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颈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双极电凝组)和对照组(单极电凝组)各35例,分别采用双极电凝镊和单极电凝器头进行手术操作,比较手术时闯、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累计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手术中,双极电凝与单极电凝相比,应用双极电凝缩短了手术时间、止血效果确切、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镊在门诊乳腺良性包块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门诊收治的130例行乳腺良性包块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随机将其分为双极电凝止血组(75例)和传统缝扎压迫止血组(5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双极电凝止血组较传统缝扎压迫止血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双极电凝镊在门诊乳腺良性包块切除术中应用简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双极电凝镊是显微外科特别是脑外科最常用的工具之一,特点为对周边组织热损伤小,缺点双极电凝有时会有镊子与被灼组织发生粘连的缺点,必须用盐水纱布擦拭镊尖焦痂组织才可以进行下一次电凝,传统避免镊尖焦痂的方法用普通输液器接生理盐水静滴的方法,由于电凝输出功率太大即使不间断滴水仍然会出现镊尖焦煳、粘连的现象。我科通过尝试改进将注射泵应用于双极电凝镊的使用,通过此种方法可有效避免镊尖  相似文献   

4.
丁泽兰 《家庭护士》2008,6(7):579-581
[目的]研究高压蒸汽灭菌法及过氧乙酸熏蒸灭菌法灭菌双极电凝镊的效果。[方法]取20件同型号纸塑包装厂家已环氧乙烷灭菌的崭新威力牌双极电凝镊,于手术使用后分别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和过氧乙酸熏蒸灭菌法处理,比较两种方法的灭菌效果。[结果]手术使用后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双极电凝镊的带菌量由使用前的390cfu/cm2降为无菌生长,细菌清除率100%。采用过氧乙酸熏蒸灭菌法则视过氧乙酸密闭、开启放置时间而异,新开启的过氧乙酸液用于熏蒸灭菌,双极电凝镊的带菌量由使用前410cfu/cm2降为无菌生长,细菌清除率100%,采用开启低温放置12d的过氧乙酸液熏蒸灭菌双极电凝镊的带菌量由使用前380cfu/cm2降为25cfu/cm2,细菌清除率93.2%,且过氧乙酸熏蒸双极电凝镊腐蚀率达33.3%。[结论]高压蒸汽灭菌双极电凝镊具有效果可靠、经济安全、简便无腐蚀的优点。过氧乙酸熏蒸灭菌因溶液稳定性差,灭菌效果有时不可靠,且腐蚀性强,因此尽量不作为双极电凝镊的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优于过氧乙酸熏蒸灭菌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极电凝止血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拟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6例,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止血,观察组行双极电凝止血.术后1周,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相似文献   

