及身体其他部位残疾的后遗症。心肺复苏法(CPR)是心脏停搏后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2岁,学员。因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10min许就诊。入院时查体:意识丧失,颜面苍白,口唇发绀,双侧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心音消失,颈、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立即行压胸式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气管插管,气囊辅助呼吸,心电图由直线转为室颤,给予肾上腺素1mg、洛贝林3mg静注,继续胸外心脏按摩。35min后自主呼吸恢复,心音可闻及,心电图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出现躁动,继而全身抽搐,牙关紧闭,立即开口器开口,给予利多卡因50mg、 相似文献
6.
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CPR)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 ,即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以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复苏对象主要为原来已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而症状不明显者 ,此外还包括遭遇各种物理性因素侵袭 (如电击、窒息、淹溺等 )、出现强烈神经反射、气道阻塞缺氧、麻醉意外的患者。对于晚期肿瘤及其它衰竭性疾患消耗性死亡时的心脏停搏 ,无法抢救 ,不属于复苏施行对象。心脏复苏的基本程序为 :①基础生命支持 (Basiclifesupport,B…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回顾心肺复苏(CPR)生存链概念的建立,结合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CPR及心血管急救指南,重点论述五环生存链的作用,包括:(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停搏后治疗.阐述了优化和持续改进生存链各环节对于提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心肺复苏技术新旧标准的临床复苏效果。方法:将心搏骤停109例,根据救治时不同的按压-通气比和首次不同能量电击除颤各分为两组,对复苏后自主心律的恢复、PaO2、PaCO2变化及初步复苏成功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比较。结果:院内双人复苏时,按压-通气比仍15∶2的效果显著优于30∶2(P〈0.05),电击除颤200J和360J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人复苏时按压-通气比以15∶2为宜,单人复苏首选30∶2,电击除颤能量首选200J。 相似文献
10.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 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外科医学分会 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重症医学分会 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学分会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肺复苏学组 《解放军医学杂志》2023,(4):367-373
陆战伤引起的心脏骤停(CA)是创伤性心搏骤停的一种,与战术战伤救治(TCCC)密不可分,故其诊断及后期治疗策略须根据TCCC的不同阶段(即火线救护阶段、战术战区救护阶段及战术后送救护阶段)而因时、因地制宜。对于胸部外伤导致肺、胸膜及心脏损伤的患者,可考虑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此外,还应重视便携式超声在CA可逆病因筛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4):345-359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 V-2)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SARS-Co V-2属于冠状病毒科β属冠状病毒,基因特征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有85%以上的同源性[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和粪-口等途径传播[3],人群普遍易感,呈聚集性发病。COVID-19传染性强,临床 相似文献
13.
施琳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3,(12):80-81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1]调整了心肺复苏的流程,由A-B-C更改为C-A-B,把心脏按压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指南再次强调了要保证持续按压,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不过早放弃患者。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资源有限性和体力消耗等因素,同时越来越多患者家属对超长CRP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严重低体温所致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10只低体温致心脏骤停比格犬进行心肺复苏,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对照组接受常规温水浴复温,实验组在温水浴复温基础上进行ICSI,使脑部温度低于36℃并维持6h.ROSC 24h后记录两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NDS)、血清脑组织损伤生物标志物s100β蛋白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119.83±42.93pg/ml us.329.82±190.39pg/ml,P<0.05)和脑组织含水量(79.43%±0.72%vs.80.79%±1.06%,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脑海马组织锥体细胞损伤更重.两组间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SI可减少低体温所致心脏骤停犬s100β的产生,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高压氧治疗在心肺复苏术后脑复苏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2014年在我院行高压氧治疗心肺复苏术后脑复苏5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疗效综合评价高压氧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脑复苏的重要性。结果:1例完全康复,2例轻度神经系统损害,2例持续植物人。结论:在亚高原地区高压氧治疗心肺复苏术后脑复苏患者成功与否,与心肺复苏后应用高压氧治疗时机、治疗方案、治疗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频发,由意外事件导致的严重创伤引发的心脏骤停呈上升趋势,且多在特殊条件下发生。创伤性心脏骤停常由颅脑损伤、胸部伤、腹部创伤、脊柱和脊髓损伤、四肢创伤、多发伤与复合伤等所致,而创伤引发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嵋一。因此,在实施人道医学救援的过程中,应根据创伤并发心脏骤停的特点,比如创伤引发心脏骤停多伴有胸肋骨骨折、腹部脏器损伤、失血性休克等, 相似文献
18.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重症,是世界急诊医学中的难题,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技术不准确都会导致失败。据报道即使发生在院内的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也仅为10%左右,而发生在院外的患者复苏成功率更低,仅为4%。现将我中心2008年院前复苏100例心跳骤停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通过分析成败原因,以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急救中的电除颤——解读《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早期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愈早实施成功率愈高,即施救人员争取在目击发生心脏骤停的最初5 min内,给予电除颤.近年来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逐渐普及.即使非专业急救人员经过短时间的培训,也能够掌握AED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高凝血症是创伤性凝血病(TIC)以血液高凝状态为主要特征的表型,具有血管内皮损伤、促凝物质过度释放、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高反应性、抗凝机制受损、纤溶抑制等多种特征性血凝学改变.近年来研究发现,随着创伤严重程度的不同,创伤性高凝血症的发生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亦不相同.因此,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