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功能正常与否是疾病是否发生的关键。脾升胃降协调统一,化生气血,排泄糟粕,维系着机体新陈代谢和脏腑功能。脾升胃降失常,不能协调五脏气机升降,导致肺脾肾气机失调,发为消渴,日久演变为消渴变证。故消渴的治疗当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气机,使之升清降浊,阴阳平和。  相似文献   

2.
王伟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32-2132
急性胰腺炎经临床治疗痊愈后,患者易出现胃脘胀满、食欲差、恶心而不能恢复正常进食的状态,即中医之“胃痞”。《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扶正祛邪,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胃气得复,痞证消除。  相似文献   

3.
该文总结孔文霞主任医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孔文霞主任医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侯特点为寒热错杂、本虚标实,病机表现为脾胃升降失调,兼有气郁、湿热、正虚等证,临床以辛开苦降法治疗,调畅气机,升清降浊,运脾和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 “辛开苦降”,就是用辛苦的药味组方,用以治病。辛味能行能散,具行气活血之功;苦味能泄能坚,有燥湿和中之效。二者合用,一辛一苦,一开一降,相反相成,共奏和胃散痞之功。《伤寒论》第一百五十四条日:“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可见痞乃胀满不痛之证。胀满一证,病因复杂,病机各异,决非一方一法所能统治。辛开苦降法所治之痞证,是由胃中不和,寒热互结,升降失常所成。叶天士曰:“苔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虽脘中痞满,宜从辛开苦泄。”即是教后人从舌苔上辨认寒热互结之痞,选用辛开苦降之法。  相似文献   

5.
岳妍 《国医论坛》2012,27(1):12-13
人体气血升降是以肾水升、心火降为根本,在心肾相交过程中,肝脾助肾水以温升,肺胃助心火以凉降,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仲景所言的痞证,就是气机痞塞不通,升降失常,有的以脾气不升为主,有的以胃气不降为主,也有同时具备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的情况,所以才有了泻心汤系列.所以一系列泻心汤均是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而治疗痞证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寒热错杂是指阳气不降之热、阴气不升之寒,其实质是气机升降失常,辛温药促肝脾温升,苦寒药助肺胃凉降,故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泻心汤就是促使脾升胃降,使气机由“痞”转“泰”.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经临床治疗痊愈后,患者易出现胃脘胀满、食欲差、恶心而不能恢复正常进食的状态,即中医之“胃痞”。《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扶正祛邪,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胃气得复,痞证消除。  相似文献   

7.
<正> 辛开苦降是中医治法之一。创始于仲景。发展于后世,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本文试从成方角度对辛开苦降法的扩大运用作一探讨,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指正。1.辛开苦降,清热化痰本法宜于痰热互结,气郁不通,升降失职之小结胸证。症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吐痰黄稠。苔黄腻,脉浮滑或滑数。方用小陷胸汤。方中半夏辛温降逆,瓜萎清热化痰,黄连苦寒泻火,三药合方.辛开苦降,可开气郁之痞,消痰热之结,确属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良剂。2.辛开苦降,清上温下本法宜于上热(胸中有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病机为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治宜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用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共奏和胃降逆、开痞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病机为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治宜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用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共奏和胃降逆、开痞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10.
辛开苦降法又名苦辛通降法或苦降辛通法,指将苦寒与辛温两类不同性味与功用的药物相互配合应用的一种治法,用以调和寒热,畅通气机,升清降浊,消痞除满。笔者临证体会,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胃脘痛,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与饮食、情志、脾胃虚弱等息息相关,"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虚实并存、寒热错杂、本虚标实,气机阻滞为标、脾胃虚弱为本,气机逆乱,升降失常。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基本病机。"辛以散之,苦以泻之",辛开苦降,"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代表方剂,也是方剂学隶属于和解剂,调和胃肠代表方剂,"疗寒以热、治热以寒",平调寒热、虚实兼顾、辛开苦降、温清并用,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为仲景治疗痞证第一方。究痞证之病机在于脾胃虚弱,中州不运,升降失常,湿浊中阻,故本方治疗重点在于调畅中焦气机。方中药物辛开、苦降、甘调并用,使清升浊降,气机调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则痞证自消。但笔者认为,不能仅以常规思维理解本方方证及药物的寒热配伍,对其应用亦不能仅限于痞证,而应从中医的整体观,从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角度,运用辨证思维,多层面地认识本方,才能扩大本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5,(12):1639-1641
目的:总结成冬生主任医师临床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痞证在慢性肝胆疾病方面的经验。方法:收集成冬生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痞证在慢性肝胆疾病方面的临床病例,总结其临床经验,举典型医案。结论:慢性肝胆疾病痞证病机特点是肝脾二脏互为影响,肝郁气滞,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气虚及阳,阳虚寒湿内生,寒热错杂,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治疗采用辛开苦降法以和胃降逆,消痞散结,具体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基础上,依据其寒热、虚实及涉及脏腑的不同,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4.
辛开苦降法与脾升胃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魏玮  郝建军  周晓莉 《中医杂志》2004,45(9):715-716
李杲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升降相因,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用辛开苦降法升清降浊是治疗脾胃病的大法. 1 脾升胃降是对脾胃功能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策  王继合 《河北中医》2008,30(5):493-494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而致的痞证,另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并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用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能调和脾胃气机,治疗上寒下热,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塞。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  相似文献   

16.
仲景宗《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之理,制定了泻心汤疗。 泻心汤方是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黄连等七味药组成,它的主要功用是“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以方即小柴胡汤以干姜易生姜,以黄连易柴胡而成,脾与胃相表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所以脾胃为气机阴阳升降之枢纽,证以呕吐呃逆为主、用半夏以降逆止呕、干姜、半夏辛开散痞以和阴,用黄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临证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组成。此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仲景原为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之气,少阳邪热内陷,寒热错杂之邪干犯于中焦,以致脾胃升降失司,气机痞塞,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哕,心下痞”等证而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只要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者,用此方治疗,往往疗效颇佳,现举数例为下。  相似文献   

18.
浅析辛开苦降法治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勤  刘少晶 《河南中医》2008,28(11):15-17
着重分析脾胃升降功能失司而致痞证的发生及痞证的临床分型,阐明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的机制.辛开苦降法,不仅苦辛并用调和其升降,而且寒热同用和其阴阳,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苦辛之品各走其道,各奏其功,恰好针对痞证的病理机制而治,也正是本法治疗痞证的绝妙之处.  相似文献   

19.
周刚 《河南中医》2014,34(1):1-2
“舍性存用”是指方剂学中的一药或多药功效运用非寒热温凉四性,而是运用药物甘辛苦酸成五味(用)所体现的功用。半夏泻心汤以泻心消痞为主要治法,由黄芩、黄连、干姜、半夏组成,干姜、半夏辛开,黄芩、黄连苦降,辛开苦降以泻心消痞。提示治疗中焦痞满之证,在调气消痞的常规治法之外,还有一种“舍性存用”的变法用药思雏。  相似文献   

20.
辛开苦降法是指辛以开结,苦以降泄,原治疗湿热中阻或伤寒误下寒热互结或痰热互结而致的脾胃升降失司,以呕利,心下痞闷为主的病症。我在临床中用本法治疗内科病中的急慢性胃肠病,包括五更泄等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