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上对糖尿病引起的心脑疾病症状的研究越来越多,脑心同治理论也在临床对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疗效。脑心同治以中医脑心同源、脑心同病为依据,提倡中医整体观和异病同治的观念。文章通过在中西医理论上对脑心同治概念的理解,以及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医源性低血糖症与脑部和心脏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并结合笔者先前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脑心同治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胃相关理论是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病专家周福生教授根据中医情志发病与脾胃的相关性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心主神志的功能与脾胃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脾胃病及心神异常的疾病时,必须从心胃相关来总体考虑。本文介绍周教授运用心胃相关理论治疗情志疾病的验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蔡宛如教授"脏腑同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方法]分析蔡宛如教授对脏腑同治理论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阐述其独到的临证思维及用药经验,并附经典案例以验证。[结果]蔡宛如教授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五脏六腑受累均可致肺系疾病发生,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病因病机错杂,常非肺系一脉所为病,更需有五脏六腑相为病的整体观念。脏腑同治法主要体现在肺胃同治、肺与大肠同治、肺与三焦同治,如治上焦咳嗽,不单治肺,而应治在心肺;治疗缓解期患者,不可一味过补,还应清泄余邪。认为"治气"与"治痰饮"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个关键点等,并将此验之以临床。所述医案从肺、心、肾、大肠等脏腑论治,气血水饮同治,获得佳效。[结论]蔡宛如教授"脏腑同治"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实用价值,值得继承推广。  相似文献   

4.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 赵步长教授就开始潜心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此方法源于中医理论"异病同治""脑心同源""脑心同病", 以中医学及现代医学"脑心相通"理论为基础, 以现代医学心脑密切的生理关系及心脑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如动脉粥样硬化)为根据。一直到1993年, 赵步长教授与伍海勤教授、赵涛博士创新性地提出"脑心同治"理论, 从整体观角度诠释心脑血管病的病机与治则,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 指导临床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随后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证明"脑心同治"是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创新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严重,治疗手段有限,中医已成为该病治疗不可或缺的手段。五脏相关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机制,治疗应治心而不唯"心",或心肺同治,或心脾同治,或心肝同治,或心肾同治,以心为主、兼顾他脏,共达扶正祛邪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病位相同、病因同源、病机吻合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的法则。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差异。异病可以同治,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从"异病同治"出发,探讨天麻钩藤饮在治疗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相似文献   

