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TNF-α和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法检测40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TNF-α和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白癜风在治疗前血清SIL-2R、TNF-α和外周血B细胞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L-2、CD3、CD4、CD4/CD8比值则显著的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了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和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酶联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4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6、TNF-α和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测定,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和B细胞数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L-2、IL-6、CD3、CD4、CD4/CD8比值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尖锐湿疣是一种自身免疫调节失常的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及其相关的凋亡机制。方法: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高活动性SLE患者、低/非活动性SLE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AV+PI-)的情况;采用ABC-ELISA法测定各组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IL-10水平;对10例血清IL-10水平异常升高的高活动性SLE患者进行体外PBMCs培养实验,其中分别加入抗FasL抗体和抗IL-10抗体,48小时常规培养后分别检测PBMCs中T细胞亚群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变化。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异常增多,其中以高活动性SLE患者CD4+T细胞亚群的凋亡尤为显著(P0.05),CD4+T细胞的异常凋亡与CD4+和CD8+T细胞膜表面表达增高的Fas/FasL密切相关(P0.05);各组SLE患者外周血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高活动性SLE患者更为明显,血清IL-10水平升高不仅与SLE主要临床检验指标相关,而且与CD4+/CD8+比值减少、CD4+T细胞高表达FasL相关(P0.05);随访研究显示,随着SLE病情好转、稳定,血清IL-10水平下降明显、T细胞亚群Fas/FasL的表达率明显减少、T细胞亚群凋亡逐渐减少,以上变化均在CD4+T细胞亚群中体现得最为明显(P0.05)。结论:SLE患者T细胞活动性异常升高,尤其是CD4+T细胞亚群凋亡增加,是SLE疾病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IL-10作为能诱导T细胞高表达Fas/FasL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了SLE患者CD4+T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SLE患者异常增高的IL-10很可能通过Fas/FasL途径促进了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亚群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TNF-α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及胎盘中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取60例孕妇(正常晚孕组20例;子痫前期组40例,其中轻度20例,重度20例)外周血,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其细胞因子IL-10、TNF-α的水平;分娩后检测胎盘组织中的IL-10、TNF-α的表达。结果①轻度子痫前期组胎盘IL-10、TNF-α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重度子痫前期组IL-10表达强度显著降低(P<0.05),且与子痫前期病情呈负相关(rs=-0.342P=0.009);TNF-α表达强度显著升高(P<0.05),且表达强度与子痫前期病情呈正相关(rs=0.349P=0.007)。②子痫前期组IL-10外周血中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IL-10外周血中的含量比轻度子痫前期者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③子痫前期组血清CD4 、CD8 的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CD4 /CD8 比例上升明显,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痫前期组中重度子痫前期者血清CD4 /CD8 比例比轻度子痫前期者血清CD4 /CD8 比例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γδT细胞受体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CR)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体内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PCR组、对照组和CPCR+γδT细胞受体拮抗组(CPCR后注射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每组30只。收集小鼠脑组织,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HE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Foxp3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MPO活性、TNF-α、IL-6和IL-1β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CR组小鼠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P<0.05),脑组织损伤严重,MPO活性、TNF-α、IL-6和IL-1β浓度显著上升(P<0.05),Foxp3表达显著下调。与CPCR组相比,CPCR+γδT细胞受体拮抗组大鼠神经元凋亡减少(P<0.05),脑组织损伤减轻,MPO活性、TNF-α、IL-6和IL-1β浓度明显降低(P<0.05),Foxp3表达显著上调。结论: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CPCR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清IL-2、IL-6、TNF-α含最和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对31例癫痫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6、TNF-α含量及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测定,并与3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癫痫患者IL-2、IL-6、 、B细胞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L-2、CD3、CD4、CD4/CD8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癫痫病是一种自身免疫调节异常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LPS模拟的炎症环境中,老年人T淋巴细胞功能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10例,其中年轻人55例(65岁),老年人55例(≥65岁)。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5-Per CP/CD3-APC/CD8-FITC)数目及其PD-1(CD279-PE)表达水平。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LPS+抗PD-1组,CCK-8法和流式凋亡检测术检测细胞活性及凋亡影响,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IL-6、IL-10、IL-2和IFN-γ表达水平。结果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各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显著下降,PD-1表达水平升高(P0.05)。老年人LPS+抗PD-1组较LPS组细胞活性升高,凋亡率下降(P0.05),年轻人LPS+抗PD-1组与LPS组之间的细胞活性和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LPS组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年轻人,IL-10/TNF-α比值高于年轻人(P0.05)。结论炎症状态下,老年人T淋巴细胞功能减低与PD-1高表达密切相关。免疫应答时淋巴细胞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更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与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罹患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7受体样分子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IL-17RLM-hUCMSCs)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炎症性肠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优化的种子细胞。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利用慢病毒载体向干细胞内转入IL-17RLM基因,构建IL-17RLM-hUCMSCs。采用TNBS诱导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无菌取炎症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在刀豆蛋白A(Con A)刺激下将淋巴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IL-17RLM-hUCMSCs及hUCMSCs共培养,72 h后以淋巴细胞+Con A为阳性对照,CCK8法及CFSE标记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及Treg)比例的改变。结果:hUCMSCs及IL-17RLM-hUCMSCs均对ConA刺激下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当MSCs/淋巴细胞为1∶1~1∶10时,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在有效浓度范围内,IL-17RLM-hUCMSCs较h UCMSCs抑制作用更强(P0.05)。