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传统望舌方法,采集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的舌诊资料,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比较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舌质、舌苔特征。结果 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舌色主要为淡暗舌40例(28.78%)、红舌36例(25.90%)、淡红舌33例(23.74%);正常舌形85例(61.15%)、齿痕舌41例(29.50%)、裂纹舌13例(9.35%)。134例患者进行了舌苔分析,其中腻苔79例(58.96%)、薄苔33例(24.63%)、厚苔22例(16.42%);润苔115例(85.82%)、干苔19例(14.18%);黄苔94例(70.15%)、白苔40例(29.85%)。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舌色、舌形、舌苔厚薄程度、舌苔润燥程度、舌苔颜色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普通型比较,危重型患者红舌、暗红舌更多见(P=0.004),重型(P0.001)、危重型(P=0.002)患者裂纹舌更多见,危重型患者厚苔较多见(P0.001),黄苔在重型(P=0.001)、危重型(P=0.012)患者中占比更高;与普通型、重型比较,危重型患者干苔更多见(均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红舌、暗红舌、裂纹舌和黄苔、干苔、厚苔,提示随着病情加重,疫邪存在化热、化燥表现,同时伤及气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舌象的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确诊并出院的53例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资料。结果在本研究中男性25例,女性28例;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5例,甲状腺疾病3例,慢性肺部疾病2例,冠心病1例,肾病1例;舌色为淡白舌33例,淡红舌12例,红舌5例,绛舌2例,青紫舌1例;舌形为老舌29例,嫩舌11例,胖舌35例,瘦舌7例,裂纹舌11例,齿痕舌18例;苔色为白苔13例,黄苔40例;苔质为厚苔29例,薄苔14例,润苔6例,燥苔41例,腻苔21例,腐苔13例,剥落苔5例。结论在收集到的53例患者的舌象中,舌色以淡白舌居多,舌形以胖舌居多,苔色以黄苔居多,苔质以燥苔居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舌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不同病情发展阶段将其分为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每组56例,另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患儿舌象、脉象特征,并同时对患儿肺功能进行检测,分析患儿舌、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1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舌色以红舌、淡红舌、淡白舌、淡紫舌为主,占96.43%;苔色以白苔、黄苔、浅黄苔为主,占98.21%;舌形舌质以齿痕、胖嫩、裂纹舌为主,占96.43%;苔质以薄苔、厚苔、腻苔为主,占98.21%;脉象以弦脉、滑脉、滑弦脉以及沉滑脉为主,占68.75%;发作期组患儿舌色指数、苔色指数均低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作期组、缓解期组h3、h3/h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作期组w、w/t均高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作期组者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预测值(FEV1.0%)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FEV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缓解期组肺活量预测值(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舌色、苔色与FEV1.0%、FVC%正相关(P0.05),脉象w/t与FEV1.0%、FVC%负相关(P 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辨证舌脉象信息特征是患者病情状况的有效反映,舌色、舌苔参数与肺功能正相关脉象w/t与肺功能负相关,舌、脉象信息特征可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的舌象特征。方法:应用中医舌、面诊检测仪(型号:DKF-Ⅱ)采集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诊信息,分析并比较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其余各组舌象客观化参数的差异。结果:(1)舌苔参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正常组比较,苔色R值、B值明显降低(P0.05);与纯虚证组比较,苔色R值、G值和B值都明显升高(P0.05)。(2)舌体参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正常组比较,舌色R值、G值明显升高(P0.05),与虚兼其他证组(湿热、瘀血)比较,舌色G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医舌、面诊检测仪可以客观地描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的舌诊特征,舌诊客观化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别慢性肾衰虚兼湿浊证的中医诊断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舌诊是中医辨治疫病的重要客观依据。