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微创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对自2008年11月~2011年8月收治的29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障碍均行肘关节镜下松解清理术,术后按统一标准化方案行康复功能训练,对比术前、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获随访8~16个月,平均11.3个月,21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功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术前平均主动伸直活动度为(38±24)°,屈曲活动度为(102±19)°。术后平均主动伸直活动度为(10±7)°,屈曲活动度为(118±15)°,术前、术后伸直活动度改善(27.8±10.4)°,术前、术后屈曲活动度增加(16.4±3.3)°,术前及术后屈、伸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术前良8例,中15例,差6例;术后优8例,良14例,中5例,差2例。结论肘关节镜微创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是一种有效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2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2例术后石膏外固定(石膏组),10例安装铰链式外固定架(外固定架组)。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26)个月。末次随访时,石膏组肘关节屈伸(68.5±16.5)°,前臂旋转(85.6±16.1)°,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71.4±4.2)分;外固定架组肘关节屈伸(118.5±22.7)°,前臂旋转(151.3±18.4)°,Mayo评分(92.8±3.6)分。外固定架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均优于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可靠,其牵开作用可维持关节高度,患者可早期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恢复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处理肘关节创伤性游离体的方法和早期疗效.[方法]自2005年7月~2008年12月,对16例肘关节创伤性游离体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清理及游离体取出术.采用改良HSS肘关节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记录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7.6个月(5~29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屈伸活动度及旋转活动度等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HSS肘关节评分,优8例,良5例,差3例.[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肘部创伤伴游离体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锻炼早、恢复快的特点,总体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7例因创伤导致的肘关节僵硬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肘关节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松解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原始损伤诊断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采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观察组术后发生钉道感染1例,尺神经症状2例,肘关节异位骨化1例,肘关节中度疼痛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钉道感染2例,尺神经症状2例,肘关节中度疼痛3例。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周~12个月,平均6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观察组获优27例、良10例、中1例,优良率97.4%;对照组获优12例、良2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4.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结论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型肘关节僵硬能够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疗效优于传统松解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冠状面和矢状面双平面截骨矫形并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4年9月采用肱骨远端冠状面和矢状面双平面截骨并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的6例成人肘内翻并肘关节屈曲受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18~35岁,平均22.2岁。均有明确儿童期肘关节骨折病史,受伤年龄为2~13岁,平均6.5岁。入院检查6例患者均无神经损伤、肘关节屈伸力量异常和不稳定等并发症。术前肘关节屈曲活动度(107.50±5.24)°,伸直活动度(–12.17±3.48)°;患侧提携角为(–19.50±4.46)°,健侧提携角为(11.50±2.67)°;患侧肱骨相对健侧短缩(0.42±0.38)cm。术后随访测量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提携角、双侧肱骨短缩,采用去除双肘屈伸活动度对比的改良Laupattarakasem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27个月,平均20.8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骨折端均于术后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4.17±5.85)°,伸直活动度为(0.83±2.04)°,提携角为(12.00±4.19)°,肱骨短缩为(1.88±0.45)c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6.742,P=0.001;t=–11.068,P=0.000;t=–20.400,P=0.000;t=–13.914,P=0.000)。按照改良Laupattarakasem标准评价,优1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83.3%。结论采用双平面截骨矫形可有效矫正肘内翻畸形并改善屈曲活动度,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可满足术后早期活动的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7例因创伤导致的肘关节僵硬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肘关节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松解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原始损伤诊断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采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观察组术后发生钉道感染1例,尺神经症状2例,肘关节异位骨化1例,肘关节中度疼痛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钉道感染2例,尺神经症状2例,肘关节中度疼痛3例。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周~12个月,平均6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观察组获优27例、良10例、中1例,优良率97.4%;对照组获优12例、良2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4.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结论开放松解术联合桡骨远端固定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型肘关节僵硬能够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疗效优于传统松解术。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浩琛  向明  陈杭  胡晓川  杨国勇 《中国骨伤》2014,27(11):943-94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对纳入的27例肘关节僵硬患者,行肘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4~54岁,平均35.7岁。术后配合镇痛及理疗康复锻炼,使用Mayo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7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由术前(61.5±30.1)°改善为术后(102.5±20.1)°,平均最大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4.8±12.1)°,改善为术后(16.3±16.1)°,总平均活动范围由术前(34.2±21.0)°改善为术后(84.9±9.2)°。根据Mayo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术前平均(60.5±13.4)分,术后平均(88.7±6.3)分,术后评分提高;其中优10例,良13例,一般4例,差0例。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视野清晰等优点,可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埋头空心钉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4例新鲜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0.5±4.2)岁。9例跌伤,5例交通事故伤。受伤到入院时间1~10 d,平均(4.2±2.1)d。