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ET测定的临床意义和了解内皮素 (ET)与AMI泵功能、QRS记分(QRSS)和磷酸肌酸激酶MB(CKMB)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WHOAMI诊断患者 47例 2 4h内抽血作ET测定、CKMB监测 ,并录取第 5天心电图进行QRSS ,同时选择 2 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显示AMI患者E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 ,并与泵功能、QRSS和CKMB显著相关。结论 :AMI早期受ET调节 ,ET含量对判断泵功能、心肌梗塞面积和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出院前心电图QRS记分(QRSS)与出院前活动平板心电图试验(TET)活动耐量(ET)关系。方法选择符合WHO的AMI诊断52例患者,在出院前进行心电图和TET检查,并分析心电图QRSS与TET关系。结果AMI出院前QRSS与出院前ET呈负性相关,QRSS评估AMI出院前ET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均为65.4%)。结论AMI出院前心电图QRSS对评估AMI出院前ET和筛选高危患者、指导患者康复和评估患者预后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ET、CG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同步动态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44)、正常对照组(n=38)的血浆ET、CGRP的浓度水平。结果:AMI组即刻、第1d、第7d ET、CCRP均明显高于AMI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但ET/CGRP比值明显降低,且ET与CGRP呈显著正相关。至第14d ET、CGRP明显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T与CGRP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中血脂、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用药组(即常规组,应用溶栓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ACE-Ⅰ类等)24例,常规用药加用阿托伐他汀组(即联用组)2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4例.用Greiss法测定NO,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GRP和ET的水平.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MI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联用组改善更为显著;联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常规用药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CGRP和ET的代谢失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抒玮 《右江医学》2011,39(2):154-15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低血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9例发病于12 h内的AMI患者,测定其血钾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低血钾的发生率为23.2%。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时间、梗死部位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及时补钾,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与缩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6例被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与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对照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PAM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内皮素(ET)含量.结果 对照组、SA组、UA组与AMI组PAMP血浆含量(ng/L)依次为5.55±0.97、9.25±2.95、13.07±1.29、15.52±4.60,冠心病患者PAM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ngⅡ与ET在UA组与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组与AMI组血浆PAMP水平与AngⅡ、ET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PAMP浓度增高,并且和缩血管物质AngⅡ、ET明显相关,可能与拮抗AngⅡ、ET的缩血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并进行比较,对观察组三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观察CRP与CK-MB、cTnI 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RP、CK-MB和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与CK-MB、cTnI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可为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血浆内皮素(ET)及心肌酶同工酶(CK-MB)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热性惊厥患儿30例,分别于惊厥24 h内和惊厥后7 d取静脉血各2 mL和正常对照组22例取静脉血各2 mL检测ET和CK-MB。结果热性惊厥组与正常组比较,24 h内血浆内皮素(ET)及心肌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结果有显著差异。热性惊厥组24 h内增高的血浆内皮素(ET)及心肌酶同工酶(CK-MB)于7 d后降至正常。结论内皮素参与了热性惊厥的发病过程,而心肌酶在热性惊厥时升高,故测定ET和CK-MB可判定热性惊厥患儿有无一过性的脑功能及心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90例AMI患者分A组(伴高血压史)、B组(无高血压史).观察AMI前后血压变化、LVH情况,AMI后2周内UCG测定LVEF、E/A比值、泵功能,血清心肌酶峰CPK、CK-MB测定,血浆AngⅡ、β-EP和CGRP水平的测定,及梗死后心脏事件等.结果 A组血压下降明显,并与基础血压、LVH、泵功能有关;A组发生AMI后AngⅡ、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CPK、CK-MB水平均高于B组;血压下降者LVEF及E/A显著低于血压无下降者,A组泵功能Ⅲ~Ⅳ级发生率高于B组,心脏事件及死亡率也高于B组.