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9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经低位前内侧入路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1个月。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Lachman试验阴性10例,弱阳性2例;轴移试验阴性11例,阳性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0~140°±3.15°(120°~160°),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4~76分,平均(60±5.21)分,术后88~100分,平均(95±3.31)分。结论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恢复了膝关节固有的生理运动功能,并且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12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增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6~76(63±8.11)分,术后86~100(94±6.31)分。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60°(140°±3.15°),15例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 ACL重建术中残端的保留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12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四股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增强。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6~76(63±8.11)分,术后86~100(94±6.31)分。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60°(140°±3.15°),15例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 ACL重建术中残端的保留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同期重建损伤的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2年以上的35例单纯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0岁,平均(33.6±3.4)岁,交通事故24例,运动性损伤11例,均为单纯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清理残端漂浮物,保留结构稳定的连续性韧带残端后使用自体腘绳肌于关节镜下同期单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股骨端纽扣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用生物界面螺钉固定。比较术前术后IKDC分级、Lysholm评分、稳定性检查(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反lachman试验及KT-2000测量)、滑膜覆盖情况及本体感觉测量结果。[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2.3±2.6)个月。终末随访时,术后Lysholm评分(93.0±2.1)分,KT-2000检查在膝关节屈曲90°和30°前后移位总平均差值分别为(1.7±1.3)mm和(1.8±1.5)mm;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滑膜覆盖分型为A型或B型为97.1%(34/35)、后交叉韧带移植物滑膜覆盖分型为A型或B型为94.3%(33/35),术后IKDC分级A级28例、B级7例,无C级及D级病人,Lysholm平均分为(93.0±2.1)分,88.6%(31/35)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85.7%(30/35)患者轴移试验阴性、91.4%(32/35)患者反lachman试验阴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被动位置重现试验误差值在三个测试角度范围内(屈曲90°~60°、屈曲60°~30°、屈曲30°~0°)手术侧与健侧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同期单束重建损伤的前后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增强自体腘绳肌腱单束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72例ACL损伤行ACL重建术的患者。其中,34例采用常规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解剖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38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联合缝线增强技术单束解剖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两组患者应力试验、Lysholm评分和重建ACL的MRI分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的稳定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前抽屉试验稳定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增加组在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增强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末次随访的MRI检查按Rak分级标准评定,常规组优良率为79.41%,增强组优良率为97.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能有助于避免患者早期康复引起的韧带松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剩余纤维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5月,采用保留剩余纤维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单束损伤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6~43岁,平均25.5岁。均为运动损伤。左膝12例,右膝8例。其中前内侧束断裂11例,后外侧束断裂9例。10例前抽屉试验阳性,8例Lachman试验阳性,2例两项试验均为阳性。Lysholm评分为(67.0±6.2)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IKDC)为(69.0±7.5)分。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12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达130°。17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2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Lachman试验阴性;1例Lachman试验弱阳性,前抽屉试验阴性。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91.0±3.7)分,IKDC评分为(92.0±4.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剩余纤维束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单束损伤,部分保留了膝关节本体感觉,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的常见损伤。手术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损伤后膝关节不稳的首选方法。与传统的髌韧带重建方法相比,采用腘绳肌肌腱(HT)重建具有取材部位病损少、膝前疼痛和跪地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本文就HT重建AC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为近年临床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采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优缺点、重建技术和方法、疗效评价、康复训练及其他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66-147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方法、腱-骨愈合因素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选取38例需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术的患者。