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吴鞠通《温病条辨》[1]《吴鞠通医案》[2]治疗湿病的组方规律,为当代医家临证提供处方思路。方法将《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中治疗湿病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高频药物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54首治疗湿病的处方进行分析,发现吴鞠通治疗湿病的高频药物为茯苓、厚朴、人参、附子、杏仁、半夏、桂枝等,药性多为辛、苦、甘,归经多属脾、胃、肺。对出现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得出关联较大的药对,如半夏-茯苓,茯苓-薏苡仁,厚朴-茯苓,茯苓-杏仁等。结论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多角度分析,表明吴鞠通治疗湿病多从三焦辨治,处方以宣化肺气、健脾燥湿、利水渗湿为治疗总则,且重视顾护中州脾胃,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丁甘仁治疗湿热类温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丁甘仁临证医集》与《丁甘仁医案续编》中治疗湿热类温病的医案,提取医案中的处方,将数据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建立数据库,分析数据。结果:搜集病案83个,处方100首,药物共计141味,挖掘出高频(频次≥14)药物26味,高频(频次≥20)药物组合32组,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首。结论:丁甘仁治疗湿热类温病以脾胃为关键,用药寒温并用,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兼顾调理气机,注意顾护脾胃,标本兼顾;茯苓、竹茹、半夏、枳实为其治疗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肝病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进而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丹参、茵陈、白术、柴胡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茯苓","白术、茯苓","丹参、赤芍"等;置信度为0.6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黄芪-丹参","白术-茯苓","黄芪-茯苓","党参-茯苓"。结论:纳入研究治疗肝病的处方多用健脾渗湿、凉血活血、养阴柔肝、疏肝解郁之品,配伍精巧,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脘痛的方剂,研究其组方规律。结果: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共有474首处方符合纳入要求,共有318味药物被收录,使用频次≥40次的药物有28味,以甘草、干姜、肉桂、木香、陈皮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药物为主,基于关联规则(支持度设为37,置信度为0.9)22条,关联度5,惩罚度2,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到潜在的3味新药物组合8个,演化出包括白术-茯苓-人参-枳实-黄连-半夏、木香-沉香-槟榔-青皮-三棱等8个核心组合,新处方8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胃脘痛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胃脘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叶天士治疗湿热型脾胃病医案中所用处方,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叶天士治疗湿热型脾胃病的医案57例,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收集57首处方,共计93味中药,其中高频使用药物为黄连、茯苓、厚朴、半夏、黄芩等;集中使用温药、寒药,多用苦、辛、甘味药;药物多归于脾、胃、肺经;高频(频次≥11)药物组合12组;推演出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首。结论叶天士治疗湿热型脾胃病着重从中焦太阴阳明入手,亦重视从肺论治的思想;用药上祛湿与调畅气机并重,辅以清热,注重固本和中,黄连、半夏、枳实、茯苓为其核心药物,为临床治疗湿热型脾胃病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咳嗽的142个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处方分析筛选,得到用药频次≥10的药物39味,关联系数0.03的药对22对,核心组合52个,新处方10个。结论:《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用药以杏仁为主,外感配以桑叶、沙参、连翘、薄荷等;内伤配以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 2.50),总结聂惠民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聂教授治疗胃脘痛的医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总结聂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266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柴胡、龙骨、牡蛎、黄芩、黄芪、法半夏、党参等,依据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党参、白术、茯苓等14个核心组合和党参、白术、茯苓、百合等7首新处方。结论聂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丰富,善用柴胡龙骨牡蛎、小柴胡汤等经方,多用解"郁"之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华医典》中所载的肺络病有关医案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中治疗肺络病的医案,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肺络病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华医典》肺络病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肺络病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筛选出103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208味,得出频次大于10次的中药共有36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4条,10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 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肺络病医案处方的隐性规律得出半夏、茯苓、陈皮、当归、白术、人参新方,体现肺络病益气活血、祛痰通络之治法。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而中医药在此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收集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布的诊疗方案,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全面系统整理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处方,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确定处方中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形成的新处方等。最终纳入有效处方96首,其中四气主要集中在温、寒、平,五味主要集中在苦、辛、甘,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胃、脾经;使用高频次药物为甘草、杏仁、生石膏等;高频次药物组合为生石膏-杏仁,生石膏-甘草,甘草-杏仁等;核心组合有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等;形成新处方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五味子、西洋参等。从药性到高频药物及新处方可以看出,我国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整体治则为扶正祛邪,兼顾气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王行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行宽近3年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医案186份。规范医案中出现的药味、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用药及经方、验方分别进行"药频分析""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果:通过对筛选出的186首处方进行分析,用药频数统计前5位为麦冬、黄连、瓜蒌皮、法半夏、五味子;四气五味归经频数统计发现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多属心脾经;常用验方为生脉陷胸汤,喜用经方茯苓杏仁甘草汤;根据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2组,潜在新处方6首。结论:王行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善用经方及验方,常用方为茯苓杏仁甘草汤及生脉陷胸汤,用药方面常寒温并用,并善用药对,且用量平和。  相似文献   

11.