结论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发生AMI后71.1%血压下降,这与心功能恶化、LVH、梗死面积大以及血浆AngⅡ、β-EP、CGRP水平更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肾素(PRA)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及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AMI患者、健康对照组58例的血浆ET、AⅡ、PRA水平;结果:AMI组病例血浆ET、AⅡ、PR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发病后ET、AⅡ、PRA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ET、AⅡ、PRA对AMI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并进行比较,对观察组三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观察CRP与CK-MB、cTnI 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RP、CKMB和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与CK-MB、cTnI呈正相关(p<0.05).结论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可为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三项联检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以及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166例疑似AMI患者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段,同时进行了CTnI和CK-MB、Mb的测定。结果 在AMI早期诊断中。CTnI出现滞后,1-4h测定CK-MB、Mb相符率为82.35%;5-24h测定CTnI敏感性高具有确定性意义。结论 CTnI、CK-MB、Mb三项联检对AMI的早期诊断非常必要,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对病人的及时救治和康复,以及减少死亡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26)、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3)及正常对照组(n=22)血浆NO和ET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AMI组、UA组患者血浆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低于UA组(P均<0.01);AMI组、UA组患者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浆NO和ET代谢失调导致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是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点高敏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AMI患者164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在AMI患者入院0h,6h,24h,48h及5d分别取血检测血清hs-cTnT、hs-CRP,CK-MB的浓度。结果:AMI血清hs-cTnT、hs-CRP,CK-MB浓度均显著升高,hs-cTnT升高的更早,持续的时间更长。结论:hs-cTnT在诊断AMI时,比hsCRP,CK-MB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55例AMI确诊患者,血清Mb、cTnI的测定用免疫比浊法,CK测定用连续监测法,CK-MB测定用免疫抑制法.结果 ①55例AMI患者Mb阳性42例,阳性率76%.cTnI阳性45例,阳性率81%.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χ2检验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②55例AMI患者血清Mb、cTnI、CK、CK-MB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t检验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Mb、cTnI、CK、CK-MB是诊断AMI的较佳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AMI,为临床抢救治疗AMI病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甘丙素(GAL)的放免活性.结果示AMI.患者急性期各次血浆GA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伴高血压、糖尿病和心功能不全者升高更显著,GAL和内皮素(ET)、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血浆GAL、血清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大鼠,用GAL抗血清治疗心梗大鼠,减少坏死面积45.4%和缩小了梗塞范围47.1%,亦明显降低了血浆GAL水平,抑制血清CK、CK-MB、MDA活性,提示早期阻断GAL的生物学效应,对防治AMI有重要意义.实验还发现牛磺酸对GAL亦有拮抗效用,显示牛磺酸有保护心肌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4例AMI患者,比较两组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情况。对AMI患者按照Killip分级法分级,分为Ⅰ~Ⅳ级,对比各级间NT-proBNP、CK-MB变化情况,同时观察AMI患者NT-proBNP浓度与CK-MB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AMI患者组NT-proBNP、CK-MB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Kil-lip分级各组间NT-proBNP、CK-MB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AMI患者NT-proBNP浓度与CK-MB浓度间呈正相关(P<0.001)。结论 NT-proBNP的检测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而且其水平高低可以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MB型(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三项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11月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116例,根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47例,阶段性测定其血清CK-MB、cTnI及hs-CRP指标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K-MB、cTnI及hs-CRP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AMI组血清hs-CRP与其他心梗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hs-CRP与CK-MB及cTnI之间有正相关.结论 血清CK-MB、cTnI及hs-CRP联合测定可早期快速诊断冠心病,一定水平的hs-CRP与血清CK-MB、cTnI联合检测可早期预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检测.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峰值变化的关系,进而通过BNP来定量评价梗死相关动脉是否及时再通。方法63例AMI患者根据PCI时间分为直接组和非直接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入院后4、24、48h测定BNP水平。CK-MB峰值测定:入院即时采血检查CK-MB,入院第1天每3h测一次,第2天每6h测一次,第3天每12h测一次。结果患者BNP水平在入院后缓慢上升,并于第24小时达到高峰值,第48小时开始下降。非直接PCI组BNP水平相对于直接PCI组显著增高(P<0.01)。直接PCI组达CK-MB峰值时间明显比非直接PCI组前移。结论血浆BNP水平测定是评价AMI早期PCI后梗死相关动脉是否及时再通的客观指标,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