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解剖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尺腕关节的关系.方法 采用12具成人截肢手术新鲜上肢标本,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组成及各成份的形态、走行及附着点,并研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与桡尺远侧关节及尺腕关节的关系.结果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成份包括三角纤维软骨盘(TFC)、半月板近似物、远侧桡尺背侧韧带、远侧桡尺掌侧韧带、尺侧腕伸肌下键鞘、腕尺侧副韧带、尺三角韧带、桡尺三角韧带和尺月韧带.其中,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与近排腕骨间的月三角骨间韧带的止点互相融合,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类似一角形关系结构.结论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是腕部解剖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多种坚韧组织复合体,作为整体来维持桡尺远侧关节及尺腕关节的稳定性;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和月三角骨间韧带共同在维持尺腕关节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肌腱周围滑膜组织包裹腱吻合口,以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共治疗23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23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大45岁,最小9岁;左腕6例;右腕17例;22例病人为急诊外伤,1例为伤后半月2次手术。玻璃割伤20例,刀割伤3例。23例中,有3例腕掌侧结构全部断裂;11例仅尺侧腕屈肌腱、尺动脉尺神经正常,其余结构均断裂。5例掌长肌腱、桡侧屈腕肌腱、正中神经、桡动脉、拇长屈肌腕断裂,屈指浅深肌腱部分腱断裂;3例尺侧腕屈肌腱、尺动脉尺神经断裂,屈指深浅肌腱部分腱断裂;1例为伤后半月2次手术,仅示中环指浅腱断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中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218例Colles骨折的患者,行门诊手法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其中14例患者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男9例,女5例;年龄14~52岁;致伤原因:摔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腕部肿胀明显,尺侧压痛明显,并行CT+三维重建检查,明确桡骨远端骨折情况,发现Colles骨折均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并明显移位,进行手术治疗,先行尺骨茎突部位手术,沿尺骨纵轴作纵直切口,术中发现尺骨茎突骨块移位明显,发现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经骨折端脱位绕到尺骨背侧,影响腕关节复位,将尺侧腕屈肌复位,直视复位尺骨茎突骨块,根据骨块大小用克氏针或Herbert钉固定尺骨茎突骨折。尺骨茎突骨折复位后其中8例桡骨下端骨折闭合复位满意,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以2枚克氏针贯穿骨折远近端固定,分别自桡骨远端桡侧及背侧入针交叉固定。另6例因桡骨下端骨折粉碎闭合复位欠佳而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桡骨远端掌侧入路,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后观察并发症情况,如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等,影像学观察腕关节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运用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腕关节活动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12~20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等情况发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掌倾角由术前平均-7.0°改善至术后7.6°,尺偏角由术前平均15.5°改善至术后21.8°。按照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2例,良1例,可1例 ,优良率为92.86%。结论Colles 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闭合复位失败后应考虑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的可能,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按骨骼肌亚部化和肌构筑学原理改进肌移植术重建伸膝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根据骨骼肌亚部化和肌构筑学原理探索改进重建伸功能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5例小儿股四头肌麻痹病例采用半腱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亚部移植术重建伸滕功能。结果 股二头肌长头亚部的生理横切面积(SA)为18.07cm^2,半腱肌为13.24cm^2,二者之和为31.31cm^2。与股中间肌的CSA31.66cm^2相仿,可代替股中间肌的伸滕功能,已做手术5例,疗效均满意,结论 改进后的手术方法,即可防止髌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采用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治疗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的优良率达100%;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优良率为66.67%。结论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治疗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具有操作方便、疗效理想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桡侧腕短伸肌起点松解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间采用桡侧腕短伸肌起点松解治疗的24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Nirschl/Pettrone级差系统作为疗效评价指标,采集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样本数据,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VAS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VAS均值由术前7.05(5.7~8.5)降低至术后的1.07(0.3~2.4),P<0.001;Nirschl/Pettrone级差分析显示治疗效果满意者共19例(79.1%).结论 桡侧腕短伸肌起点松解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有效方法,正确应用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李延凯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F0003-F0003
