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脑相关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经》藏象理论中,五脏层次最高,六腑和奇恒之腑均以五脏为核心。脑属奇恒之腑,位于头颅腔之内。脑为髓之海,脑髓是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属脏,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生髓通脑,故肾生脑。肾生脑的物质基础是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生长壮老已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中医理论肾主生殖的相关文献,辨析男子生殖之精与肾精的区别,进而探讨男子生殖之精与胎孕的关系.肾主生殖的功能是基于中医藏象学说中"肾藏精"的功能.其中,"肾藏精"主要体现为肾具有封藏之性,可藏先、后天之精及脏腑之精.肾主生殖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肾与男子生殖器官关系密切,其二是肾可通过调节肾中精气进而调节人体生殖...  相似文献   

3.
天人一理,医道同源,人之心来自天之心,所以人之心应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根源就是道,所以也称之为"道心"。脑髓有间脑和大脑先后天之分,形似泥丸的间脑位于脑髓的中心,是脑中之脑,脑中之核心,称之为"脑心"。泥丸脑心深藏于脑髓中间的泥丸宫,它无思无虑调控着五脏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生长发育之生命进程,体现着元神的最高主宰作用,它是先天之精"精成而脑髓生"的根本所在,是人体生命的起点和根源,有着先天自动自律的生物程序,是以"生生"为根本的心,所以"脑心"应是人体内的本心、道心和天心。大脑有思有虑调控着躯体视听言行之心理活动,体现着识神的主宰作用,但它必须有赖于心血的供给方可成其功用,隶属于血气之心,是为"人心"。  相似文献   

4.
"心主神明"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是心藏神生理功能的总结,探究其发生学,心主神明经历了自然之神向人体之神的演变过程。古代医家吸收了自然之神之要义,在"授命于天"基础上借鉴封建官制制度,与中国古代哲学相结合,形成医学的藏神概念:心之神乃是生命主宰、生命显现,也是精神、意识、情感之所舍。心主神明理论的形成以解剖物质结构为基础,与天地人文结合,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在藏象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心主神明的发生学成因,对中医理论的继承与传承、临床诊疗及后世相关混淆理论的解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先天之精。太极以精为体,是天地万物之根源,根源以生生为本而主宰一切,主宰就是心,所以有"心为太极"之说。人体的太极是命门,命门藏先天之精而为生命之根,根就是心,故命门有"小心"之说。形似泥丸的间脑位于脑髓中央的泥丸宫,是脑中之脑,脑之核心,称之为"脑心"。脑心是"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的根本所在,是《内经》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是"十二脏之化源"的"五脏之专精",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以生为本的"生物之心"。脑心命门以元精为体,以元神为用,神来自于精、来自于心,精神就是心神,所以脑心命门是"精神之所舍"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脑心命门与血脉之心相比,就是"小心",但却是真精真心真君真主而为人体生命之本。  相似文献   

6.
基于“肾生髓”理论浅述肾精与脑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医学关于脑认知功能的概念与中医学肾精的描述非常相似。认知功能包括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理解、语言和思维,认知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脑活动过程。大脑损伤,除产生肢体功能障碍外,多伴有情感、记忆力和定向力等认知功能障碍。"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脏中"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五脏阴阳都植根于肾。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生髓通于充实大脑","脑为髓海".中医脑的生成、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和病理状态的呈现都与肾脏功能状态息息相关。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构建中医"肾脑系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肾脑相关"理论解决脑部疾病实际临证问题。分别从构建中医"肾脑系统"的缘由和意义,中医"肾脑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三个方面初步阐释了中医"肾脑系统"的理论内涵,以期为从肾论治脑病提供更加精确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学约定俗成的概念.考其源流,概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灵枢·本神>亦云"肾藏精";同时于<内经>一书中又有"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以及"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等记载,致使后人将人体先天之精的寄存之处定位于肾而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  相似文献   

