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根据系统论及人体分形特征,作者提出自组自稳系统原理,为整体医学提供一理论模型,并以此建构中西医结合,同时对中医经络理论进行简要的总结,得出相关的中医模型,并对两模型进行比较。作者认为,经络理论中的“气”与经络如同自组自稳系统理论中的信息与信息通路,因此经络与“气”是广义的集合性概念,不存在所谓的基本实体。结论:自组自稳系统理论模型是一较理想的整体论医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朱丹溪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溪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 ,倡导“阳有余 ,阴不足论”“相火论”,主张保存阴精 ,勿动相火 ,善用滋阴降火 ,为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丹溪对经络学说亦颇有研究 ,在《丹溪心法》中 ,他对经络的病候和诊断 ,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学的经络学说 ,兹就此作一初步探讨。1 提出经络见证 充实经络病候《灵枢·经脉篇》阐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与病候 ,奠定了经络学说的基础。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卷首》中提出“十二经见证”,即在《内经》经络病候的基础上 ,根据前人理论及其临床作了大量的增补。手太阴肺经见证增加“善嚏”“皮肤…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1日讯:近日,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居易名医传承工作站”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提出今后针灸界应明确经络本意,传承经典经络理论;正确认识经络在生命(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精确治疗,不再迷信于前人的“秘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说,王居易的经络理论可以贯穿中医的症、证、病、法、方、穴(药)等诸个诊疗环节,涉及针灸理论发展、针灸治疗病种扩展、经典学习和科研等重要问题。应建立“经络医学学科建设基地”,  相似文献   

4.
试以经络理论比类痛证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气血者,人之神。”经络把人体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了正常的生理活动,各种因素影响经络的生理功能,均会导致心神失和而产生疼痛。本文从祖国医学经络论阐发了疼痛证的机理。并再认识和探索“痛则筋急”对痛证表述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疼痛医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做些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经络学说的起源考证经络之实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瑞  谷世哲 《中国针灸》1998,18(10):619-621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作为中医学术的核心理论,数千年来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辨证论治。然而有关经络实质的讨论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医现代化”的需要,对中医卓越临床疗效的认同,以及西方医学的东方回归,促成了国内及国际上学习中医和针灸的热潮。研究经络的实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进行重点研究。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阐述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目前对经络实质及起源的认识主要有血管论和感…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外经络实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注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经络现象、针灸临床、现代研究成果以及各种假说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并从哲学、中西医学和多学科的角度,提出与经络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及其组成的耦联带结构可能是经络实质的关键物质基础的假说。经络系统与其它调节系统既是并列关系又有交叉联系。该假说能够对古典经络理论、针灸临床和经络现象以及现代研究成果作出科学的解析与阐释,能够兼容其他各种假说。并提出经络实质的研究应采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寻找经络蛋白为主攻方向,同时展开多学科研究的构想,以求早日实现经络实质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应用文献汇集方法,收集明末清初期间关于经络理论的专著及其他医学著作,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经络理论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概括这一时期经络研究的主要学术走向.结果表明,明末清初经络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有:①紧密结合临床阐述经络理论;②体现了"明理致用"学术走向;③研究者包括针灸医生、其他中医学专家、兼通医学知识的儒者等;④研究内容整体上沿着<内经>所定理论体系和框架,部分内容有新的阐述;⑤研究视角从针灸拓展到人体生理和病理及治疗等各方面.说明明末清初经络研究有着自己独特学术轨迹和方向,在经典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多方面有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经络实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针灸医学理论的核心。近十年来,经络针灸学、生物工程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工作者们通过跨学科的共同努力,在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和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学者们运用各种物理手段证实了经络系  相似文献   

9.
张树剑  荣培晶 《针刺研究》2022,(12):1113-1117
科学家迄今未能找到教科书中描述的独立于已知解剖组织的“经络”,从而遭遇经络实质研究的困境。不过,在长期的相关研究中获得了极有价值的生命科学发现,尤其是脑科学的发展赋予了经络理论新的内涵。这些新知识与传统的经络知识共同构成了现代经络理论。由此,作者提出“脑摄经络”假说,认为经络研究的学术主旨应该由寻找经络结构转向探索经络功能,而经络功能的研究可以借助脑科学/脑功能研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以50年代经络敏感人的发现为契机,国内学术界拉开了现代经络实质研究的序幕,进而形成了我国多学科、多技术、多角度研究经络的局面。时至今日,经络实质已是假说纷出,莫衷一是。在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经络实质研究应该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是否经络就是某一特定的物质?如果不是,经络实质该怎样去理解?如果是,今天距离问题的解决还有多远?经络研究下一步的工作应注意那些问题?作者在此略陈一己之见,以请教于从事和关注经络问题的学者。1 回到“实质”问题本身经络概念由来已久,其实质在中医经典理论中已不是个疑问。而今实质问题重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与现代在“实质”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又一直对现代研究成果的评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现象是中医所特有的。因而,研究经络学说,探讨经络的实质,无论是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实验研究,都必须以中医观点为指导,以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和经验事实为基础,才有可能不使这一研究步入岐途,最终揭示经络的实质。本文对从50年代兴起的“经络实质研究”的工作与有关假说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提出了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络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海燕  洪大秋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01-1001
经络现代科学研究提出了各种颇新的假说 ,但其实质并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和揭示 ,而针灸经络学却在不断攻破一道道医学难题 ,为什么经络实质的现代化研究总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呢 ,笔者就经络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阐述如下。古代经络学说是运用先秦的哲学“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取类比象把临床经验上升为基本理论 ,它的发生、发展伴随着日积月累的丰富临床经验 ,处处留下中国哲学的烙印。中医工作者耳熟能详的“经脉者 ,行气血而营阴阳”“夫十二经脉者 ,内联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天有十二月 ,地有十二经水 ,人有十二经脉” ,明白无误地提醒后…  相似文献   

