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痹从瘀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脉痹的临床表现,阐明其病位在脉,其病机主要在于瘀阻不通,强调从瘀论治,以活血通脉为治疗大法,结合辨证进行治疗,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心绞痛是常见多发病,笔者认为其病位在心之络脉,心之络脉痹阻,气血不通是其主要病机.风、寒、湿、热、痰、瘀、虚均可为其致病因素,且诸因素常相互杂合、转化.此与“脉痹“的病理论述相符.笔者通过文献复习,旨在探讨“脉痹“理论与心绞痛相关性,及祛风舒络开郁法治疗心绞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为仲景治疗血痹的要方。血痹是肌肤麻痹不仁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对本病的病因、证治作了如下的叙述:“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  相似文献   

4.
以叶熙钧《东山别墅医案》为依据,从行痹之因、治痹之法切入,分析叶氏行痹辨治特色。叶氏认为风血胶结易致痹,重视血病导致的营卫失调对疾病发生过程的影响,并提出治痹之法,养血活血以熄风,并兼以调和营卫助其祛风。  相似文献   

5.
肺痹古今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复习古今中医对肺痹的论述,结合近代研究,认为肺痹是肺肾不足、邪痹肺络之病,治疗大法为补益肺肾、宣肺祛邪、活血通络,西医诊断的肺间质纤维化可包括在肺痹范围  相似文献   

6.
喉痹为咽喉疼痛或梗阻不利或声音嘶哑之证,虚实寒热外感内伤皆可使咽喉机窍不利,阻痹为肿为痛为嘶哑。临床上属火者居多,寒者百中难得一二,故世人多用清凉解毒或养阴利咽之品治之,阴证喉痹临床每易疏忽。1阴证喉痹喉痹病本在太阴肺,病位在上焦,但与少阴肾密切相关,因肾脉系咽喉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医认为肾虚血瘀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基本病机,补肾活血法为其治疗大法。本文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补肾气,通胞脉"、"补肾生脉"、"阴阳平衡"等角度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机制,为进一步认识补肾活血法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肺纤维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通过对历代中医关于"肺痿""肺痹""喘证""肺胀"等论述进行分析,结合近代中西医的研究成果,认为肺纤维化在病理、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上都与肺痿、肺痹相似性很大,而与"喘证""肺胀"等几乎无关。肺纤维化的病名早期可归属于"肺痹",中期可归属于痹中有痿,痿中有痹,晚期可归属于"肺痿",可以根据其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来辨证论治。病机为气(阴)虚血瘀,治法常常融补肺、益阴、活血为一体,用养肺益气、养肺滋阴、养肺活血通络法来治疗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七、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一条论述血痹的病因(“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和脉象及血痹轻证治法(“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相似文献   

10.
五体痹是指皮痹、肌痹、脉痹、筋痹和骨痹。五体痹的五种痹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联系,如SLE合并的皮疹、关节肌肉疼痛、雷诺氏症、抽搐、股骨头坏死等都与相应的五种痹证相似。SLE合并五体痹标志着病情的加重,关系到疾病的预后,且五体痹的病机复杂。本文分别从SLE合并皮痹、SLE合并肌痹、SLE合并脉痹、SLE合并筋痹和SLE合并骨痹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医治则及方药进行分析,论述了治疗SLE应分清疾病受累部位,重视辨病选药。探析中医辨治SLE合并五体痹,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1.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5):1038-1042
对王清海教授论治心系疾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王清海教授根据心系疾病的发病特点,结合历代医家治疗心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提出温阳通脉法是治疗心系疾病的基本大法。提出以"脉痹"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名,"本虚标实,痰瘀互结,脉道痹阻"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机关键,以温补阳气、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并研制出血脉疏通颗粒(主要由黄芪、党参、桂枝、水蛭、地龙、红花、三七、陈皮、丹参等组成)用治动脉粥样硬化。通过补虚、开郁、化痰、活血而达"温通"以治疗冠心病;采用补心泻肺温通法治疗心衰病。根据高血压的血管病变实质,提出以"脉胀"作为高血压的中医病名,并提倡从"血脉辨证"论治高血压;认为高血压可归属血脉病变,与五脏相关,按照"病在血"或"病在脉"进行血脉辨证,更能反映其病变进程。并善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如运用抵当汤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运用桂枝加桂汤治疗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运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以及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高血压伴心动过缓等。  相似文献   