叶天士与薛生白,清代同一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擅长温病治疗。笔者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两位医家治疗湿热痞证的医案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其用药特色。叶氏与薛氏治疗湿热痞证均以湿热分治、三焦分消为原则,用药以苦、辛、温为主,理气化湿,重视脾、胃、肺三脏的气机调节,但在具体药物选择上有所不同,两者共用药物中,厚朴、杏仁、陈皮、滑石使用频率均较高。叶天士还好用半夏、黄芩、黄连、茯苓;薛生白较多用茯苓皮、草果、藿香。药物配伍方面,两位医家均喜用陈皮、厚朴,厚朴、杏仁配伍;叶氏还多用半夏、杏仁,半夏、黄芩,滑石、杏仁等;薛氏则用厚朴、陈皮、茯苓皮三者相互配伍为多。两位医家治疗中的相同、不同之处对临床治疗湿热类痞证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探讨崔霞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崔霞治疗有效的198例慢性咳嗽患儿首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和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198首处方,包含123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辛夷、炙百部、炒白术、桑白皮、炙黄芪、防风、苍耳子、钩藤等,常见药对黄芩-薏苡仁、黄芩-炒白术、防风-薏苡仁、黄芩-姜半夏等,挖掘崔霞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核心药物组合16条,新处方8首。结论:崔霞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多从肺脾论治,兼清伏邪,注重温阳化气,消痰散瘀,善于祛风,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阳痿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阳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古籍以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阳痿病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数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菟丝子、熟地黄、当归、枸杞子、淫羊藿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等;置信度为0.6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茯苓-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柴胡-当归"等。结论:中医治疗阳痿多用温补肾阳、益气养血之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吴鞠通医案清热药物配伍规律。方法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已出版的吴鞠通治疗温病111个医案中整理出555首处方。结果燥热型温病清热药物多采用连翘、银花为基本的清热药物,湿热型温病多采用黄连、黄芩为基本的清热药物,疟多采用黄芩、知母为基本的清热药物。上述三组药物与其他类药物的配伍有各自的特点。结论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中医医案方药配伍规律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孟河四家治疗喘证医案60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的60例医案中,以杏仁、半夏、茯苓、化橘红、苏子、补骨脂应用最多;常用药物组合包括苏子-化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杏仁-化橘红、杏仁-苏子等。结论: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以止咳化痰平喘药杏仁、半夏、苏子为主,配伍补虚药补骨脂、利水渗湿药茯苓、理气药化橘红等,为中医喘证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并总结赵绍琴教授治疗温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赵绍琴》《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中所记载的治疗温病的医案和处方,筛选后建立方剂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中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Kmeans算法聚类分析模块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对方剂中核心药物的性味归经、核心用药及类方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最终筛选出的256首方剂、涉及的211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在治疗温热病的处方中,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芦根、前胡、杏仁、连翘、黄芩、甘草、白茅根、生地、麦冬、姜黄;而治疗湿热病的处方中,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杏仁、制半夏、厚朴、藿香、佩兰、栀子、淡豆豉、陈皮、白豆蔻、大豆卷。以上药物药味以苦味为主,药性以寒性居多,归经主入肺经,其次为胃经、脾经和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将药物组合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三位分别是"杏仁-前胡""芦根-前胡""芦根-白茅根"。处方规律分析得出,赵绍琴教授在治疗温热病时,常用白虎汤、增液汤、升降散、银翘散、栀子豉汤等方剂;在治疗湿热病时常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方剂。K-means聚类分析,演化出治疗温热病的6个类方,如"僵蚕,连翘,姜黄,生石膏,芦根,蝉衣"、"栀子,淡豆豉,前胡,芦根,玉竹,白茅根"等;以及治疗湿热病的4个类方,如"佩兰,藿香,厚朴,大豆卷"、"厚朴,茯苓皮,制半夏,杏仁"等。结论:赵绍琴教授一般将温热病按卫气营血传变进行辨证,而湿热病多从三焦传变进行分析。温热病治疗重点包括:调畅气机、宣透郁热;透热转气;顾护阴液;消食导滞。湿热病治则以化湿、祛湿、渗湿为主。分析结果挖掘了赵绍琴教授治疗温病的用药经验,为赵绍琴教授临床经验的深入挖掘和学术思想传承提供依据,以期对急性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治疗老年肺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文献中治疗老年肺炎的中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文献有效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08个有效处方进行分析,确定用药频次、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5个新方组合。结论:中药治疗老年肺炎主要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肺为法,药物归经主要为肺、脾、胃,常用药有甘草、黄芩、茯苓、苦杏仁、桔梗等,常用药物配伍和潜在新方等用药规律为老年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感染后咳嗽现代中医文献资料中病案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探讨该病中医证素和处方用药的分布、组合规律。方法:以感染后咳嗽的现代中医文献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病案证候数据库,参照"证候辨证素量表"的简化计量权值分别对各个证候权值进行计算,将每个病案的证素判定结果与处方用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版本2.5),对证素及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02篇纳入的医案中,证素总计326条,证素类型共计25种,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见的证素组合25个(支持度10,置信度0.7),证素组合关联规则23个,处方中药物总计159种,常见的处方药物组合28个(支持度25,置信度0.8),处方药物组合关联规则17个,演化出3-4味药核心组合10个(相关度9,惩罚度2),演化出新方组合5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多角度分析,提示感染后咳嗽兼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特性,在治疗上需要两者兼顾,为临床对本病的中医治疗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名老中医毛天东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名老中医毛天东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熵聚类等方法,分析名老中医毛天东治疗滑膜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19首处方分析得到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常用药物出现的频次、药物模式、药物关联的网络化展示等,演化得到10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毛天东主任医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多用活血除湿、祛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各医家治疗湿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了3本中医文献中治疗湿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来的244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2个核心药物组合和10首新处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的中药治疗湿疹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既可有效指导湿疹的中医临床治疗,同时为防治湿疹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