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扭动模式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分别采用旋转碎核与快速劈核技术的效果.方法 全部患者168例(180只眼)行扭动模式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中碎核方式,分为快速劈核组82例(90只眼)及旋转碎核组86例(90只眼).记录超声时间和超声能量,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对于Ⅱ、Ⅲ、Ⅳ级核,平均超声时间快速劈核组为23.24、38.74和63.89s,旋转碎核组为6.94、28.15和50.4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超声能量快速劈核组为11.87、16.26和28.86,旋转碎核为6.85、10.91和1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厚度:各级核术后1d旋转碎核组均低于快速劈核组,术后7d,Ⅱ、Ⅲ级核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级核旋转碎核低于快速劈核组,术后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各级核术后1d旋转碎核组较快速劈核组高;术后7d,Ⅱ、Ⅲ级核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级核旋转碎核组高于快速劈核组.术后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内皮丢失:术后7d及30d,各级核旋转碎核组低于快速劈核组.结论 扭动模式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运用旋转碎核技术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quick chop with non-chopping rotation phacoemulsification techniques in terms of efficacy and safety.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hacoemulsification technique,180 eyes of 168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catarac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phacoemulsification using quick chop technique or non-chopping rotation technique.The intraoperative outcomes of ultrasound time(UST)and 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were recorded.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corneal thickness and endothelial ce11 count were measured.Results For the grade 2,3 and 4 nuclear density,the mean USTs recorded in quick chop group were 23.24,38.74 and 63.89 seconds and in non-chopping group were 6.94,28.15 and 50.47 seconds,respectively.The mean CDEs were 11.87,16.26 and 28.86 in quic chop group and 6.85,10.91and 19.00 in non-chopping groups,respectively.The corneal thickness showed significantly less corneal edema in non-chopping group at 1 day after surgery.At 7 days after surger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or grade 2,3 nuclear density,for grade 4 nuclear density,the corneal was thicker in quick chop group.At 30 days after surgery,thos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non-choppi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quick chop group at lday after surger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7 days after surgery for grade 2,3 nuclear density,for grade 4 nuclear density,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non-chopping group was better.At 30 days after surgery,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At 7 and 30 days after surgery,the endothelial cells in quick chop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non-chopping group.Conclusions The non-chopping technique is advisable and effective for lens removal in the torsional mode phacoemulsification.  相似文献   

2.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采用一种新型劈核方法-分核器机械劈核代替常规超声劈核,以此降低术中超声能量使用、缩短超声时间和减少灌注液的使用,从而达到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目的。方法采用分核器机械劈核(实验组)与常规超声劈核(对照组)进行对比。各组选择病例100例(Ⅱ级核50例,Ⅲ级核50例),记录手术中使用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进行比较,观察术后第2天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超声时间平均每例降低9.04 s,有显著差异( P =0.009);(2)实验组超声能量平均每例降低1.74,有显著差异( P =0.001);(3)实验组术后第2天角膜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分核器机械劈核代替目前的超声劈核技术,操作更简单,可以明显减少超声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3.
与《挽核与娩核辨误》一文作者商榷孙晋阅读中华眼科杂志1996年第32卷第6期《挽核与娩核辨误》一文后,有点异议,现提出与何守志老师及各位同道共同商榷。1.“挽核”和“娩核”均出自delivery一词,且在英语中“分娩”和“排出”是同义(或近义)词。汉...  相似文献   

4.
娩核与套核摘除白内障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中两种取核方法对角膜内皮及晶状体后囊膜的影响 ,比较两种方法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病人 ,将其中不愿做人工晶状体以及种种原因不适合做人工晶状体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在切口、截囊、抽吸皮质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仅以不同的取核方法而引起的角膜内皮水肿及后囊破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娩核法共 70例 (78只眼 ) ,发生后囊破裂者 13只眼 ,占总手术眼的17% ;内皮水肿者 32只眼 ,占手术眼的 41%。套核法共 6 6例 (6 6只眼 ) ,后囊破裂者 9只眼 ,占总数的 14% ;角膜内皮水肿者 15只眼 ,占总眼数的 2 3%。经统计发现 ,两种取核方法引起角膜水肿比较 t=2 .31,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而后囊破裂在二种方法的比较中 ,t=0 .5 1,P >0 .0 5 ,无显著差异。结论 套核法引起的角膜水肿明显少于娩核法 ,并随核的硬度增加而增加 ,至于后囊破裂两种方法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注水洗核法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中一种安全浮核取核方法。方法:前瞻性随机将Ⅲ至Ⅴ级核白内障216眼分成2组:注水洗核法组(治疗组)128眼,常规取核法组(对照组)88眼。治疗组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用8号双管注吸针连接乳酸林格氏液,冲洗—抽吸核外皮质,边抽吸边轻轻旋转囊袋内的核,直至将核外皮质基本清洗—抽吸干净,使核直径小于前囊环形撕囊口袋直径,核自动浮离囊袋进入前房,注入少量粘弹剂入前房,扩大切口至5.5mm,将核整体圈出。对照组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后,用粘弹剂将核旋入前房,将核整体或在前房内劈核后分块圈出,再冲洗—抽吸囊袋内皮质。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术后眼部反应及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意义,比较2组术后0.5a的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术中采用注水洗核法在圈核前将核外皮质清洗干净,使核尽量缩小,便于小核自动浮游并能整体圈出,术后反应轻,皮质清除干净,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浮核取核方法。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视力损害和致盲原因,随着白内障患者的年轻化, 白内障和近视的相关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众多危险因素中,已证实不同人种、不同地区近视与核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玻璃体液化与核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关系近年得到广泛关注,眼轴延长与玻璃体液化引起晶状体核硬化的机制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视和核性白内障的流行病学研究、晶状体源性近视与核性白内障的相关研究、轴性近视与核性白内障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等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与拦截劈核两种劈核方式,探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的技术优点。

