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作者复习了1000例2000只眼的荧光造影的连续立体彩色照像,发现视网膜睫状动脉(一支或一支以上)的阳性率为49.5%(人),32.1%(眼);其中一眼有二支者占17%,14.6%为双侧。属黄斑部位者18.7%(人)。其大小、数目不等。采用的病例为:双视乳头清晰,无显著变异者959例与年轻健康者41例。方法是:用5倍放大的立体镜观察照片,记录视网膜睫状血管之大小数目及分布。标准是:起自或近于视乳头边缘之小动脉(Arterioles)且于进入视网膜前形成典型的袢或钩者才算。分布及大小:782支网膜睫状动脉中,88.2%位于典型之颞例位置。其中39%较大是足以供应黄斑循环的,这样大的睫状动脉于164例病人为单侧,另23例为双侧。故187例病人(占18.7%)至少有一只眼,其黄斑的血运,部分或全部导源于一支或数支较大之视网膜睫状动脉。43眼之视网膜睫状动脉来自鼻侧,45眼者来自上方,仅四眼来自下方,1例具有上方,颞侧、及鼻侧之视网膜睫状动脉。以往用直接观察眼底的方法发现视网膜睫状动脉之阳性率为7~29.6%。作者认为他的阳性率比较高的原因,系与检查方法有关。在前置镜或接触镜及裂隙灯下的直接观察,容易忽略细小的视网膜睫状血管,而且容易受瞳孔大小的影响。视网膜睫状动脉在进入视网膜前有典型的“伞把”样的屈折一下,而且它  相似文献   

2.
1871年Leibreich首次描述视网膜前动脉袢以来,仅有4例合并视网膜动脉分枝阻塞的报告。3例发病年龄为19-22岁。Brown等一例双眼视网膜前动脉袢而单眼动脉分枝阻塞的荧光素血管造影。见主要的动脉血供应来自视网膜睫状血管。本文报告3例视网膜前动脉袢阻塞合并视网膜动脉分枝阻塞,都有相似的睫状循环。证实有视网膜前动脉袢者,其视网膜和脉络膜也可有异常的血管供应。视网膜睫状动脉供应的存在是否视网膜前动脉袢易于发生阻塞仍不肯定。病例1,女性26岁,左眼上半视野突然全丧失24小时。血红蛋白电泳等化验结果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3.
睫状视网膜动脉是灌注黄斑区血流的动脉,可走行于黄斑区上方或下方,供应黄斑区及其附近视网膜内层的小部分区域。当全身动脉压升高、睫状视网膜动脉灌注压降低或伴有血管炎症等其他异常时导致其发生阻塞,称为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临床上少见,其表现不一,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视网膜血管疾病联合发病。临床上共分为3型:Ⅰ型,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Ⅱ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Ⅲ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现将我院2000-2005年期间收治的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动脉阻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视网膜内层的营养主要来自视网膜内的血液循环。除睫状视网膜动脉外,视网膜中央动脉是唯一的输入动脉,一旦输入的视网  相似文献   

5.
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一例王坤元,王振先,高波患者女,39岁,因右眼前黑影遮挡3天,于1992年5月21日入院。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右眼视盘境界清,色正常,视盘颞侧边缘见一孤立分支的...  相似文献   

6.
完全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杨明光杨永福文丽仙胡亚丽刘莎利【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闭塞/并发症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4.6图1发病后5天眼底彩色像。视盘轻度水肿,黄斑上方有一睫状视网膜动脉供血呈舌形桔红色区,此区外的后极部视网膜...  相似文献   

7.
3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睫状视网膜动脉(简称睫网动脉)阻塞患者,皆属炎性阻塞。考虑睫网动脉阻塞,除视网膜中央静脉压与睫网动脉压失去平衡因素外,可能尚有睫状视网膜动脉本身受炎症影响的因素。(中华眼底病杂志,1992,8:40-4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病理形态学改变特征。方法通过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CRAO患者53例(53只眼)进行OCT检查,所有患者发病2周内。OCT检查采用水平或垂直线性扫描,扫描部位为黄斑区、后极部视网膜、视盘及出血、渗出等相应病灶部位。结果CRAO的OCT活体病理改变的图像特征包括黄斑区及后极部全层视网膜厚度增加、反射增强,光感受器暗区增宽(水肿);黄斑中心凹水肿或囊样水肿;后极部视网膜出血及棉絮斑可有不同的OCT表现;视盘边缘隆起,呈水肿改变;其中4例患者伴有睫状视网膜动脉,在睫状视网视膜动脉供应区视网膜结构正常。结论OCT可以无创伤地在活体上观察CRAO的视网膜组织病理改变,特别适用于不允许进行FFA检查的高龄或合并全身病的CRAO患者,其独特的OCT图像病理改变可以为临床即时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74-78)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血管阻塞与视网膜微循环阻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视网膜循环的特征眼球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即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两者共同发源于眼动脉。营养视网膜的血管,内层是来源于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外层是来源于睫状血管系统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中心凹处没有视网膜血管,因此,必须自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取得营养供给。视网膜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在视神经内是伴行的,而血流方向相反,在巩膜筛板及筛板后部两者有共同的外膜。视网膜动脉  相似文献   

