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肩袖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肌腱构成的包裹肱骨头的袖套样结构,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主要解剖构造,在肩关节病变中肩袖损伤约占肩关节病变的17%~41%[1]。我们从1996年3月至今共收治肩袖损伤46例,获得满意的诊断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  相似文献   

2.
肩袖是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及其肌腱组成的复合体.它们环绕肱骨头上端,共同协调肩关节运动.在年龄、创伤、劳损等外在因素以及肌腱退变、血运不足、肩峰下撞击等内在因素作用下,肩袖易发生损伤,尤其是肌腱撕裂,进而引发肩部疼痛、力量减弱、活动范围减少.肩袖撕裂通常需手术修复,术后大部分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肩胛下肌腱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对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文献报道了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损伤的病理、修复技术以及治疗的结果,而有关肩胛下肌单独或复合损伤的文献却很少。实际上肩胛下肌在肩关节的功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肩胛下肌的损伤和退变在临床上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肩袖损伤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很快,主要涉及软组织和骨性结构研究.软组织与肩袖损伤相关性研究方面建立了过度使用学说、缺血-再灌注学说、缺血-缺氧理论等,骨性结构与肩袖损伤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包括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肩胛盂倾斜角和扭转角、肱骨头倾斜角和扭转角等方面研究.该文系统回顾和分析了肩袖损伤与肩关节骨性结构...  相似文献   

5.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肌群,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其作用是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维持肩关节腔的密封功能,保持滑液营养关节软骨,预防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长期随访研究发现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有较高复发率,而脂肪浸润参与相关病理发展进程,并可能是手术失败或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动物模型研究和临床研究均发现肩袖损伤,尤其是慢性肩袖损伤或巨大肩袖损伤发病过程中更易出现脂肪浸润和肌肉萎缩,这种病理改变并不因为手术干预而中止.有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PPAR和C/EBPβ等参与脂肪细胞生成和转化.寻找肩袖损伤患者脂肪浸润易发因素等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066-2070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在Pub Med、Sino Med上查阅国内外有关肩袖损伤修复材料使用的文献,进行汇总分类。[结果]目前应用在肩袖损伤的修复材料主要有细胞外基质材料、不可降解的合成材料以及可以降解的合成材料,此外在材料修复的同时还可以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和种子细胞从而促进修复过程。[结论]肩袖损伤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修复方法失败率较高。未来随着组织工程学和材料学的发展,新材料的运用可能会取得更加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肩袖损伤的镜下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由简单的镜下滑膜刨削清创术发展到了完全的镜下修复。随着镜下使用工具的发展与完善以及镜内手术操作的专业训练,越来越多的医生掌握了镜下手术技术,使镜下修补肩袖撕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肩袖的解剖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袖(shoulder cuff),又称肌腱袖(myotendiou cuff)或称旋转袖(rotator cuff),是由起于肩胛骨止于肱骨上端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构成,上述4块肌的肌腱经过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时与肩关节囊愈着,并互相连接形成一近似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对肩关节的稳定起重要的作用。肩部的创伤常导致肌腱袖的撕裂,老年人肌腱袖可退行性变常发生撕裂。熟悉肌腱袖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肌腱袖损伤诊断与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常见、多发病,以中老年人多发。肩袖撕裂会影响肩部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因而导致肩部失去正常功能。肩袖肌群断裂的数量与程度,有关肌腱的情况,撕裂形态学上的特征,包括肩胛下与冈下肌肌腱或邻近结构(如:回旋肌间距离、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特殊的肩袖肌腱)和肌肉萎缩征象,可能可以暗示肩袖的治疗和预示。  相似文献   

11.
对153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3.5年,肩关节功能优66例,良84例,差3例。提出术前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以及手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体位的护理、患肢的观察与护理及功能锻炼,对肩袖损伤患者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肩袖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肩袖损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肩袖损伤的治疗伴随关节镜外科的进步及临床上对肩袖损伤的认识不断深入,已成为骨科学、运动医学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与不同部位肌腱改变之间存在联系,然而持续高血糖状态对肩袖部位肌腱的影响尚未得到很好的阐述。本文就糖尿病并发肩袖损伤的特点、发病机制及糖尿病对肩袖修补术后疼痛、活动度、组织愈合和感染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了解糖尿病患者肩袖损伤进展及术后的预后情况,为提供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与不同部位肌腱改变之间存在联系,然而持续高血糖状态对肩袖部位肌腱的影响尚未得到很好的阐述。本文就糖尿病并发肩袖损伤的特点、发病机制及糖尿病对肩袖修补术后疼痛、活动度、组织愈合和感染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了解糖尿病患者肩袖损伤进展及术后的预后情况,为提供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肩袖损伤是引起肩周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人们对肩关节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6.
在肩袖肌肉中,冈上肌起着外展肩关节的作用。Inoue等[1]进行有限元分析,证实了冈上肌在肩关节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冈上肌也是肩袖中容易损伤撕裂的肌肉之一,双排带线锚钉固定修复法因其能增加冈上肌与肱骨头的接触面积,能降低肌肉再次损伤的风险而受到临床的亲睐,但有关该方法的生物力学分析还比较少。本研究分别建立可用于有限元分析的单/双排带线锚钉固定修复肩袖损伤的肩关节模型,比较两种方法修复后肩关节外展状态下冈上肌的应力变化,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双排带线锚钉固定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肩袖损伤的形态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肩袖损伤在肩关节疾患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约17%~4l%。自从1834年smith发现并命名以来,许多学者对肩袖损伤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直接或间接的与肩袖以及其损伤的形态学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就有关肩袖及其损伤的形态学研究进展加以概述,并对其临床意义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肩袖损伤46例观察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5例肩袖损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保守治疗、手术或关节镜治疗后,随访1~6年,平均3.1年.疼痛消失29例,过劳后疼痛 16例,疼痛明显1例;肌力正常24例,患肢稍感力弱21例,肌力明显减弱1例.[结论]肩袖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Tear)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最早是Smith在1834年发现并命名的,但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1931年Codman和Akerson指出本病是引起肩疼的一个重要原因。据Depalma等人通过尸体解剖发现,50~60岁死亡人群中30%的人有肩袖损伤,70岁以上死亡者中有90%~100%有肩袖损伤。说明肩袖损伤广泛存在于社会人群中。  相似文献   

20.
对153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3.5年,肩关节功能优66例,良84例,差3例.提出术前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以及手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体位的护理、患肢的观察与护理及功能锻炼,对肩袖损伤患者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