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全国二级以上医院逐步建立独立的急诊科。20多年过去了,急诊医学队伍建设有了很大改观,涵盖了院外急救、复苏学、中毒、创伤学、灾难医学、急诊ICU、急诊综合病房等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学的重要地位也逐渐被认识。然而,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依然是急诊医学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急诊工作者去探索和设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突飞猛进,交通事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大公害,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一次性伤亡人数往往更多、程度更重。院外急救体系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独特、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在近期连续发生的两起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开展院外急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诊急救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应对急诊和各种突发事故的能力不断提高。回顾性分析郑州市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急诊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发生在河南省的3次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情况,对急诊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方式进行研讨。1资料与方法1·1急诊流行病学资料根据郑州市“120”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管理管理系统分类统计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急诊流行病学资料,3年的急诊出诊总人数分别为34931人次,41264人次和43131人次。其中各种机械性外伤(不包括烧伤)在3年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43·3%,45·3%和44·7%。急诊分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急救医学也不断的发展和成熟,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包含了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两部分.院外急救是指当院外出现患者时,院外急救人员在"120"指挥调度下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予以紧急处置后,将患者送至院内.院内急救是当患者进入院内后,通过急诊、手术室或危重症等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要求院外与院内急救两者紧密链接,互为一体,不可分割,通过加强对院外医师急救技能的培训和设备的投入,优化急诊流程,加强院外及院内沟通交接等一系列措施,达到资源共享[1].从而实现快速、连续、高效的一体化救治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包括院外急救和院内急诊,院外急救由急救中心承担,院内急诊由急救网络医院承担.为明确急救网络医院,健全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功能完善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实现院外和院内急救一体化,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根据需要选择若干综合医院急诊科纳入急救网络,负责接收急诊患者和紧急救援中心转运的伤病员,提供急诊医疗救治,并向相应专科病房或其他医院转送"[1],〈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急救网络医院设置指南的通知〉(云卫发[2009]344号),结合〈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0号)[2]的要求,制定急救中心网络医院设置指南与评估细则,探讨急救中心网络医院的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患者的第一线。建立高效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以保障公民生命安全,改变现有的急诊服务模式和制度已成必然〔1〕。县级医院因受医疗条件及地域等限制,急诊医疗水平急需提高,现就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的思路与同道商榷。1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急诊是医疗工作的前沿,急诊病人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如处理不当,易发生纠纷,只要在急诊室工作过的医生都知道,急诊工作非常累,精神高度紧张,常常超负荷劳动。而急诊科医生的实际收入明显不如专科医生。目前,县级医院的急诊医生大多没有属于自己的专业,什…  相似文献   

7.
院外急救(120)作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显重要,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和聚焦点。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较,池州市院外急救医疗服务工作相对滞后。为了推进全市安徽省城乡院外急救(120)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提高医疗紧急救援能力,保障院外急救医疗质量安全,市卫生行政部¨组织对全市城乡院外急救医疗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现代紧急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EMSS)是以医疗救援服务体系为主体,需信息网络系统、灾害监测系统、公安交通系统等多机构联动的系统工程。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包括急诊医学体系、通讯网络系统、院外急救知识的社会化培训,其中急诊医学体系是EMSS的核心,包括红色的院外急救、绿色的院内急诊、蓝色的重症监护。作为以医疗救援为主的EMSS,除了需相关职能机构的联动外,完善的管理体制、现代化的急救医疗信息网络及通讯、精湛的院内急救技术、精良的院外急救装备及急救知识的社会化培训是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得以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也越来越多,我国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界承载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和责任。北京急诊界医生近年来为了相互交流、不断提高某些方面共识,举办了多次急诊沙龙和急诊医学会议,共同探讨很多关于发展的话题,而全国急诊方面的学术会议近年来在中华急诊医学会的支持下办得有声有色,令人鼓舞,尤其是急救医学的救治标准问题,终于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急救医学涉及的不止急诊医学界,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决策。本人急诊工作中参与了多次大型创伤和中毒等抢救,…  相似文献   