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31例156眼随机分为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组(A组)68例82眼和拦截劈核组(B组)63例74眼。分别使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和拦截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P)、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 time)、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平均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丢失率、术中并发症、术后1d; 1wk裸眼视力和术后1d角膜水肿等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将两组中同级核硬度的亚组进行比较,A组的AP,U/S time,AECP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 且前者术后第1d角膜水肿轻于后者。术后1d裸眼视力A组优于B组,术后1wk两组裸眼视力无差异。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A组有2眼(2.4%),B组有4眼(5.4%)。

结论:与拦截劈核相比,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术中超声时间更短、能量更低、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更少、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CT和临床Emery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核分级.方法:对111例132眼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应用CT测定晶状体核CT值和Emery方法进行分级,分为CT组和Emery组,对比两组对应晶状体核分级的术后1d裸眼视力、1wk矫正视力,1d角膜水肿情况、实际超声能量(AP)、有效超声时间(EPT).结果:术后1d视力,Emery Ⅲ,Ⅳ组与CT Ⅲ,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mery Ⅲ级核术中AP和EPT高于CT Ⅲ级核,Emery Ⅳ级核,AP,EPT均低于CT Ⅳ级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 Ⅲ,Ⅳ级核较Emery Ⅲ,Ⅳ核术后1d角膜水肿程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Ⅲ,Ⅳ级核CT核分级方法可以作为Emery核分级方法的有效量化指标而对核硬度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9.
晶状体核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晶状体核硬化是白内障的表现之一,晶状体核在眼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硬化混浊。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核混浊、核颜色加深核硬度增加;在晶状体的老化过程中,游离水含量增加,而结合水含量下降,脱水使晶状体相应的干重增加以及非水溶性蛋白向核中心逐渐增加。玻璃体切除术后晶状体的微环境改变,从而加速核硬化的进展。晶状体核硬化混浊还受环境、饮食及代谢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水法娩核及圈套器法娩核两种方法.方法:326例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患者随机分成水法娩核及圈套器法娩核两组,观察对比两种娩核方法晶体核娩出操作时间、术中并发症及术后角膜水肿情况.结果:娩核操作时间:水法娩核组平均时间20s,圈套器组平均时间90s,水法娩核组手术并发症较少.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水法娩核组:0级97眼,1~4级82眼;圈套器组:0级39眼2~4级108眼.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x2=24.28,p<0.01).结论:水法娩核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组织损伤轻、术中并发症少、角膜水肿发生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大规模的白内障扫盲手术.  相似文献   

11.
核受体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转录因子之一,通过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助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核受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也是核受体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核受体产生的作用贯穿于眼球的发育、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眼科肿瘤等眼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难治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和某些癌症,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已有核受体相关靶点药物进入临床,其研究前景可见一斑.相信不断发现相关核受体与眼科疾病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能在治疗上带来新的启发,使靶向治疗成为现实,甚至让个体化用药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就核受体的基本背景及其与眼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软核处理中运用水劈核技术的适应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例(20眼)晶状体核硬度为三级以下的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中运用水劈核技术处理软核。结果16例水劈核成功,占80.00%,其中8例使用软壳技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得到明显控制。结论水劈核技术适合处理硬度为三级以下的软核。选择合适的软核是水劈核成功的关键。注意保护角膜内皮。  相似文献   

13.
平面劈核手法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面劈核方法在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用穿刺碎核镊及拦截型劈核刀劈开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完成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结果:对86例86眼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平面劈核,一次性劈开率为100%。86眼的晶状体核经6mm长切口均安全娩出。术后3,7d视力≥0.5者分别为70眼(81%)和79眼(92%)。术后角膜散光度为0.85±0.55D。结论:穿刺碎核镊及拦截型劈核刀平面劈核法适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摘除手术,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理想的劈核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Hu C  Zhang X  Hui Y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5):337-340
目的 检测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并探讨其相关的因素。方法 50岁以上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7例(47只眼)。术前散瞳,并按LOCSⅡ分类,测量白内障囊外摘出晶状体核的重量、中心厚度和直径,采用测定穿透晶状体核力量的装置,测定晶状体核的硬度。多元回归分析晶状体核硬度与年龄、核颜色、病程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切穿颜色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核所需用的平均硬度与年龄、核颜色、病程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切穿颜色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白内障晶体核硬度与年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次使用邵氏硬度计测量了62眼老年性白内障晶体核。结果:晶体核硬度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678,P<0.01)。提示以年龄估计晶体核硬度较为客观简便,有利于初学白内障超声乳化者术前了解晶体核硬度。  相似文献   