术后行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记录患膝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数据收集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20个月以上随访,平均28.60个月。术后1周的VAS评分(6.57±0.613)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18±1.1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后1周(78.56±4.75)°提高到术后12周的(132.54±4.74)°,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21.63±1.29)分提升到术后12周的(60.68±1.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ysholm评分中的指标比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末次随访,所有病人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以降低患膝疼痛评分、增加患膝活动度、提高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对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或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整体疗效比较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link数据库,收集自体腘绳肌键单束对比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RCTs,检索时间及语种不限。两名研究人员按照指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有关数据资料,并采用Cochrane Collaboration工具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重建方式术后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评分、KT-1000或KT-2000关节活动度测量仪测量的数值,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纳入19篇RCTs,共1 190例研究对象,其中单束重建组580例,双束重建组610例。两组间在IKDC主观评分[MD=-0.90,95% CI(-3.07,1.27),P=0.42]、IKDC客观评分[RR=0.98,95% CI(0.94,1.02),P=0.38]、Lachman试验结果[RR=0.81,95% CI(0.63,1.05),P=0.11]、Lysholm膝关节评分[MD=0.40,95% CI(-1.24,2.05),P=0.63]、Tegner膝关节评分[MD=-0.08,95% CI(-0.47,0.33),P=0.74]、KT-1000或KT-2000测量值[MD=0.30,95% CI(-0.05,0.64),P=0.09]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轴移试验结果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85,95% CI(0.74,0.97),P=0.02]。结论 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前直向稳定性,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或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差异;而对于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双束重建技术优于单束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腘绳肌腱单隧道双束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自2011年8月至12月采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单隧道双束保残重建ACL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6~50岁,平均(26.26±9.53)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病程1~60d,平均9.6d;新鲜损伤20例,陈旧性损伤5例。新鲜损伤患者均有膝关节肿胀、疼痛,其中前抽屉试验阳性14例,Lachman试验阳性17例。5例陈旧性损伤膝关节疼痛,均有关节不稳,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阳性。采用膝关节镜髌腱入路保留ACL残端,前内侧入路(AM)建立股骨隧道,胫骨端用点对点ACL瞄准器建立隧道。隧道股骨端采用Femoral-Intrafix固定,将腘绳肌腱分为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通过旋转胫骨端移植物,将移植物调整为生理的双束位置,采用Bio-Intrafix和staple固定胫骨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25~49分,平均34.08±7.60;术后12个月89~98分,平均94.52±2.86(t=21.29,P<0.01)。术后评分高于术前。结论:腘绳肌腱单隧道双束保残重建ACL,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4月~2012年12月,笔者对3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采用保留ACL残迹、关节镜下进行单束解剖重建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2岁。术前行MRI检查,均明确诊断ACL损伤。均为单侧损伤,Lachman试验阳性。Lysholm膝关  相似文献   

13.
自体腘绳肌腱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Y  Ao YF  Yu JK  An H  Liu XP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4):274-276
目的 比较自体腘绳肌腱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12月采用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33例(双束组),单束重建患者41例(单束组),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束组4例失访,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18个月;单束组8例失访,随访时间14-21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KT-2000及Biodex肌力测试评价.结果 双束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0、66、4分显著上升至术后的85、94、6分.KT-2000在134 N下30°和90°位移情况由术前的5.8和2.4 mm减少为术后1.2和1.1 mm(P<0.01).双束组伤侧膝关节伸膝及屈膝的峰力矩在60°/s下,相对于正常侧分别为81%和87%,120°/s下为76%和85%.各项值均显著低于对侧(P<0.01).尽管在30°位KT-2000测量值和伸膝肌力的恢复方面,双束重建较单束重建表现出了更好的趋势,但功能评分,KT测量值和BIODEX测量的结果,单、双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胭绳肌腱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以恢复膝关节稳定,改善关节功能,双束重建患者在30°位前后稳定性和伸膝肌力方面表现出了较单束重建更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下保留残存后交叉韧带(PCL)纤维结合7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PCL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PCL损伤,采用胫骨隧道技术结合7股自体腘绳肌腱进行单束重建,术中保留残存PCL纤维,移植物使用悬吊式固定,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表和Tegner下肢运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估,并了解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术前和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50.20±8.32)分和(87.23±4.20)分(P<0.05),Tegner评分分别为(2.03±0.33)分和(4.11±0.13)分(P<0.05)。