本研究将舌象APP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观察,以了解其在疫情环境下的适用性,助力中医药诊治传染病工作。通过实践发现,舌象APP让医生能够较便捷、迅速、灵活地客观采集患者舌象,通过舌象特征数据分析能够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新冠肺炎的舌象特征一般规律。舌象APP所采集舌象信息提示新冠肺炎患者舌色以红色为主,苔色多苔白、苔黄或黄白相兼,苔厚、苔腻患者较多。通过此次舌象APP的实践应用,反映出一些问题:(1)舌象APP对舌形、舌苔判断重复性较差,如APP对相同舌图分析结果中舌胖瘦不一致率高达(62.96%);(2)舌象APP分析指标仍以定性指标为主,区分度较差,未能很好地进一步反映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及不同发病时间段的舌象差异及规律;(3)舌象APP所采集舌象特征指标不全,缺乏舌象光泽度(如舌暗)、舌态等信息。本研究启示,应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录制舌象短视频、定性指标定量化、全面采集舌象特征指标、加强舌象特征标定等改进措施,促进舌象APP的迭代升级,更好助力于中医防治疫病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舌象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在现代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基础上,探讨舌象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闭肺证之间的联系,为中医药防治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新诊断思路。方法 纳入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病例450例,分为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组、肺炎喘嗽非痰热闭肺证组、正常组,通过舌诊仪对3组的舌象资料进行客观化判定,构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闭肺证诊断模型。结果 将3组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两比较得出,舌色及苔色的客观参数R、G、B的P值均<0.05,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舌色RGB值分别在(115.09±12.63)(74.89±11.79)(71.10±7.41),苔色RGB值分别在(108.64±7.29)(80.20±9.37)(76.21±7.20)间的肺炎喘嗽患儿可诊断为痰热闭肺证,与非痰热闭肺组、正常组间舌象有显著差异。结论 舌诊客观化下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闭肺证舌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及不同证候的舌诊客观特征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DKF-Ⅱ型中医舌诊数字化检测仪检测493例大肠癌患者的舌诊客观参数。统计方法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1)大肠癌组与正常人群组舌诊参数比较:舌象颜色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大肠癌组的舌色参数R、G、B值比正常组高(P0.05),而苔色参数R、G、B比正常组低(P0.05);大肠癌组与正常人群组舌质分析参数比较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的齿痕指数、点刺指数、瘀斑指数比正常组高(P0.05);大肠癌组与正常人群组舌苔分析参数比较结果显示,舌苔厚薄指数、润燥指数和腐腻指数比正常组高(P0.05),可能与肠癌患者的脾虚湿热体质相关。(2)大肠癌五证型舌象颜色参数结果比较:气血两虚组舌色参数G比其他组高,与脾肾阳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湿热蕴结组的苔色R、G、B值均比其他组高,且均与肾精亏虚组有显著差异(P0.05),湿热蕴结组的苔色R值与脾虚气滞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舌质分析参数结果比较:脾肾阳虚组瘀斑指数比其他组高,与脾虚气滞组有显著差异(P0.05);舌苔分析参数结果比较:肾精亏虚组的腐腻指数比其他组低,与脾虚气滞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舌诊参数与正常人组有显著差异,不同证候类型的大肠癌患者舌诊信息特征也有所不同。这表明舌诊参数可以作为为辅助大肠癌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郭毅曼  张超  李顺英  杨梅  陈文慧  何梅光  樊延平  周青 《中医杂志》2012,53(10):864-866,885
目的 观察云南省99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舌象分布特点,探讨AIDS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取云南省9个州、市996例HIV/AIDS患者舌象资料,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地区、性别、HIV/AIDS分组及生活习惯的关系.