13.
揭开千古经络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功修炼的作用之一就是打通经络、疏通气血,从而使已失衡的人体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进而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然而由于西方医学和现代生理学通过对人体的解剖并未发现作为“经络”而存在的实体组织,使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支柱之一──络络学说成为千古谜案。令人欣喜的是,这一状况已经得到大大改善。中医学、西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工作者多年来为揭开这一千古之谜作了大量研究。祝总骧教授是这支队伍中不倦的探索者和成功的发现者。他和合作者提出的《胃经隐性感传线的定位及其低阻抗性的实验研究》,在北京通过鉴定。这项实验研究证实,纵贯人体全身的胃经经脉,和古典经络图谱基本吻合,并具有生物物理特性。这个结论证明了经络学说的可靠性、科学性。祝总骧总结了前人和同辈学者研究的经验,和合作者应用生物物理即声、光、电等方法,研究经络十余年,取得重大成果。祝总骧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并给予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 ,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从针灸、推拿、气功等各个方面积累的经验 ,结合当时的解剖学知识 ,按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模式而提出的机体功能调节理论。经络学说术语的英译必须忠实于这个事实。1 经络的英译 文献中将“经络”译作“channelsandcol laterals”或“meridian” ,这种意译令人费解。根据《内经》对经络的论述及现代经络研究的结果 ,表明经络结构包括血管网络(血行脉中 )、神经网络 (气行脉外 )和感传网络 (经气游行 ) ,故“经络”应译作“NeurovasoQid…  相似文献   

15.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祖国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各个方面,对于指导中医各科特别是针灸、推拿、针麻的临床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针灸医学的理论核心。有关其平衡与失衡的探讨,在生理、病理及治疗学上的意义,非比一般。一、经络平衡在生理上的意义十二经络的命名均冠以手或足、脏或腑,说明经络在人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联络系统。十二经脉作为经络系统的主体,在体内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但转移是肿瘤恶性行为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古今中医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肿瘤的转移途径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恶性肿瘤的转移除经典转移学说外,要以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结合五行生克乘侮关系来分析,但这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在深入研究了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恶性肿瘤转移的新学说——“经络转移学说”,从恶性肿瘤转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圣电神医术”对中医经络学、神经学及动、植物医学经典,用“电体宇宙观”阐述“电体人”,揭显出中医经络原形,为全世界入享用中国第五大发明经络,将其绘制成“健医电经图”,用电学理论及工作原理加以说明,进而得出八条结论,并预言因万物是电体,世界医学,将由原来的粗层面细胞学进入崭新更细的电子学视角来分析研究诊断、治理宇宙万物,包括地球、人及其它动、植物的疾患。如地震、火山、海啸等灾害及癌症、艾滋病等,都将会有很大的突破,诊治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8.
脉·经脉·经络——细筋·系·神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秀珍  朱兵 《中国针灸》2002,22(11):19-27
经络学说起源于对“脉”的解剖生理学认识,以脉行的路径为经脉,以脉行的分支横出的径路为络脉,从而渐形成了经脉和络脉的概念。对经络学说提出挑战的是来自西方医学的传入,即人们在认识神经学说的结构与功能这后,来阐释经络沟通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之间,体表与内脏内,外之间特异联络,调控和反应功能,在明末传入的西方解剖生理学,或是在晚清西方医学科学的东传过程中,与经络功能相关的中医词汇如“细筋”“系”等曾作为“nerve”的汉泽名词,从而在中西医汇能的初创阶段,奠定了经络与神经功能活动相关的文字转换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经络实质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络实质的理论探讨214002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蒋正生214002苏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陈尔齐我国对经络研究的最大进展之一是证实了循经感传现象的存在。尽管应用声、光、电等手段对经络进行这样那样的研究但始终未能证实“经络物质”的存在,而经络现象的循经感...  相似文献   

20.
经络生物膜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现象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自身器官探索人体奥秘,感知生命规律而发现的,实践证明中医的针灸、推拿、药物归经,气功导引的大、小周天无不以调整经络祛病而康复的。早在汉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对此就有了十分详细完美的记载。历史充分证明经络理论在中华医学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和人类的强身健体中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经络现象的发现和经络理论的产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于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现代医学却是用和这一模式完全不同的方法来阐述人体机能调节、物质变化和生命过程的,这就使中西医基础理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分歧,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