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硫酸镁超前镇痛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硫酸镁组(M组),每组20例。C组常规麻醉,M组于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硫酸镁5mg/kg。观察两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内脏牵拉反应等指标的变化,并且通过应用硬膜外止痛泵观察两组产妇术后6、12、18、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首次触发时间、镇痛泵有效触发次数和用药总量以及吗啡消耗量等。结果:胎儿娩出时,C组HR明显快于基础值(P〈0.05),M组产妇的HR较C组慢(P〈0.05),M组产妇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率较C组低(P〈0.05);M组产妇术后12h的VAS评分较C组低(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术前静脉使用小剂量硫酸镁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该药能减少术中不良刺激、抑制术中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剂量氯胺酮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0~36岁,术前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分>27分,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硬膜外阻滞完善后、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对照组(C组)硬膜外阻滞完善后、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反应,并于术后2、6、24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MMSE评分。结果 K组产妇娩胎时喊叫与呻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χ2=10.951,P<0.05)。K组术后2h的VAS评分低于C组(t=-2.074,P<0.05),其余时点两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术后各时点的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C组的麻醉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不会影响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龙丰云  陈弘  张磊  姜志 《海南医学》2005,16(12):3-4
目的观察氯胺酮与芬太尼复合液超前镇痛对抑制腹部手术内脏牵拉痛的影响及术后镇痛情况的观察.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胆囊手术患者均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即Ⅰ组(对照组):术前不施行超前镇痛;Ⅱ组(实验组):切皮前10min将氯胺酮30mg与芬太尼0.05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ml注入硬膜外腔,所有患者术后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镇痛药物为0.225%罗哌卡因+3mg/L芬太尼,共100ml.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术后镇痛情况及并发症.结果Ⅱ组用药对抑制术中牵拉痛的效果明显优于Ⅰ组(P<0.01);Ⅱ组PCEA泵首次触发时间较Ⅰ组显著延长(P<0.01),48小时内有效触发次数显著减少(P<0.01),24小时PCEA泵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与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能明显抑制术中牵拉痛,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04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疼痛VAS评分、牵拉反应及术后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h、6h、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无牵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h、12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可显著提升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减少牵拉反应并降低血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静  杨蓓  潘嗣宁  谢玉波 《广东医学》2012,33(23):3636-3637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在妇科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组(KF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且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K组患者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KF组患者插管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并在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记录诱导前、诱导后、切皮即刻、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6、12、24、48 h的疼痛感觉程度,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泵有效触发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时点SBP、DB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K组和KF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 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止痛泵有效触发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K组比较,KF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镇痛泵有效触发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开腹手术术前静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在不同给药时间的超前镇痛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在不同给药时间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60例行剖宫产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在切皮前(A组)、手术后(B组)硬膜外注入氯胺酮30mg,切皮前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1ml(C组),术后均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观察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感觉疼痛时间、镇痛药用量、术后VAS评分和副作用。结果3组病人术中BP、HR、SpO2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疼痛开始时间,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均明显延长(P<0.01),A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EA术后用药量依次为C组>B组>A组,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PCEA的VAS评分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副作用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能降低术后病人PCEA时镇痛药的需要量,尤其切皮前用药更能有效地发挥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择期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拟在持续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切皮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 Ⅱ组,切皮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5、10、15、30min产妇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 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 记录两组产妇术后2、6、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麻醉的满意度及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用药前后HR、SpO2变化,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5、10 min的MAPⅡ组低于Ⅰ组(P<0.05),产妇对麻醉的满意度优良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手术可以提高产妇对麻醉的满意度,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超前镇痛对术后自控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氯胺酮超前镇痛对下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45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于硬膜外麻醉行全子宫切除术,随机分为3组,即Ⅰ组:对照组,术前不施行超前镇痛;Ⅱ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入氯胺酮0.2 mg•kg-1;Ⅲ组:切皮前30 min将氯胺酮30 mg加入实验剂量(2%利多卡因4或5 mL)中注入硬膜外腔。