结果 HIV/AIDS患者红舌、紫舌、瘀斑舌、裂纹舌、胖大舌、齿痕舌、腻苔、润苔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女性的淡红舌、薄苔、白苔、裂纹舌和瘀斑舌比例高于男性(P<0.05);吸烟者黄苔所占比例高(P<0.05),酗酒者绛舌、裂纹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HIV组的淡白舌、淡红舌、绛舌、润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 AIDS具有正虚、湿浊、瘀血、邪热、表里相兼为病的特点,由于性别、地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舌象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气郁质亚健康人群与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象数据,探究两类人群舌象特征的差异及其反映的机体变化。方法:选择气郁质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气郁质亚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记录两组舌象五分区的HSV(Hue,Saturation,Value)色度空间特征数据,并由专家进行舌象判定。通过比较两组的舌象特征差异,探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征。结果:舌色方面,研究组暗红舌、绛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舌形方面,研究组点刺舌、齿痕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苔色方面,研究组黄苔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苔质方面,研究组腻苔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舌下络脉特征方面,研究组舌下络脉加粗、迂曲、颜色加深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舌象五分区HSV色度空间参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1、2、3区H值偏低(P<0.05),4、5区V值偏低(P<0.05)。结论: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色多暗红、绛,舌形多点刺、齿痕,苔色多黄,苔质多腻,这些舌象特征与气滞血瘀、热入营血、肝胆火旺、肝郁化火上扰心肺、肝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采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差异,以及舌象与病程关系,研究其病理特征,以期能够指导辨证用药。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舌象进行客观化采集并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舌色、舌形、舌苔上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早期和晚期舌色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舌形及舌苔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裂纹舌和剥苔占比较大,且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精神分裂症的舌象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存在明显差异,为辨证施治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实证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舌象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24例实证功能性便秘患者,其中热积秘90例、寒积秘68例、气滞秘66例。采用舌面一体仪记录分析224例患者的舌象特征数据,采用HSV模型记录舌质和舌苔色度,并观察舌质(裂纹、点刺、齿痕、胖瘦)指数和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脱)指数,比较不同证型的舌象差异。结果热积秘以红舌、薄黄苔为多;寒积秘多为淡白胖舌、薄白苔,且多见齿痕;气滞秘以淡红舌、薄白苔为多见。舌象特征数据示,寒积秘舌质色度明度值最大、饱和度值最小,舌苔色度明度值、齿痕指数最大(P0.05或P0.01)。热积秘的裂纹指数、剥脱指数最大(P0.05或P0.01)。结论实证功能性便秘中,寒积秘的舌色、苔色最浅最偏白,也更易出现齿痕舌,热积秘则多见裂纹舌、剥脱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舌象特点。方法对患者组11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及对照组34例正常人舌象特点进行观察,分析舌象变化与口腔扁平苔藓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舌色淡红、白苔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舌色紫瘀、黄苔、舌苔厚、润滑、燥涩、腻苔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及舌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花剥苔的检出率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中医症候与湿、热、瘀有关,其舌象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普通型患者舌象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4月-5月在上海城市足迹亚定点医院住院的165例临床确诊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舌象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舌象主要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舌色分为淡红舌、淡白舌、红舌(包括绛舌)、青紫舌;舌形根据舌体形态分为正常舌、胖大舌(包括齿痕舌)、瘦薄舌;苔质根据舌苔厚薄程度分为薄苔、薄腻苔、厚腻苔,根据舌苔润燥程度分为润苔、燥苔;苔色分为白苔、黄苔。