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909-191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4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例。统计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并依据骨折情况将患者分成骨折组(59例)和未骨折组(282例)。制作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2年,59例(17.3%)患者相邻椎体发生骨折。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骨折程度、骨水泥渗漏是患者术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易发生骨折,而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骨水泥渗漏是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影响胸腰椎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再次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78例,术后12-36个月内胸腰椎再骨折患者43例.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再骨折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核素骨显像对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24例(66个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别行全身核素骨显像和脊柱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椎体发生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以受累椎体个数为统计单位,在胸腰椎范围内,共66个椎体确定为责任节段,行椎体后凸成形术;MRI诊断60个节段,核素骨显像诊断58个节段,将两者的诊断个数进行Kappa检验,两者一致性较高,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2,P=0.000)。结论:在显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核素骨显像与MR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责任节段的有效辅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519-1522
[目的]观察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23例共31椎体,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VAS评分、伤椎体高度压缩恢复率及Cobb角变化,随访至术后6个月。[结果]VAS评分由术前的(7.60±1.00)分,降至术后7 d的(2.70±0.70)分;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45.30±11.60)%,椎体中部高度为(47.80±12.50)%,术后7 d分别提高至(72.10±13.50)%、(73.70±15.40)%;术前椎后凸畸形角(19.30±6.20)°,术后7 d降低至(14.30±3.50)°;术前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与术后7 d,1、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4.3%)。[结论]骨填充网袋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快速止痛,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骨水泥应用于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59例,分为A、B两组。A组为PMMA组,B组为Confidence高粘度骨水泥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DI评分进行疼痛疗效评价,测量对照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所有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A、B两组患者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手术前后差值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nfidence高粘度骨水泥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与PMMA相近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6):1528-1530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应用骨填充网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共45个椎体。均为新鲜骨折,病程1~20d。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术前所有患者胸腰段CT示椎体后壁平整,无骨块凸向椎管内,无下肢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等神经症状。[结果]手术时间(40~60)min,平均50 min,所有椎体X线片上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患者术后6 h可站立及行走。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至术后平均2.2分。36例中28例随访超过1年,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5±0.3)cm矫正至术后的(2.4±0.2)cm,末次随访的(2.3±0.3)cm,后突Cobb角由术前(28.5°±5.0°)矫正至术后的(15.6°±3.8°),末次随访的(16.7°±4.2°)。[结论]应用骨填充网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较PKP、PVP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骨水泥得到有效弥散。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逐年增多。研究表明,我国40岁以上和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2%[1]和18.56%[2],骨质疏松症是老年骨折的高危因素,且脊柱和髋部骨折排前两位[3]。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OVCF的微创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据报道,PVP/PKP治疗胸腰椎OVCF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共有患者31例,平均年龄68.3岁(61~84岁)。术前诊断为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并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损害。全部病例接受了骨折复位、椎管减压、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手术治疗。采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学观测脊柱Cobb角和受伤椎体高度回复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0.7个月(6~36个月),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术后VAS为2.8分、ODI为32.2%。术后压缩性骨折基本复位,观察期间内固定物无松脱、折断。[结论]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有利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复位和维持,进而减轻疼痛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用于伴有神经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腰椎有限元分析对骨强度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腰椎L1椎体MSCT扫描像建立的有限元(FE)模型,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无椎体骨折老年妇女腰椎骨强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来我院行DXA(GElunarDPX)检查并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妇女中分别随机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无骨折妇女各5例患者进行腰椎L1及L2水平多层螺旋CT(MSCT,GELightspeed型)扫描,并行vQCT测量。将原始数据回顾性重建时形成层厚为0.625mm的横断面影像,经ANSYS7.0软件在FE模型中,观察在生理载荷条件下椎体中部皮质骨边缘的应力分布及应变数值,计算椎体内应变≥5000μstrain的小梁骨体积占骨小梁总体积比率。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老年妇女椎体中部前缘以及同水平左、右侧部应变在的平均值分别为0.035strain、0.078strain和0.086strain,相对于无骨折妇女数值0.027strain、0.057strain和0.065strain有增高的趋势。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老年妇女椎体内具骨折危险性小梁骨体积占骨小梁总体积的比率平均为19.2%±0.9%,高于5例无椎体骨折老年妇女平均值16.1%±1.0%(P<0.01)。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老年妇女FE分析中椎体内具骨折危险性小梁骨体积占骨小梁总体积的比率高于无椎体骨折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病人在体评价骨强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65-1769
