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背寒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成因有外邪入侵,如风寒之邪伤人阳气,阳气被遏不得宣发而成外感背寒;有正虚邪实,如内有饮寒为犯成为饮证背寒;或素体阳气虚衰或他病而致阳气虚弱而成阳虚背寒等。试将背寒辨证论治经验介绍如下。1外感风寒,卫阳被遏背部为太阳经主循部位,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背寒。如治张某,女,28岁,自述晨起洗头后,未及时吹干,骑车上班途中感受风寒而出现发热、恶寒,背  相似文献   

2.
从"六经为百病立法"之说入手,结合古今医家的阐释和临床应用分析《伤寒论》六经辨证的临床指导意义。六经辨证不独为外感病而设,亦可指导杂病的辨证治疗。故以痹症为例,通过系统梳理《伤寒论》六经病证相应的理法方药,结合痹症发展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初步探讨痹症的六经证治规律。痹症初起多见邪在三阳之证,可按三阳证相应之法治疗:风湿在表,治以发汗散邪;邪郁化热,治以清热宣痹;少阳气郁,治以调气和血。若痹症日久从阳入阴,正虚邪恋,则取决于中焦脾胃的功能状态,以及肝肾阴血、阳气充盛与否,分别治以调补脾胃、温肾养肝、养血通脉,即按六经病三阴之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认为神颓志衰可以概括抑郁症"三低"症状,进而提出抑郁症的病机为阳气不振;病位首先在心,日久心肾同病,损伤脑髓,病机日趋复杂,治疗难度增大。提出振奋阳气、怡神强志是治疗抑郁症的基本原则。临证需要区分邪正虚实,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发病特点、证候要点、辨证治疗,认为糖尿病足火郁的发病具有因时、因地、因人的特点,糖尿病足之火郁是外感阴邪阳邪或七情内生五邪等,使阳气怫郁,终致正气虚馁,多种郁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机关键在火热被遏伏于内,不得透达于外,气机郁遏,内蕴外闭于足。在治疗上予内散火郁、外透火郁之法,根据早、中、晚三期分析证候要点,内治外治相结合,因势利导,使壅滞于足部的气机灵动,火郁发而疮自消,为中医诊治糖尿病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更年期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女性群体多见。唐启盛教授在精神情志类疾病辨治方面经验丰富,认为更年期抑郁症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是发病基础,肾精亏虚为本,肝郁不舒、气郁日久衍生出血郁、痰郁、火郁等邪实为标。肾虚肝郁型为更年期抑郁症常见证型,临床采用“益肾调气法”以益肾补虚、调气安神,使用“颐脑解郁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介绍杨洪涛教授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经验。杨教授提出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主要病机为"正虚"兼夹"实邪",脾肾亏虚、阳气虚损是其病机关键,而湿浊、瘀血痹阻肾络是疾病进一步加重的影响因素,临证灵活辨治,以益气养血、温补脾肾等为治疗大法,同时主张将"祛湿降浊,活血祛瘀"之法贯穿治疗始终,强调补虚不忘治实,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总结李光熙教授从邪郁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证经验。认为本病急性恶化源于邪郁,即卫闭营郁、络气郁滞、痰郁血凝。该病的核心病机为邪实蕴郁兼脏腑虚损,治疗上总以祛邪为主,并在祛邪的基础上适时补虚。提出分期论治,急性加重早期以邪郁肌腠为主,治宜表散邪滞、辅正匡邪,以败毒散加减;进展期以邪滞肺络为主,予泄肺顺气、发越郁热,常用麻黄升麻汤化裁;恢复期以邪恋正虚为主,治宜金水并调、防邪复燃,常予金水六君煎加减。根据六淫、痰湿、瘀血、浊毒等邪气性质及程度灵活加减,燮理阴阳,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8.
火郁发之是对“气机壅塞,郁结生热”的病机及“清、透”治法的凝练概括。“火郁”为无形之火被有形之邪所隔而不得正常发越,“发之”则是针对气机壅塞不通之所在,以清宣、透散、升发、疏导等治法分而论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乃火毒之邪与痰瘀等癌肿毒邪内外相合而成,热毒内伏郁遏气机,阳气不得宣发,故具有气机郁闭、怫热郁结的病机特点。本文宗“火郁发之”之旨,开拓论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新思路。放疗初期急以清宣透热,放疗中期缓以升阳泻火,放疗后期虚以伏火滋阴,疏布气机祛其壅塞,直切病机以证立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行阐释,以期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9.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叶天士针对温病中的湿热病提出的治疗大法。对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5方面来理解:其一,因湿邪易遏阳气即成"阳遏"之证,故治求通阳;其二,因湿热病热湿相合、湿遏热蕴,此时的"阳微"多为假象,故不可妄用温热之药;其三,"而在利小便"是因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利小便"为治湿大法;其四,"在利小便"并非指仅利小便,汗、吐、下等法均可酌情应用,中心思想为"给邪以出路";其五,"不在温"是说不应轻易用温热之药,非指绝对不可用温药,若确系阳气不足则应于方中加入姜附等温阳之品以助阳除湿,"随证治之"方可应临床之万变。  相似文献   