3组术后均连接Graseby9300镇痛泵行患者自控硬腺外镇痛(PCEA),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加50 mg•L-1吗啡。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天晨抽取静脉血,采用改良荧光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视觉模拟(VAS)评分、镇痛泵首次触发时间、吗啡消耗量、有效触发次数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结果:从术后4 h至48 h 3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升高,Ⅰ、Ⅱ、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Ⅱ、Ⅲ两组PCEA泵首次触发时间明显延长,镇痛期内按压次数、吗啡总消耗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Ⅰ组术后E及NE水平均高于术前,Ⅱ、Ⅲ组术后第1天E、NE水平均高于术前,第2天E、NE水平与术前无差别,与Ⅰ组术后第2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经硬膜外腔或静脉途径行超前镇痛能减轻下腹部手术术后儿茶酚胺和皮质醇的增高反应,提高患者自控镇痛效果,减轻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罗振吉  黄荣敏 《广西医学》2010,32(7):829-831
目的比较曲马多和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需行剖宫产手术产妇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吗啡组和曲马多组,每组25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毕即刻接一次性PCA镇痛泵,两组均用0.5%布比卡因25ml+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吗啡组加入吗啡7.5mg,曲马多组加入曲马多600mg。观察两组术后4h、8h、12h、24h和48h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麻醉前、术中最低SBP、HR。结果术后镇痛过程中两组各时点SBP、HR平稳(P〉0.05);VAS评分曲马多组略高于吗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评分曲马多组低于吗啡组(P〈0.05)。吗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13/25),曲马多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硬膜外腔超前注入与术后注入吗啡-氯胺酮复合液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40例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超前镇痛组(超前组,n=20)和术后镇痛组(术后组,n=20)。超前组于试验剂量中加吗啡-氯胺酮复合液(吗啡1.5mg、氯胺酮25mg),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ml;术后组试验剂量中不加任何药物,而于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入吗啡-氟胺酮复合液(剂量同超前组,加生理盐水至5ml)。观察各组术程局麻药用药量、镇痛、镇静倩况、术后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副作用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结果 超前组比术后组局麻药用量显著减少(P<0.01),术中镇痛效果显著增强(P<0.05),VAS值显著降低(P<0.05或 0.01),术后镇痛非常满意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 硬膜外腔超前注入与术后注入吗啡-氯胺酮复合液均能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超前应用能增强术中麻醉效果,且术后镇痛效果也优于术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胺酮联合布托啡诺防治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中胃牵拉痛和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剖宫产术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为硬膜外阻滞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0.4mg/kg氯胺酮,胎儿娩出即刻,静滴布托啡诺15/zg/kg,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镇静药物,观察术中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胎儿娩出及探查关腹时胃牵拉痛的VAS评分,RSS镇静评分和出现Wrench寒战分级的情况。结果胎儿娩出及探查关腹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及探查关腹时VAS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RSS镇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Wrench寒战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布托啡诺应用于硬膜外剖宫产术中防治胃牵拉痛和寒战效果明显,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术后保留硬膜外管行PCEA)。观察组首量:氯胺酮20mg+0.5%布比卡因3ml+0.9%生理盐水3ml;PCEA镇痛液配方:氯胺酮150mg+0.5%布比卡因25ml+氟哌啶2mg+生理盐水至100ml。对照组首量:吗啡1.0mg+0.5%布比卡因3mI+0.9%生理盐水3ml;PCEA镇痛液配方:吗啡5mg+0.5%布比卡因25ml+氟哌啶2mg+生理盐水至100ml。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后,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腔自控镇痛与吗啡硬膜外腔自控镇痛效果一样,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度冷丁组(D组);麻醉完全后K组静注氯胺酮0.5mg/kg、咪唑安定0.05mg/kg,然后以氯胺酮15ug.kg-1/m in,咪唑安定0.8-1.5ug.kg-1/m in静脉持续滴入,D组则用度冷丁1mg/kg、氟哌啶醇2.5mg缓慢静滴。记录两组病人给药前、给药后15、30、60m in、术毕的MAP、SpO2、HR、术中病人对手术牵拉内脏时的反应和镇静效果的评价。结果在给药后15m in两组病人的MAP较给药前均有下降(p<0.05),以D组更为明显(p<0.01);K组在给药后15m in HR较给药前升高(p<0.05);两组病人术中镇静效果评级(Ram say评级)与给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内脏牵拉反应抑制的有效率K组为95.00%,D组为82.50%,K组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对产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加自控泵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48例宫内单胎妊娠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124例,采取硬膜外持续加自控泵镇痛;对照组124例,采用间断肌内注射镇痛剂。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阴道流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副作用等。结果:术后4、8、24h的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组分别为(1.56±0.65)、(2.58±0.42)、(2.24±0.36)分;对照组分别为(4.67±0.66)、(5.49±0.37)、(5.10±0.31)分,镇痛组各时点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阴道流血量、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的目的,亦不影响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阴道流血量与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的价值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36例子宫肌瘤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8)和实验组(B组,n=18)。