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7个月前因不慎被钢板砸伤左腕掌侧,背侧着地,腕掌部见不规则创口,急行桡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尺桡侧腕屈肌腱断裂吻合,正中神经、尺神经、桡、尺动脉断裂吻合术,术后按期功能锻炼,术后7个月,手指被动活动自如,主动屈曲受限.示中指背伸不能,行肌腱松解术,术中检查见中环指伴肌腱断裂.行肌腱移植,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易于掌握,小剂量低容量的局麻药即可阻滞肩部和上肢桡侧皮肤的痛觉,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肢手术的麻醉,但存在尺神经起效延迟,有时尺侧阻滞不完善的现象;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体表标志明显,容易定位和穿刺,并发症少也被广泛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臂丛在腋鞘内的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因而阻滞不易完善,通常是尺侧好,桡侧差,肌皮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阻滞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赵昆  李璇  王一  陈慧  张曼莉  王霞  鲁明  佟飞 《河北医药》2023,(7):1031-1034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低频重复电刺激在老年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肌无力中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ICU收治的85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均在入住ICU 24 h内行超声与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测,待患者意识清醒后依据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定量表(MRC)评估肌力,根据是否发生获得性肌无力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四头肌厚度、肱二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测结果,应用Pearson分析股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与MRC评分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获得性肌无力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测预测获得性肌无力的价值。结果 发生组机械通气时间、制动时间长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股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低于未发生组,低频重复电刺激阳性率高于未发生组(P<0.05);股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与MRC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1978年3月~1981年5月,我院骨科以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2例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手术方法:臂丛麻醉下,扎好气性止血带,在桡尺骨茎突之间作腕背侧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保护尺桡神经的背皮支。纵向切开腕背侧韧带,将拇长伸肌及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向桡侧牵开,把伸指总肌腱与食指固有伸肌腱向尺侧牵开,横形切开桡腕关节囊,显露月骨、三角骨及舟骨。先切除三角骨,它是腕关节囊尺侧部和掌侧桡腕韧带的主要韧带,附着点以锐切法分离,再切除月骨在掌侧桡腕韧带的附着部以去除月骨,然后切除舟骨,舟骨远近两骨折均需摘除。最后分层缝合桡腕关节囊、腕背侧韧带(伸肌支持带,不需坚固修复)皮下组织及皮肤。术毕掌侧前臂石膏托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股四头肌肌构筑特征和肌梭分布,测定神经入肌点,为股四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股四头肌的肌构筑学特征,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用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股四头肌肌梭分布。结果:股四头肌是由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4块肌组成,肌质量分别为(158.7±10.5)g、(351.5±66.8)g、(521.9±72.6)g和(303.1±44.5)g;肌长分别为(30.2±2.0)cm、(31.5±2.7)cm、(31.0±3.2)cm和(28.8±2.8)cm;肌纤维长分别为(6.7±1.8)cm、(9.2±2.0)cm、(8.8±1.6)cm和(9.0±1.5)cm;羽状角分别为(17.1±2.3)°、(18.6±2.3)°、(15.5±2.8)°和(10.5±1.6)°;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22.4±3.1)cm2、(34.6±4.3)cm2、(53.8±5.8)cm2和(32.5±4.6)cm2;平均肌梭密度分别为19.38个/g、21.93个/g、20.18个/g和18.64个/g。神经入肌点分别为股直肌有2个神经入肌点分别距髂前上棘(10.23±0.97)cm和(14.48±1.12)cm;股内侧肌的神经入肌点为(9.85±1.28)cm;股外侧肌有2个分别为(11.88±1.34)cm和(13.98±2.55)cm;股中间肌的神经入肌点为(9.23±1.65)cm。