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对DR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综合治疗进行了概述。针对DR的主要治疗手段光凝术、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手术及药物方面的治疗等进行了评估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相关性盲主要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在我国已经成为致盲的四大原因之一.国内近年资料表明,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仍呈上升趋势.DR的高发病率、高致盲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深入到微循环水平,特别强调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伴微血栓形成是造成视网膜病变的本质,即视网膜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对DR的预防和治疗,其主要原则是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纠正由于高血糖造成的机体的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视网膜血流量.  相似文献   

4.
周觅 《西南军医》2016,(6):545-547
糖尿病患者是因为糖代谢障碍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微血管发生病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严重威胁视力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DR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提出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统一机制包括:多元醇通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炎症的发生,这些机制实质上都是高糖诱导的过氧化物过度表达的结果,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uller细胞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46例(92只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进行了闪光视网膜电图(ERG)、局部ERG以及12、32、40赫兹闪烁光ERG检查,并计算纤维指数:闪光ERG的b波幅值/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结果: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2、40赫兹闪烁光ERG b波幅值位于正常低限,闪光ERG的a波幅值中度降低,为(54±9.6)μv,b波幅值正常,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明显降低,为(25.8±9.4)μv,纤维指数平均为(9.3±1.4)单位。结论:纤维指数增高是视网膜缺血缺氧的共同特点,表明Muller细胞的代谢活性代偿性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糖尿病(DM)230例,分别测定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压、24h尿微量清蛋白、血脂等项目,以及检眼镜观察视网膜病变。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I)R)组、单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结果:230例中共确诊NDR130例(56.5oA)、NPDR82例(35.7%)、PDR18例(7.8%);三组在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含量、高血压病患病率等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在年龄、体重指数、血脂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DM并发DR与DM病程、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水平有关,应注意加强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起到了极大的威胁。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视力受损甚者致盲。所以近些年其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就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致病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2002-2004年我院对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F-ERG,OPS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鲁霞 《西南军医》2004,6(4):70-7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 ,亦为眼科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 ,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视网膜表面渗出、出血。后期视网膜脱离 ,严重者可导致失明。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年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 ,该病呈迅速上升趋势。因此 ,科学的护理干预 ,促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效的控制血糖积极治疗 ,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 31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男 16例 ,女 15例 ,年龄4 1~ 75岁 ,全部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9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48眼)。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葛根素静脉滴注。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本质上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引起血糖代谢异常所致,其发病机制复杂,既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又受环境因素影响。目前,国内外对DR的研究逐步加深,但缺乏对中国少数民族DR相关的研究。为此,该文对中国部分少数民族DR的发病特点及其民族差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RP治疗.术后随访半年,统计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出血时间、渗出吸收时间和视网膜水肿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与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航天中心医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101例,分为DR组(n=32)和无DR组(n=69)。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MAO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血浆TMAO与DR的关系。结果 DR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浆TMAO均大于无DR组(P<0.05),而血白蛋白、三酰甘油低于无D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年龄(OR=1.070, 95%CI:1.011~1.133, P=0.019)、血白蛋白(OR=0.807, 95%CI:0.701~0.929, P=0.003)、TMAO(OR=1.062, 95%CI:1.006~1.121, P=0.029)是DR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单独血浆TMAO预测D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P=0.024),年龄、血白蛋白、TMAO联合的AUC为0.789(P<0.001)。结论 DR患者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血浆TMAO,TMAO是DR的相关危险因素,TMAO联合年龄、血白蛋白等对DR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对128例22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lhy.DR)患者进行视网膜光凝,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视力提高178眼(79.4%);视力无变化38眼(16.9%);视力下降8眼(3.5%).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充填材料选择.方法:分析426例472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膜剥离切除,眼内电凝,激光光凝并根据情况选用眼内充填材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448/472眼(占95%)一次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除1眼术后合并中央静脉阻塞,1眼合并中央动脉阻塞,8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视力下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05以上362眼(76.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6眼视力大于0.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激光治疗是挽救增殖性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最终失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前及1个月后患眼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变化,探讨PRP的治疗机制。方法:对16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PDR组)行PRP术  相似文献   

17.
刘鲁霞  邹红  欧艳坤  姜红 《西南军医》2010,12(4):773-77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眼疾。其以损害视网膜微血管为特征,是眼科四大致盲眼病之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动态观察视网膜循环,早期发现新生微血管瘤血管性渗漏,无灌注区和黄斑水肿等,成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uller细胞在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181例(362眼)非增殖期、增殖前期DR病人进行了闪光视网膜电图(ERG)、局部ERG、12、32、40赫兹闪烁光ERG检查,计算纤维指数:闪光ERG的b波幅值/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结果:非增殖期DR的32、40赫兹闪烁光ERG b波幅值位于正常低限,闪光ERG的a波幅值中度降低,为(54±9.6)μv,b波幅值正常,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明显降低,为(25.8±9.4)μv,纤维指数平均为9.3±1.4,增殖前期DR的所有视网膜电反应均中度下降,闪光ERG的b波幅值为(179±19)μv,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等于(13.0±6.4)μv,纤维指数为10~16单位,平均:13.8±1.3,也就是说,有极显著增高(P〈0.001)。结论:纤维指数增高是视网膜缺血的共同特点,表明Muller细胞的代谢活性代偿性增高,证实其在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诊断试验的方法来分析、验证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效能,明确其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设计一个前瞻性诊断试验,应用FFA对明确诊断糖尿病及疑似糖尿病患者610只眼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得出FFA诊断试验的各项诊断指标.结果:FF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34%和65.19%,.阳性预测值为89.09%,阴性预测值为97.17%,阳性似然比为2.85,阴性似然比为0.01,患病率为74.10%,验前概率同患病率为74.10%,验后概率为89.08%.结论:FFA在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应用中,FFA的诊断结果可判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进行分级,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明确诊断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