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9年9月,对15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完全或部分修复。本组病例创面均位于小腿中下段2/3及足踝部,皮瓣切取面积:8cm×12cm~10 cm×25 cm。结果术后14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受区外观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对于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顺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腹股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20年1月收治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创面面积:6 cm×13 cm~11 cm×25 cm,9例为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合并有主干血管、神经损伤,1例合并有主干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皮瓣切取面积:6 cm×13 cm~12 cm×25 cm,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骨折采取内固定或外固定,主干血管、神经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供区直接闭合或植皮。结果 术后皮瓣顺利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似,外形满意。术后1年根据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的感觉评价标准评定,皮瓣感觉恢复至S2~S3。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顺行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外侧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16例足跟部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创面面积为6 cm×3 cm~11 cm×8 cm。清创后以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7 cm×4 cm~12 cm×8 cm。采用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足部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2个月。1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形成水疱,结痂后瘢痕愈合。皮瓣成活良好,弹性佳,色泽自然,外观无明显臃肿。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疼痛和功能障碍。供区外观满意。末次随访采用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8例,良3例,中4例,差1例。临床有效率为15/16。结论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术式简单,创伤小,皮瓣成活率高,质地良好,是修复足跟外侧缺损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low-through嵌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合并深部死腔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6例合并深部死腔、骨缺损或骨关节与肌腱外露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60岁,平均4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机器绞轧伤1例,重物砸伤1例。损伤部位:下肢5例,上肢1例。创面范围7 cm×4 cm~26 cm×10 cm。合并骨缺损3例,骨关节及肌腱外露3例,慢性骨髓炎2例,主干动脉损伤2例。采用Flow-through嵌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深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肌瓣切取范围5 cm×2 cm~20 cm×5 cm,穿支皮瓣切取范围10 cm×5 cm~28 cm×11 cm。供区直接闭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与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重建的主干动脉通畅,患肢末梢血运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股四头肌肌力正常,膝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 Flowthrough嵌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不仅能实现创面的立体修复,而且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是修复四肢合并深部死腔、伴(或不伴)受区主干动脉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肌间隔主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 以及采用该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4月, 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9例, 其中男46例、女13例, 年龄20~81岁, 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5 cm~38 cm×20 cm。根据创面情况, 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定位健侧股前外侧区穿支, 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行单侧皮瓣修复或双侧皮瓣串联修复(单侧皮瓣大小为7 cm×5 cm~37 cm×11 cm);将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记录术前标记股前外侧区穿支数量, 术中观察到的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主干与穿支走行特点以及穿支的数量、来源、类型;记录皮瓣修复方式、皮瓣切取时间;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受区创面愈合时间、供区缝合口愈合情况;随访供受区恢复情况, 于末次随访时, 记录移植皮瓣处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的感觉分级量表评价的感觉功能、两点辨别觉, 采用改良的皮瓣综合疗效评价表评定皮瓣修复疗效。结果术前共在股前外侧区标记穿支156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解剖研究,并探讨其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对4例8侧成人下肢冰鲜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膝上外侧动脉穿支并记录穿支蒂长、穿支起始部外径及皮肤穿出点位置。临床应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5例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5~48岁,平均33.4岁;其中2例合并韧带损伤和(或)骨关节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4.0 cm~8.0 cm×5.0 cm,切取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面积10.0 cm×5.0 cm~13.0 cm×6.0 cm,术前行微泡超声造影寻找膝上外侧动脉优势穿支血管并标记皮肤穿出点,术中使用CDU确认优势血管皮肤穿出点,根据膝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面积设计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制备皮瓣并转移至缺损区。术后门诊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按照Bai-ly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解剖发现,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蒂长(8.2±0.9)cm,起始部外径(1.1±0.2)mm。临床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股前外侧区穿支, 术中按照传统方法制备股前外侧皮瓣时, 发现穿支偏细, 口径不能满足血管吻合需求, 继续向上延长切口, 于大腿中上段寻找合适穿支, 并调整皮瓣设计, 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区创面。股前外侧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 记录供区愈合与受区皮瓣存活情况, 根据综合评价量表评分标准评估皮瓣修复效果, 分为优(90~10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结果共纳入13例四肢创伤患者, 男9例, 女4例, 年龄20~65岁, 其中手及前臂创面4例, 足踝部创面9例,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4 cm ~ 31 cm×8 cm。13例皮瓣术中可见横支发出18条皮穿支, 其中肌间隙皮穿支10条, 直接皮穿支8条。