16.
吸烟与核性白内障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吸烟与发生核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眼科门诊患者360例通过裂隙灯、检眼镜检查,观察并记录晶状体混浊情况。晶状体252例有一定混浊(均为双眼)。不吸烟组162例,晶状体混浊101例;吸烟组198例,晶状体混浊151例。结果不吸烟组核性晶状体混浊59例,单纯核性晶状体混浊36例,非核性晶状体混浊42例;吸烟组核性晶状体混浊110例,单纯核性晶状体混浊68例,非核性晶状体混浊41例。两组比较核性及非核性晶状体混浊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大量吸烟可增加核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压核进钩劈核技术与乳化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应用比较,探讨压核进钩劈核技术的优点。

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0例70眼随机分为压核进钩劈核组35例35眼和乳化劈核组35例35眼。分别使用压核进钩劈核技术、乳化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两组病例均完成透明角膜切口、撕囊、水分离后,压核进钩劈核组先用超乳针头吸除表层皮质和软核,轻压晶状体核,然后用劈核钩勾住晶状体5:00位赤道部,超乳针头退回主切口,吃进晶状体核与劈核钩对向用力,将核一分为二。乳化劈核组用超乳针头吃入晶状体核心至晶状体1/2~2/3厚度并吸住晶状体核,劈核钩划入超乳针头对侧晶状体赤道部与超乳针头对向用力劈开晶状体核。记录两组术中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 time)、术前及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1、7d角膜水肿、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压核进钩劈核组的U/S time低于乳化劈核组[12.76(8.76,16.76)s vs 22.87(18.36, 27.38)s, P<0.01]; 压核进钩劈核组术后1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乳化劈核组(2133.44±348.58/mm2 vs 1957.94±280.54/mm2,P<0.05),压核进钩劈核组术后1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于乳化劈核组[0.15(0.08,0.22)vs 0.22(0.16, 0.28), P<0.01]。术后1d压核进钩劈核组角膜水肿轻于乳化劈核组(Z=13.195,P=0.004),术后7d两组角膜水肿均消退。术后1d两组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而两组间无差异(Z=-0.48,P=0.63)。

结论:与乳化劈核技术相比,压核进钩劈核技术劈核操作简单,手术安全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核心捣核技术在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核性白内障采用核心捣核法 ,安全而有效地将坚韧的硬核捣碎再乳化吸出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10月老年性白内障 96例 96眼 ,均为核性 ,无眼科手术史。其中男 5 2例 ,女44例 ;年龄 48~ 82岁 ,平均 65岁 ; 级核 60例 , 级核 3 6例 ;术前视力 0 .0 8~数指 /眼前 3 0 cm。采用美国 Alcon公司 U- 超声乳化仪 ,3 0度标准乳化头。能量值为 40 % ,负压- 13 0 m m Hg(1k Pa=7.5 mm Hg) ,流量 2 2 m L· m in- 1 。超声乳化时间为 5 3~ 143 s,平均 90 s。1.2 手术方法 采用…  相似文献   

19.
谭少健  梁皓 《眼科研究》1999,17(4):286-288
目的研究透明晶状体及晶状体核的发育规律,以补充晶状体解剖学理论。方法测量平均26.2岁的53例共97只青年尸眼的晶状体直径(LD)和晶状体核直径(ND)及厚度(N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晶状体直径为(9.52±0.36)mm,平均核直径(7.68±0.54)mm,平均核厚度为(2.9±0.4)mm。晶状体直径、核直径及厚度三者无相关关系,同一人双眼比较,晶状体直径、晶状体核直径及厚度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结论晶状体赤道部形态为小的锯齿状突起,并非平滑的圆环状。左右眼晶状体直径大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注水圈套器娩核法、水压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三种不同娩核方式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应用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对324例32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通过注水圈套器娩核法、水压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完成娩核过程,观察记录娩核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第1d角膜内皮水肿程度及术后视力,观察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娩核时间:注水圈套器娩核法平均时间45s、水压娩核法平均时间34s和前房内劈核法平均时间65s,三组的平均娩核时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注水圈套器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虹膜损伤和后囊膜破裂;水压娩核法则主要表现为前房出血。统计学分析,角膜水肿0~1级者:A组与B组、B组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视力:A组与C组、B组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视力:只有B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mo视力: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房内劈核法对Ⅳ级以上核的处理优势是明显的;水压娩核法术中并发症少,术后第1d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低,更适用于Ⅳ级以下的核娩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