10.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治疗法则,后世医家对痰饮实质、广义与狭义痰饮、"温药和之"等内容存在不同见解.笔者追根溯源力求原意,张仲景所论之痰饮实为饮邪,"温药和之"针对广义痰饮.饮为阴邪,多由脏腑阳气不足、水液停聚导致,证属本虚标实当以温药治之,但须遵循"和之"的总体目标和原则.应当根据邪正之盛衰、病势之缓急...  相似文献   

11.
我院主任中医师畅达,系全国第二批名中医带教指导老师之一。他对中医理论的研究颇有心得,临床经验则更为丰富。他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对痰证的治疗独具匠心,兹就其经验介绍如下。1痰证临床特点及其证治痰邪为病,变化多端,历来受到医家重视。杨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痰邪为病,或因邪实,或因正虚,但以本虚标实、正虚邪实并见者为多。正虚又有牌肾之分。脾虚生痰前人论述甚多。而由肾中精气亏虚、水津不得蒸化、聚而为痰者,表现为上盛下虚之证,论述尚未彰然明了。临床细审常能见到头闷不清、昏眩不定、语言春涩、痰多诞盛、胸闷…  相似文献   

12.
历节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汗出、身体羸瘦,推测是1组中晚期阶段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不同于一般的痹证,历节病的病机为正虚感邪,正虚包括肝肾不足、阳气虚衰、阴血不足三方面;邪以湿邪为主,包括内湿和外湿,肝肾阴阳气血不足为本病发病的决定性因素。在治疗上指出桂枝芍药知母汤方适用于虚实寒热并见的历节病,而乌头汤适用于本虚标实之证,并从方药的组成来分析,治疗时要标本兼治,以温通阳气为主兼以祛邪。本篇执简驭繁,证治简练,但可举一反三,从其他病篇中弥补其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唐宋教授诊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证思路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宋教授认为:乙肝的病机总为邪盛正虚,其基本证型为气虚肝郁、邪毒壅盛,当以祛邪扶正为原则,治以益气、开郁、解毒、化湿为主。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乙肝的基本方益肝解毒汤,施于临床。疗效颜佳。  相似文献   

14.
躁烦的出现提示表闭阳郁、里热炽盛、水热互结、热扰于心、阳虚阴盛和传变及转归等。表闭阳郁之躁烦源于发汗不彻,表邪未尽,然病邪并不内传,始终羁留于太阳之表,形成邪微而正虚之表郁轻证。宜选用辛温发散之剂,得小汗即安,服桂枝二麻黄一汤,取其微发汗。里热炽盛之躁烦源于太阳病误火后的变证。太阳病二日不应有躁而现躁,故曰反躁,既然有躁,表明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当解散表邪,清里透热,切勿用辛温或火攻发汗。水热互结,热扰于心之躁烦源于误下后胃中空虚,邪气乘虚而犯胸膈,致心神不安,甚至懊恼不安。此时宜泻热逐水,方用大陷胸汤。阳虚阴盛之躁烦源于少阳阳气脱绝,残阳外扰,神不守舍。临床需观其脉证,知犯何递,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5.
张念志教授认为郁证病机之根本为气机郁滞、虚实转化,主张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行气开郁,同时要兼顾其兼证,做到虚中有补、实中有泻。其自拟"郁证方"治疗郁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再障病位在肾,波及骨髓,以"温热毒邪,邪陷营血,髓枯精竭"为主要病机。外感温热邪毒为致病之因,乃标证,急劳髓枯为病本,属本虚标实之证。刘宝文教授将急性再障分2个阶段辨治,急则治其标,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方用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加减化裁。大出血或严重感染,应积极采取凉血解毒法施治。治宜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法,佐以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7.
朱丹溪擅长从气、血、痰、郁辨治杂病。胃癌的病机以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为基础,痰瘀互结、邪实郁滞为要素,因此临证可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论治。从气论治,当治以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从血论治,可治以养血化瘀、清化血热;从痰论治,应治以实脾化痰、顺气导痰;从郁论治,宜治以理气解郁、开郁散结。  相似文献   

18.
重阳气贯穿在《伤寒论》始终。阳气贵在流通,阳郁就是阳气郁滞失宣,不能畅达,失去鼓舞、温煦、抵御、气化作用。若实邪阻滞,或为寒凝,或为热壅,或为湿遏,或为痰阻,或为血瘀,皆可使阳气郁滞,失于温煦,而出现阳郁之证。枢者,气之枢纽也,少阳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亦可郁遏;血虚失载亦可致阳郁。  相似文献   

19.
何立群教授认为肾小管损伤属虚劳病范畴,其本在肾,与脾胃密切相关,其标在肺、膀胱,总体属于正虚邪凑范畴。何立群教授认为肾脏阳虚是肾病的根本,肾之阳气乃一身阳气之根本,秉承先天之精华,且极易亏虚,治疗上当以扶助脾肾阳气为根本大法,同时对于不同症情"随证治之"。脾肾阳虚是肾小管损伤患者主要证型,治疗上当以调补脾肾阳气为根本大法,同时兼顾收敛固涩精微,收敛外泄之阳气,对于本虚标识患者或者虚实夹杂患者,补益不忘祛邪,祛邪不忘扶正。  相似文献   

20.
论述朱跃兰教授提出的产后痹"血虚肝郁"证型,探讨其病因病机,将其精准分层论治为"虚重于郁""郁重于虚"及"正虚邪恋"三层,总结多年经验方之"养血疏肝除痹汤"加减针对三层病因病机治疗,临床疗效丰富,拓宽了产后痹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