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埋头空心钉固定。术后3个月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测量并比较双侧肘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度。结果1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5.2±1.2)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1±1.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骨折畸形愈合、埋头空心钉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肘关节平均屈曲角度:伤侧为(135.0±8.7)°,健侧为(140.0±6.1)°,P>0.05。前臂旋前-旋后运动平均角度:伤侧为(140.2±7.0)°,健侧为(143.8±5.5)°,P>0.05。MEPS评分平均(96.3±0.6)分,优11例,良3例。双侧肘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埋头空心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松解术治疗关节内因素引起的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自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应用肘关节镜松解术治疗关节内因素引起的肘关节僵硬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7~64岁,平均(41.8±7.1)岁。关节镜下松解挛缩的关节囊,清理增生的滑膜,取出游离体以及打磨清理增生骨赘,伴有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予以尺神经松解前置。观察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以及使用Mayo评分标准评价患肘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随访9~26个月,平均(15.4±10.7)个月。术前肘关节平均最大屈伸活动度为(63.7±22.3)°,术后改善为(106.5±32.8)°。术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系统评分,术后较术前提高了(28.5±6.2)分,优8例,良10例,一般3例。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未出现感染、异位骨化、血栓等并发症,术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结论关节镜松解术治疗关节内因素引起的肘关节僵硬,可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15例.发病到手术时间为6个月至20年,平均39.6个月.采用前外侧、前内侧、后外侧正中、后外侧上方四个入路进行镜下清理和松解术,3例附加后正中人路施行镜下鹰嘴窝开窗扩大成形术,最后行手法松解.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平均26.3个月).术前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00.0±13.1)°,-/x±s,下同],伸直活动度为(47.9±11.9)°,活动范围为(52.1±11.6)°.术后肘关节屈曲活动度提高到(133.0±19.4)°,伸直活动度提高到(8.7±8.8)°,活动范围提高到(124.3±27.3)°.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例,良8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为67%.结论 肘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视野清晰的优点,但治疗效果并不一致.对于关节软骨损伤严重者,手术可能不能完全阻止疾病的发展,临床上应慎重开展.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活动受限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17例创伤后肘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关节镜下行肘关节松解术。术中清理关节腔,清除骨赘及影响活动的骨性阻挡,去除鹰嘴窝内瘢痕,松解挛缩的关节囊,恢复肘关节活动度。术后镇痛泵配合下进行康复训练及理疗。对比手术前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行Mayo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7~18个月(平均9.7个月),1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最大主动伸直位角度平均为5°±5°,较术前改善36°±19°;术后最大主动屈曲位角度平均为113°±21°,较术前增加28°±18°。手术前后最大主动伸直位及屈曲位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yo评分:术前,良3例,中10例,差4例;术后,优4例,良6例,中6例,差1例。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尺神经麻痹,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配合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肘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清理松解术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肘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上肢损伤科共治疗并发肘关节强直的重度肘关节骨关节炎19例,平均年龄(57±17)岁。男14例,女5例;右侧15例,左侧4例;优势侧14例,非优势侧5例;其中并发肘尺管综合征7例。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滑膜清理,取出游离体,进行尺骨鹰嘴和鹰嘴窝,尺骨冠突、冠突窝和桡骨窝骨赘清理磨削成形,对挛缩的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等给予松解,并发肘尺管综合征病人予以内侧切口尺神经松解原位放置或皮下前置。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肘关节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获得随访17例,失访2例,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16例患者肘关节疼痛和屈伸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1例疼痛改善不明显但活动度改善明显,平均关节活动度由术前(84.2±14.1)°增加为术后(113.1±15.5)°(t=26.182,P0.01),平均VAS评分从术前(4.9±2.1)分降为术后(1.6±0.7)分(Z=4.991,P0.0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从(56.8±13.6)分改善为(80.4±12.5)分(t=23.629,P0.01),1例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4个月随访时完全恢复,无感染、其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并发肘尺管综合征病人中6例感觉完全恢复正常,1例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清理松解术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与术后功能,并发肘尺管综合征可以通过相应松解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肘关节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1例肘关节异位骨化导致的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14~48岁,平均32岁。左侧6例,右侧5例。初始病因:肱骨骨折5例,尺骨骨折2例,桡骨头骨折1例,桡骨头脱位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例,肘关节软组织损伤1例。术前异位骨化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7~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为(19.6±17.5)°,Mayo评分为(34.1±9.7)分。所有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松解肘关节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清除异位骨化病灶,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在铰链式外固定架辅助下行主、被动功能锻炼2个月。术后2个月去除肘关节外固定架。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19.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钉道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肘关节无新异位骨化形成。患者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为(116.4±16.6)°,Mayo评分为(93.2±7.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08,P=0.000;t=16.618,P=0.000)。结论对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肘关节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能有效改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获得较好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AO分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3 d开始保护性功能锻炼。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及X线片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43个月,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87°±3°,屈曲114°±4°,伸直27°±6°,旋前65°±4°,旋后67°±5°。