10.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在中国译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这主要是因为将Emergency Medicine (EM) 译为急诊医学(也被译为急救医学,急症医学,救援医学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急救中心的建设遍及全国,发挥了救死扶伤,抢险救灾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建设和发展上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从事院外急救十余年,从实践中总结出医疗急救建设和发展的举措,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诊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同时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诊患者的安危。新疆地处西北,区域辽阔。我院位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年急诊门诊量近3万人次。根据多年的急诊科室工作经验,我们认识到:急诊的实质就是研究各种急、危、重症急性发作期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而逆转这种变化,为专科治疗奠定基础和争取时间,建立EMSS使急诊救治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十分必要。1EMSS三部分院外…  相似文献   

13.
院外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如何提高院外急救人员对“潜在急危重病”患者的识别能力,提高救治针对性和及时性,如何做好院外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也是建设数字化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1,2].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患者的现实需求,院外急救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患者希望医疗单位能掌握自己更详细的疾病信息,提供更用针对性的医疗救治.强大的院外急救信息平台不仅为信息的稳定提供保障,更决定着数据信息在不同设备、不同单位间传输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决定着院外急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类创伤逐年增加,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如何提高创伤治疗水平,减少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是以内科为主导的急诊模式,在救治创伤患者时往往采取外科逐级会诊的急诊机制。这种机制在应对严重创伤患者时效率低下,问题很多。我院自2005年9月开始实行创伤小组机制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经过近30年的探索,目前已发展为一门专门的临床医学专科,具有应急性、综合性、风险性和不间断性特点[1],在急危重病的救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工作节奏快,效率高,为了使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必须打造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随着社会发展,急诊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与重视,急诊学科的准入制度与自主型急诊科建设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院外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体系已充分显示出它的先进性.但由于急、危、重患者多,突发事件多,患者来源复杂,而护理力量相对薄弱,风险因素存在于护理人员操作、配置、抢救等各个环节中,如何及时正确地防范、规避风险,对患者、医务人员等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方式实施规避过程[1]的风险管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院外急救中护理的风险管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诊(急救)医学是医学科学领域中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或跨科的学科.以研究急性危重病的院外急救和输送、心肺复苏、危重患者的监护救治、预后评价、灾害性医学和急性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县及县级以上医院逐步建立了急诊科.在此前后,大中城市建立了独立或挂靠于医院的急救中心.急诊医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目前医学界对急诊还是急救医学名称存在不同意见,尤其对急诊、急救医疗体系模式不一.现从国内急诊医学体系结合我院急诊中心的实践,对急诊医疗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建立院长领导下的急诊管理体制,健全医院急诊指挥系统急诊管理应实行业务主管院长直接领导下科主任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急诊工作既要形成独立的运行系统,又要与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紧密联系。重大抢救时,要调动全院各部门的力量予以配合。实行条块结合,行政以块为主,医疗业务工作以条为主。成立院级急救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事件急性传染病等医疗救援队,各级领导小组及救援梯队应构成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2适应急诊急救任务,改善就诊环境急诊科应独自成区,标志醒目,光线明亮,布局相对合理,应有宽敞的急诊诊室。有较为完善的支持系统一急诊…  相似文献   

19.
院外急救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危重患者的生命,也是急诊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加强急救护理的质量管理,对患者在进院前得到及时的救治,进而挽救宝贵的生命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入院前,对于患者紧急救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患者的生命安危[2,3]。同时,随着近年来众多大中型的城市纷纷着手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的医疗急救体系,通过整合当前城市医院的医院资源,以及城市的各项医疗的资源,构建起一个更好的覆盖全市范围的紧急医疗的救援诊疗体系,逐渐来担负起各个医院的社会责任[4]。下面,本文就院外急救护理质量管理发展进行分析和探究,探讨如何加强院外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院外急救已成为急诊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范畴.院外急救系统是否完善及其医疗急救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快速有效的院外急救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武汉市急救中心为单纯院外独立模式的急救体系,作为湖北省院外急救龙头的带动城市,为加快院外急救的建设,了解武汉市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本文对2010年的有效出车52 069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