术后12个月后抽屉试验阴性7例,Ⅰ度阳性5例,Ⅱ度阳性1例,所有患膝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关节镜下采用经胫骨隧道技术保留残存纤维结合7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P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52-225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与自体腓骨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关节镜下单束重建ACL的46例患者,26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20例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及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应用FADI评分对患肢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肢大腿周径的变化。应用膝关节MRI对移植物连续性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下地行走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取腱初始长度、腱编织后移植物直径自体腓骨长肌腱组明显大于自体腘绳肌腱组,但自体腓骨长肌腱组手术切口总长度显著长于腘绳肌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93±1.97)个月。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两组患肢踝关节功能FA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腓骨长肌移植组术后1年时大腿周径双侧差值明显小于腘绳肌腱组(P0.05)。术后1年时MRI评估,腘绳肌腱组移植物连续性显示良好23例,中等3例;腓骨肌腱组显示良好18例,中等2例,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髁间撞击征发生。[结论]自体腓骨长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时可达到与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类似的膝关节功能学评分,该方法术中可获得具有更大直径的移植物,术后患肢大腿肌肉萎缩程度较轻,且对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实施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对4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感染、韧带再断裂、挤压钉脱落等并发症。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Lachman征和旋转移位试验均为阴性,X线检查无退行性改变,Lysholm评分及Tegner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使用自体腘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o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6月,收治12例ACL损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2岁.车祸伤9例,运动伤3例.术前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2度2例,3度10例:Lachrnan试验均为3度;轴移试验:1度2例,2度6例,3度4例.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e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39.3±4.7)分,Lysholm评分为(44.4 ±4.9)分.均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 结果 患者切口I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ADT试验1度9例,2度3例;Lachman试验1度8例,2度3例,3度1例;轴移试验:0度9例,1度3例.IKDC评分为(92.4±3.7)分,Lysholm评分为(91.6±2.7)分,均优于术前(P<0.01). 结论 关节 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符合其解剖重建和生理学功能,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 HT)与股四头肌肌腱(quadriceps tendon, QT)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1月—2019年l0月本院镜下单束ACL重建86例患者。依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采用HT移植物重建ACL,另外43例采用QT重建ACL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探查两组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半月板成形术。两组手术时间、取腱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5.1±2.4)个月,HT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QT组[(45.2±2.4) d vs (47.1±1.4) d,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显著增加(P<0.05),KT-1000侧侧差值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Lysholm评分、IK...  相似文献   

19.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行重建手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不稳的首选方法.与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传统方法相比,4股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可取得类似疗效,并具有取材部位病损少、膝前疼痛和跪地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而采用6~8股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可恢复绝大部分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该文就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MRI观察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取材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肌腱再生情况。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52例采用单侧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ACL患者进行研究。男29例,女23例;年龄19~42岁,平均31.6岁。左膝34例,右膝18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运动伤38例,重物砸伤2例,其他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d~31个月,中位时间为11.4个月。关节疼痛19例,关节不稳28例,关节肿胀5例。股部肌肉萎缩(双股部周径差>1cm)7例,关节活动部分受限2例。浮髌试验阳性5例,Lachman试验阳性51例,轴移试验阳性49例,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膝关节活动度为(127.77±5.73)°,Lysholm评分为(52.40±3.45)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49.50±4.08)分。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6例,滑膜皱襞2例,游离体1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个月。术后12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呈阴性,Lachman试验阳性1例,轴移试验阳性1例。膝关节活动度为(131.91±1.81)°,Lysholm评分为(94.98±2.77)分,IKDC评分为(93.65±2.4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屈膝90°抗阻力试验检查显示39例腘窝内侧可见绷紧的组织条带;MRI检查提示:10例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均有再生,29例半腱肌腱再生、股薄肌腱未再生,2例半腱肌腱未再生、股薄肌腱再生,11例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均未再生。半腱肌腱再生率为75.0%(39/52),股薄肌腱再生率为23.1%(12/52),总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再生率为78.8%(41/52)。结论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取材重建ACL后MRI检查提示部分患者有肌腱再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