12.
郭维琴教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提出心气虚为冠心病发病之本,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益气活血法为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法则,以益气活血方为基础方治疗冠心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益气活血、宣痹通阳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益气活血、温中健脾法,益气活血、平肝育阴法,益气活血、理气解郁法,清热化痰、宣痹化瘀法等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五体即皮、肌、脉、筋、骨,是中医解剖学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痹是病因病机的概念,“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因此,顾名思义,所谓五体痹证就是指由于和五体相合的脏腑、经络的气血不足,感受了风寒湿热等邪而导致皮、肌、脉、筋、骨等部位气血闭塞不通的病证。《内经》对痹证的分类,主要有按病位区分的五体痹和以病因病性区分的风寒湿痹(《医宗金鉴》分别称之  相似文献   

14.
1.《金匮·黄疸篇》如何阐述黄疸病的发病机制? 答:《金匮·黄疸篇》以湿热黄疸为例,以“借脉论理”的写作笔法,从脉象的变化阐述其病机。”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浮则为风”,“风”指外邪,可作“热”理解。“缓则为痹”,“缓”为湿之征,“痹”即湿热蕴脾之意。黄疸病的病机是湿热蕴结于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应用养血活血法治疗骨关节炎的经验,为临床辨治骨关节炎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整理并分析周老治疗骨关节炎的验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用药等方面介绍其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并选取一则典型医案加以阐述。[结果] 周老认为骨关节炎的病机特点为肾虚血亏、经络痹阻。血虚、血瘀是其病理特点,并贯穿于疾病的始终,肝肾精血同源,精不足则血亏虚;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骨痹的致病因素。血虚与血瘀互为因果,血虚则血脉不得充盈,血行涩滞;瘀血不去,则新血无以为生。治疗上重视养血活血,使用鸡血藤、川芎等养血活血,土鳖虫、赤芍等祛瘀生新,黄精、地黄等益精生血。所举医案中患者确诊为骨关节炎,证属肝肾下虚、痰瘀痹阻,治疗以平补肝肾为本,重在养血活血,治疗后获满意疗效。[结论] 国医大师周仲瑛强调以病机为主导辨治疾病,治疗骨关节炎主张在平补肝肾的同时,以养血活血法为要,临床应用每获良效,其经验值得进一步传承推广,拓宽临床辨治骨关节炎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论治胸痹的三个首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其中,《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阐述了胸痹的病机纲要、发病特点及证治方药,提出了对后世医家关于治疗胸痹很有影响的三个首创.首次明确提出"阳微阴弦"是形成胸痹的主要病机;首次提出宣痹通阳法、化痰逐饮法、益气温阳法等具体治法方药;首次从情志因素论治,运用理气解郁之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出发,探讨血痹证治及病传规律,拓展临床思路。[方法]基于《金匮要略》与《黄帝内经》原文,旁参《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神农本草经》等相关文献,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血痹证治机制,挖掘血痹与相关疾病的病传脉络,拓展血痹理法的应用范围。[结果]《内经》详论营卫理论,强调营卫血气本源为一,化用有别;仲景重视营卫辨证,善以脉症候营卫病机,同时审查表里三焦,明辨病传机要。基于营卫理论,血痹在病机上属太阴中风病传,以营弱卫虚为基础,治以宣通阳气、和营通痹;在病传层面,根据营卫三焦之损益,血痹可病传上焦之肺痿、胸痹,中焦之虚劳、寒疝,下焦之妇人杂病等诸疾,其治法方药皆从桂枝汤衍化。[结论]运用营卫理论可以帮助理解血痹证治机制,完善血痹病传相关疾病的理法脉络,有助于拓展相关疾病的辨证思路与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18.
将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命名为"人迎脉积",认为阳明火热循经燔灼是人迎脉积形成的始动因素与重要病机,临床运用经方葛根芩连汤为主治疗CAS,常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食痹之名首见于《内经》,是指进食后上腹闷痛,饮食不下,吐后乃快的症状。痹是阻闭不通的意思。秦伯未认为“《内经》痹病包括两种,一种指肌肉筋骨疼痛麻木,一种指脏腑机能障碍。”(《内经类证》)显然食痹属于后者,是脾胃病的一种。笔者复习有关文献及临床床所见,认为食痹与现代医学贲门失弛缓症颇者相似。现略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一、《内经》中说:“胃脉……其实而散者,当病食痹”。(《素问·脉要精微论》)“厥阴之复……甚则入脾,食痹而吐。”(《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食痹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20.
李义乐 《中原医刊》1996,23(3):28-29
我们从1990年~1995年应用本所研制的活血抗痹胶丸系列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540例,进行追踪观察均收到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活血抗痹胶丸系列包括:活血抗痹胶丸,抗痹Ⅰ号、抗痹Ⅱ号。 活血抗痹胶丸组成:马钱子、全虫、川乌、红花、软骨素、654—2等。按法炮制粉碎装胶囊内,粒重0.55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