10.
作者已报告了用酶消化技术对人、猴、猫视网膜血管系的观察结果。本文报道用同样方法对猪、狗、羊、兔视网膜血管系的观察情况。猪的视网膜血管系猪视网膜血管的大小和形态与人眼的相似。猪眼没有视网膜中央动脉,3~4条睫状视网膜动脉及相应静脉由视盘向周边分布(图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孙喜兰,姜义德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底疾病,但同时并发睫状视网膜动脉(以下简称睫网动脉)阻塞并不多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39岁,左眼无原因的突然视力障碍3天,于1993年10月8日就诊,门诊以视网...  相似文献   

12.
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除有睫状视网膜动脉者外,一般视力预后相当差。本文对34例(其中2例为同眼再次急性发病)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评价其治疗后的视力预后。记录所有患者视力等全面眼科检查。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视网膜电流图,核证临床诊断。所有患眼均具典型的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一经诊断,即行下述治疗:①前房穿刺;②在注视视盘视网膜血管的情况下,作有控制的眼球按摩;③昼间每小时(夜间每4小时)吸10分钟95%氧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48-72小时后停吸;④口服醋唑磺胺250mg一日4次,及阿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不足、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有海绵窦血栓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文献报告。近期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复方樟柳碱对改善高度近视眼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颞侧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2ml/次,采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检测在注射复方樟柳碱前、注射后30min分别检测视网膜后极部及视盘筛板8个部位的视网膜中央动脉以及脉络膜睫状血管的血流量,血流速和红细胞平均速率。结果除鼻侧无血管区视网膜外,颞侧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30min后,视乳头大血管、视乳头筛板、颞侧视乳头盘沿、鼻侧视乳头盘沿、颞侧视乳头旁视网膜、鼻侧视乳头旁视网膜以及颞侧无血管区视网膜7个部位的血流量、血流速、红细胞移动速率均较注射前增加(P〈0.05),视盘筛板区有显著性的变化(P〈0.001)。结论本研究证实复方樟柳碱不仅影响筛板区脉络膜的血管变化、调节睫状血管系统,也影响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调节视网膜血供。  相似文献   

15.
视神经疾病为危害视功能的严重疾病,其发病机理尚在研究中。文献报道视神经血液供应不良常导致视神经萎缩。睫状后动脉(眼动脉的主要分枝之一)是筛板区和筛板前区视神经血液供应的唯一源泉,也是筛板后区视神经主要供血来源,而视盘、视盘周围的血液循环与眼内压和睫状后动脉灌注压密切相关。当眼压与血压的平衡失调,睫  相似文献   

16.
后天性视神经睫状分流血管(optociliary shunt vessels)罕见,临床表现独特。在蝶眶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蛛网膜囊肿、视盘玻璃疣、青光眼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均可见有视神经睫状分流血管。本文7例因长期视乳头水肿而有此改变。例1女性37岁,进行性左臂、腿软弱2年,近发数次局灶性癫痫。有左侧锥体束征,整个头颅可闻声响传播。视力好,视野鼻侧稍缩小。视盘略苍白,边缘模糊有一些玻璃疣样小体,视盘上有数支扭曲的视神经睫状分流血管。荧光血管造影见视盘上及邻近视网膜的放射状毛细血管,轻度扩张,染料渗入其周围视网膜,证明有视乳头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症(angioid streaks)合并睫状视网膜动脉(cilioretinal artery)临床上并不多见。自1889年9月Doynt首次报道1例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症合并睫状视网膜动脉的病例后,陆续有临床报道。1917年Knapp首先提出本病为Bruch膜水平的病变后,已被组织学及临床验证,我院眼科造影室于2004年8月观察到1例较典型的此病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兔眼球和眼眶的血液供应。方法血管铸型和灌注解剖。结果观察43个标本。眼外动脉的分支睫状动脉供给眼球、眶内视神经、眼外肌和软组织大部分血液。眼内动脉较眼外动脉细得多,79.l%在不同部位加入睫状动脉,仅20,9%直接走向眼球作为视网膜动脉。结论眼外动脉是眶内的主要供血动脉,眼内动脉起辅助作用。来自眼外动脉的睫状动脉是眶内最重要的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血管铸型技术观察猫眼行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RON)后视盘血管构筑的改变。 方法 健康成年家猫10只共20只眼,随机取单眼(共10只眼)行RON,对侧10只眼为正常对照。手术后90 d 20只眼均做树脂血管铸型标本,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正常对照组:视盘血供主要来源是睫状后短动脉、软膜动脉和睫状视网膜动脉,视盘周围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不参与筛板前区血供,未见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视神经周围完整的动脉环。手术组:手术切口处的视盘、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呈“V”型缺损,未造成视网膜大血管和脉络膜大血管层的损伤;未见切口处新生血管。 结论 RON可以造成视盘和周围局部组织的血管缺损,切口深度未达到秦氏环的解剖位置。(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70-172)  相似文献   

20.
眼球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即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两者除在乳头有毛细血管吻合及静脉相交通外其它别处无联系。睫状后动脉在前,视网膜中央动脉在后共同发源于眼动脉,而睫状前动脉则为眼动脉的末稍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