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55~100(87±4)分,优13例,良3例,可4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4例出现暂时性尺神经麻痹,1例关节僵硬,1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结论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能提供坚强内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1~53岁,平均32岁。摔伤4例,交通事故伤7例。伤后30 min~9 d入院。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1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2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63±9)°,前臂旋转活动度为(71±8)°。手术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前臂中立位,7~10 d后开始被动功能锻炼,4周拆除石膏托行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7个月,平均14.5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复位良好,于8~19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1周。3例术后6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未作特殊处理;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经康复锻炼后无进展。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3±14)°,前臂旋转活动度(122±1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优5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90.9%。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恢复肘关节稳定,可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6-07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24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随访时测量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度,采用Mayo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 24例均获得6~28(13.8±7.2)个月随访。外固定架固定时间6~12(7.5±1.6)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125.4±7.5)°,伸直受限(6.5±6.3)°;前臂旋前(68.8±4.2)°,旋后(69.0±3.6)°,旋转范围(137.7±5.5)°。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94.2±6.4)分,其中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采用铰链式外固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效果满意,一方面能有效修复肘关节骨性和软组织结构,维持肘关节的整体稳定性;另一方面患者能尽早行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减少肘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早期经验.方法 2005年1~6月收治12例创伤后肘关节发生僵硬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8~56岁,平均40岁.应用铰链外固定支架对患者僵硬肘关节进行松解.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6~26个月,平均20.8个月,患者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从术前的62.1°改善为术后107.1°,平均最大伸展活动度从术前的32.5°改善为术后21.7°,总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的29.6°改善为术后85.4°,Mayo评分从术前44.6分改善为术后80.4分.结论 采用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技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僵硬肘关节的最大屈伸活动度及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23例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25~59岁,平均(42.10±10.63)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均为单侧患病;病程2~132个月,平均(34.00±26.8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肘关节腔探查、游离体取出,术中取出病变滑膜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状态。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0个月,平均(30.50±13.59)个月,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未发现复发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5.22±1.20)分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1.13±0.87)分,MEP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9.35±7.1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87±5.36)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关节镜下治疗滑膜软骨瘤病,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手术方式直观、安全,术后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间骨折术中尺神经前置是否有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尺神经前置与不前置处理对肘关节活动度、功能及术后尺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6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根据术中对尺神经的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尺神经前置组和尺神经不前置组。尺神经前置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14~77(42.5±15.7)岁;在肱骨髁间骨折复位结束后,对尺神经进行充分游离并行皮下前置术。尺神经不前置组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14~81(43.4±17.3)岁;在肱骨髁间复位结束后,将尺神经返回尺神经沟。末次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改良Mc Gowan分级评分对尺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估。结果:尺神经前置组1例鹰嘴截骨处延迟愈合,2例肘关节僵硬;尺神经不前置组1例伤口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4例肘关节僵硬。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前置组48例获得随访,时间12~59(32.2±14.2)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16±28)°,前臂旋转活动范围(152±12)°,MEPS评分88.6±11.6,优28例,良16例,中3例,差1例;术后17例曾出现过尺神经损伤症状,末次随访时仍有7例存在尺神经功能障碍,Mc Gowan 1级6例,2级1例。尺神经不前置组120例获得随访,时间13~61(32.0±14.9)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19±27)°,前臂旋转活动度(154±16)°,MEPS评分88.9±12.5,优67例,良44例,中7例,差2例;术后42例曾出现过尺神经损伤症状,末次随访时仍有22例存在尺神经功能障碍,Mc Gowan 1级18例,2级4例。两组患者随访时间、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前臂旋转活动范围、MEPS评分及尺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对尺神经前置或不前置,对术后临床疗效及尺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无明确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并比较采用侧方与后正中入路松解僵直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4例肘关节僵硬患者采用手术松解.其中22例取肘侧方入路,经内侧入路分离关节囊后壁并清理肘后侧鹰嘴窝,经外侧入路分离关节囊前壁及清理桡骨头.22例取肘后正中皮肤切口,完整分离肱三头肌以清理鹰嘴窝,两侧深层显露采用侧方肌间隙入路.结果 44例获得14~52个月(平均23.2个月)的随访.侧方人路: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08.0±12.4)°,-/x±s,下同],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3.4±2.4)分.后正中人路: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5.7±17.3)°,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79.2±6.9)分.两组松解疗效差异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术后平均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平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侧方或后正中入路的松解方法 ,对僵直肘安全有效.肘侧方入路松解可获得比后正中人路松解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