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辅助芬-氟合剂(1/2~1 U),以保证术中无痛、安静。术中局麻药为1.5%利多卡因和0.25%的卡因混合液。B组于开皮前硬膜外腔中注入氯胺酮0.3~0.6 mg·kg-1 ,加入试验剂量内。两组术后均连接PCEA装置。术后分别观察:①术后不同时间点(0.5、2、4、8、12和24 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②术后2 d内PCEA泵首次触发时间,PCEA泵记录的吗啡消耗量,有效触发次数/实际触发次数等;③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结果:B组术后2 h VAS评分(12.1 mm)明显低于A组(18.9 mm),以后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CEA泵首次触发平均时间A、B组分别为(117.78±29.91)min,(188.89±16.16)min,PCEA泵有效触发次数分别为(8.33±1.80)次及(4.44±0.88)次;术后2 d内PCEA泵所记录的吗啡用量分别为(1.67±0.36)mg及(0.89±0.18)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A组恶心5例,呕吐6例,皮肤瘙痒3例;B组恶心2例,呕吐3例,皮肤瘙痒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硬膜外给予氯胺酮可提供良好超前镇痛效果,可达到满意的术后镇痛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PCA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对应激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需术后镇痛产妇.术毕随机分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记录手术后6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测术前、术毕、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血浆葡萄糖值并同时记录MAP、HR.结果 术后6h时点PCEA组VAS评分比PCIA组VAS评分低(P<0.05),其余各时点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EA组在6h、24h血糖值显著比PCIA组低(P<0.05);术毕、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血糖值比术前较高(P<0.05);两组MAP、HR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比静脉自控镇痛更好地减轻手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郑继根  武琳智  邹鲁宏  赵宇 《重庆医学》2022,(12):2045-2050
目的 比较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后的抗忧郁及镇痛效果。方法 将21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和艾司氯胺酮组,每组70例。对照组断脐后接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1μg/kg+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右美托咪定组向静脉镇痛泵中加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组向静脉镇痛泵中加入0.5 mg/kg艾司氯胺酮。记录各组产妇术后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1、3、5、7、9 d的母亲忧郁量表(MBS)评分和产后忧郁发生率,观察术后24 h内的镇痛药使用量及补救镇痛率,并记录各时间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4、48 h右美托咪定组和艾司氯胺酮组的VAS评分、镇痛药使用量和补救镇痛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艾司氯胺酮组的VAS评分、镇痛药使用量和补救镇痛率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术后3、5、7、9 d右美托咪定组和艾司氯胺酮组的MBS评分及产后忧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艾司氯胺酮组术后1、3、5、7、9 d的MBS评分及产后忧郁发生率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给药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单胎、足月妊娠、母婴健康,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二组,各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氯胺酮组在注入试验量5min测试麻醉平面确实后经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0.5mg/kg(以苄索氯铵为防腐剂),对照组不给氯胺酮。术中常规监测SBP、DBP、HR、SpO2。每组于切皮时(T1)、分离腹直肌时(T2)、胎儿娩出时(T3),分别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行Apgar评分。结果二组患者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期间SBP、DBP、HR、SpO2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氯胺酮组在T1、T2、T3时镇静评分明显升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氯胺酮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二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氯胺酮组有2例出现兴奋多语,但症状较轻能自行缓解。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给药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增强剖宫产术中镇痛效果,为剖宫产术中硬膜外麻醉比较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胺酮、曲马多在剖宫产术巾预防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K组(氯胺酮)、T组(曲马多)和N组(生理盐水),n=20。腰硬联合麻醉后,3组分别静注氯胺酮0.5mg·kg^-1,曲马多1mg·kg^-1,生理盐水5ml。监测产妇呼吸、循环的变化,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记录产妇有无寒战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寒战发生率:K组5%、T组10%、N组40%。K组、T组和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K组和T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K组在注射后10rain心率增快,血压升高。镇静评分:K组和T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K组和T组牵托反应较N组明显减少(P〈0.05),但T组恶心、呕吐高于K组(P〈0.05)。结论氯胺酮和曲马多均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发生,两者的镇静效果及对牵拉反应的抑制也无明显差别。但曲马多较氯胺酮有更高的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0.3%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氯胺酮、舒芬太尼用于-8-q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泌乳与肠胃排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自愿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60例为I组(甲磺酸罗哌卡因组),不愿意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按需肌注哌替啶60例为Ⅱ组(对照组)。I组术后连接恒速镇痛泵(2mL/h)持续注入0.3%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氯胺酮100mg、舒芬太尼50仙克,氟哌碇2.5mg复合液100mL;II组术后按需要肌注哌替啶(1mg/kg)镇痛。观察术后48h内的镇痛、镇静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及恶心呕吐、泌乳时间、肠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及镇静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初乳时间和肠排气时间I组明显短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3%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氯胺酮、舒芬太尼和氟哌啶对剖宫产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良好,有利于产妇的泌乳与射乳,有利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