结论:股四头肌的4块肌均属于羽肌,是伸膝关节的产力肌;股四头肌肌构筑学特点反映了其在肌体中的功能;股四头肌不同肌块之间以及同一肌各部之间密度不等,各肌的上部均比其中、下部肌梭密度高;股四头肌的神经入肌点均集中在股前上部第2区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键盘鼠标操作引起腕部尺骨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及诱因。方法采用宋海涛等的尺骨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总结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长时间操作键盘鼠标后诱发尺侧腕痛人员102例,利用物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分析操作键盘鼠标引起尺骨撞击综合征的原因。结果33例诊断为尺侧撞击综合征,尺骨阳性变异13例(39.3%),尺骨动态阳性变异10例(66.7%);14例(100.0%)出现腕骨MRI信号改变,信号改位于月骨尺侧部分近端、三角骨腰部和底部,以及尺骨头桡侧近端;13例(92.9%)出现三角纤维软骨损伤,部位多在尺侧及中央部(76.9%);随着操作键盘鼠标时间的延长,腕部尺侧疼痛、握力下降等症状逐渐加重,Chun和Palmar腕部功能评分明显降低。结论长时间操作键盘鼠标,加剧或诱发尺骨动态阳性,导致尺骨头密集地撞击TFC和腕骨,造成尺骨撞击综合征;联合临床症状、物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能早期诊断计算机操作引起的尺骨撞击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杨胜波  薛黔  李季蓉 《贵州医药》2005,29(2):99-101
目的探究家兔不同形态肌肉的肌梭分布。方法肌构筑法和HE染色法。结果家兔胸大肌为一扇形的阔肌,肌重11.21g,肌梭密度为12.98个/g,但各部位的肌梭密度不同,横行纤维中部最高(21.68个/g),斜行纤维以远端为高;跖肌是一羽肌,肌重3.94g,肌梭密度为16.94个/g,内侧部近端最高(47.71个/g),外侧部以中部密度最高(19.77个/g);趾长伸肌为长肌,肌重2.20g,肌梭密度26.24个/g,其肌腹中部密度最高(44.76个/g)。结论不同形态肌的肌肉的梭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不同形态的肌肉或同一块肌肉,肌梭分布不均匀;小肌较大肌、伸肌较屈肌有更高的肌梭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并分析婴幼儿双侧桡、尺动脉的内径及深度以探讨婴幼儿在超声引导下行桡、尺动 脉穿刺置管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麻手术的婴幼儿120例,应用超声对患儿双侧桡、尺动脉进行检查测量, 记录双侧桡、尺动脉3个标志点的深度、内径及解剖变异情况,同时记录患儿的身高、体质量、禁饮禁食时间以及每个 测量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体温。结果 超声测得的患儿左、右前臂间桡动脉和尺动脉深度、内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桡动脉均较尺动脉表浅(P<0.05)。桡、尺动脉第2测量标志点深度较第1测量标志点深,第 3测量标志点较第2测量标志点深(P<0.05);桡、尺动脉内径在各个测量标志点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 桡、尺动脉深度与年龄、身高、体质量、MAP均呈负相关,与HR呈正相关(P<0.01);双侧桡、尺动脉内径与年龄、身 高、体质量、MAP均呈正相关,与HR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超声测得婴幼儿桡、尺动脉内径相当;在超声引 导下行婴幼儿桡、尺动脉穿刺置管均具有选择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常成人尺、桡动脉供血优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姚刚  周芳  章宏伟  汤建平 《江苏医药》2006,32(3):223-224
目的探讨尺、桡动脉的供血优势,以防止手术后影响手掌部血供。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同时检测双上肢前臂尺、桡动脉的内径、平均流速、血管横截面、血流量作为评估指标。结果尺动脉和桡动脉的平均内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尺、桡动脉的平均流量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尺动脉的平均流速大于桡动脉(P〈0.01)。但这些指标都有个体差异。结论使用桡动脉或尺动脉时并不需要知道谁占优势,而是需知道他们能否单独维持手部永久的血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时供体神经的选择。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3组,每组10只。A组:端端吻合组,切断尺神经,端端吻合。B组:切断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端侧吻合。C组:切断尺神经,与桡神经端侧吻合。各组分别于术后3月取材进行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端端吻合组优于其他两组。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端端吻合是神经损伤最佳修复方式。支配两组拮抗肌的神经行端侧吻合后有神经纤维再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ETS)后尺、桡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54例行ETS的手汗症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手术前后左、右手尺、桡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ETS后30min,左、右手尺、桡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均较术前增加,阻力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手术前后尺、桡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作为判断ETS效果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键盘鼠标操作引起腕部尺骨撞击综合征的原因。方法2004-12~2007-12诊断为尺侧撞击综合征的长期键盘鼠标操作者33例,利用物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分析操作键盘鼠标引起尺骨撞击综合征的原因。结果尺骨阳性变异13例(39.3%),10例尺骨中性变异患者在握拳、旋前位能够诱发尺骨动态阳性变异(66.7%);13例(92.9%)出现腕骨MRI信号改变,信号改位于腕骨、尺骨头相对部位;13例(92.9%)出现三角纤维软骨(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TFC)损伤,部位多在尺侧及中央部(76.9%)。结论长时间反复键盘鼠标操作,使腕部频繁或高重复性尺偏、旋前,加剧或诱发尺骨动态阳性,导致尺骨头密集地撞击TFC和腕骨,造成尺骨撞击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