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中国上下都积极投身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疫情防控,其致病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关节外科疾病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亦属于高发疾病,有些患者需要急诊手术。COVID-19疫情期间,关节外科医师应按照相关指南和诊疗常规,并着眼于当前形势,做好关节外科疾病的分类诊疗,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同时优化诊治流程,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建议关节外科疾病患者尽量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就诊、随诊,需要手术的患者按照流程就诊,并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前发生于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持续超过1个月。在有序、科学、规范地抗击COVID-19疫情期间,关节外科如何安全、有序地开展日常临床工作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COVID-19疫情防控现状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开展日常临床工作的实际,就关节外科的门诊、住院、手术室管理,以及患者出院后的管理规范、具体操作与随访进行总结,供广大骨科、关节外科医护人员参考,以期规范COVID-19疫情期间关节外科的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集中爆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截至2020年2月21日零时,全国共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75000余例,死亡2100人。国家已将该呼吸道疾病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由于人群对该疾病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存在长短不一的潜伏期,这些给骨科的诊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规范的诊疗流程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且增加了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在此疫情之下,一线骨科医师应当充分掌握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骨科接诊疾病的特征,对于就诊人员应当在积极排查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地开展诊疗。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是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自2019年12月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发现多例NCP患者以来,NCP已蔓延至全国。感染患者数量逐渐增加,随着疫情的发展,患病人数还会不断增加。这些特殊人群发生骨科疾病需要骨科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也与日俱增,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骨科手术时的交叉感染是一项重要的防护工作。因此,如何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骨科手术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也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基于本院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防护救治经验,结合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诊治指南规范,介绍骨科手术时医务人员要采取的防护措施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由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由此造成的医护人员感染并不少见。如何才能做到既满足临床骨科疾病的诊疗需求,又防止疫情的大肆蔓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依据骨科患者的暴露史和病情进行分级防控极为重要,为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暴露,保证医疗安全和降低防疫物资的消耗,将骨科患者分为三级(1、2、3级)六类(1A、1B、2A、2B、3A、3B)进行处理,为各级医院骨科开展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方舱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专业生活质量量表(ProQOL)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在武汉市3所方舱医院工作的21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共情疲劳得分为共情满意维度(38.74±7.83)分,职业倦怠维度(21.64±5.05)分,继发性创伤应激维度(20.90±6.29)分;其中轻度共情疲劳105人(47.95%),中度共情疲劳32人(14.61%),重度共情疲劳23人(10.50%);共情疲劳受医护人员工作单位所在省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史、方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适应情况、工作负荷、睡眠情况、心理弹性的影响(P0.05,P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象普遍存在,可通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培训与督导、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一线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等措施帮助改善共情疲劳状态,维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流动,但仍不可避免骨折患者、尤其是低能量损伤老年患者来医院就诊。在此特殊时期,创伤骨科医师应如何在常规的诊疗方式中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做好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选择合理的术式及麻醉方式,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在做好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流程的同时,医务人员如何做好自身的防护,避免出现聚集性传播,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该文从创伤骨科医、护、患三者出发,结合多学科综合干预模式,对当前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创伤骨科患者的防治工作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谭芳  盛丽乐  张瑞芹  吴茜  兰星 《护理学杂志》2020,35(11):82-83+10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武汉市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110名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对其中3名医生及7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医护人员焦虑得分(47.62±13.20)分,其中轻度焦虑24人(21.82%),中度焦虑16人(14.54%),重度焦虑3人(2.73%)。不同性别、职业医护人员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访谈提炼3个主题,即工作压力大、缺乏安全感、对新环境不适应。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武汉市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尤其是女性、护士群体。