hUCMSCs及IL-17RLM-h UCMSCs均能够下调结肠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Th1和Th17细胞亚群比例,上调Treg细胞亚群比例,但IL-17RLM-h UCMSCs对Th17细胞亚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IL-17RLM-hUCMSCs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且该作用优于h UCMSCs。同时,IL-17RLM-hUCMSCs可调节T细胞亚群的免疫平衡,且抑制Th17细胞亚群作用强于hUCMSCs。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Cs)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AD的潜能。方法人脐血中分离并培养CB-SCs;AD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3 d,其中植物凝集素P(PHA-P)刺激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IL-4和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CD4+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Treg细胞功能蛋白IL-10和TGF-β1的阳性率。结果 1)CB-SCs能抑制PHA-P诱导的LCs增殖及LCs聚集;2)CB-SCs共培养组的促炎因子IL-1明显下降(P0.05),抗炎因子IL-4和IL-10明显上升(P0.01);3)CB-SCs可下调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P0.01);4)在无PHA-P作用时CB-SCs可以增加CD4+T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的比例(P0.01),PHA-P存在时CB-SCs主要增强Treg细胞功能蛋白的表达。结论 CB-SCs在体外对AD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增加Treg细胞的比例及增强其抗炎功能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达细胞因子比例的变化特征。方法胃癌患者110例,取手术切除的胃癌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NK细胞、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例,分析γδT细胞亚群表达TNF-α、IL-1β和IL-10的γδT细胞数量及其在胃癌不同分期组织的比例变化。结果在胃癌组织中,B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与正常胃部组织相比无明显变化;CD4+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比例显著大于在正常组织(P0.05);CD8+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比例低于正常组织(P0.05)。表达TNF-α和IL-1β的γδT细胞在胃癌部位的比例低于正常组织中的比例(P0.05);而表达IL-10的γδ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比例高于正常组织(P0.05)。对胃癌不同分期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Ⅲ/Ⅳ期胃癌组织中,表达TNF-α和IL-1β的γδT细胞的比例均低于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而表达IL-10的γδT细胞的比例则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CD4+T细胞数量增加,CD8+T细胞下降;表达TNF-α和IL-1β的γδT细胞随着胃癌的进展而不断减少;表达IL-10的γδT细胞随着胃癌的进展而不断增加。通过对胃癌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检测,说明淋巴细胞亚群与胃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结核病类型合并DM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对治疗结局的影响,选择2017年3至10月的活动性肺结核合并DM患者36例(A组),潜伏结核感染合并DM患者36例(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降糖和抗结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DM和结核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降糖治疗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97.2%,治疗有效率为88.9%。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结核T检验(detection of tuberculosis T cell,TB-IGRA)阳性率分别降至5.6%和2.8%。治疗前A组患者Th1和Th17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Th2和Treg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h1和Th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h2和Tre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间治疗后Th1、Th2、Th17和Tre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A组患者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IL-10和IL-4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IL-10和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间治疗后TNF-α、IFN-γ、IL-10和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对结核病合并DM患者治疗结局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97例CMV感染患儿,根据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婴儿48例为对照组。采用RT-PCR反应检测所有患儿尿液标本中CMV DNA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IL-6、IL-10、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IL-6、IL-10、TNF-α水平和CM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V感染患儿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症状组外周血CD3+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无症状组相比,CMV感染患儿有症状组患儿尿液中CMV DNA载量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6、IL-10和TNF-α、CD3+CD8+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MV感染患儿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细胞水平均与CMV DNA载量、IL-6、IL-10和TNF-α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CD3+CD8+T细胞水平均与CMV DNA载量、IL-6、IL-10和TNF-α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CMV感染患儿的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水平明显下降,且其下降水平与CMV DNA病毒载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观察微小RNA-7(microRNA-7,miR-7)敲减(Knock down,KD)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常规分离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经CD3和CD28抗体刺激后,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间点(0h;24h;48h)细胞中miR-7的表达变化;进一步用Con A、CD3和CD28抗体刺激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Real-time PCR检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IFN-γ和IL-10表达的变化;FACS检测CD4+T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及CD4+T细胞膜分子CD44、CD62L和IL-4、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后,miR-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WT小鼠相比,在Con A、CD3和CD28抗体作用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而IL-10表达显著下调(P0.05);FACS检测结果显示CD4+T细胞比例明显上调(P0.05),而CD8+T细胞的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CD4+T细胞膜分子CD62L水平显著下降,CD69及IL-4、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miR-7敲减以后可显著影响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功能,本实验为后续深入探讨其在T淋巴细胞功能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与机体免疫抑制及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卵巢癌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简称健康组)。比较三组受试者Treg、Th1、Th2、血清CA19-9、CA125、IL-6、IL-10、TNF-α、IL-12,并分析Treg与卵巢癌患者Th1、Th2、血清CA19-9、CA125、IL-6、IL-10、TNF-α、IL-12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Treg、Th2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5),Th1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5)。研究组的CA19-9和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5)。研究组血清TNF-α、IL-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5),IL-6和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5)。