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6 cm~32 cm×10 cm, 1例皮瓣发生动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游离穿支皮瓣组合在四肢复杂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1月—2022年6月,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复杂创面患者, 其中男8例、女3例, 年龄28~55岁, 创面位于上肢者4例、下肢者7例, 均采用不同类型游离穿支皮瓣组合进行修复。清创后, 创面面积为7.0cm×6.0cm~28.0cm×12.0cm。应用穿支皮瓣组合类型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3叶皮瓣者6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联合斜支穿支皮瓣者2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分叶皮瓣联合对侧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者2例、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联合甲瓣者1例, 单个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2.0cm~25.0cm×6.0cm。对供瓣区创面行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皮片/皮瓣修复。游离移植皮瓣时, 根据皮瓣实际携带穿支情况进行裁剪、分叶, 并将供区与受区血管进行端端或端侧吻合。术后观察原发受区移植皮瓣成活情况、是否发生血管危象, 供瓣区创面愈合情况及供瓣区移植的皮片/皮瓣存活情况。随访时, 观察原发受区移植皮瓣血运、外观及质地, 同时观察足底受区负重情况以及皮瓣有无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肌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死腔的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2例合并死腔的小腿软组织缺损伤的患者,采用带肌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6.0 cm×6.0 cm~15.0 cm×8.0 cm,肌瓣体积5.0 cm×3.0 cm×3.0 cm~13.0 cm×3.0 cm×3.0 cm。皮瓣的穿支动脉与受区的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受区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的伴行静脉吻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2例皮瓣未发生血管危象,全部成活,伤口均无感染,一期愈合。随访6~18个月,皮瓣成活且外形良好,无臃肿、溃疡、骨髓炎发生,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带肌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抗感染力强,能良好的填塞死腔,有效地预防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的发生,临床效果好,是一种良好修复合并死腔的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15例,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根据手部缺损情况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沿皮瓣穿支血管向远端继续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考虑好手部各缺损处间距,按需切取分叶穿支皮瓣、阔筋膜瓣、股直肌肌瓣、股外侧肌肌瓣、股中间肌肌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肌间隔瓣。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一蒂多叶瓣,在肌瓣及阔筋膜瓣上植皮,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 结果 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修复各创面在肌瓣、阔筋膜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肌间隔上植皮均成活良好,外形无臃肿,植皮处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创面愈合好,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正常。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20个月,平均8.7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0%。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能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及疗程,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是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供区创面的闭合方式,以减少供区并发症。方法闭合创面方式包括:皮下潜行分离后直接拉拢缝合、皮下潜行分离后植皮修复、带蒂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转移修复以及带蒂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缺损部位包括前臂及手背5例、小腿5例和足部8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0 cm×9.0 cm~10.0 cm×29.0 cm。斜支穿支皮瓣切取范围5.0 cm×11.0 cm~11.0 cm×33.5 cm。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6个月,皮瓣、皮片均完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植皮患者残留1.5 cm瘢痕,直接缝合和穿支皮瓣修复者供区术后为线状瘢痕。髋膝关节活动自如,行走未见肌力减退。供瓣区留下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区,植皮和穿支皮瓣修复者供区感觉麻木较明显,供区直接缝合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结论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可降低皮瓣感觉障碍,对于面积较大供区可采用邻近区域穿支皮瓣修复,以达到最佳外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作为受区血管蒂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作为受区血管蒂并与游离组织皮瓣(背阔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的主干血管相吻合修复23例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2~49岁,平均31.7岁;右侧13例,左侧10例;患肢均无局部皮瓣可供转位修复创面且只有一条主干血管或侧支血管供应远端,创面周缘无可携带游离组织皮瓣的血管蒂.损伤性质:交通伤12例,重物砸伤8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部位:小腿近端4例,小腿近中端12例,小腿中远端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4 cm×5 cm~32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7cm~34 cm×13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 23例皮瓣全部成活,愈合时间为14~30 d,其中1例患者术后因感染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闭合.无一例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皮瓣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2.4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厚薄及色泽均较满意;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为10~25 mm;患者均对术后疗效表示满意.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血供可靠,术后疗效满意,术后患者无需被迫体位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及该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具灌注红色乳胶的43岁男性尸体标本进行大腿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斜支走行及穿支分布情况。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32岁。损伤部位:足踝部7例,小腿3例,手部2例。创面范围为9 cm×7 cm~28 cm×1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2周,平均10 d。均采用Ⅲ型游离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修复,切取单叶皮瓣3例,双叶皮瓣6例,三叶皮瓣3例;皮瓣范围为15 cm×5 cm~28 cm×1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管解剖研究结果示,旋股外侧动脉发出横支、斜支和降支,斜支沿途发出多个肌穿支,穿支穿过股前外侧肌,供血范围为股前外侧区域皮肤。