应关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和提供人文关怀等,以缓解医护人员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潜伏期长,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以往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的筛查和防护手段已经不能满足COVID-19疫情控制的需求,必须对COVID-19进行全新的认识并采取特殊的处理流程。由于骨科创伤、出血及疼痛等急性症状的掩盖,COVID-19疫情容易被忽略,使得创伤骨科门急诊亦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为了规范创伤骨科门急诊患者的收治,加强创伤骨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本文对COVID-19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原则、疫情期间创伤骨科门急诊的管理、创伤骨科病房和手术室的防控策略、医护人员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进行阐述,为创伤骨科患者的救治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比较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与2019年同期非疫情期间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的异同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3月1日(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及2019年2月4日至2019月3月14日(2019年农历同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手术患者手术麻醉方式。两个时间段的患者又分别根据年龄将其分为≥65岁年龄组及<65岁年龄组。对比两个时期总体及各年龄段手术麻醉方式的异同及完成麻醉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结果2020年疫情期间共完成创伤骨科手术285例,与2019同期(784例)相比下降63.7%;≥65岁的老年骨折手术患者2020疫情期间占比29.5%(84/285),较2019年同期占比18.1%(142/784)明显增加。与2019年同期非气道管理麻醉的患者占比[38.3%(300/784)]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56.5%(161/285)]显著增高,其中≥65岁年龄组患者分别为41.6%(59/142)和71.4%(60/84),两个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疫情期间椎管内麻醉[36.5%(104/285)]、静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4.9%(14/285)]较2019年同期[25.5%(200/784)、0.3%(2/784)]均显著增高,2020年疫情期间喉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27.7%(79/285)]较2019年同期[48.9%(383/78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年龄组患者中,2020年疫情期椎管内麻醉[48.8%(41/84)]、静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10.7%(9/84)]较2019年同期[29.6%(42/142)、0]显著增高,2020年疫情期间喉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21.4%(18/84)]较2019年同期的[47.9%(68/14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9年同期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6.2±0.4)min]及插管/+阻滞操作时间[(7.4±0.4)min]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12.6±0.4)min、(13.2±0.3)min]均有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麻醉方式以不影响呼吸道的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等非气道管理为主,可能由于其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避免与COVID-19所致呼吸系统疾病相混淆;且麻醉时间较2019年同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创伤骨科诊疗行为的建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5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为5~88岁,平均48.7岁。门诊处置107例;住院手术21例,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17例。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结果107例接受门诊处置的患者中,3例确诊COVID-19,3例疑似COVID-19。4例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中,1例疑似COVID-19;17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中,1例确诊COVID-19,2例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2名护士确诊COVID-19,但均为轻症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均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均发生在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之前,不排除社区感染的可能。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在做好COVID-19防控的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为正常运转尤为重要。在COVID-19疫情期间,参与急诊创伤骨科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健全急诊创伤分诊流程、住院患者分类管理、住院病房优化管理、围手术期标准预防、完善落实医护防护制度、患者及陪护宣教配合等措施,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开始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该传染病已被中国列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已证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在人际间快速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并可经消化道传播。在疫情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安全高效的处理急腹症患者,尤其是对确诊、疑似患者的处理是战胜疫情的关键。结合最新防控的指南、文献报道及我院的防控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疫情下的急腹症的诊疗建议及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显微外科病区的感染防控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2月14日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51名医务人员和收治患者感染COVID-19的情况。2020年1月20日升级感染防控措施,包括病区的预防性消毒、终末消毒及人员消毒管理,急诊患者管理,住院患者管理,疑似患者管理,医务人员的培训、防控管理及心理干预。对比2020年1月20日前后不同感染防控措施的结果。结果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0日期间科室共有COVID-19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2例。确诊病例包括1名医师、1名技师、1名护士,疑似病例包括1例患者、1名护士。截至2020年2月14日,4名医护技人员均已治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从2020年1月20日感染防控措施升级后,科室共收治29例急诊患者,其中12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3℃),无一例患者感染COVID-19;科室在岗的47名医务人员培训率达100%,无一名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和出现心理疾患。