卵巢癌患者Treg与CA125、IL-6、IL-10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卵巢癌患者Treg与TNF-α、IL-12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卵巢癌Treg与CA125、IL-6、IL-10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NF-α、IL-12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卵巢癌患者体内存在Th1/Th2平衡向Th2漂移,可能与Treg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45例SLE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外周血CD4~+ 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用茯苓多糖分别处理健康对照者及患者的CD4~+ T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测定茯苓多糖毒性,ELISA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6、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的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用100μg/L的茯苓多糖处理SLE患者CD4~+ T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IL-10和TGF-β的含量明显上升(P0.05);RORγ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同时Foxp3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明显增加(P0.05);并且Th17/Treg的比值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可以通过升高Treg并降低Th17细胞的比例,对SLE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200的表达水平,分析CD200及Treg与IL-6、SAA的相关性,探讨CD200与AS免疫功能的关系以及诊断效能,为辅助AS的诊断、免疫评估提供帮助。方法:从74例AS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中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的百分率及CD200的表达率,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200的浓度,上转发光法测定IL-6的浓度,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SAA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活动组CD4~+T细胞、CD19~+B细胞的百分率均增高(P0.05),CD8~+T细胞、Treg的百分率均减低(P0.05),CD3~+T细胞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稳定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Treg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组(CD3~+、CD4~+、CD8~+)T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和血清中CD200的浓度以及稳定组(CD3~+、CD4~+)T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和血清中CD200的浓度均减低(P0.05);而稳定组CD8~+T细胞、CD19~+B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及活动组CD19~+B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组血清中IL-6、SAA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稳定组IL-6的浓度轻度升高(P0.05),SAA的浓度无差异。活动组CD3~+T淋巴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与Treg呈正相关,与IL-6呈负相关,但与SAA不相关;Treg的百分率与IL-6负相关,与SAA不相关。CD200对AS的诊断优于Treg、SAA,而与IL-6的诊断效能相当。结论:AS活动期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紊乱,CD200和Treg的表达率降低,两者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为辅助AS的诊断和免疫功能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检测17例正常人群和4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及亚群的表达情况。以TCRγδ单克隆抗体固相法体外选择性扩增获得17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TCRγδ细胞系。测定γδT细胞毒活性。用正常人群γδT细胞系与异体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以1:5、1:10比例共同培养48小时,活动期SLE患者PMBC作对照孔,观察γδT细胞系对活动期SLE患者PMBC活化和凋亡、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SLE患者的γδT细胞及亚群数量明显减少(P〈0.05)。IL-2可显著增强γδ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正常人γδT细胞系与异体SLE活动期患者PMBC细胞共同培养,共同培养二组SLE患者PMBC的CD69表达和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共同培养二组培养上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γδT细胞数及亚群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γδT细胞对SLE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和活化具有抑制性作用,并使IL-10分泌水平升高,表明γδT细胞在SLE发病中具有保护性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颗粒体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A549细胞和HPAEpi C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control)组为正常培养的细胞;LPS组用LPS(10 mg/L)处理;PGRN+LPS组在转染pc DNA3.1-PGRN质粒后加入LPS处理;pc DNA3.1+LPS组在转染pc DNA3.1-EGFP质粒后加入LPS处理。MTT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Brd 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GRN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Bax、IL-1β、IL-6、TNF-α、p65和p-IκB-α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凋亡率上升(P0.05),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Bcl-2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IL-1β、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p65和p-IκB-α的蛋白水平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PGRN+LPS组的细胞增殖率上升(P0.05),凋亡率下降(P0.05),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Bcl-2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IL-1β、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p65和p-IκB-α的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PGRN过表达可以减轻LPS诱导的A549细胞和HPAEpi C细胞增殖、凋亡异常及炎症因子产生等损伤,这可能与PGRN参与调控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LE患者T细胞亚群的Fas-FasL信号传导通路与T细胞凋亡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及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活动期及稳定期SLE患者组CD4^+T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率均显著增加(P〈0.05),CD8^+T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率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和活动期SLE患者组T细胞亚群表面FasL的表达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疾病组问T细胞亚群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SLE患者组T细胞亚群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稳定期SLE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稳定期SLE患者组T细胞亚群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凋亡加速,CC4^+ T细胞的凋亡活跃,其中Fas-FasL信号传导途径可能起重要的作用。T细胞凋亡紊乱的程度与SLE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IL-10、TGF-β1、TGF-β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2例宫颈癌患者和24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比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TGF-β1、TGF-β2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宫颈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CD19+)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含量明显增高,TGF-β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手术后、化疗后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血清IL-10、TGF-β1、TGF-β2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 CD25+ Foxp3+Treg与TGF-β1之间存在正相关(r=0.673,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值增高,且与TGF-B1含量呈正相关,可能在宫颈癌的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