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纠正缺氧和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例鼻导管吸氧,研究1组2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氧疗;研究2组2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氧疗。观察氧疗前后的Pa O2、Pa CO2水平。结果:研究1组和研究2组的Pa O2经过治疗后明显提高,研究2组Pa CO2经过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能有效的纠正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低流量吸氧、药物治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治疗效果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 O2明显升高,Pa CO2明显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钟俊 《吉林医学》2012,(1):89-9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资料,其中59例患者行无创呼吸机通气辅助治疗,为观察组;67例患者未行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h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后续治疗有创通气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后续治疗有创通气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辅助治疗,疗效确切、简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疗效。方法:选择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所致呼吸衰竭病例,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为36例,对照组为47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气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心率,缩短住院时间,纠正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及酸碱平衡紊乱。结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创呼吸机治疗组较好(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丁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4,(36):124-126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来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有呼吸衰竭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 h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衰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吸氧、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激素、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失调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 H值较前改善,Pa O2升高,Pa CO2降低,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5年,治疗组的急性加重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临床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经口鼻面罩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纠正低氧及CO2潴留,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发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气变化及不良反应、插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气变化及插管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均经对症治疗后获得缓解。结论: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治疗慢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以同期同样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常规治疗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通气、氧合、心率、呼吸频率等改善情况.结果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同期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病愈出院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减轻症状,减少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序贯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有创无创急性通气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的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好,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从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中筛取出8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较之于治疗之前皆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张力、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改善的情况要显著比对照组好(P0.05),数据差异经检验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方便,可提高患者血氧张力,改善缺氧,促进病情快速康复,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宇 《中外医疗》2013,32(10):44-45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的3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该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3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BiPAP无创呼吸机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159例,治疗7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血气指标、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方面,BiPAP无创呼吸机可以显著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呼吸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有无使用无创呼吸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以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a O2、Sa O2、p H、RR明显高于对照组,Pa CO2、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呼吸肌疲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接受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两组同时使用抗感染化痰解痉支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潘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0,(4):53-53,55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7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照组患者采用以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采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呼吸机工作模式:压力支持通气/压力控制通气(S/T)。首次连续无创通气治疗2h以上,间断无创通气3d以上。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2hPaO2和PaCO2;记录两组患者治愈病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O2和PaCO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愈17例,治愈率为51.5%;观察组治愈31例,治愈率为93.9%,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限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和纳洛酮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FEV1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急,多为老年患者,无创呼吸机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更高,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观察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41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伴衰竭患者完整资料,探讨无创呼吸机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达97.56%,疗效显著。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可迅速有效地纠正呼吸衰竭,改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控制性氧疗,视病情给予呼吸兴奋剂;无创通气组给予呼吸机无创通气,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无创通气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心率、血气分析明显改善。结论: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