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医家提出“浊”和“毒”的致病概念,现代学者基于前人理论并提出“浊毒”学说,成为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内容。络病学说发展已久,源于《黄帝内经》,初形于东汉,繁盛于明清,发展至现代,理论内容较为完备。基于“浊毒”理论和络病学说,探讨“浊毒损络”病机观在肝细胞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提出的肿瘤炎症微环境理论,进一步探讨“浊毒损络”病机观与肝细胞癌肿瘤炎症微环境的相关性,为中医药论治肝细胞癌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癌毒是肿瘤进程中的关键病机,而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生长、转移及复发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癌毒与肿瘤干细胞的概念、致病特征与致病机制,发现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癌毒病机理论符合现代医学对肿瘤干细胞的认识,肿瘤干细胞可能是癌毒病机的重要生物学内容。从中西医角度探讨癌毒与肿瘤干细胞的科学内涵,对进一步揭示肿瘤的致病机制及提高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围绕肿瘤的系统,肿瘤微环境主要通过局部免疫抑制为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提供庇护,并为肿瘤的生长提供适当的环境,从而促进肿瘤的增殖转移。"癌毒"学说是由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通过对肿瘤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提出的肿瘤病机理论,在正虚的前提下,"癌毒"与体内的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互为因果兼夹为病。二者在肿瘤病机阐释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中医药对肿瘤疗效确切,但其具体机理扔有待进一步探索,通过对"癌毒"与肿瘤微环境两者间的分析讨论,或许可以为中医肿瘤病机提供新的生物学基础,为中医治疗肿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肿瘤转移的病机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类,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总结近20年来众学者对肿瘤转移病机的认识。结果:众学者对肿瘤转移的病机认识不尽相同,可分为"正虚"与"邪实"两方面,正虚类似于现代医学之免疫功能低下,邪实分为癌毒旁窜、瘀血内阻、痰湿凝滞、寒邪凝滞。结论:肿瘤转移病机复杂多变,常互相影响,共同致病。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医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在外感内伤等因素作用下,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痰结毒聚,聚而成积。其中的毒,也即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该学说在癌毒范围的界定及其与肿瘤的区别上存在混乱,并忽略了肿瘤是个生命体。以形神理论分析,在正虚的情况下,局部组织细胞的"神"受到病邪侵袭,成为"癫狂之神"而丧失了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细胞增殖异常而成为肿瘤。肿瘤通过占位、转移破坏脏腑,并释放毒性物质使人致病、致死。  相似文献   

6.
癌毒病机理论是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提出的"癌毒"学说基础上构建的中医肿瘤病机创新理论体系,炎癌转变机制是近年来国内外肿瘤基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重点探讨癌毒病机理论与炎癌转变的关系,为运用癌毒病机理论干预炎癌转变提供依据,以期指导肿瘤的中医药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本团队在传承中医学整体观念、疾病观、基本治则的基础上,结合癌毒病机理论,创立针对肿瘤治疗的“抗癌复衡”理论。抗癌复衡理论强调扶正抗癌与祛邪抗癌在肿瘤治疗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治疗目标是恢复肿瘤局部与整体的平衡,即通过补益气血阴阳之亏虚,调补脏腑功能之不足,祛除特异性病邪和非特异性病邪,恢复肿瘤局部内环境和机体整体脏腑、气机、血液、津液、虚实、阴阳的平衡。“抗癌复衡”理论遵循中医整体观念,结合现代医学肿瘤研究进展,发展和完善肿瘤扶正祛邪治法,对进一步传承创新癌毒病机理论,提高中医药防治肿瘤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愈后具有重要意义。癌毒病机理论是在传承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建的中医肿瘤病机理论体系,该理论分析了以癌毒为核心的肿瘤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基于"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探讨癌毒病机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推广癌毒病机理论,提高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其六十余年临床实践,于上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癌毒"学说。周老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其创制了抗肿瘤有效中药复方消癌解毒方,其中含有白僵蚕、蜈蚣两味虫类药。虫类药物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常为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结合导师临床典型病案,从癌毒理论角度浅析虫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虫类药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天灏  周红光  霍介格 《陕西中医》2020,(10):1455-1457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许多肿瘤患者长期受失眠等症状困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首倡“癌毒”学说。经不断丰富完善,逐渐形成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在癌毒病机理论体系中,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本文结合临床典型病案,从癌毒理论角度浅析肿瘤患者兼见不寐的相关治疗,为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非编码蛋白的小分子单链RNA,通过与信使RNA(mRNA)的序列互补来降解靶mRNA并抑制蛋白质翻译,在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和凋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其60余年临床实践,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癌毒"学说,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创制了抗肿瘤有效中药复方消癌解毒方和癌痛平胶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iRNA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探讨miRNA与癌毒理论的相关性,并提出从miRNA调控基因角度进一步阐明癌毒病机的肿瘤生物学基础,进而尝试一定程度揭示癌毒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多数人均认为"癌毒""正虚"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病机。目前被认可的"癌毒"学说不仅包括病因之"癌毒",也涉及其作为病机的内容。"正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已成为共识,但其涉及的内容甚广,是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临床当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辨别。  相似文献   

13.