实验室指标包括核酸开放读码框基因(Open Reading Frame, ORF)和核壳蛋白基因(Nucleocapsid, N)的新冠病毒核酸循环阈(Cycle threshold,Ct)值、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亚健康状态大学生舌象特征。方法:应用《健康状态评估简表》对207名大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应用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TDAS 2.0)进行舌象采集、舌色、苔色分析;分析不同健康状态、亚健康不同证型的舌色、苔色RGB、L*a*b*颜色特征。结果:亚健康组舌苔a值要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亚健康组舌色、苔色主要显著性指标集中在a、b值上;亚健康气血虚组、阳虚组与健康组比较,存在a值减小、b值增大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舌象图像分析方法应用到亚健康状态评价与证候分类中是可行的,研究为亚健康状态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新疆地区性传播HIV感染人群和静脉吸毒HIV感染人群的舌象特点。方法2011年5月—2012年3月新疆地区HIV感染者990例,根据感染途径分为静脉吸毒感染者498例,性传播感染者492例。运用舌象拍摄与专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性传播感染者和静脉吸毒感染者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4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性传播HIV感染者比较,红舌、裂纹舌、黄苔、厚苔、花剥苔、少津苔在静脉吸毒HIV感染者中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吸毒HIV感染者比较,淡白舌、白苔、薄苔在性传播HIV感染者中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吸毒感染者的舌象变化反映了邪毒内盛、热伤气阴的病机特点。性传播感染者与静脉吸毒感染者比较,发病隐匿,内伤病病情较轻浅,胃气未伤,舌象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张蕾  李小茜  何建成 《新中医》2023,55(16):75-80
目的:观察181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舌象特征,并探讨其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心功能 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传统望舌方法,采集181 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舌诊资料,包括舌色、舌 形、苔色、苔质。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舌质、舌苔特征。结果:①舌色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青紫 舌、绛舌、红舌、淡红舌、淡白舌。NYHA 心功能Ⅱ级患者主要为淡红舌,心功能Ⅲ、Ⅳ级患者主要为青紫 舌。不同NYHA 心功能分级之间舌色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心功能Ⅱ、Ⅲ级淡白舌 比率低于心功能Ⅳ级者(P<0.05);心功能Ⅲ、Ⅳ级淡红舌比率低于心功能Ⅱ级者(P<0.05),青紫舌比率高 于心功能Ⅱ级者(P<0.05)。②舌形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裂纹舌、瘦薄舌、胖大舌、正常舌。NYHA 心功 能Ⅱ级患者主要为瘦薄舌,心功能Ⅲ、Ⅳ级患者以裂纹舌多见。不同NYHA 心功能分级之间舌形分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心功能Ⅲ、Ⅳ级正常舌比率低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5),裂纹舌比率 高于心功能Ⅱ级者(P<0.05)。③苔色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苔、灰黑苔、白苔。心功能Ⅱ级患者主要为 白苔,心功能Ⅲ级患者中黄苔、灰黑苔较常见,心功能Ⅳ级患者以灰黑苔多见。不同NYHA 心功能分级之间 苔色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心功能Ⅲ、Ⅳ级白苔比率低于心功能Ⅱ级者(P<0.05), 灰黑苔比率高于心功能Ⅱ级者(P<0.05)。④苔质厚薄程度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少/无苔、腻苔、厚苔、 薄苔。NYHA 心功能Ⅱ级患者主要为薄苔,心功能Ⅲ、Ⅳ级患者以少/无苔多见。不同NYHA 心功能分级之间 舌苔质厚薄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心功能Ⅲ、Ⅳ级薄苔比率低于心功能Ⅱ级 者(P<0.05),少/无苔比率高于心功能Ⅱ级者(P<0.05);心功能Ⅳ级腻苔比率高于心功能Ⅱ级者(P< 0.05)。⑤舌苔润燥程度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干苔、润苔。心功能Ⅱ级患者主要为润苔,心功能Ⅲ、Ⅳ级 患者以干苔多见。不同NYHA 心功能分级之间舌苔润燥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 心功能Ⅲ、Ⅳ级干苔比率高于心功能Ⅱ级者(P<0.05),润苔比率低于心功能Ⅱ级者(P<0.05)。结论:心功 能Ⅲ、Ⅳ级患者以青紫舌、裂纹舌、瘦薄舌,灰黑苔,少/无苔,干苔多见;心功能Ⅱ级患者常表现为淡红 舌、白苔、薄苔、润苔。