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整理近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笔者从中医辨证分型的视角概括出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以八纲为领,本虚标实、脏腑定位、标实定证的中医特色;并总结了中医名家辨证论治该病的思路与经验。同时联系现代医学的临床研究,从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学因素与中医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所影响的现代学指标这两方面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归纳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特色与优势,旨在达到科学合理运用中医思想与中医药辨证论治诊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整理近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补肾、健脾、利湿、活血"为治疗大法,并综合分析了中医名家辨证论治该病的思路与经验,认为将中医辨证与现代学指标相结合,合理运用中医思想与中医药辨证论治理念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可为临床研究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逐渐突显.文章将对近年来临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做一阐述,从支持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支持治疗结合中成药、免疫抑制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免疫抑制治疗结合中成药4个方面进行探讨,期待能够为临...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膜性肾病属于难治性肾病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西医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程小红主任医师师承我国中医肾病大家吴康衡教授,临证中擅用姜黄和虎杖来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多获良效。笔者对程老师运用姜黄和虎杖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种常见的病理类型,临床上以水肿为主要表现.基于中医六经八纲体系,辨特发性膜性肾病属于水肿病范畴.本病病性属阴,病位在表及里,病属于少阴太阴合病,因此温阳解表是辨治的重要原则.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临床选方以麻黄附子汤解少阴表邪,肾着汤温太阴里寒.应用麻黄附子汤合肾着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  相似文献   

6.
正膜性肾病是以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上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质均匀一致增厚、有弥漫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一般不伴有细胞增殖,分特发性膜性肾病与继发性膜性肾病两类~([1])。特发性膜性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约占13.97%,男女比例为0.9︰1~([2])。治疗多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但可引起感染、体态改变、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和肝功能损害~([3])。膜性肾病属中医"水肿"、"腰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难治性IMN约占以NS表现的MN患者中的1/3,其更易发展至尿毒症或者出现并发症。本文就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治疗这三个方面具体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从而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难治性。IMN的发病机理被大多数人总结为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气化失司四个方面。IMN的中医辩证分型常被归纳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中医药治疗IMN方面,可以从湿浊、血瘀、虚损入手分析其难治的原因,也是以后需要进一步探索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2方面概述本病的中医特征,总结了名家经验及临床试验研究,同时按是否配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分类进行概括。归纳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特色与优势,并阐释当今关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挖掘单纯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具有花费高,副作用大,预后差等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不断发展壮大,其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各家的重视。检索近年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对近几年中医各位医家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总结,收获颇丰。显示中医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而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及各学者的重视及推崇,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病理特点、实验室指标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病理特点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年龄在50~69岁之间人数最多,男性多于女性,中医辨证分型中脾肾阳虚证最多,病理分型中膜性肾病II期的患者最多,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36例有高血压病史。肾络瘀阻证高血压病史较脾肾阳虚证高血压病史长,湿热蕴结证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肾络瘀阻证、湿热蕴结证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理类型及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对ITP的研究概况、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单方治疗等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进展,并指出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方法及疗效评价的客观化、标准化尚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肾病综合征"病名的相关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水肿""尿浊""虚劳"等病证的范畴。本文力图以现代医学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浮肿、蛋白尿为核心改变,初步构建中医"尿浊性水肿"的命名、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对阴火学说的实质及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机特点进行探讨,为阴火学说运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并提供临床验案。临床观察发现,以阴火学说为指导,建立以健脾益气、祛风除湿和络的新治法,可以较好解决膜性肾病治疗上的扶阳容易助热、泻火易伤阳的临床难题,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及单味中药方面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西医工作者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73-1375
特发性膜性肾病作为当前肾脏病学临床热点,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现实问题。中医药防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科学研究价值。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式丽教授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治疗领域形成特色学术观点。文章就该特色学术观点,予以初步总结与阐释,为序贯开展的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辩证分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09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1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医的辩证分型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后面可统一用IMN)患者临床症状、病理的影响。结果:研究共入组IMN患者150例,男性87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为1.38:1。年龄50.0±12.3(18~74)岁,发病至肾活检时间0.5~48个月(中位数4.0个月)。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气阴两虚居多,其中气阴两虚较脾肾阳虚型患者病程长,尿蛋白量多,肾小球滤过率低,脾肾阳虚组较之气阴两虚组更容易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或高脂血症。结论:IMN的中医辩证分型与临床及病理密切相关,探讨IMN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中医辩证分型及提高疗效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疗思路.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3月-2017年6月西京医院中医科、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膜性肾病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5例,进行西药治疗和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观察24周,分别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叶传蕙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经验。方法: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现代医学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主张中西结合、标本兼治;依据辨证论治,强调化瘀利水;缓解期注重健脾益肾、扶正固本,预防反复发作。对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封翠芸 《国医论坛》2007,22(2):22-23
<内经>早已有关于糖尿病肾病相关症状的描述,并为其命名,后世的许多著作也沿用这些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做了很多有价值的论述,近代医家对于中医病名的规范工作更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旨在明确及规范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冀从相同的中医病名这个切入点入手,从古籍中挖掘有益的资料为现代所用,从而为现代糖尿病肾病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述近年来名老中医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的相关文献,从辨证论治、辨证分型论治、辨证分期论治等三方面概述,归纳中医药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特色与优势,以期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