9.
《内经》肾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哲学角度系统论述了先秦哲学中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关系.精气观念是肾藏象理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促成了"肾藏精"这一重要命题的产生,又通过"司外揣内"的方法促成了其它结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肾与脑在结构上互为联系,脑髓之源滥觞于肾精,二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位在脑之脉络,肾精亏虚,精不生髓,脑中脉络缺乏肾精之濡养为其主要病机,故临床治疗应以补肾生髓为治本之法,辅助以补气活血化痰通络之剂,标本兼治。实验研究以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与神经可塑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关系为切入点,采用多因素制作病证结合的肾精亏虚证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蛋白组学与基因芯片技术,从细胞信息传递和调控角度阐明"肾藏精生髓"理论物质基础与调控的生物学机制及补肾生髓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肾"的生理功能、肾与五脏的生理关系、肾的易发疾病三方面概述了中医肾的藏象理论;通过介绍补肾复方、补肾中药有效组分防治骨质疏松证,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实例,进一步阐述补肾中药防治骨代谢疾病的实验依据,以加强对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肾不藏志不寐是中医不寐分型之一,在古代医籍的基础上,阐述了"肾藏精,精舍志"理论内涵,"肾藏精,精舍志"与不寐的关系,并探讨了该理论在治疗不寐中的指导意义。"志"体现了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两方面涵义。肾藏精生髓充脑是精舍志的基础,肾对五脏的调控是精舍志的保障。肾藏精功能正常是精舍志的前提,肾不藏精是肾不藏志之不寐的核心病机。肝肾阴虚型和心肾不交型是主要的两种证型,治疗方面应以补肾为主,并重视情志疗法对不寐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胆在人体精神情志活动和气机调节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六经辨证中胆的重要地位的理论阐述.探讨了<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提出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这句话的准确、合理的涵义,认为此言与人们惯常认识的"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经义是不相矛盾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所指的"胆"是对应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中的情志、功能、位置而言,体现中医学理论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了胆的重要生理功能及作用,又体现了与整体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肾藏精"理论是人体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肾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其理论内涵包括精舍志、在志为恐,藏精起亟,彼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文章重点分析肾藏精、精舍志、在志为恐、藏精起亟理论,以及关于情志病变恐惧的现代心理学研究涉及到的一些理论基础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体具阴阳,系水火之宅,人体五脏六腑和经络的生理活动,皆发源于肾。脑为髓海,内胎元神、神机,为奇恒之腑,与五脏六腑、经络、皮肌筋骨等互根。故《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脑为精灵之官,元神之府,神机之源,植根于精,人体若一,精力充沛,意志开发,与人体各部是上下相召,一气相感,统摄五神。若肾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可出现神机与伎巧等诸多方面的改变。通过任继学经验集的学习,本文仅就肾的生理与病理改变,对神机与伎巧影响,谈一下粗浅看法。1肾与脑之神机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主骨生髓通…  相似文献   

16.
结合文献研究认为,脑为髓海,脑髓来源于肾中先天精气和后天脏腑精气,是脑主神明的物质基础,脑主神明体现于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活动、主感觉运动等功能方面,度从现代医学角度诠释有其结构和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脑为髓海、精明之府,主宰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及感觉运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产生的水谷精微通过脾的升清作用充养脑髓。脾藏营舍意主思是脏腑情志理论的重要体现,说明脾胃与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脾胃的气机升降功能是脾脑相关的桥梁。脾与脑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脾藏营舍意主思与脾胃为枢的功能上,为防治脑部病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内经》创立了藏象学说,用以阐明人体内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藏象学说不同于现代解剖生理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中的藏象精神理论。本文根据《内经》藏象精神理论探讨五脏的精神现象,及其五脏精神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和临床指导意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肾藏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肾藏精”的认识角度不同,导致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的见解:对“肾藏精”与“五脏藏精”关系的研究,揭示两者在肾精贮藏、转输、相互调节方面的动态性;对“肾藏精”与“肾主水”关系的研究,提出精水合一、同为生命之本的观点;对“肾藏精”与“肾主骨生髓”关系的研究,得出肾主骨、生髓、通脑,同出一源的观点;对“肾藏精起亟”的研究,发现“肾藏精”在生命活动内外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肾藏精”包含肾和精气的实体和功能系统,干细胞理论的出现,时间生物学和生殖医学的发展赋予“肾主骨生髓”、“肾藏精应冬”及“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从肾论治”相关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其证治规律,探索其疗效机制,可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思路。“肾藏精”中医藏象研究中尚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与不足,需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将Klotho基因的特性与中医肾藏精理论进行关联性分析,探讨肾藏精新的物质基础。Klotho作为抗衰老基因,携带有遗传信息,在肾脏表达丰富,参与调节钙磷和骨代谢,且其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具有功能意义。因此Klotho基因具备了成为肾中所藏之精物质基础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