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随着疫情的变化,科室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不断调整升级,最终科学、有效地杜绝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了科室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外科手术安全防控措施及流程。方法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以及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后,笔者所在医院制定及完善了手术安全防控措施及流程。结果统计笔者所在医院从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行手术患者567例,其中手术中心手术501例,介入中心手术66例。所有手术中,急诊手术303例,限期及择期手术264例。在急诊手术中,占前3位的分别是剖腹产130例,占42.9%;腹部消化系统手术63例,占20.8%;头颅手术31例,占10.2%。限期及择期手术中占前4位的是眼科良性疾病手术65例,占24.6%;肿瘤患者57例,占21.6%;骨科手术53例,占20.1%;冠脉造影25例,占9.4%。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外科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通过调整优化措施及流程,可以开展外科手术和实施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2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及世界其他地区逐渐蔓延,导致医院抗感染措施不断升级,除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手术和急诊手术外,其他择期手术等均暂停。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好转,普通手术正在逐步恢复,但仍需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疫情防控。而手术室外麻醉服务面广,涉及无痛胃肠镜诊疗术、无痛人流术、无痛宫腔镜诊疗术、无痛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诊疗术等,具有人流量大、人员复杂、术前检查项目局限、容易接触到患者唾液飞沫等特点,大大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和医务人员暴露在高危人群中的风险。因此,在新冠肺炎期间,既要满足患者对舒适化医疗的需求,又要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及医务人员感染,对手术室外无痛诊疗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综合现有的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指南、共识等文献,拟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痛诊疗技术的麻醉规范,供广大麻醉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外科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需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尽早做好院内预防措施;既要收治急危重症病人,更要适应疫情期间的整体安排,切实做好疫情期间外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充分发挥外科医师在抗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产房防控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迅速成立产房应急管理小组,制定急诊孕妇预检分诊收治流程;严格落实分娩分区、分娩间规范终未处理、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等院感防控措施;科学管理与调配人力;注重分娩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结果收治分娩孕妇160例,其中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37例;经阴道分娩57例,剖宫产术103例;未发生产妇及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快速建立产房应急管理体系、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并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可有效地保障母婴安全,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同质化管理效果。方法 成立环境改造、培训管理、物资保障3个小组,对5所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包括病房改建、流程完善和人员培训与管理。结果 截至2020年3月29日,我市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198例,疑似患者295例;实行同质化管理后,5所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共506人参与一线防疫工作,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结论 同质化管理有利于基层医院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保障防控质量,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小儿外科病区通过病区改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优化与质量控制等措施,实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管理。结果全科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及隔离防护知识考核均达标。新收治2例急诊手术患儿手术顺利,术后1周出院;12例化疗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出院;9例重症患儿经积极治疗后病情稳定;11例滞留在院患儿在交通恢复后陆续出院。患儿、陪护人员及医务人员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科学规范的管控措施,能保证小儿外科疫情期间医疗护理的正常运行,同时保障患儿及陪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急诊创伤患者的损伤特点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26日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创伤急症住院患者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4~66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锐器切割伤(含菜刀切伤)6例,重物压砸伤1例,机器碾压伤1例,跌倒摔伤2例,机器绞伤1例;损伤类型:高能量损伤13例,低能量损伤9例;损伤部位:上肢7例,下肢15例。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对于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筛查结果的1例患者采用二级防护,其余21例患者采用一级防护。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2019-nCoV的情况,总结疫情期间创伤急症的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在诊治22例创伤急症患者期间,无一例医务人员和患者确诊COVID-19。紧急入院未做筛查的1例患者按疑似COVID-19病例对待,采用二级防护,术后排除COVID-19。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处理创伤急症的一线医务人员接诊过程均面临较高感染风险。创伤骨科急诊患者主要是交通伤和机器伤,老年患者主要由锐器切割及跌倒引起。通过完善院前筛查、选择合适的麻醉及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医护人员的防护及合理的术后病房管理和患者心理疏导,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