肿瘤转移是癌毒传舍过程。"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癌毒传舍-转移成因。属内伤杂病传变,经络间传变即一经有病传至他经,或影响相连各经;经络脏腑传变乃经络至脏腑,邪气由浅入深;也有由脏腑至经脉;脏腑间传变更多。由腑及脏,其病较重,脏病难治;脏腑转移概率并不均等,肝、肺易成转移癌罹患器官,心、脾转移却罕有发生。癌毒传舍有规律,经络传舍、乘侮传舍、母子传舍等。藏象学说与现代医学解剖概念不尽相同,癌毒传舍不可盲目套用现代医学病名。痰毒流注-转移必要条件。痰的流动使癌毒随痰播散周身,痰的留着、黏滞使癌毒易在某些脏器组织中形成转移灶。痰毒流注之毒为内生之毒,乃阴阳失和、气血运行不畅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多由诸邪蓄积,胶结壅滞成毒。流注于肝成肝积,流注于肺成肺积,流注于经络成瘰疬。正气虚弱-转移促进因素。恶性肿瘤全身属虚、局部属实,始终表现正气为癌毒耗散,特别是晚期转移者,随病程进展,气血津液耗损,脏腑失养,正气虚弱会愈加明显;癌毒稽留而不去,治疗攻伐太过,致正虚邪陷,促进癌毒扩散、传舍至机体局部成为新病灶。虚证在恶性肿瘤病程,尤其中晚期是极为重要病理因素。未来期待引入现代科研先进方法,探讨辨证分型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转移诸因素之间相关性,尤其是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黏附分子、血管生长因子等,筛选出有分子生物学证据的与肿瘤转移高度相关的证候,从而丰富和发展肿瘤转移的中医病机学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古今学者对于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的理解,总结既往对于恶性肿瘤相关概念的认识及不足,结合临床,建立新的病因病机理论,提出瘀热内陷、正虚邪恋是恶性肿瘤最核心的病机,提出元气异化学说及"癌邪"这一概念,用新的理论重新梳理肿瘤新的病因病机,为新的治法及方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癌毒病机理论是笔者团队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的基础上创建的中医肿瘤病机理论新体系,临床运用该理论辨治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结合临床实践,阐明食管癌的病理因素、病位和核心病机、病机演变规律,并提出食管癌的治疗原则、主要治法.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食管癌提供新的临床辨治思路,进一步提高中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考证历代壮医对"毒"的认识,在壮医"毒虚致百病"的基础上,探讨壮医毒邪学说的理论,提出壮医毒论的核心内容为"三毒病因说"、"二元病机论"和"四项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周仲英教授"癌毒"理论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总结"癌毒"是肿瘤发病的致病因子、病理产物及主要病机,并且对"癌毒"转移途径进行总结分析。本文将"癌毒"病机理论与肿瘤微环境进行比较,认为二者有关联性,从西医的角度再次证实中医"癌毒"理论的合理性。通过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确定扶正解毒祛瘀化痰的治疗原则,制定"扶正解毒祛瘀方",为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癌毒分段论     
肿瘤易损机体,危害甚笃,"癌毒"作为其病因,已成共识,但对"癌毒"的认识仍是各有不同。根据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将癌毒分为癌前癌毒、癌肿癌毒、传舍癌毒三阶段,并分别归纳其致病特性,期在能更好的揭示肿瘤的病因病机,为中医防治肿瘤提供更为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外风论和内风论,阐述了外风致中学说、中风毒邪论、痰热腑实论、瘀血论、痰瘀互阻学说、脏腑气机失调论、"毒损脑络"学说、"正衰积损"学说、病因积累学说。认为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传统理论以及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使中风的病因病机理论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免疫抑制是构成肿瘤炎症微环境的核心特征,通过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解除免疫细胞向抑制性表型转化的压力,重塑肿瘤免疫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肿瘤炎症微环境属中医微观辨证的范畴,结合现代医学对肿瘤炎症和免疫的认识,认为其与中医"癌毒"所属"阴毒"的致病特征类似,存在"寒凝痰瘀"的病机特点,应在中医传统辨证理论的指导下,注重"温补、化痰、通滞"治法对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