7.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中医治疗失眠注重整体观,多从心论治,注重补心血,滋心阴,养心神,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元神之府,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目的。文章根据脑心同源、脑心同病及脑心同治的理论,纵览汉代至今数千年间从心论治不寐的处方,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的处方思路和依据,也从文献角度佐证脑心同治这一理论与治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中医治疗失眠注重整体观,多从心论治,注重补心血,滋心阴,养心神,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元神之府,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目的。文章根据脑心同源、脑心同病及脑心同治的理论,纵览汉代至今数千年间从心论治不寐的处方,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的处方思路和依据,也从文献角度佐证脑心同治这一理论与治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少阳之经脉与心相连络,少阳之脏腑胆、三焦与心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少阳为枢"与心病相联系,《伤寒论》少阳病也多有涉及心系病证,可见少阳与心关系密切,从少阳论治心病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应用上探析了运用和解定悸,化痰活血的柴胡三参汤治疗心律失常;运用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同治的三仁汤加减化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及运用和解少阳枢机之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倡导在诊治中医心系疾病时从少阳论治,和解少阳,转运枢机,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有利于为临床治疗心系疾病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拓展中医临床对心系疾病辨证论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多项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在相当部分与精神和心理疾病的症状相重叠,即心血管疾病经常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这使得单一的治疗很难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引起了近年来的医学界对于心脏和心理双重疾病的关注,即双心疾病。然而我国传统医学从整体出发,倡导"形神结合"的概念,认为心的形态和功能与心理密切相关,更贴近目前双心疾病的理念。但是目前大多数临床心脏病专家由于专业的限制性,多不具备诊断和治疗双心疾病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以及大多数患者在心理上对精神科就诊具有抵抗性,这使得"双心疾病"在临床诊疗上面临困难。为探索"双心疾病"的临床特点,我国的有关学者已经开展过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均比较支持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状况失常相伴而生的观点,印证了"双心疾病"存在的真实状况。在该类型疾病的临床诊治方面,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和思路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诊疗理念和方式方面的多重差异,如何将中西医治疗"双心疾病"的优势进行融合以提高临床的诊疗能力和精准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临床关于"双心疾病"诊疗方面的相关进展,在本文中将针对"双心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路和具体的措施等进行综述,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进行治疗,即证同治亦同。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可出现相同的病机——肾虚血瘀,临证时结合疾病自身特点及患者个体情况,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常常合并有抑郁焦虑心理的状态,而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也会促进冠心病病程的发展,现代医学将冠心病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合并于一身的疾病成为"双心疾病"。西医对于"双心疾病"的治疗采用心血管药物与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法,但由于各种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反应及患者对心理治疗药物存在抵触情绪、依从性差等原因,使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笔者通过跟随导师出诊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双心疾病"基础病机为肝气郁结,治疗当以疏肝解郁为基础并根据具体证型的不同施以疏肝健脾或清肝泻火之法,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王清任活血化瘀法的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在"心脑同治"方面的作用与贡献,以及介绍本方加减在"心脑同治"方面的体验。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适当配用治疗"心脑同病"的中成药"步长脑心通胶囊",从临床治疗的大量心脑血管疾病中,选出验案两则(脑梗塞、心肌梗死各1例)报告其疗效。结果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均收到较好的疗效。同时为解决重症"心脑同病"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疗程长,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办法。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是活血化瘀法在进行"心脑同治"中的典型代表方剂,在解决"心脑同治"的问题中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14.
急慢性肝脏疾病引发心悸、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以及心律失常等心脏表现及心电图特点称为肝心综合征。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可令子壮,母病及子,治宜肝心同治,疏肝行气宁心。  相似文献   

15.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从中医学和西医学理论分析心、脑的生理功能以及心脑之间生理、病理的联系,探讨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和脑心同治的科学内涵,并阐述了脑心同治理论在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逍遥散为治疗肝郁脾虚之名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多用于治疗情志病。历代医家论逍遥散多从肝脾,而忽略了其对心的作用,故临证中对该方的应用有所不达。逍遥散的组方配伍以心为本,疏肝顺气、健脾养血,使气血调畅、心血充足,心血充足则可化神养神,心神清明又可调畅血运,从而突出心血与心神在相关情志病中重要的作用,对于指导临床情志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胃心同病的临床特点及讨论消化系统疾病对心脏影响的相关性作用,帮助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确诊此病的患者进行胃心同治,观察疗效,观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关系。结果 全部100例病人,总有效率95%。结论 中医辩证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参苓白术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临床常用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贾六金教授在继承钱乙"五脏虚实补泻"学术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五脏证治",逐步形成了"五脏证治,突出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临床上,遵循"异病同治""证同治同"的治疗原则,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内外妇儿诸多疾病,一方多用,疗效可观,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思维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失眠发病机制复杂,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既存在营卫失和、阴阳失调,又有升降失常,心肾失交,心神失养。病机的关键为阳不入阴,阴阳失调。应用"和法"调和营卫、调整阴阳,顺应阴阳的平和之性是治疗的根本。临证组方寒热并用,燥湿并用,升降敛散并用。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合并心理精神障碍属心脏心理病(简称“双心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是除药物治疗冠心病以外的有效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研究发现,术后患者伴随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问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患者预后。单纯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大且存在耐药性和成瘾性的危害,而中医药干预手段验之有效,并能减轻和避免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近现代中医学者研习经典,从“血脉,神明之心”认识双心病,以五神论五脏梳理致病机制,以“七郁”划分疾病分期,在临床实践中观察疾病特征,总结辨治思路,身心同治、内外齐下、中西结合全面干预双心疾病,改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的预后,该文通过梳理前辈对双心病的辨思经验,初步认识该病证治的核心规律、特征证素,以期为临床干预血运重建后双心病提供有效方案,为中医药研究思路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