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平衡手法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颈部推拿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脊柱平衡手法进行推拿治疗。对两组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小板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脊柱平衡手法可有效纠正颈动脉颈型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葛根汤加减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手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糖尿病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46例)和联合组(46例)。推拿组给予疏经通督推拿手法治疗,联合组在推拿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葛根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字疼痛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浆浓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的血流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推拿组和联合组的中医证候积分、NRS评分、血浆浓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均明显下降,而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中医证候积分、NRS评分、血浆浓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均明显低于推拿组,而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推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3.48%,推拿组有效率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葛根汤加减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手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椎动脉的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3.
辨证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辨证推拿手法,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记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4例和72例进入结果分析。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辨征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4.
丁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4,(7):114-115,119
目的研究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迹的差异。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血沉和红细胞压迹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结合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就诊的7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枕颌式电动牵引器持续牵引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了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6%(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但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尤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田中靖久颈推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术后患者症状体征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两组VSA、田中靖久颈推病症状量表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右侧椎动脉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结合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矫正颈椎异常,扩大血管直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注射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穴位注射联合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8%,较对照组的75.0%显著提高(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医穴位注射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项九针"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项九针"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针灸治疗,通过临床疗效、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判定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治疗前,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项九针"结合中药穴位贴敷通过调节颈部供血状况改善急性症状,且对恢复期症状有持续的缓解作用,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提高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张宇  李涛  潘华  王旭  蒋丹丹  陈金好 《中医学报》2011,(8):1020-102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1疗程,2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脑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脑血流参数均有所改...  相似文献   

9.
郭健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127-1128
目的 探讨Maitland手法结合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aitland手法结合中医推拿按摩,对照组则只行中医推拿手法.1次/d,10次为1个疗程,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功能及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itland手法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两种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幅低频松解手法与传统弹拨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和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 治疗组采用低幅低频松解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弹拨手法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幅低频松解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弹拨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中医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0.0%)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MFV和PS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I和R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脑部血液供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均给予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6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壮腰汤联合电针加推拿治疗对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神经功能、腰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DLSS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电针加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肾壮腰汤,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优良率、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JOA)、影像学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椎管中央矢状径、侧隐窝矢状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壮腰汤联合电针加推拿治疗DLSS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恢复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8),观察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为37例(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例(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实施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后,提高脑组织供氧,症状缓解明显,恢复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推拿手法佐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一共有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推拿手法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治疗以后,治疗组病人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推拿手法治疗,可以使脑组织供氧明显提高,进而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unctional scale for CSA,FS-CSA)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估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FS-C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LVA、RVA、BA的PSV与EDV均较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颈椎功能,同时还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血流量,有效缓解脑部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在临床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红亮  王华兰 《中医学报》2016,(7):1073-1075
目的:观察四穴五步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四穴五步手法,对照组采用《推拿学》中所规定手法。通过观察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眩晕、头痛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穴五步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注射前列地尔干乳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_A磺酸钠注射液,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及对血液流变学、颈椎生理曲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20分量表评分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CASCS)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aing rading index, PRI)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部失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 JOA)分数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颈椎病症状20分量表评分及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取9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中药内服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