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海燕  张理平 《中医研究》2005,18(11):60-62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复方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认为:抑制黑素细胞增殖、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清除多余超氧自由基,调节微量元素的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复方中药祛斑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2.
总结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及改善凝血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其降血压作用主要与改善血液流变性、保护血管内皮、阻断钙离子通道、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及有关心血管内分泌活性因子和调整异常的代谢、减轻靶器官的损害及调节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PTSD的发生不仅伴随着行为学指标异常,机制研究表明还表现出神经生物学指标异常。PTSD的发生机制研究多集中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主要表现为应激激素、促炎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神经保护因子的水平异常。中药因其具有多靶点、多成分和多途径的特点,在治疗PTSD方面表现出了许多优势。当前研究表明,多种中药能够改善PTSD模型中动物行为异常、逆转神经生物学指标。其中很多中药复方已经应用于临床并且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中药治疗PTSD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尚未有PTSD的专属治疗药物,且尚未完全厘清PTSD的机制。故本文对当前中药治疗PTSD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且从治疗的中药种类、作用机制、动物模型等角度,重点阐述PTSD的发生与治疗进展,以期为PTSD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心肌细胞异常凋亡、胰岛素抵抗、心肌纤维化等为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相关中药成分如黄芪甲苷、雷公藤内酯醇等可以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治疗与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对糖尿病心肌病相关中药及成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并以西医学理论为纲领,通过对糖尿病心肌病相关中药的总结与归类,探寻中医药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机制与共同特征,以此为中医药治疗与干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探索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脑病(DE)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近记忆障碍、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运动系统协调性差、情绪异常等。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是DE的关键分子机制。中医药治疗DE具有独特优势,可改善糖尿病脑功能损害以及脑乏氧状态,且能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单味中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备受关注,目前对中药的抗氧化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已较为充分。中药复方配伍可结合各抗氧化中药的不同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和靶点,提高总体抗氧化能力,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乌头碱类中药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常用药,但因其极易引起心律失常等毒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心肌细胞肌浆网的钙循环异常是心力衰竭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乌头碱改善心衰的效应及其毒副反应的机制均与心肌细胞内钙调节密切相关。针刺通过调节和调动体内的内源性机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可以改善心肌细胞内钙调机制异常,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以心肌细胞内钙调机制为切入点,分析心衰病理机制、乌头碱及针刺效应与心肌细胞钙调机制之间的关系,探讨针刺联合乌头碱改善心力衰竭的新思路,以期为针刺与乌头碱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开辟一条有效安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综述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制主要表现在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破坏、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血管修复及再生、改善高凝状态及低纤溶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心境低落和情绪障碍,与神经递质表达异常、炎性因子分泌、神经细胞通路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持续紊乱、肠道菌群环境改变及线粒体结构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以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可以发挥短期疗效,但长期服用会引起不良反应。中医药强调心身一体的整体观及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使其在防治抑郁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而且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的作用方式在抑郁症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在抑郁症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中药复方被证实可以调节改善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因此本文系统整理了近5年文献库中有关中医药改善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将从中医药影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表达、改善神经细胞可塑性及相关信号通路、调节炎性因子分泌及改善HPA轴的紊乱方面,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环境进而改善抑郁症方面和中医药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抑郁症方面进行归纳阐述,研究发现大部分中药主要通过影响神经递质表达及改善神经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而调节改善肠道菌群环境以及线粒体功能的中医药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以为未来更好探究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形态异常及功能紊乱,是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从单味中药、中药单体、复方制剂对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改善微循环的实验研究概况。中药干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开发、中药现代化、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及开辟新途径,同时指出中医药防治微循环障碍研究仍不够深入,从细胞、分子水平深入探讨是进一步解释中医药防治微循环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发病率逐年上升。中药治疗CR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其作用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中药治疗CR主要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状态和延缓颈椎退行性改变3个方面达到治疗作用。基于对中药治疗CR的基础研究文献,进一步总结常用中成药或中药复方对CR的治法、作用靶点和相关通路,旨在阐释中药治疗CR的药效学作用及效应机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中医药逆转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海  范忠泽 《中医杂志》2011,52(12):1068-1072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DR的机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合理使用中药联合化疗药物能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可起到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从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中筛选MDR逆转剂,在内可改善、纠正机体病理状态下异常的功能基因及蛋白组学,在外可改善肿瘤生物特性,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国内许多学者对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心衰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查阅中医文献及临床观察报告,阐述益气活血类中药改善心衰病患者心功能的主要作用机制。以期从新的视角研究益气活血类中药对心衰病的治疗,为中医药在心衰病的治疗研究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1):234-239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中医认为心气虚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近年来诸多研究证实益气活血类中药能从多靶点、多途径改善心功能、缓解心肌损伤、减缓心肌纤维化进程,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调节细胞自噬、炎症免疫、调节内质网应激、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等。本文通过总结益气活血类中药改善心功能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慢性心衰心气虚证治疗及其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肺癌多药耐药的机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膜转运蛋白促进化疗药物外排及改变药物在细胞内分布;启动细胞内解毒作用;细胞凋亡途径异常及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等确定的机制。根据肺癌多药耐药的机制进行中药逆转肺癌多药耐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综述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治疗结直肠癌的耐药机制和中药研究进展。EGFR信号通路的分子改变和代偿性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抗-EGFR治疗耐药发生的主要机制。中药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使其在逆转肿瘤耐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不仅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与靶向药物联合使用还可以增强抗肿瘤西药敏感性,并克服肿瘤耐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胃肠动力紊乱是多种胃肠功能失调疾病的总称,症状多样,机制复杂,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造成一定负担。近年来,随着对胃肠动力紊乱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传统中药由于其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多被用来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本文对近年来用于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其作用靶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改善胃肠道病理形态及化学物质,包括激素、肽、神经递质等的表达;改善炎症状态;调控胃肠道自主节律细胞和平滑肌的收缩舒张;调节代谢通路;改善肠道微生物;调节信号通路。本文的综述将为后续深入研究中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提供参考,为中药在临床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来中药单药有效成分治疗UC实验研究日益增多,研究表明中药单药有效成分改善UC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及抗氧化作用等方面。目前对于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UC的作用机制尚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归纳总结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哮喘的治疗提供参考.在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从抑制气道炎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气道重塑、降低气道反应、调节神经失衡五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中药对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多,但研究方法单一、西化,动物模型与中医理论证型不相符,未能体现中医证型的变化.因此中药对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应当结合中医药理论基础,注重证型变化,选择符合中医辨证的动物模型,建立系统的、多水平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哮喘复杂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及其可溶性受体(SLR)异常与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DFL)之间的关系,及益气养阴活血法中药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未合并脂肪肝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确诊合并脂肪肝者96例病例(DFL)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的96例病例随机分成基础治疗组(50例)和中药治疗组(46例),两组均接受3个月的基础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之外同时加以3个月的益气养阴活血中药组方水煎口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肝脏B超检查,并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Leptin及SLR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且实验组中,血TG变化与Leptin呈正相关(r=0·742,P〈0·01)。两治疗组治疗后脂肪肝病变得以不同程度逆转,中药治疗组呈显著逆转(P〈0·01);基础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Leptin和SLR、TC、TG无明显改善(P〉0·05),而中药治疗组治疗后改善明显(均P〈0·01)。结论:血清瘦素及其受体异常是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原因之一,益气养阴活血法中药组方对这种生化异常有显著改善作用,这可能是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