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仿生酶解法提取蜈蚣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仿生酶解法提取蜈蚣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水解度为指标,单因素考察了仿生酶解法提取蜈蚣的工艺条件;以APTT法、纤维蛋白原平板法为考察指标,对仿生酶解法提取蜈蚣的工艺进行验证.结果 仿生酶解法凝血时间长,抗血栓效果明显.酶解的条件为:蜈蚣先用37℃人工胃液加入4.0%(酶底比)胃蛋白酶酶解4 h,残渣转入37 ℃人工肠液加入5%(酶底比)胰蛋白酶酶解4h.结论 仿生酶解法适于提取蜈蚣抗凝血和溶栓的有效部分. 相似文献
4.
探讨均匀设计在酶解蚕蛹蛋白工艺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胰酶水解桑蚕蛹蛋白粉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研究。结果:以较少次数的试验,获得了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论均匀设计法用于酶解工艺设计,省时省力,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考察酶解辅助提取技术对关黄柏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考察酶解辅助法在不同pH,不同温度,不同浸取时间对关黄柏中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优化酶解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为0.9%,在pH4.5,35℃条件下酶解2.5h.酶解法可将总生物碱提取率提高约27%.结论:酶浸-回流法提取总生物碱方法可行,该方法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8.
9.
用正交试验法,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对健肤止痒浴液中药格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因素及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考虑和优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菊花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及炮制工艺.方法 以愈创木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花过氧化物酶的酶学特性,并比较不同加工工艺下菊花过氧化物酶学特性及总黄酮含量.结果 菊花反应时间不宜超过2 min,最适pH 7.0,最适温度36℃,100℃处理30 s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完全丧失.过氧化物酶催化的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动力学参数Km=1.58×10-2 mol/L,Vmax=14.278 U/min.四种炮制工艺比较过氧化物酶的抑制效果为水蒸汽>微波干燥>80℃热风干燥>自然阴干.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样品总黄酮含量,蒸制干燥>微波干燥>80℃热风干燥>自然阴干.结论 菊花过氧化物酶适应温度范围广,20~80℃,相对耐热性好.本研究可为中药菊花炮制工艺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防治慢性胰腺炎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外科常见疾病,其典型病理特征为胰腺实质慢性炎症、纤维化,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胰腺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越来越多。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中药能从多个环节、多个靶点来发挥防治慢性胰腺炎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ECM的合成、促进ECM的降解、对易感基因的影响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邢玉瑞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3):1-3
古典中医理论虽多用自然语言表述,对概念缺乏严格的定义,由此导致现代中医理论研究中对概念的逻辑统一性缺乏清晰的认识,造成人为的割裂或错误定义。通过对虚实、胃气、正治与反治概念的剖析,指出了存在的具体问题,强调在现代形势下,应重视中医概念的逻辑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蔡梅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7):175-177
目的:优选妇安颗粒中煎煮药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液中的多糖、正丁醇提取物、提取浸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妇安颗粒中煎煮药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水煎煮的提取条件确定为A2B2C2,即,加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10倍量,第2次加6倍量,每次煎煮2h。结论:确定的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思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谢世平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2):1-3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要从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艾滋病辨证论治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的研究以及治疗艾滋病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中医学的精髓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对机体的调节作用涉及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只有在方法学上有所提高和突破,才能迅速提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能。 相似文献
15.
16.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结合了化学工程、材料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参考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分离纯化中药活性成分的文献,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类型、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它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是在原有的药理学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中药原有的功效进行再次验证,同样挖掘出中药潜在未知的某些性能,以一定的微观及定性指标表现出来,发展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应用临床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从临床、药理学等多角度阐明中药药性的本质,使临床药理学的微观性、科学性与中药药性的宏观性、整体性相互渗透又相互融合,从多维角度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以"中药-中药药效-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为主线研究,将药性研究回归于临床研究,挖掘中药未知药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为老药新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建立新的中药药性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客观地阐述中药药性理论,促进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学多学科融合,实现中药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277-278
中医护理技术教学中存在项目多、课时少,缺乏教学音像资料,实践教学只注重操作规范、忽视能力培养等问题,通过细选精讲,编制视听教材,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变革实验教学模式,强化后期临床实践等措施,提高了中医护理技术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痤疮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加以整理,发现中医药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同现代医学治疗痤疮的机理是一致的;如何在科学研究的指导下更有效的指导痤疮临床治疗用药,为临床服务,是未来关注的重点。中医药治疗痤疮将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的辩证关系,提出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研究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