6.
喉返神经(recurrentlaryngealnerve,RLN)及甲状旁腺(parathyroidgland)损伤是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4%-5.0%,国内报道0.3%-9.0%。近年来,超声刀作为一种既能凝固止血又能切割的手术工具被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甲状旁腺血管很细,超声刀头较粗,且切割时间较长,易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造成热损伤。双极电凝镊电极很细,适宜处理甲状旁腺的细小血管,有很好的凝闭止血功能。作者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联合高频双极电凝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纳米炭示踪剂联合使用双极电凝镊与超声刀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开放性PTC手术的49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纳米炭示踪剂,根据术中所使用器械分成双极电凝镊组(n=301)与超声刀组(n=191)。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损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双极电凝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超声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之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联合使用纳米炭示踪剂和双极电凝镊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使用超声刀及单、双极电凝对兔卵巢组织造成的热损伤程度和术后粘连情况,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手术中适宜的止血方法。方法将中国家兔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开腹缝合卵巢组织,其余组则模拟腹腔镜手术对兔卵巢分别进行超声刀和电凝止血,术后2周观察卵巢组织粘连及热损伤范围。结果对照组较腹腔镜各组粘连分数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腹腔镜各组中组织热损伤以超声刀损伤范围最小,以单极电凝损伤最大。结论腹腔镜能减轻术后卵巢粘连的发生;超声刀对组织热损伤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孔腹腔镜双极电凝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采用单手术操作孔(5mm)在腹腔镜下对32例无再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局部病灶双极电凝术,结果:除1例盆腔粘连过于严重,单孔手术操作不便而需第二个5mm穿刺外,余31例均经单孔操作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24min(平均17.5min),术后6h离床活动,可进普食,无明显术后疼痛,均于术后24h内排气,术后无明显发热,术后随访,15例尿β-HCG于第5天转阴,17例术后1周转阴,11例于术后第5天血β-HCG消退至正常(2-5mIU/ml),18例于1周消至正常,3例于术后9d消至正常,术后3d测血WBC及肝肾功能均正常,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输卵管妊娠病灶二孔腹腔镜双极电凝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更轻微,安全可靠,恢复迅速,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双极电凝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处理阑尾系膜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的情况。方法224例临床确诊为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使用单、双极电凝处理阑尾系膜,其应用情况与以往用钛夹等方法处理阑尾系膜的情况作比较。结果2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病例需要反复处理系膜残端,无术后出血病例,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单、双极电凝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处理阑尾系膜的方法是安全、可靠、高效的,它优于以往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术后失眠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颈椎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88例行颈椎手术病人术后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手术当日失眠率为84.1%,术后第1天失眠率为59.1%.术后第2天失眠率为18.2%.入睡困难和不能熟睡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原因依次为颈托制动、咽部不适、静脉输液、翻身困难、担心预后、精神紧张、噪声等因素.[结论]手术日及术后第1天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有效提高颈椎手术病人术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卫生部在医院管理评估条例中,把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作为评估的主要内容。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病人的并发症,转运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高于9.6%[1]手术后病人的安全转运,是医疗安全的关键一环。颈椎手术的病人由于手术创伤、牵拉组织水肿,压迫血管、气管,使病人在手术后安全转运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58例颈椎手术患者的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颈椎手术患者轴性症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颈椎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比2组颈椎手术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年的轴性症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出院时,实验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1年,实验组患者轴性症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护理能显著减少颈椎手术患者轴性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14.
循证护理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循证护理的模式包括4个连续的过程:确定问题、收集证据、证据评价、临床决策[1]。2004年1月,我们根据循证护理模式对47例颈椎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期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47例患者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5.2岁。临床诊断颈椎病11例,颈椎损伤1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4例,颈椎肿瘤8例,颈椎间盘感染3例,齿状突畸形1例,其中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临床路径在我国子宫肌瘤病人诊治、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存在的变异,认为运用临床路径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交流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护理:指导病人作食道气管的推移训练;颈围的选择及适应训练。术后护理:呼吸、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预防感染;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手术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临床路径是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病人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活贫困,目前该手术治疗费用仍然较昂贵[2].因此,对唇腭裂病人住院期间实施临床路径,设定路径表格,规范并及时施行各项处置,最终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和控制住院费用、使病人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水敏 《护理研究》2007,21(2):425-426
腰椎手术是骨科常见的手术类型,术后病人需较长时间卧床。卧床病人因排尿姿势改变、不习惯他人在场的环境及术后伤口疼痛等因素,造成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较为多见。为此,我科对腰椎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排尿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水敏 《护理研究》2007,21(5):425-426
腰椎手术是骨科常见的手术类型,术后病人需较长时间卧床。卧床病人因排尿姿势改变、不习惯他人在场的环境及术后伤口疼痛等因素,造成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较为多见。为此我科对腰椎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排尿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腰椎手术的病人,包括腰椎管内占位、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压缩骨折、腰椎管狭窄。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及手术麻醉影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要求的68例病人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8岁~60岁;双数为对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30岁~57岁,两组病例在性…  相似文献   

20.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红英  贾勤 《护理研究》2006,20(24):2200-2201
颈椎前路手术比后路手术有很多优点,如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感染率低、神经后遗症少[1],便于术中呼吸、循环的管理,病人易于耐受[2],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解康复护理对该方法治疗颈椎病病人围术期的作用及康复效果,我科于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87例,在围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7例,其中男64例,女23例;年龄34岁~78岁(53.62岁±12.56岁);病程6个月~72个月;住院12d~43d,平均18.6d。脊髓型颈椎病36例,其中伴颈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