[目的]对比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导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发病特征、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差异,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2016年5月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首诊入院患者共40例,记录临床特点、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和影像特征。[结果]按β2-MG检测和影像检查最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致椎体并病理性骨折患者20例(骨髓瘤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致病理性骨折患者20例(骨质疏松组)。骨髓瘤组男性多女性,而骨质疏松组女性多于男性,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瘤组年龄明显小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微球蛋白含量骨髓瘤组为(3.76±0.80) mg/L,骨质疏松组为(1.45±0.70) 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可见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无椎体及椎旁占位性改变。骨质疏松组20例仅表现为单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征象。骨髓瘤组20例中,13例病椎横截面可见虫蚀样、穿凿性骨质缺损,部分有局灶性死骨形成及钙化。血清β2-MG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08 mg/L(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5.0%)。[结论]血清β2-MG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出现β2-MG异常增高者,需要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上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对该技术治疗非病理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812-1815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优手术方案,提高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26例(单节段)分别接受PVP、PKP、囊袋治疗,分别记录三组手术后及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柱高度,比较三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囊袋组发生率低于PVP、PKP组,PKP组和囊袋组在术后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恢复方面优于PVP组。[结论] PVP、PKP、囊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囊袋在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未发生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896-1898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采用PKP治疗的84例明确诊断的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7例,女67例,年龄63~78岁,平均(67.21±7.82)岁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后观察VAS评分、椎体高度、椎体面积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4~6个月随访,平均4.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及中度高度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可保持较长时间。患者疼痛均在术后明显缓解。[结论]PKP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快速止痛、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0例(57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PKP。观察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后凸角度(Cobb)、巴塞尔指数(BI)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5~90 min,单椎体注射骨水泥量2.5~5.5 mL。术后出现6例骨水泥渗漏,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随访6个月,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止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强度,后凸畸形发生率低,患者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BCC骨水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BCC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4具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建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8例,分别以2 ml/min注入BCC组和PMMA组的骨水泥,测试术前、术后椎体的强度和刚度的变化.结果 BCC组和PMMA组骨折前与骨折治疗后最大载荷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最大载荷均高于骨折前;而BCC组和PMMA组骨折前与骨折治疗后刚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C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强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达到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 d、1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QOL)等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均获12~18个月随访。比较术后3 d、1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术后6个月、12个月QOL评分等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出现骨水泥渗漏2例(3.33%),未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及相邻椎体骨折。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疼痛缓解快,矫正后凸畸形明显和维持椎体稳定性高等优点,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8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双侧组,均39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次数、骨水泥注射量均显著少于双侧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QUALEFFO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双侧组术后3 d、6个月评分低于单侧组(P0.05)。术后3 d、6个月两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均相比术前依次降低(P0.05);而组间三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PKP入路方式治疗效果相当,单侧入路可减少手术时间、X线照射次数及骨水泥注射量,而双侧入路对术后疼痛、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单侧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或PKP治疗术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概率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PVP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2例。将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椎体骨折部位、治疗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体内分布类型、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比、骨水泥漏等纳入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新发椎体骨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30例患者出现了新的椎体骨折,占总人数的8.28%。其中26例为邻近椎体骨折,占新发椎体骨折总人数的86.67%。术后出现新发椎体骨折的平均天数为600 d。新发椎体骨折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患者年龄、治疗方式、骨密度和骨水泥漏比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大、骨密度低和骨水泥漏是影响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最确定的因素。[结论]患者年龄、骨质疏松和骨水泥漏是影响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骨折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施俊武  胡艇  池永龙  郭晓山 《中国骨伤》2006,19(12):727-729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注射椎体成形术后对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椎体的力学影响。方法:将4具甲醛固定的老年尸体胸腰椎标本建立前屈方向加载单椎体骨折模型,将固液比为2.5∶1的自固化CPC对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标本行成形强化,骨折前、成形后分别行屈曲压缩力学实验。结果:在同样的载荷下,单椎体CPC成形后的椎体应变比骨折前小,有统计学差异(t=6.37,P<0.05),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标本行CPC灌注成形可以恢复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分别增加16.92%和22.31%(P<0.05)。结论:椎体内注射CPC能明显恢复骨质疏松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PKP。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椎体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4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2.94%)。未发生坠积性肺炎、肺栓塞、大小便失禁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6~10个月,术后7 d、6个月随访,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Barthel指数等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少、疼痛缓解及伤椎恢复效果好,患者生活质量可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