舌诊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 病情轻重程度的一个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胆管结石患者胆道外引流前后舌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胆管结石接受胆道外引流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禁食、积极抗感染、护肝、补液等处理,腹痛严重者予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完善入院相关检查,分别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或内窥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记录患者胆道外引流前与引流结束后第3天清晨的舌象,将分类后的舌诊内容归纳为数据表,录入EXCEL表格。结果:胆道外引流前,舌色以淡红色、红舌、绛舌多见,淡白舌及紫舌较少,舌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黄苔、厚腻苔;引流后,舌色多演变为淡红色,与引流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后,大部分深黄苔、焦黄苔多向淡黄苔及白苔转化,但苔质由原来的腻苔、润苔,大多转化为燥苔,与引流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外引流前后需观察患者舌象变化,胆道引流后患者舌象多呈现阴亏津耗之象,在治疗过程中,需固护津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量采集分析舌象特征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01-B舌面诊测信息采集仪采集分析273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舌象信息,对所获得的舌象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分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与舌象特征的关系。结果:273例患者共涉及18项舌象信息,舌色以淡紫、暗红、淡红为主;舌形以胖、齿痕、裂纹为主;苔色以白、灰黑、黄白相兼为主;苔质以薄苔、腻苔为主。经聚类分析,最终将273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舌象分为3类。第1类,舌胖、苔薄白;第2类,舌暗红或淡紫、苔黄白相间;第3类,舌淡红,有齿痕、裂纹,苔厚、腻或少苔、无苔,颜色灰黑。ARCOⅠ期患者舌色为淡紫、舌形为胖、苔色为灰黑、苔质少;ARCOⅡ、Ⅲ期患者舌色以暗红、淡紫、淡红为主,舌形以胖为主,苔色以白为主,苔质以薄苔为主;ARCOⅣ期患者舌色以暗红为主,舌形以胖、齿痕为主,苔色以黄白相兼、灰黑为主,苔质以薄苔为主。结论:通过舌面诊测信息采集仪定量采集分析的舌象信息可准确反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舌象特征,可作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方法编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181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般资料及四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其中医证候特点、证型规律及肺脾系统症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8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6∶1,平均年龄(61.32±10.46)岁。证候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胸闷(75.14%)、气促(69.61%)、口干(62.89%)、口苦(56.91%)、干咳(55.80%)。舌脉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舌淡红、苔白浊(80.66%),脉细(76.80%)。气促,口苦,纳差,舌淡红、苔白浊在性别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气促,胸闷,纳差,舌淡红、苔白浊,脉细在年龄段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系症状与脾胃系统症状显著相关(r=0.42)。提取的12个公因子经聚类分析形成少阳痰湿证和气虚津亏证两个主要证型。结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系症状与脾胃系统症状显著相关,且少阳痰湿证和气虚津亏证为其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探讨新冠肺炎病机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78例经胸部CT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观察从早期至恢复期的舌象变化,分析各个时期、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之间舌象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舌象主要表现为舌红(61.5%),苔薄白/略腻(60.3%);中期主要表现为舌红(41.0%)或暗红(35.9%),苔白(厚)腻(29.5%)或黄(厚)腻(23.1%)、薄黄/略腻(23.1%);恢复期主要表现为舌暗红(53.8%),苔薄白略腻(66.7%)。不同年龄段之间,青年患者整体舌质偏红(53.6%),苔偏薄(82.1%);中老年患者舌质偏暗红(44.0%),苔偏薄(70.0%)。不同性别之间,男性舌质偏红(46.3%),苔偏腻(95.2%);女性舌质偏暗红(43.2%),苔偏腻(94.6%)。结论:从新冠肺炎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舌象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早期病机以寒湿犯肺、湿郁化热为特征,中期病机以疫毒闭肺、里热炽盛为特征,恢复期偏于虚、瘀,毒邪未尽;青年患者以实邪为主,中老年患者多虚实夹杂;男性患者以湿热多见,女性患者湿中多夹瘀。湿、热、瘀、毒是新冠肺炎主要致病因素,湿邪贯穿整个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