临床研究结果示,所有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BMRC)神经外伤学会标准评价,皮瓣感觉恢复达S2级9例、S3级3例。供区残留线性瘢痕,无疼痛、瘙痒、触觉过敏等不适。患者及家属均满意。结论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可切取多种形式的穿支皮瓣,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保肢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 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小腿保肢术后创面患者, 其中男6例、女6例, 年龄17~74岁, 原始创面面积为17 cm×9 cm~40 cm×15 cm, 5例患者创面有感染。创面均采用对侧游离大腿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18 cm×10 cm~37 cm×9 cm)修复, 皮瓣动脉均吻合于膝降动脉, 供区创面直接缝合;7例患者另移植对侧大腿刃厚皮片覆盖皮瓣无法覆盖的剩余创面, 供区创面予油纱覆盖。术中记录皮瓣携带的穿支类型、受区动静脉类型。术后记录皮瓣成活和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皮片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皮瓣移植术后患者住院时间。随访记录皮瓣色泽和质地、小腿再次感染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陈中伟断肢再植的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的保肢效果。结果皮瓣携带的穿支类型:仅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者6例, 仅携带旋股外侧动脉斜支者3例, 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旋股外侧动脉斜支并吻合穿支进行内增压者3例。皮瓣受区动脉类型:膝降动脉主干者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1月,收治7例足、踝及胫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6~51岁。交通事故伤4例,重物压伤3例。损伤部位:足部2例,踝部2例,胫前区3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8 h~40 d,平均20 d。创面伴骨、肌腱等组织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7 cm~20 cm×14 cm。入院后对合并伤进行对症处理,4~16 d后手术。术前先行皮瓣数字化三维重建,并行皮瓣设计。术中切取大小为15 cm×9 cm~22 cm×16 cm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较好,恢复保护性感觉,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踝关节功能满意,背伸19~22°,跖屈30~36°,正常行走。供区无明显瘢痕形成,肢体无异常。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对供区影响小,术前三维重建设计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可作为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手术技术.方法 2006年8月至2012年4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创面范围4.0cm×5.5 cm~11.0 cm×23.0 cm.其中,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20例,足底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结果 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50个月,平均(18.0±0.8)个月.皮瓣修复后外形大部满意,皮瓣末梢二点辨别觉为10~22 mm,股前外和隐动脉穿支皮瓣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S2+以上感觉分别为13/20和5/5例.结论 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较合适,隐动脉穿支用于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避免受区二次手术整形,重视皮瓣供区处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开放性损伤导致创面的皮瓣成活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游离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10例四肢复杂创面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32~64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机器绞伤3例,机器挤压伤1例,重物压砸伤2例。上肢创面5例,下肢创面5例。创面范围11 cm×10 cm~25 cm×18 cm。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三叶皮瓣7例、四叶皮瓣2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联合斜支穿支三叶皮瓣1例。皮瓣切取范围12.0 cm×10.5 cm~28.0 cm×12.0 cm。供区直接缝合9例,接力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例。结果术后1例皮瓣边缘窦道形成,经换药、引流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皮瓣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色泽、质地良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分叶穿支皮瓣能有效修复四肢复杂创面,术后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对10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测膝降动脉行程及穿支分布特点.临床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8 cm~6 cm×15 cm,6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血管蒂,5例以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结果 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S3级.结论 膝降动脉股内侧皮穿支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四肢远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部皮肤穿支血管的嵌合皮瓣,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复杂的洞穿性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其在股部正面及两侧可能存在的皮肤穿支血管,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8例.此种皮瓣可分为3种类型: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直肌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 术后8例16块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且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未行皮片移植.术后随访1~9个月,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均良好,供区畸形和功能障碍均不明显.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穿支嵌合皮瓣吻合血管数量少,较切取2个皮瓣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大,适合口腔颌面部大型复杂的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14~52岁,平均23.4岁。轮辐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左足7例,右足5例。创面范围10 cm×4 cm~12 cm×6 cm。病程2~84 h,平均26.2 h。采用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创面,供区采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移位修复;腓肠神经皮瓣切取范围为11 cm×5 cm~13 cm×7 cm,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4 cm~10 cm×6 cm。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切口裂开和明显肿胀等情况。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4个月。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小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结论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能避免小腿供区植皮,减小供区损伤,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