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SARS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6例输入性病例引起的密切接触者及继发感染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名输入性病例未引起二代发病外,2名仅引起家庭聚集性感染,3名引起了家庭(家族)继发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1例引起5代发病,1例引起4代发病,3例引起2代发病。传播时间在15~46d之间。结论:3例超级传播者引起了家庭、医护人员、陪护及其他密切接触者204人感染,其中24人死亡。  相似文献   

2.
3.
SARS应激事件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影响及心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护人员在治疗和预防重症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中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要投入到救治SARS患者的工作中,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极易被SARS感染的危险,因此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本文作者就SARS应激事件对医护人员心理影响和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以及心理干预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心理、行为综合干预在SARS中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确诊SARS的 31例患者 ,采用SCL - 90的心理调查表 ,进行统计。其中焦虑 30例 ,占 96 8% ;恐惧 2 6例 ,占 83 9% ;失眠 19例 ,占6 1 3% ;绝望 4例 ,占 12 9%。将 31例按入院奇偶序号随机分为常规组、治疗组。两组均采用我院统一的SARS治疗方案的同时 ,治疗组加用心理、行为综合干预治疗 ,包括支持性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生物反馈、肌肉放松训练及医护人员行为的暗示疗法 ,疗程两周。结果 :常规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3 3%及93 8% ,死亡率为 13 3%及 0 0 % (P <0 0 5 )。结论 :心理、行为综合干预能有效提高SAR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显著降低SARS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冯秋鸿  孙丽敏 《海南医学》2011,22(11):155-156
目的总结42例自杀未遂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制订应激策略,帮助患者重拾信心,重返社会。结果 42例自杀未遂患者中,再次发生自杀死亡1例。结论对自杀未遂者,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采取合适的应激策略,可以帮助他们重建心理健康,提高自身的心理耐受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冷静、乐观、豁达地看待人生。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其感染和发病的危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为了解密切接触者的感染和患病情况,探讨新肺结核病人发现方式,我所对柳州市区2006年1月~2007年12月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家属、亲戚、朋友、同事进行调查。兹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调查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对防治结核病的意义。方法:在确认涂阳肺结核病人后,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痰涂片检查和胸部X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认定。结果:在3832例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中,查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84例,检出率为4.80%,查出涂阳病人64例,涂阳检出率为1.67%;经过统计学分析,其结果显示病人排菌量与密切接触者涂阳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对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有助于涂阳病人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9.
SARS及疑似SARS病人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传染性、致命性极强的疾病.在防治SARS工作中,对已确诊或未确诊的SARS病人必须实行一人一室,不准与亲友接触的隔离治疗环境.由于躯体疾病而导致心灵上的脆弱和隐痛,常造成病人情绪的不稳定,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病情恶化.因此,特别需要给予心理干预.在长春市非典型肺炎诊疗中心,我们收治的18例SARS或疑似病人均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个别病人表现出极端行为.在实施护理工作中我们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稳定病人情绪,使之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村医生》2004,6(4):79-79
2003年底以来,我国部分省市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并在一些国有出现了禽流感病毒的密切接触中感染禽流感。为了更好地判定和处理禽流感的密切接触者,加强对其及时、科学的管理、预防控制禽流感疫情在人间的发生和传播,根据目前对禽流感的初步认识,制订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81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心理干预组 131例 ,予心理咨询、心理疏导、陪伴分娩 ,给予产妇精神上的鼓励 ,心理上的安慰 ,体力上的支持 ;另一组为对照组 15 0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总产程平均时间、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等。结果 :心理干预组较对照组总产程缩短 (P<0 .0 1) ,剖宫产率降低 (P<0 .0 1) ,产后出血量减少 (P<0 .0 1)。结论 :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 ,可缩短产程 ,降低难产发生率 ,减少产后出血量 ,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了解心理干预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手术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12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病人情绪稳定,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减轻,并发症减少。结论: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在稳定病人情绪,减轻术后刀口疼痛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开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903-290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插镜时血压及心率变化、紧张焦虑程度、恶心、呕吐次数和检查完成时间。结果:插镜中观察组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胃镜检查前10min观察组紧张、焦虑明显较对照组减轻,插镜中出现恶心、呕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缩短检查完成时间,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使患者顺利地配合医生做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正>按照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生物、生理因素,如创伤、手术等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更应重视社会、认识、心理因素,如认知缺乏、恐惧、焦虑等对患者以及疾病的影响,患者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感觉反应,以及医护人员对患者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患者的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PICC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2009年12月~2011年5月进行PICC插管的112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为100%,最长留置225天,最短35天.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例,穿刺点出血3例,导管堵塞9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结论 对PICC患者心理干预能减少或避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开卷有益》200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日前公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试行)》。判定标准一、密切接触者1.飞机民用航空器舱内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员;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舱内所有人员。2.铁路旅客列车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人或疑似病人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乘坐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人或疑似病人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及前后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服务的乘务人员。3.汽车…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传播也可能成为其传播因素,但实际发生较少。在工作中,我们遇到了有HCV感染但流行病学调查又没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员,他们的亲属中有的是丙型肝炎患者,于是,我们对丙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邓秀红  程颖  王雪玲 《当代医学》2011,17(35):123-124
目的 探讨发热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采取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140例发热患者,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 组和护理干预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发热患者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 患者的SAS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干预组焦虑好转较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 善发热患者的负性认识和焦虑状况,对于发热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